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发布时间:2023-11-20 16:31:55 admin 阅读:59

导读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于2012年出版的图书。 书中的主人公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专业精神、持久毅力。如果...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于2012年出版的图书。
  书中的主人公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专业精神、持久毅力。如果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在于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乐趣甚或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爱迪生小时候热爱大自然。7岁时被妈妈送到了学校。从此,爱迪生每天都要端坐在教室听恩格尔老师讲1加1等于2,或者说2等于1加1。爱迪生开始在课堂上琢磨其他的事,例如他想:既然摩擦动物的毛可以生电,那么,如果把电线接在猫身上,再用力摩擦猫的毛是不是可以发电?恩格尔老师最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于是他经常呵斥爱迪生,爱迪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更让恩格尔老师恼怒的是,爱迪生还爱冷不防地问些令人难以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为此老师跟家长说这个学生跟不上学习,令家长将孩子领走。爱迪生的妈妈说:“据我观察,爱迪生还算聪明……”恩格尔反驳道:“不不不,他总考全班倒数第一!并总提荒唐古怪的问题,例如他问:‘老师,为什么2加2等于4?’等于4就是等于4,这还要问吗?”妈妈不以为然地说:“恩格尔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算荒唐的问题巴!当牛顿发现一个苹果掉下来,提出了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却成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步。我们能说,牛顿不该提出这样的发问吗?”恩格尔一时不好回答,可他还是坚持己见,边敲着桌子边说:“牛顿是谁,您的孩子又是谁,能相提并论吗?”爱迪生一生中惟一正规的教育就这样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爱迪生对妈妈说了一句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妈妈,长大后我要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发明家!”

关于中国的年轻科学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到林俊德,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林俊德的工作照片毫无疑问,在2012年度感动的中国十大人物中,第一位是他。 林俊德——名将军,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俊德:感动中国的评论从1964年我国第一次原子弹成功到1996年在我国进行的最后一次核试验,在此期间我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科学家林俊德都参加了其中,妻子黄建琴也参加了9次!

 

林俊德和同事们照片罗布泊核试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不言而喻。 由于多年的劳累和严酷的环境因素,2012年5月4日科学家林俊德被发现胆管癌晚期住院,但为了不影响原来的科研进程,拒绝手术治疗,决定继续在病房工作。 林俊德在病房继续工作的5月26日,林俊德的病情突然恶化,陷入深深的昏迷状态,被转移到重症监护室。 醒来的林俊德知道自己只有一个月左右的生命之后,从重症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继续工作。

 

危险的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全身装了二十多根管子,但仍然在电脑前一个接一个地敲字。 啊,多年来,他把重担都扛在自己身上了。 生命正在走向终结,但只有自己知道电脑上还有好几万份文件,几十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在等着他的学校检查。

 

林俊德在病房继续工作的最后十几天,科学家林俊德的家人每天安抚老人,安心休息。 去世的前一天,林俊德多次拒绝了家人的建议。 我的时间很有限,请不要打扰我,专心工作”。 林俊德生病前的会议遵循罗布泊52年的献身,科学研究生活75年的献身。

 

林俊德、黄建琴夫妇两人隐瞒名字,沙漠半个世纪,隐瞒了绝密的工作内容和封闭的实验环境,夫妇两人明白他们已经不属于彼此,不属于家族,他们只有国家和民族林俊德的妻子黄建琴获得了丈夫奖,林俊德永远妻子黄建琴对爱的人还握着馀温的双手,暗然地说。 “老林,你终于属于我”

 

我们应该记住在科学研究第一线默默奋斗的科学家们,他们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血肉之身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历史上,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和故事?

南仁东先生,我国已故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人民科学家。

七十二载人生路,像是只为FAST而来;殚精竭虑、以命相搏,只为让人类看到更为浩瀚的宇宙,他就是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

你,见过什么样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浩瀚,还是那未知的神秘,当人类开始一步步的太空之旅时、离地面100千米的地方就是天空的边缘,宇宙距我们生活的环境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地面上的生活在继续,车水马龙、商业繁忙,电影、星际迷航还在播出,在宇宙的尺度下,人类弱小而微不足道,但却始终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收到了由FAST捕获的首批脉冲星信号,这让人类首次聆听到了这分别来自1.6万光年外和4100万光年外的脉冲星信号,这几乎是宇宙的边缘,也就是这两个声音使我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并使我国射电天文学领域领先世界平均水平30年,而它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当时的25天前因肺癌病情恶化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病逝,享年72岁。

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碧水青山,几千年的时光这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然而作为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大窝凼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工程奇迹。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对于南仁东来说,2016年9月25日是他梦想成真的一天,坐落于大窝凼的巨型科学装置终于落成,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它的英文简称是FAST。他曾言:“您好,自己是南仁东,在FAST担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的总工程师。”这是在中央新影集团和中科院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天眼中寻找到的南仁东老先生的珍贵采访素材,这也是南仁东在生前接受的唯一一次长时间正式采访。2016年9月15日南仁东确诊为肺癌,手术伤及他的声带使他说话时气喘吁吁、声线沙哑,如今我们再回忆起南仁东老先生时那一幕幕为了天眼而呕心沥血的画面,依然在我们的眼前浮现。自己没有特别多的成就感,自己有过高兴,转瞬即逝,你享受了你的生命过程。南仁东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曾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的他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待遇是国内薪资的300倍,然而那时我国天文学家们却面临着一个窘境。孙才红说:“中国的天文学家要使用这种天文观测数据那么都是使用的国外的这种数据,而且是人家使用过了的数据。”彭勃言:“平常我们的任何科学家申请他(外国)的望远镜的时间的话大概以小时计量,就是能拿到一个小时的观测时间归你使用,那你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1994年南仁东毅然返回中国,他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的天文学家看到更为深远的星空。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自己挺想试一试。大胆想象,似乎一直是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和FAST同类别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望远镜在美国于1963年建成,口径30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而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仅为25米,想要赶超谈何容易。自己不是说最大的设备一定给出最大的最精彩的发现,不过它提供了你一个机遇。这个笔记本似乎还记着南仁东双手的温度,从这一页又一页杂乱的字迹中我们似乎能感受他到为FAST那一幕幕殚精竭虑的画面,但杂乱的字体和他的样貌却并不相符。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回国时时髦的穿着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FAST工程操劳的这22年,不仅使南仁东丢下了时髦的西装革履,对于自身的形象也并不顾及,最初陪伴南仁东一起给FAST选址的聂跃平还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南仁东见面时的场景。聂跃平说:“1994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单位说天文台想找一个台址、找一个坑来做这个射电望远镜,一进来自己一看哪来的民工啊、留个胡子、穿个短裤穿个拖鞋,自己说这是谁啊,他们说是天文台的副台长南仁东啊。”就这样以南仁东为首的逐梦者们开始了他们长达二十余年的FAST之梦;但梦想的第一步是要找到能安置如此巨大望远镜的地方。聂跃平说:“他就说了我们要选一个坑在全国,一定要圆啊、交通要方便,既要方便、但是也有隔离性,因为自己从贵州出来的自己在贵州地矿局做过、就专门做这喀斯特(地貌)研究的,自己心里说,哎哟、那太好了,自己说我去给你们找。那时的选址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而南仁东已经年近半百,面对悬崖道路湿滑,他干脆就手脚并用爬上去,没想到就在南仁东小心翼翼地攀爬时意外发生了。聂跃平言:“1995年有一次,我(他)们下去了正好下大雨、贵州那个地方。那个洼地自己记得很清楚丶鸡窝冲,因为自己毕竟在贵州搞习惯了嘛,爬山也习惯;他是东北人、一下就滚下去了,那就幸好有两棵树,因为他那个小刺啊、那个小树把他挡住了,那没有树、那就完了。这样的险情伴随了南仁东整整十一年的时光,他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走过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寨,而南仁东也在这十一年不知不觉的时光中步入了花甲之年,2005年南仁东带领的科研团队一行来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经过了三个半小时的步行后、一个完美的圆形洼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在这个人称大窝凼的地方终于南仁东认定此地便是FAST最完美的台址。他们的FAST台址大窝凼洼坑是他们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面挑选出来的,“我们非常幸运、我们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春雨吹醒了期待的嫩绿,夏露折射万物的欢歌,秋风编织七色锦缎,冬日下生命乐章延续着它的优雅,大窝凼时刻让我们发现、给我们惊奇。做为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带领团队构建了这个巨型科学装置最初的样子,FAST突破了工程极限的羁绊、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历史上的创举。FAST的设计绝无仅有,FAST系统灵活地控制着由4450块独立反射板组成的反射面对准天体目标。再由六根钢索拖动重达30吨的馈源舱抵达焦点位置、跟踪天体发射的电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因此它的潜力在于改变我们所知的一切”。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我不能预测FAST所带来的巨大成果,FAST将会找到我从未在望远镜中见过的宇宙。”FAST将帮助全世界天文学家探索天文学中最重要的一些课题。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一项科学工程从纸面设计到实际运行、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距离、FAST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科学工程,还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士建工程,2007年FAST成功立项,但就在南仁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让FAST工程险些搁浅的危机摆在南仁东他的眼前,索网试验失败了。姜鹏言:“原材料上是不是有问题,然后制作工艺上是不是有问题,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大概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是一个新的万里长征的起点,我们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由于FAST体型巨大,重达2300吨,并且要求每块反射板都能随意变形,所以在背面控制这些反射板的索网既要承受巨大的重量、又能够持续使用几十万次,究竟是什么样的索网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南仁东为此踏上了漫漫求索之路。可能一个星期每天就睡四个小时,就剩下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车上,就是到处跑嘛,比如说我们先跑到那个柳州,从柳州又跑到贵阳,从贵阳回来又回到北京,回北京然后又飞到那个又去河北三信,从三信又跑到江苏。为了寻找到符合要求的钢索,66岁的南仁东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连日的奔波让南仁东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不论怎样,南仁东永远都如期出现在施工现场。姜鹏说,“有一次去南京的时候,他就特别地不舒服、看着,然后自己给他拿、自己看他头已经出汗了,可能是哪疼、自己觉得,然后就把他包帮他提一下,自己看他太累了,然后他跟自己说:这么多年了、我是头一次允许一个人帮我拿东西。两年,几十家生产厂家、一百多次试验,南仁东始终坚持不懈,因为他明白如果不将索网的耐疲劳性提高两倍,就无法保证天眼的眼球馈源舱的精准对焦,最终在他的主导下、改良了索网的制作工艺,使索网抗疲劳性大大提升。自己、对不起、自己没有那么多大喜大悲,当然对于工程建设者们我们每一项系统工程完事之后都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反射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FAST体型巨大,但却并不意味着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反射板以带孔洞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风从这里吹过,雨从这里流过,阳光从这里穿过,FAST从2300吨瘦身至1300吨,带孔洞的反射板使FAST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造就了当代的工程奇迹。自己觉得FAST望远镜从它的科学目标分析上看来它会给中国的射电天文工作者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突破机会,这是过去我们没有的,我们FAST是沿袭了中华民族仰望上苍观测斗转星移这样一个文化传统的一个延伸。FAST的出现将帮助我国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探索宇宙空间奥秘以及人类起源等重要课题。暗物质、暗能量、黑洞,FAST有五项基本的科学目标,大致都瞄准了这些国际上最前沿的天文方向。

2015年FAST即将建成之际,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在当时已经70岁的他,在手术三个月后就回到了FAST的施工现场,一排简陋的彩钢房就是他的宿舍。姜鹏言,“就这么宽的一张床,天天被子都感觉能拧出水来一样,那他也一样住着,而且他从来不会说我到镇上去住,他永远都是哎呀、就在这吧、现场住。无论是作为一名年逾七旬的科学家,还是作为一名身患癌症的病人,南仁东都有十足的理由换个环境好好休息,然而他自己却并不这么想。身为FAST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牢牢扎根在现场的一名工人。他曾说:“我不是一个战略大师,我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工人这一词对于南仁东而言有着特殊的感情,但让南仁东惦念的还有大窝凼热情的村民们,这一切都化作了南仁东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动。“如果将来项目没争取成功,你怎么交代,欠了国家的、乡亲的,我有退路吗”。在为FAST寻梦的这二十多年里这是南仁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他容不下工作中的任何瑕疵,不论风吹雨打、不论严寒烈日,永远亲自坚守在一线的他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使FAST成功落成启用,但世事无常,2017年9月15日因癌症病情突然恶化使这位为FAST奉献了22载的科学家离开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遵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科学家的故事25字左右

牛顿深入地研究了哥白尼、开普勒等科学家的成就,长期细致地观察了天体的运动牛顿成才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天赋虽然有差别,但这并不是主要的,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至少5个)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一、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

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二、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

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

三、巴普洛夫

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

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

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四、雷达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

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零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

二位科学家用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远近,而向适宜方向飞去。蝙蝠传输声波也像雷达一样,都是相距极短的时间而且极有规则。

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因这缘故,蝙蝠飞行之时,常是张口,假如你将它口紧闭,它便失去指挥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墙上,无法飞行。这个搞笑的实验,道破了它的秘密。

五、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1、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2、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3、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5、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

6、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7、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8、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因斯坦沉迷于工作而把自己忘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扩展资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达尔文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他到城市公园去玩耍。正巧这一天公园里举行义务栽树活动,母亲就带着小达尔文领了一把铁锨去挖坑栽树。
小达尔文还拿不动铁锨,母亲就让他用双手扶着树苗,自己给树苗挖坑培土。这个时候,一对精彩的母子对话开始了。
达尔文很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像你一样茁壮成长,因为泥土就是树苗生长的基础。”“妈妈,那泥土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小狗呢?”
“小猫小狗是他们妈妈生的,不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人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她又是谁生的呢?”“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丽亚。”
“那么,夏娃和玛丽亚是谁造的?”
“上帝造的。”“那么,上帝是谁造的?”
面对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执意探问的儿子,妈妈注视着儿子说:“亲爱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好好学习,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幼小的达尔文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懂,若有所思。
当时这对母子的对话,不论在场有没有其他人,一定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对话正是一个科学家开始思考的发端,这是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创立了进化论的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毫无疑问,达尔文是个聪明的孩子,他6岁的幼小心灵里就已经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疑问。但是,这里,更让我们尊敬的,是那个沉着冷静、循循善诱的妈妈。她借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带领孩子在不动声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启发教育。
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对母子中间一定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每一个父母都一定遇到过,只不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就可能轻易地把一个聪慧的头脑扼杀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早安问候语2021最新(2021早上好最新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