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美言军事论坛军事纵横
发布时间:2023-11-20 14:54:45 admin 阅读:59
美言军事论坛军事纵横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中华网-军事人民网-军事新华网-军事TOM-环球军事千龙网-军事中国军网中国网-军事搜狐-军事频道西陆网-军事华夏经纬-军事东方网-军事网易-军事腾讯-军事21CN-军事频道CCTV-军事频道亚东军事网鼎盛军事铁血军事军事新闻网新军事网军事烽火台新龙环球军事海峡军事频道西贝军事网希军事铁血世界环球纵横军事了望中国918爱国网米尔军情网猎讯军情网中国武器大全轻兵器兵器装备网兵器模型网武器网枪炮世界空军之翼中国参军网新战略家理想战争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中国军事美国军事国防在线御虎国防科普网解放军采购网美国国防部美国陆军网址连接:http://www.265.com/2650293/index.htm
“我们会回来的!”乌军撤离北顿涅茨克,冲突四个月各方得失几何?
我们会回来的,乌军辙离北顿涅茨克,冲突四个月,各方都得到了战略的底气,失去了以经济为主导的能源价质,首先来说俄罗斯,不管现在俄罗斯战与否,在乌都得到了人,土地,人气,打破了以能源依赖美元的紧揍,从而创造了以本国货币资付能源价构的多元体制,使得更有底气,更有能力打破以美霸权笼断的市价结构,那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物价的依赖,与信誉于美西方的天真,从而变得更务实的创造真理,那乌克兰得到了什么呢?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得到了拖垮俄罗斯,搞烂乌克兰的机会,从而使其更加得到了美西方的利用价质,与一大批的对乌军援的落后产品,从而使得乌克兰人民,军队成为美西方的消耗品与耗材,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乌克兰人民对其的信任,失去了在乌立足的根本,使得成功变成了美西方的附属产品,美西方又得了什么呢?美西方通过乌克兰,得到了培养战争代理国的利用,价质与经验,从而一棋不行,在上一棋,如波兰,立陶宛,芬兰等,从而在不伤自身情况下,在世界上有搞烂任何地方,地区的筹码与战备资源,使得又可多一条摘羊毛的工具与机器,可以体现出在世界范围内,更独到,更霸凛,更偏急,使得一些小国家,闻风而丧胆,被迫选边站,从而在情智情报,渗透及颜色革命,更加势无忌惮的发挥强大的应有作用,也多了一副为自身利益,说谎利诱的又一架机器,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全世界的信誉,在打交到时,对方不得不启用二套方针,就连盟友,当面顺从,背面不得不另求其路,也失去了美国货币的信誉与信心,从而看清了美西方的嘴脸,使得连盟友,都想摆托对美元的依赖。
【每周一读】总第174期
每周一读
中共安国市委宣传部主办
2017年5月26日
(总第174期)
【学习路上】“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
“中国振臂一呼,几乎所有人都来了”。对不久前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一家德国媒体这样描述。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问题引发越来越深的思考。
【时政新评】 乐见更多“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在新形势下,如何锻造一支敢打敢拼却又依法不“任性”的干部队伍,去克服当下可能蔓延滋长的“为官不为”苗头?
【观点集萃】以自省校准人生坐标
对领导干部而言,广纳批评之声,才有真正的胸襟;自觉接受监督,才有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有真正的智慧。
【思想纵横】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的由来与应对
“中国振臂一呼,几乎所有人都来了”。对不久前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一家德国媒体这样描述。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问题引发越来越深的思考。
对这一股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热,有人将其归因于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有人从中感受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深厚信心,有人则在探究更为深层的原因,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背后包含的价值理念,才是这项倡议为各国欢迎、接受和参与的根本原因。诚如美国《洛杉矶时报》所言,“一带一路”展现了一个迥异于西方、眼界开阔的“新世界观”。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发出的时代之问振聋发聩。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一长串“问题清单”,归结起来就是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人类向何处去?出路在哪里?
在日内瓦,习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在北京,习主席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这既是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也蕴含着战胜挑战、开创未来的中国智慧。
用好发展这把总钥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为持久和平筑牢根基;以开放为导向,向创新要动力,才能催生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才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所有人公平享有发展成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实践的指引。“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赢得世界共鸣,最根本的就在于它顺应和平发展时代潮流,为处于困境和困惑之中的世界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希望之路。
一直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吸引过来,因为它们看到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几百年来,从航海冒险到殖民扩张,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美苏冷战,人类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兴衰治乱的悲喜剧。无数惨痛教训警示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各国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世界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所提供的“新的可能”,就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重构国际关系、各国发展、全球治理的新格局。正如习主席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中国有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找到了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了正确方向。惟其如此,才能激荡起“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正确理念的力量,正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彰显。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字,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的发展正能量。在无数生动的事实面前,国际社会日益感受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力量,感受到中国与各方共同打造全球公共产品的决心与诚意。这是中国的机遇,更是世界的机遇。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京APEC擘画亚太一体化发展蓝图,到G20杭州峰会倡导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从“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也有促进和平发展的公共产品;中国不仅有着“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情怀与担当,更有谋划人类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如果中国做梦的话,许多东西都将变为现实”。高举丝路精神的思想火炬,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让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悠远。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是“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拨动世界心弦的奥秘所在。
来源:人民网
乐见更多“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在新形势下,如何锻造一支敢打敢拼却又依法不“任性”的干部队伍,去克服当下可能蔓延滋长的“为官不为”苗头?
近日,武汉为上述命题交出了一份引人瞩目的答卷:在首次启动的“狮子型”干部大调研中,武汉市计划到5月底前发现和掌握100名左右“狮子型”干部,选拔到克难攻坚的厅局级岗位上。特别优秀者,副处级可以提拔到副局级,正处级可以提拔到正局级。
什么是“狮子型”干部?武汉市给出了群体画像——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而已连续多年开展“狮子型”干部评选表彰的长沙市望城区汇聚多方意见后,也为“狮子型”干部定了5条标准:敢于担当负责、做事雷厉风行、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团结协作、为人公道正派。
可见,“狮子型”干部应该具有勇于担当、雷厉风行、敢打敢拼、不畏困难等共同特点。这恰好与“百兽之王”狮子果敢刚毅、一往无前的气概高度契合。在推进改革、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盼望关键岗位的干部能像狮子一样,浑身充满爆发力,刚强却又不失韧劲,目标明确并且足够专注。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默默耕耘、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备受推崇。但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改革深水区矛盾突出,迫切需要魄力超群、性格刚毅的“狮子型”干部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成为“老黄牛型”干部的有益补充。
部分地区不约而同聚焦“狮子型”干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提振干部状态的现实考量。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消极怠惰、推诿拖延、不敢决策、不敢担当等为官不为倾向,诸如推诿塞责的“鸵鸟型”干部、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宁可不干事、只要不出事”的“懒猫型”干部……他们均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之需背道而驰。
让想为、敢为、善为者有位,这是选人用人的理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乐见各地大力开展“狮子型”干部评选任用,并期待有更多“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所当然必须将“狮子型”干部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如此,既是干部之幸,也是百姓之幸。
需要注意的是,敢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狮子型”干部,比那些因循守旧、不作为的干部,犯错的概率会增加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选狮”“用狮”的同时,也要做好“育狮”“护狮”工作,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和舆论环境,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狮子型”干部在干事创业、闯关涉险时心中有底气,背后有支撑。
来源:新华网
以自省校准人生坐标
据史料记载,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不久,周恩来与博古进行了一次长谈。周恩来推心置腹,大意是:我们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统帅;我长期做军事工作,但有自知之明,你虽有才华,但不懂军事;你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不合适做领袖、当统帅。
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资历深、能力强,令人钦佩。而他自省自警、谦虚谨慎的品行,更令人叹服。在党的历史上,不少党员干部都葆有这种品质。他们毕生艰苦奋斗,也终生虚怀若谷,无论身居何位,都不忘以“自知之明”为警示,时刻鞭策自己。
然而,却总有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我省思的能力。有的人自以为是惯了,高高在上、盲目自信;有的人好高骛远,能想、能说,就是不会做;有的人缺乏政治定力,一遇鲜花掌声便洋洋自得,迷失自我。古人云,“自高必危,自满必溢”。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往往是危险的前兆。回溯历史,杨修不自知,终遭杀身之祸;马谡刚愎自用,结果痛失街亭。事实一再证明,一个人如果自我认知模糊,不仅会裹足不前、作出错误决断,甚至可能影响全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深刻了解自我,就需要经常察己、自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审视自己,如同对镜自照。照镜子难能可贵的是,看得到自身的亮点,更细览自身的瑕疵。一个人唯有无止境地自我追问,对自己的观察才能不断深入,对自身现状的把握才会理性、客观。穿越表象与迷雾、精准认识自己,有利于真正看清环境,进而避免被美言所欺瞒,也才能克己所短、扬己所长,从容校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自我省察方面久久为功,是党员干部自我完善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对领导干部而言,广纳批评之声,才有真正的胸襟;自觉接受监督,才有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有真正的智慧。从这个意义出发,慎独慎微,当是每一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敞开心扉、襟怀坦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见贤思齐的精神、择善而从的品格,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融入心灵深处,终能抵达人生的崇高境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朴实无华的道理,也正是自我认知的箴言。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综观各种互联网言论,我们发现“呲必中国”言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只要是与中国有关的事情,不论其本身的是非曲直,不论成绩与失误,都会责怪甚至辱骂中国和中国人,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一切。“呲必中国”现象作为一种非理性言论表达,有时甚至是一种丑化中国的极端情绪的发泄,从而成为了当今互联网上的一个典型问题。
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说法、牢骚而已,背后却折射出一些网民对于当代中国现实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一些网民由于缺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基本认知,以及对国家职能的基本了解,尤其是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的真正了解,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的一切事物。还有一些网民由于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国家观,不能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经历的生活挫折,把在网络上讽刺谩骂作为一种宣泄情绪的通道,更有个别极端言论甚至以汉奸卖国言论为时尚,讥讽爱国言论是“拍马”。然而更可悲的是,这种负面情绪和错误观点还能在网上迅速传播、发酵,并对敢于发表爱国爱党言论的人士进行奚落、谩骂甚至围攻和人肉,其中极个别者甚至自甘堕落为西方敌对势力马前卒,与虎相谋,为虎作伥,不仅颠倒是非黑白,而且有意抹黑中国,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从社会和思想根源双重角度来看,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目前正在经历着转型期的巨大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则是面对社会剧变,特别是面对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网民和网络管理在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上都还没有做好面对这些变化的充分准备,这双重因素相互叠加,从而形成了互联网“呲必中国”这种极端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二、“呲必中国”现象通过互联网产生了放大效应
互联网中的西方价值观推动了“呲必中国”言论蔓延。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传播工具始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我国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资本、运营模式,甚至在西方标准的指导下建立了传播规则、评价体系,甚至立场观点也日趋西化,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呲必中国”的舆论生态环境。一些商业网站为了商业利益,在做新闻选题时,只关注社会负面信息,并通过“标题党”等手法进行连篇累牍的炒作,把群众关心的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类话题作为热点进行炒作,甚至不惜牺牲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肆渲染、恶意丑化,这种长期的、持续的负面报道必然会对老百姓的心理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片面突出报道食品安全、住房昂贵、出行安全等问题,却对于食品丰富、住房舒适、出行便捷等社会发展事实视而不见。在微博、论坛等自媒体上,一些网民频频以“专制”污辱我国现行体制,以“文明”、“民主”热捧美国,以“五毛”、“脑残”讽刺爱国人士,以“公共知识分子”、“民意代表”美化辱党辱国人士,这些话语背后的立场和价值观不言而喻。正是由于价值评价错位,导致了以偏概全、指鹿为马、丑化中国的报道流行于互联网空间,片面夸大了国人的“失去感”,弱化了国人在改革开放中的“获得感”,使爱党爱国的声音在互联网上被边缘化,助长了部分网民偏听偏信的非理性倾向,推动了“呲必中国”言论的蔓延。
互联网使“呲必中国”言论的传播能力得到加强。与报刊等传统媒体拥有各自细化的阅读群体不同,互联网整合了各种媒体资源,形成了一个统一开放的巨大媒体。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免费的特征,使信息突破了单个媒体所有的界限,获得了全网传播的能力。目前,互联网媒体大多为股份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赢利为导向的市场化媒体。这些媒体的基本盈利模式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点击率是它们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那么,点击率与“呲必中国”现象有什么关系呢?《纽约先驱论坛报》原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曾把“新闻”定义为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从19世纪美国“扒粪运动”开始,反常的、负面的新闻一直就是媒体的常客。在当今互联网新闻时代,负面的社会新闻更能吸引点击率,引发轰动效应,帮助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起“揭露社会丑恶”的正面形象,因而也成为各方网络媒体偏爱的话题。例如,2006年南京彭宇案之后,以摔倒老人讹诈、游人在景点不文明行为等为热点的揭露中国道德问题的新闻爆发式涌现于网络,各种炒作“中国人素质低”、“中国人缺德”的文章流行于各种网站、论坛,并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在此类话题的报道中,一些网络媒体为了赚取“眼球”,逐渐脱离事实本身,放任甚至制造假新闻,这些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报道在快餐式的网络阅读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应,相关话题的长期性持续性网络报道,也日渐形成了一种“呲必中国”的舆论小气候。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史海观澜
唐代画家韩滉早年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在选人,用人方面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能把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岗位上,扬长避短,发挥这些人的特长,人尽其用,各得其所。在浙江任职时,一个故友的儿子投奔韩滉,韩滉有心接济这个年轻人,问年轻人有什么特长,年轻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韩滉也不着急,人总有优点的嘛,只不过是一时间还没有发现罢了。一天,韩滉举行宴会,顺带把老朋友的儿子也带上。宴会上,韩滉一面与大家觥筹交错,欢笑言谈,另一方面却暗地里用心观察老朋友的儿子。他发现这小子在整场宴会上,一直端端正正地坐着,从来不与邻座的客人交谈,就像个木偶似的,目不斜视。见此,韩滉顿时有了主意,就委派此人去守兵营的仓库。之前,仓库时常有东西被盗。上任的第一天,韩滉派人观察老朋友的儿子,发现他一大早就到了仓库,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从早上坐到晚上,如同一尊门神似的,让那些想占仓库便宜的人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看来,这人屁股稳,坐得住,看守仓库的大门是他最适合的位置。
在韩滉眼里,根本就没有无用的人,所谓无用,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罢了。
来源:读者文摘
编辑出版:中共安国市委宣传部
主 编:王彬
编 辑:齐梅 刘梦菲
邮 箱: agmzyd@163.com
电 话:0312-3552312
药都安国
安国市最权威、最新、最快的党务、政务信息官方发布平台
投稿邮箱jragbjb@163.com,
谋略家与军事家.纵横家有什么区别?
谋略家,是军事政治领域的称谓,通常指的是针对单一政治事件,或单一战斗中提出战术谋划方案的人才,代表人物:张良军事家,是军事领域的称谓,通常指的是在整体战争或战役高度,针对战略思路起到指导思想作用的人才,代表人物:孙子韩信纵横家,是外交领域的称谓,通常指的是在外交领域,从事外交沟通或者破交工作的专业人才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专业军事论坛
超级大本营、鼎盛、飞扬但是就算是这种网站也是鱼龙混杂,要自己学会甄别——尽信书不如无书
哪个军事网站比较真实
军事是供人娱乐的,不必要真实,没有任何一个网站是非常真实的。看看娱乐一下罢了
美言军事论坛军事纵横
美言军事论坛军事纵横
象征
看一个禹州人如何用洪荒之力,影响造就历史的!
作者简介
刘月霞 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秘书,大禹故事传承人,“禹州名人大讲堂”主讲,“夏禹文化丛书”编委,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时代报告》禹州服务部主任。
禹州人-御史大夫晁错影响造就了“文景盛世”
华夏五千年,根基在河南。
巍巍大禹州,夏都有渊源。
晁错,一代帝王师,汉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为国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了汉朝长治久安,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汉朝的巩固和发展,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是他把将要失传的《尚书》能够流传至今;是他融会贯通了儒法学说;是他奠定了汉朝四百年的思想基础;是他的影响造就了汉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景盛世”。
在禹州这块热土上,孕育了许多全国乃至世界上的杰出人才。他们不仅为当时的历史画卷涂抹了绚丽的色彩,而且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传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晁错就是其中一位。
晁错,一代帝王师,汉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为国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了汉朝长治久安,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汉朝的巩固和发展,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是他把将要失传的《尚书》能够流传至今;是他融会贯通了儒法学说;是他奠定了汉朝四百年的思想基础;是他的影响造就了汉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景盛世”。
晁错平生的丰功伟绩,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为晁错写有《晁错列传》,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也为晁错著有《晁错传》;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也为晁错著有《晁错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他的《藏书》中说:“错,不善谋身,而善谋国”;大文学家鲁迅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晁错所著的《言兵事书》、《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贤良对策》等,皆为汉代鸿文,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晁错以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生涯,谱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不朽篇章,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功绩,成为千古名人。
晁错生于公元前200年,颍川阳翟人,也就是现在的禹州市小吕乡晁喜铺人。晁氏家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据文献上记载,晁氏来源于周代。周是姬姓,周景王有个最小的儿子叫姬朝,周景王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就想立姬朝为太子。但还没把姬朝立为太子,周景王就死了。周景王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互相厮杀,争夺王位,最终姬朝被打败了。他就带着他的子孙后代逃到了楚国。为了避免追杀,其子孙就以他的名字“朝”作为姓氏。因为古时候这个“晁”和这个“朝”是同音同意,都是早晨的意思,所以到后来就统一改成了“晁氏”,这就是晁姓的来源,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
汉代时侯晁家庄共有四十多户人家,全都姓晁。晁错的父亲在晁氏家族中辈分较长,威望也比较高。他三十多岁得子,非常高兴,就给儿子起名叫“喜”。不久他夫人又怀了第二胎,他父亲就到送子娘娘庙里烧香磕头说:“送子娘娘,这一胎给我送个女儿吧!给我叉花着送,送个男孩,送个女孩,让我儿女双全。”谁知他夫人又给他生了个男孩。所以他父亲就给这个男孩起名叫“错”。这就是后来的御史大夫晁错。
晁错自幼就非常的聪明,四岁开始学棋,六岁就成了棋坛高手,名声响遍周边的四镇八乡。
一天,一个假士(当时能管50户的官)来和晁错对棋,结果是连输三局,气的撅胡子瞪眼,灰溜溜地走了。接着又有个假侯(当时能管2000户的官)听说了,心里很不服气,就亲自登门来和晁错一比高低。这个假侯连输两局后,晁错心想给他留点面子吧,就故意让他了一步,结果下了个二比一,假侯这才服气了,临走时对晁错说:“你小小年纪棋艺如此高超,真是佩服!佩服!”
消息传到了县衙。县太爷一听,在他的管辖之内竟然还有个棋坛高手,就想和他切磋切磋。于是就传晁错到县衙来。晁错来到县衙,走到大厅,就看见有两个人正在下棋。只听一个人说道:“我一眼能观六路”,另一个人说:“我一眼能观全局”。晁错一听,小孩脾气上来了,就说“我蒙上眼睛就能跟你们下棋!”这两个人抬头一看是个小孩,就说:“娃娃!你蒙上眼睛也会下棋?要是输了怎么办?”晁错说:“我要输了,任你们发落!”其中一个人说:“好!你要是输了就罚你小孩跪半天!”
于是,晁错就蒙上眼睛和其中一个人先下,这个人头一步就上了顶门炮。晁错想:你这人还怪麻利哩,连布局防御还没走,就上顶门炮了!三下五去二可把他将死了。接着两局晁错毫不客气、一步不让。叫他连输了三局,站在一旁的那个人哈哈大笑说:“你连个小孩都下不过,要是一会晁错来了,你也不知道输成啥样哩!”
晁错一听,急忙扒开眼睛说:“您老是?”站在一旁的那个师爷说:“这位是知县大人!”晁错一听连忙双手一拱说:“抱歉!晁错不知县太爷在此,真是失礼了!”县太爷一看站在他身旁的小孩就是晁错,吃惊的连声说道:“神童!神童!真乃神童也!”
晁错从小就勤奋好学。那年代流行“游学”,所以晁错从小就到处跟人学艺,拜访天下名师。
一天,晁错来到了枳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市),拜当时著名的法家学者张恢先生为师,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刑名学说就相当于现在的政治、法律学。
由于晁错从小就有天赋,再加上勤奋努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文字功底也是出类拔萃,很快就被选拔到太常寺做太常掌故。太常掌故就是当时管理国家历史文献资料的文职官员,秩比百石,待遇非常的高,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司局级干部。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把天下所有的书籍都给烧了,所有的读书人都给活埋了,许多历史文献典籍都已经失传。因为当时是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因为刘恒非常重视文化,重视人才,能包容各种流派的学者,所以他就下令在全国各地寻找搜集流传在民间的历史典籍。当时寻找回来的典籍也不少,唯独没有找到《尚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献资料和事迹的汇编,也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的散文集,是帝王治理天下不可缺少的典籍,是国之瑰宝。有人打听到山东济南有一个叫伏生的人,精通尚书,做过秦代的博士。遗憾的是,这个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可能把他接到朝廷来。所以,汉文帝就下旨在太常寺选拔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官员,到伏生家里去学习。当是,太常寺选拔的这个人就是晁错。这也是晁错人生转折的一个机遇。
晁错踌躇满志地来到了伏生家里。见这个伏老先生已经是老态龙钟,走路都颤颤巍巍,牙齿也都掉完了,说起话来呜呜噜噜,还带着山东方言,晁错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话。这可怎么办啊?幸好伏生有一个女儿,从小受她父亲影响,饱读诗书。晁错就让他女儿给他一句一句地做翻译。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学习,晁错终于把这个《尚书》原原本本地抄写下来,并且熟记于心。
晁错本来学的是刑名之学,也就是法家的理念,现在又精通了《尚书》这一儒家经典,使他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很快就成了朝野上下、独一无二、儒法贯通的第一人。这也是他能够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端。
晁错去伏生家里学习《尚书》的时候,才刚满二十,学完归来,汉文帝就诏晁错给他讲述《尚书》的内容。晁错见到汉文帝后不急不躁,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在讲述《尚书》这一儒家经典的同时,时而还贯穿有法家的思想理念,深受汉文帝的赏识。汉文帝看着这个晁错,年纪轻轻,学识渊博、儒法贯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叫他到太子府去辅佐太子。这个太子名叫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晁错到太子府做太子舍人,虽然没有多大权利,但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皇帝,所以前途非常远大。
晁错到太子府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汉文帝上了一部《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意思是说,当太子的无论读书再多,如果不通晓术数,只会背诵课本,那也是劳而无益的。术数,就是治理国家的方针和策略。主要是讲怎样驾驭臣下,怎样让群臣畏服与你,怎样听取下属的奏报,而不受下属的蒙蔽和欺骗,怎样治理好国家,使黎民安居乐业。同时还建议:太子应经常到皇帝面前陈述他的看法和想法,以便提高太子的思维能力和处事能力。
汉文帝看了晁错的上书,非常赞赏他的见解,也非常赞成他的看法,就亲笔给晁错写了回信,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晁错就按照培养帝王,执掌朝廷的目标,教太子刘启学习法家的刑名、术数,学习《尚书》的儒家经典,学习韩非子的帝王术。
他教太子刘启说:“一个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靠两条:第一是法律,第二是官吏。法律就是制约管理官吏的武器,也是让官吏有所遵循的规则。官吏必须懂得用人之道,不要只看他的智慧和能力,主要是看他的道德修养和品质。一个国家只要官吏不乱,国家就不会乱。官吏要学会细心观察下属的意图,谨慎的把握权柄,牢牢地掌握住政权。
晁错以他儒法贯通的思辨,思维非常敏捷,教太子刘启学到了很多东西,深受太子刘启的尊重和钦佩,也赢得了太子府家人的崇敬和信任,大家都称晁错为“智囊”。所以晁错的仕途是一路顺风,步步高升,由太子舍人升为门大夫,又升为太子家令,一直晋升为中大夫。
晁错在太子府不仅辅佐太子刘启,还针对当朝时弊,给汉文帝建言献策,制定治国的方针和策略。
当时是汉朝初期,北方的匈奴人经常到汉朝的边境来骚扰,掠夺人口、抢夺财物。因为北方的匈奴人就像飞鸟一样四处游动,来去无常。朝廷发兵去攻打他时,他跑了;而朝廷刚撤兵回来,这些匈奴人就又反过来骚扰。长年如此,边境的百姓们总是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宁。针对这个问题,晁错就给汉文帝上了一部《言兵事书》,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他说:现在我们俘虏的胡人和蛮夷人有数千人,应该利用他们来对付匈奴人。因为他们熟悉那里的地势,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如果给他们配备上坚甲、利剑,组成骑兵,让精通军事的人做将领,再配合朝廷的车骑,共同来攻杀匈奴人,事半功倍。
后来晁错又针对这个问题,给汉文帝上了两部《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就是招募那些现在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免除他们的罪行,迁居到边境去居住;动员百姓们安家于边境,给他们建立城池,修建房屋,给他们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足够的粮食、耕地和农具等,让这些移民在边境居住衣食无忧。同时,组织他们练兵习武,藏兵于农。再给他们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凡是没有丈夫或是没有妻子的,由政府出资给他们配偶。凡是能够杀死敌人的,封他们爵位;能够阻挡匈奴人所抢夺的财务,分给他们一半。
这样一来,这些移民们长期居住在一起,对于那里的地理位置都非常的熟悉,一旦匈奴来侵,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亲人,都会团结起来,奋勇杀敌,抢立战功。就这样,边境基本上得以安定。
到了汉文帝十二年,国家的粮食严重匮乏,晁错又针对这个问题,给汉文帝上了一部《论贵粟疏》。意思是说,农民春不能避风尘,夏不能避酷暑,秋不能避阴雨,冬不能避严寒,一年四季忙忙绿绿如此辛苦,到头来还有饱受饥饿之苦。而那些富商们,既不劳动,还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绫罗绸缎,囤积金银珠宝,牟取暴利,还利用这些钱财,谋取官职,谋取地位,有了官职和地位,就更加的剥削农民。农民没有了饭吃,没有了衣穿,就会舍弃乡土,舍弃家园,放弃土地,到处流散,做那些邪恶的事情,就会造成社会动乱,国家就不会安定。
他建议重视农业,减少赋税,储存粮食,以防灾害。并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在减少农民苛捐杂税的同时,还有提高粮食的价位,降低金银珠宝的价钱。又提出“入粟拜爵”。以前是谁交来的金银珠宝多,谁交来钱财多,就封谁爵位;现在是谁交来更多的粮食,就封谁爵位。这样一来,百姓们都会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富裕了,国家就安定了。
汉文帝对于晁错的这些上疏非常欣赏,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此时的晁错,并非只是太子刘启的智囊,也是汉文帝的智囊。
晁错为了汉朝的兴旺,多次上疏给汉文帝出谋献策,使汉朝彻底扭转了过去的困窘局面,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
到了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这位汉景帝,从八岁起就跟着晁错学习法家的理念和儒家的经典,对于晁错的学识和人品非常钦佩和尊重。所以,一登基就封晁错为御史大夫。并且在晁错上任前,特别恩准让晁错回阳翟老家去探亲。
晁错做事低调,不好张扬。他独自一人,没有惊动官府,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阳翟,回到了老家晁喜铺。刚走进村头,就有几个孩子围上来问:“你是哪里人呀?来我们村干什么?”晁错听罢,顿觉伤感,作为一个游子,在外这二十多年,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儿时的伙伴。而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晁错尴尬内疚:“娃娃,我是这村的人呀,我回来找家的。”几个孩子争着说:“找谁家呀?我领你去找!”晁错不知是酸甜苦辣,眼泪喷涌而出。
晁错见到哥哥,哥哥已满堂儿女。问起母亲,哥哥含泪说:“母亲作古已经好几年了,怕影响你的前程,没敢告诉你!”
回到家中,看到他那年迈的父亲,满脸沧桑,胡须花白,腰也有些弯了。他急忙拉起他父亲长满双茧、粗糙干巴的双手,忍不住泪流雨下。到了晚上,晁错端来一盆热水,要给他父亲洗脚。手摸着父亲僵硬的脚掌如树根一样,密密麻麻皴裂了许多干沟,泪水禁不住一滴滴掉落在父亲爆满青筋的脚面上。
第二天一大早,晁错让他哥哥晁喜陪同,去给他已经死去多年的母亲上坟。走上岗坡,只见一丘孤冢,杂草丛生。晁错匍匐在地,跪在母亲坟前嚎啕大哭。哥哥晁喜再三劝慰,晁错颤抖着给母亲上香、烧纸、磕头。为了怀念他苦难的母亲,晁错临走前,在他母亲坟前栽了两颗青翠的柏树。后世在坟前盖了祠堂,成了家庙,就叫“双柏庙”。
回家路上,晁错看到几个正是读书年龄的孩子,在河边抓虾玩耍;又见两个官差牵着马在河沟里饮马、洗脸,就决定帮助哥哥在村头建个干店、开个饭铺,或者与县衙沟通一下,建个驿站。能够让这些过往的行人和官差们,走到这里能够歇歇脚、喝口水、饮饮马、吃顿饭、住一宿。
晁错临回京前,给哥哥晁喜说了这个意思。让他先行一步,在村头开个饭舖,经常给过往的孤寡老人管点舍饭。而后又绕道县衙,见了县太爷,说了同样的意思,因而促成了“晁喜铺”这个驿站的建立。
再说晁错被汉景帝封为御史大夫,他就成了汉朝最高官职的三公之一,地位显赫。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各有分工:丞相是辅佐朝廷管理国家大事的;太尉是管理国家军事的;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辅佐丞相的,也就是副丞相。过去有个制度,或者叫惯例:只有先做了御史大夫才能升为丞相。所以晁错从太子府直升为御史大夫,也就是他官职安排的最大限度。
当时的丞相名叫申屠嘉,是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
晁错当了御史大夫之后,在汉景帝跟前非常得宠。晁错谈论国家大事可以直接觐见皇上,经晁错建议更改了许多过去的法令和制度。皇上对于晁错的建议基本上是言听计从。而丞相申屠嘉对皇上的进言汉景帝从来都不采纳,所以丞相申屠嘉就非常嫉恨晁错。
因为晁错的官邸在太庙的后边,晁错上朝和汉景帝议事,必须得绕太庙的围墙转一大圈,很浪费时间。为了方便快捷,晁错就在太庙的围墙上朝南边开了一个角门。丞相申屠嘉知道后心想:你晁错真是胆子不小,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大为不孝,按律这杀头之罪在所难逃,就决定明天上朝奏晁错一本。不料被晁错的一个门客知道了,就急忙告诉晁错,晁错闻听就连夜觐见皇上,说明来意,向皇上请罪。
第二天一上早朝,丞相申屠嘉就递上奏章,请皇上杀掉内史晁错。汉景帝稳坐朝堂不动声色地说:“此事我已知晓,为了方便上朝,是朕我安排这样做的。”丞相申屠嘉一听,气的浑身发抖。回到家里愤愤难平:明明是他晁错犯下了杀头之罪,皇上却替他兜着,让我落了个诬陷罪,气的吐血而死。
话说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西汉王朝,为了维护天下统一,就大封同姓诸侯做藩王。藩就是篱笆的意思。本意是说,把同姓诸侯分封到全国各地如篱笆墙一样,围绕在朝廷周围,像屏障一样牢牢地保护着朝廷的安全。他认为天下刘姓是一家,不管啥时候血脉永相连。就这样,他把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分给了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各个诸侯国的国王。
随着汉朝的不断发展,各国诸侯都变成了“独立王国”。他们自建军队,自颁法令,自造钱币,自设祠堂,势力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到了汉景帝时候,也就是晁错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各个诸侯国都非常富有,非常强大,他们是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其势力已经超过了中央政权,已经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统治。特别是吴王刘濞,在他的管辖国内,一方面挖掘铜矿,铸造钱币,另一方面,煮海为盐,制造船只,还整天招兵买马,收集天下亡命之徒为他效劳。
这个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子。这个人性格极其彪悍,骄横而又有野心,十二岁就跟随刘邦打天下,以骑兵的身份立下了许多战功。所以汉高祖刘邦就封他为吴王。当时刘邦心想吴国有山有水,是个富饶之地,需要一个勇敢能干的人来守护。但是当刘濞拜过官印之后,汉高祖刘邦又后悔了。因为他看着这个刘濞的样子,越看越有造反的气色。但是,皇帝是金口玉言,已经无法收回了。他就拍着刘濞的肩膀说道:“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不会是孩子你吧?”刘濞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趴下说:“小臣不敢!”
再说,汉高祖刘邦也就根本没有看错刘濞。在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就经常装病,不上朝觐见皇上。当时晁错还在太子府时就多次上疏,让皇上削减吴王刘濞的势力。但是,汉文帝对于吴王刘濞总是非常宽容,不忍心处罚于他。他不上朝觐见皇上,皇上不但不怪罪他,还赐给他金拐杖,给予安慰。
当时,汉文帝派他身边的大臣袁盎去做吴国的丞相。袁盎这个人性格非常刚直,敢言直谏,他的胆识和见解很受汉文帝的赏识。但是袁盎非常不乐意和刘濞打交道,因为他知道这个吴王刘濞非常骄横霸道,还时常有造反的心思。但皇上圣旨又不敢违抗,而违心地去吴国又非常别扭,很为难。当时就有人劝他说:你到了吴国,什么事都不要管,以免被害。所以,袁盎到了吴国,就整天喝酒,每天都喝得晕晕乎乎的,什么政事都不管。皇上询问他时,他总是说:“没事!没事!他没有造反的意思。”吴王刘濞一看这个特派员袁盎很讲义气,不说他的坏话,又看到袁盎喜欢喝酒,就送来大量的美酒,还送来大量钱币,来贿赂袁盎。
汉文帝时吴王刘濞就非常骄横,这汉文帝一驾崩,太子刘启继位,吴王刘濞因为是皇上的叔父,就更加无法无天,根本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为什么吴王刘濞敢如此猖狂呢?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
因为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到京城和皇太子刘启在一起下棋,因为一步棋两个人争吵起来。刘贤的性格和他父亲的性格一样,在皇太子刘启面前态度极其蛮横、霸道、不讲理,气得刘启拿起棋盘就朝刘贤的头上砸去。不料这一下就把刘贤给砸死了。从此刘濞心里就产生了嫉恨,埋下了祸根。于是整天在吴国招兵买马,收集天下所有的亡命之徒,组成他的敢死队,等待时机,复仇造反。
晁错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做的御史大夫。他为了巩固大汉王朝,为了汉景帝的皇位能够坐牢,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就给汉景帝上了《削藩策》,要削减各诸侯国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解除各个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汉景帝非常赞成晁错《削藩策》里的观点。但他唯恐这样一来,会引起各诸侯国的国王起来造反。晁错说:“事到如今,我看是削之亦反,不削亦反。”你现在削他,他会反的快点,但祸小;你不削他,他反的慢点,但他准备充分了,祸大,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汉景帝就召集三公九卿、皇亲国戚、所有朝阁大臣在一起商议。当时所有的人都同意晁错的削藩策,只有窦婴一个人反对。窦婴是皇太后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舅舅的儿子。他说汉景帝刘启,你惹不起吴王刘濞,可要慎重。但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同意削藩,所以汉景帝虽然谨慎,还是决定削藩。
为此,窦婴就和晁错产生了矛盾。
汉景帝决定削藩后,晁错就以巡视检查的名义,首先来到了楚国,发现楚王刘戊在皇太后服丧期间还寻欢作乐、玩弄女性,就把楚国的东海郡和薛郡削掉了,归中央政府所管理。接着晁错又来到了赵国,发现赵国的国王刘遂和北方的匈奴人有勾结,就把赵国的常山郡给削了。晁错又来到胶西,查到胶西王刘昂犯有买官卖官的犯罪行为,就把他的六个县削掉了。之后,晁错来到了吴国,查到吴王刘濞这几十年都是装病不觐见皇上,还挖掘铜矿,铸造钱币、煮海为盐、拒交赋税,并且经常在诸侯面前散布对皇上的不满,搜集天下亡命之徒组成敢死队,阴谋造反。
对于吴王刘濞的这种种罪行,晁错建议:第一,杀掉丞相袁盎,因为袁盎这几年来,知情不报,隐瞒事实,收受贿赂,犯有欺君之罪;第二,削掉刘濞两个郡,一是会稽郡(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盐产非常丰富;二是豫章郡(在现在的江西南昌一带)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汉景帝考虑到袁盎是汉朝的功臣,在他父亲汉文帝时期就非常得宠,就免袁盎死罪,让他贬家为民。
吴王刘濞一听说削藩将削到他的头上来,他本来就和汉景帝刘启有杀子之仇,就大肆宣扬说:“谁要削我的藩,我就削他的头。”
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千里迢迢从阳翟老家来到京城,劝晁错说:“景帝刚刚继位,现在你掌握着权,你就削减诸侯的封地,侵犯诸侯的利益,你知道么孩子,天下刘姓是一家呀?这刘姓都是皇帝的亲戚,你为什么要疏离人家的骨肉之情呀?老夫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晁错说:“父亲!为了巩固大汉王朝,削藩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如果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就不会被天下人所崇敬,他刘家的江山将会四分五裂!”晁错的父亲一听,就老泪纵横地说:“孩子啊!你一心只为了他刘家的江山,难道你就不怕有朝一日,我们晁家被满门抄斩,灭门九族吗?”晁错说:“父亲!儿子是从政之身,当仁不让,削藩是关系着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长治久安的大事,儿子义不容辞!”晁错的父亲一听,觉得劝阻无效,就气愤地说:“我们晁家是哪辈子造下的孽,生下你这个不孝的孽种!”晁错一看父亲生气了,急忙跪下趴在地上磕头说:“父亲啊!原谅你这个不孝之子吧!儿子真的是不能忠孝两全啊!”
当晁错抬起头时,他的父亲已绝望地走远了。
晁错的父亲回到家乡阳翟,就立即召集晁氏家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二百多口人,聚集在晁氏祠堂对大伙说:“真是对不住大家了,晁错这孩子不听劝说,执意要削藩,咱们晁家将要大祸临头了。现在大家就准备动身,远走高飞,改名换姓,自讨活路吧!”
大家都纷纷离去,只有晁错的哥哥不愿离开。他对父亲说:“我身为哥哥,我了解弟弟的性格。我相信弟弟不会给咱晁氏祖宗丢脸的。现在为了不连累大家,我帮助掩护大家安全撤离。无论弟弟犯了多大的罪行,我都要与他同生死共患难。晁错的父亲听罢,摇摇头转身离去,服毒身亡。
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实施了削藩,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巨大震动。
吴王刘濞一听说要削掉他两个郡,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因为削掉他这两个郡,那就意味着他将要丧失盐、铜之利,彻底切断了他的财路,就如同从他身上血淋淋地割掉他的肉一样。所以,他眼望着现在正坐在金銮殿上的汉景帝刘启,两眼直冒金星。心想:杀子之仇还没报,又削我两个富庶之地。刘启呀刘启,孬侄呀孬侄,你是逼着老子给你老账新帐一起算呀!
于是,他就联合楚国、赵国、胶西、胶东、淄川等六个国家一起叛乱。并声称:我们吴国积累了三十多年的财富,可供各个国家日夜消费十年,无论哪个国家有困难,我吴国都全力支持。他心里暗骂刘启:“我就是要给你孩子作对!”他在本国的动员大会上宣布:“凡吴国之人,上与寡人我的年龄相同,下与寡人的儿子年龄相同的,统统参战(吴王刘濞当年62岁,他最小的一个儿子14岁)。如若违反,砍其人头悬挂城门示众。”
就这样,吴王刘濞征集了二十万人,加上楚国的十万人,共三十万人,号称五十万人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从汉朝的东南方向,如排山倒海之势,向京城长安攻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惊慌失色,手足无措,立即诏晁错商量对策。决定让周亚夫任太尉,帅三十六名大将军及其千军万马前往迎战。虽然有周亚夫帅领千军万马前去抵挡叛军,但汉景帝刘启还是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他想:我祖宗打下的江山,不能败在我的手上,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来平叛这“七国之乱”。
此时,晁错突然听到了父亲自杀的噩耗。心中就如翻江倒海,五味俱全。这撕心裂肺的挫折重重地撞击着晁错的心。此刻,他立马想到了贪官袁盎,袁盎收受了刘濞的贿赂,整天在朝廷面前美言说刘濞不会造反,不会造反。如今看,这个袁盎肯定和刘濞有阴谋。就建议皇上把袁盎抓起来,审问他与刘濞的谋反计划。
再说袁盎,听说“吴楚七国”已经叛乱。就想趁此机会报复晁错,于是就连夜找到了窦婴。他知道窦婴一开始就反对晁错的“削藩策”,在朝廷辩论中曾公开表示不满。所以两人见面,一拍即合。
第二天,窦婴就向皇上报告说:“袁盎知道一些关于吴王造反的情况,他想向皇上当面汇报。”汉景帝正想找袁盎问罪,一听他来自首来了,就立即召见了袁盎。袁盎见到汉景帝就说:“吴楚之乱,他不是反朝廷的。他打的旗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他的目的就是把晁错杀掉,回复他的封地。现在最好之计,就是把晁错杀了,七国就退兵了。”
汉景帝听罢,沉默良久,犹疑不决,将信将疑。
正在这时,窦婴又联系了三名大臣,一个是丞相,一个是中尉,一个是廷尉,联名上书,前来弹劾晁错。他们说这“七国之乱”都是晁错惹的祸,要求杀掉晁错,平息叛乱。
汉景帝在内外的逼迫之下,左右为难。外部有七国的五十万大军压境,提出要“诛晁错,清君侧”。内部有大臣施加压力,要求“腰斩晁错,灭门九族”。
汉景帝这一夜彻夜不眠,他回想着自己从八岁就开始接受恩师的教育、培养、辅佐,恩师晁错在这二十多年中,对于汉朝的江山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着他的青春和智慧,到现在也没有给恩师敬过一杯酒、上过一盅茶,如今内外夹攻,想要劫杀恩师性命……汉景帝仰望苍天,哀声长叹道:“恩师啊恩师!您时常教导我,让我捍卫大汉王朝,保护江山社稷。如今大汉王朝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望恩师在九泉之下原谅学生吧!”说完,就端起酒杯,朝地上连倒三杯,含泪说道:“恩师啊!一路走好!”
第二天,长安城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如同汉景帝的心情一样,苦闷地响着雷声。此刻,中尉陈嘉敲开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大门,通知晁错上朝议事。晁错急忙整了整朝服,坐上马车,一溜烟地穿过长安东市。突然,中尉陈嘉停住了车,晁错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拉下车来,糊里糊涂的被腰斩了。当年晁错年仅四十六岁。
晁错死后,汉景帝立即下诏让七国退兵。吴王刘濞一听说让他跪拜诏书,便冷笑着说:“我马上就要成皇帝了,还要跪拜什么鸟诏书哇!回去告诉刘启那小子,等着跪拜我的诏书吧!”
此时,周亚夫刚好派邓公回朝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战况。汉景帝见到邓公就说:“晁错已经杀了,吴楚两国退兵了吗?”邓公一听,吃惊的愣了半天,才说:“皇上啊!你错杀了晁错呀!吴王刘濞造反,已经蓄谋二十多年了。他‘诛晁错,清君侧’,只不过是谋反的借口而已。皇上啊,刘濞他是想要自己做皇上!你杀了晁错,就堵塞了忠臣的口,以后谁还敢为皇上您出谋献策啊!”汉景帝听罢,连连顿足,不住摇头,追悔莫及。
再说周亚夫带兵平叛,他知道吴楚两国的叛军势力非常强大,所以他不想正面和他们应战,只是派了一部分部队和他纠缠,另派一队轻骑抄了吴楚后路,截断了他们的粮道,使吴楚两国叛军断了粮食,饿着肚子打仗,很快就内乱起来。不上半月,饿倒的饿倒,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这时周亚夫派精兵刚一出击,吴楚两国叛军便一败涂地,四散溃逃。
吴楚两国叛军溃败后,其余五国叛军很快就被打呼啦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七国之乱”就彻底平息了。
晁错为了巩固西汉王朝,为了国家的利益,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以他超凡的睿智,洞察出埋藏在藩王中的巨大隐患,勇敢的对付诸侯王的挑战,以他生命的代价,换取了汉朝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壮大。
晁错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思想和目标还在继续的推行。“七国之乱”平息后,汉景帝更加坚定了对晁错《削藩策》的认识和理解。就按照晁错的思想和理念,彻底取消了各个诸侯王的行政管理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国家资源拥有权等,把这些权力和资源全部收归中央政府管辖。这样一来,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利。
汉景帝非常悔恨自己错杀了晁错,就下诏为晁错平反昭雪,在京城给晁错建冢立祠,又在家乡给晁错建立“衣冠冢”,并为晁错立功德碑,亲自书写了“忠义千秋”四个大字。闻听晁错的哥哥晁喜为人忠厚良善,不因弟弟的高官而仗势,开店舍粥,抚恤孤贫,誉满乡邻。晁喜死后,景帝特别恩准“晁喜墓”和“晁错墓”同等规格,共同建立祠堂称“双柏庙”。规定当地官府,每年冬至、清明前来祭拜,并恩赐“晁氏家族”免除国家的一切赋税和徭役。
晁错平反后,晁氏家族的人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家乡。一些原来的“姬”姓、晁姓和后来的“何”姓,都回到“双柏庙”认祖归宗。为了怀念忠厚善良的晁喜,就把村名改为“晁喜铺”。
今天,我们又翻开了这卷历史的篇章,不禁感概万千。晁错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经过他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能够平步青云,攀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完成他至高无上的人生追求,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诤臣、千古忠臣!
晁错虽然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他的形象依然伟大;他的人格依然高尚;他的思想依然可贵;他的精神依然辉煌!让我们为有晁错这样的忠臣、先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品版权归属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都文化
总策划:郭水林 丁进兴
编 辑:墨 竹
这是中国禹州网-夏都论坛旗下的文化分享平台,目前已开通赞赏功能,若要在本平台上获得赞赏,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赞赏所得收入一半归作者所有,一留本平台作为活动费用。
欢迎投稿。投稿信箱:
826940344@qq.com,或登录中国禹州网-夏都论坛-夏都文化版块发表原创作品。
夏都文化
觉得不错,点个!
可以留言啦!赶快写下你想说的吧!
最齐全中文军事武器装备信息网址是什么
新浪军事我认为比较全面不过都是摘抄世界各大防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