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节气小话|透过民间谚语探索24节气文化)

发布时间:2023-11-20 17:53:04 admin 阅读:59

导读节气小话|透过民间谚语探索24节气文化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朱继文工作室以丰台第一幼教集团为实践基地,专注课程实践,聚焦儿童发展。希望荟聚一批优秀的幼教实...

节气小话|透过民间谚语探索24节气文化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朱继文工作室以丰台第一幼教集团为实践基地,专注课程实践,聚焦儿童发展。希望荟聚一批优秀的幼教实践者,搭建学习共同体,携手守护中国幼教的未来。

DISCOVERNATURE

节/ 气/ 小 / 话 / 

本文选自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获奖征文《透过民间谚语探索24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精髓,是古人经过长年累月对大自然、环境、气象的观察所积累而成的,这其中有太多值得孩子们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我们将二十四节气带到孩子身边,希望他们能通过节气探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我们也更期待这个学习过程是有意思的,充满好奇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连结幼儿生活的。

老师们对节气的前期研究学习中,了解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智慧的人们也总结出了很多节气与生活相关的经验,成为流传的民间谚语,而这些民间谚语既有趣又简单,特别好理解。因此,我们便尝试着挖掘节气传统文化中民间谚语元素,用生活化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感受节气文化的意义。

从新学期开始,到来年学期结束,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共经历了二十四节气中的20个节气,节气探索成为了一年中老师和孩子的生活化的常态游戏。

01/ 

孩子们心中的节气

一年有24个节气,大多数成人都会理解,但孩子是怎样理解的呢?于是我们在每个节气到来前都会和孩子有关于这个节气的互动。例如:

关于惊蛰:“什么是惊蛰呢?”

 “惊蛰就是惊到了被蛰了一下。”

 “惊蛰就是害怕。”

 “惊蛰就是经过了好多弯弯曲曲的小路。”

......

关于春分:“你认为什么是春分呢?”

 “春分就是把春天分一半。”

 “春分就是吃春饼。”

 “春分是春天到了。

 “春天花都开了,春分就是春天是粉色的吧。”

 “春分是24节气里的一个,我背过24节气歌。”

......

关于白露:“你认为什么是白露呢?”

 “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吧。”

 “白露是一个节气。”

 “白露是白色的鹿。”

 “白露的时候是不是天上就会有白色的雾气?”

......

孩子们自由地表达着他们对节气的认知,这个过程老师不做任何评价,只是记录下了他们的所有表达。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放松,老师在其中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声音,每个声音都是孩子对节气的已有经验,都是有意义的。

节气的探索就在天马行空的认知中自然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02/ 

有意思的民间谚语

班上的孩子有些是可以把“二十四节气歌”背得烂熟,但由于生活在城市里,孩子们通过农耕感受季节变化的机会实在有限,因此对于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特点并不完全理解。因此,老师们便抛开了关于节气知识性的交流互动方式,每到一个节气,老师就会把搜集到的有意思的民间谚语带到了孩子们身边。

例如:

惊蛰节气——惊蛰吹起土,冷到四十五……

春分节气——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清明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白露节气——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节气——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节气——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立冬节气——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小雪节气——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民间谚语都是古人经过日积月累对节气的感悟,结合生活,用通俗方式的表达,孩子觉得这些民间谚语太有意思了,说的就是身边生活的事,好像听得懂,但又好像不太明白,这激发起了他们对探究节气的兴趣,开始将节气与自己生活经验建立起了联系。

如小雪节气谚语“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节气正值11月底的冬天,孩子们就有这样的理解:“虽然现在天已经特别冷了,但是还不能滑冰,因为现在只是地面很冷,河水还没有冻上,等到大雪节气的时候河水才能完全结冰,我们才能去河面滑冰。现在去会很危险。”

节气民间谚语不仅孩子们喜欢,还激发起了爷爷奶奶的参与兴趣,他们成为了丰富孩子民间谚语的重要资源,而且爷爷奶奶带来的谚语也更贴近生活。

如:

惊蛰节气——惊蛰闻雷声,震醒越冬虫

立春节气——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白露节气——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

由民间谚语融入孩子对节气的认知,让整个活动变得有意思起来,每一个谚语孩子都能主动与自己生活中对气象、环境、动植物变化等相联系,形成他们对节气相对科学的认知,而这样的连结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究节气的兴趣。

03/ 

民间谚语连结节气探究

虽然孩子们认为这些节气民间谚语很有意思,但也不乏发出质疑的声音:“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孩子质疑的好奇,老师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我们可以怎样知道这些谚语是不是真的呢?”

对此孩子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孩子认为可以通过身边资源判定:“可以上网查。”“可以再问问爷爷奶奶。”“可以看看书。”还有的孩子表示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做实验去验证。经过和孩子们的探讨,最终孩子们决定,自己做实验验证会更有意思更好玩,于是用亲身体验验证民间谚语的探索活动由此开始。

每个节气的谚语都有很多,因此,孩子们每次都会在这些谚语中挑选出1-2个他们最感兴趣的,最好奇的,最能引发他们探索欲望的那一个作为聚焦探究。汇总孩子们经历的20个节气的探索,包含了节气与动植物生活习性、节气与气象、节气与温度、节气与农耕、节气与环境等多个方面,也从多个维度全方面地支持幼儿对节气变化的理解与认知。

 案例一

《惊蛰闻雷声,震醒越冬虫》

这个谚语是一个奶奶分享的,奶奶说,这个谚语的意思就是惊蛰节气一到,很多冬眠的小虫子就开始出来了。好多孩子表示好奇:“惊蛰这天也没真的打雷,小虫子怎么知道的呢?它们会出来吗?”“我看现在都没有小虫子呀,这谚语是真的吗?”……

带着这样的好奇,3月5日惊蛰那天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开始寻找小虫子的踪迹。第一天,找了很久,只在一个树缝里发现了一只很小的蜘蛛,有的孩子们有些质疑了,谚语说的也许不对,惊蛰到了小虫子并没有被惊醒啊!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等一等,也许有的虫子还没醒呢,就和小朋友睡觉一样,也不都是一起醒来啊!于是,户外活动找小虫子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3月7日,晴,气温9度。

这天依然没有什么发现,只是找到了1只蜗牛壳和2只蜘蛛。

3月13日,晴,气温14度。

这天的收获可比一周前大多了,不但发现了蜘蛛,还找到了瓢虫、西瓜虫、蚂蚁。

3月16日,晴,气温16度。

这天的发现更多了,除了前几天找到的几种小虫子,还发现了臭大姐和小飞虫。

找虫子行动让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认为惊蛰节气谚语说的虽然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是打雷吓醒了小虫子,而是因为惊蛰之后天气就慢慢变暧和了,所以小虫子就都喜欢出来啦!

寻找小虫子实践验证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惊蛰节气之后温度的变化,也了解了温度与小虫子之间的关系,感知了节气的特点。

 案例二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这个谚语说明春分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就会越来越短,孩子们对这个谚语的说法有这样的好奇:“白天每天长多少呢?”“我感觉好像没什么变化呀?”“是一直长下去吗?”对于这样的好奇怎样去验证,孩子犯了难。孩子的这些困惑也引发了老师的思考,怎么能让孩子感受到春分后白天黑夜的变化呢?于是黎明与黄昏出现在了孩子的每天的生活中。

黎明是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寓意白天的开始,黄昏是太阳落山的时间,预示夜晚的到来。可不可以通过每天记录黎明与黄昏时间来验证是不是春分之后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呢?老师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赞同。接着老师又抛出了探讨问题:“我们怎么来做呢?”孩子们开始发散思维,主动获取生活经验,提出了实施的方案——

“我们可以每天在网上查黎明和黄昏时间,就跟现在每天查天气预报一样。”

“我们可以轮值,就是每天播报天气预报的值日生记录。”

“我们把每天的记录都收着做成小书,就能看了。”

“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

……

在孩子们方案的基础上,老师也结合大班孩子认识钟表的学习目标提出了用绘画钟表时间的方式记录黎明与黄昏时间的建议。

于是,从春分的第二天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按照排好的时间表,每天一名孩子记录并分享当天的黎明与黄昏时间,并呈现在班级环境中。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一次时间记录。孩子们发现,真的是春分之后的每天黎明时间都会早一些,而黄昏时间都会晚一些呢!经过近3个月的持续记录,孩子们最终鉴定的验证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民间谚语啦!

用绘画钟表记录黎明与黄昏的方式验证春分谚语的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孩子依然保有兴趣,因为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很多好奇,于是老师便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跟孩子们进行了讲解,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一点一点地往北冰洋的方向移动,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就会每天出来早一点点,每天落山晚一点点。

在春分节气的探索中,孩子们不仅充分了解了春分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还清晰地掌握了春分的节气特征,同时还自然而然地认识了钟表,培养了持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

 案例三:

《白露——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这个谚语也是来源于老人。孩子们觉得这个谚语特别有趣,他们认为这个谚语最容易验证,如果白露之后,他们不再被蚊子咬包就是真的啦!几天之后,孩子们纷纷反馈,果真现在基本不会被蚊子咬啦,谚语是对的。但也有孩子提出质疑,不被蚊子咬是因为天气凉了我们穿长袖衣服了,但谚语里说的是因为蚊子喝了白露水才不咬人的。

什么是白露水?白露水在哪?这成为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到白露是指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近地面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于是孩子们开始在离地面近的地方寻找,但都没有找到资料里说的小水珠。

就在他们认为这个谚语不真实的第二天,早晨7:30入园时,几个孩子有了新发现,幼儿园树下草地中的小草上有好多好多的小水珠!但这些水珠等到上午户外活动时就没了。

接下来的几天观察中,他们有了这样的发现:白露水只在早晨才会有,太阳一出来就没了,因为早晨的温度很低。

在寻找白露水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白露节气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白露节气开始,白天还是挺暖和的,但早晨和晚上温度会比较低,所以大家早晚要多穿衣服啦!

24节气是我国古人长年累月观察与发现的智慧结晶,透过民间谚语与幼儿共同感受24节气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是轻松的、有趣的、充满好奇与探究憧憬的。

孩子们在验证兴趣的主体能动力推动下,自然而然地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发现了节气与人们生活、与温度、与气象、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将各领域的学习融入了进来。不仅培养了孩子探究的品质,也促进了孩子全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这对孩子24节气的学习来说,也更有意思而有意义。

-END-

了解更多“惊蛰”节气相关文章及可以开展的活动,可点击以下链接:

24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4节气|从雨水走向惊蛰的小幸运

常见的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

2、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意思就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雨就会不停地下。

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意思就是春分开始了之后,雨如果不停的话,清明节的前后是有好天气的。

4、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稍微有差别的。 而红薯本身是收的比较多的,亩产万斤并不难,可以好点卖出去然后五六毛,然后差点的做粉条加工麻烦但是非常贵,剩下的小的不太好的,我们就喂猪了,所以红薯在农村是好东西;

5、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这句话的意思此时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经常说的一句话“针尖对麦芒”,等干了以后会特别的扎人,一般立夏一个月后就会收小麦了。

二十四气节谚语

立春西园梅放立春先雨水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谷雨西厢好养蚕谷雨谷雨西厢好养蚕立夏牡丹立夏花零落小满玉簪小满布庭前芒种隔溪芒种在渔家夏至农家同耘夏至间又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麻雀囤食要落雪.狗进灶,雪就到.猪衔草,寒潮到.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种禾割麦.黄鹂唱歌,麦子要割..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露水重,天气晴.霜夹雾,旱得井也枯.霜后南风连夜雨.等等………

二十四节气谚语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XX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处暑节气民间谚语有哪些?

关于处暑的古诗词和谚语如下:1、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宋)仇远《处暑后风雨》2、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宋)张嵲《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3、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宋)苏泂《长江二首》4、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宋)王之道《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5、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6、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7、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8、热熟谷,粒实鼓。  9、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10、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民间节气的文学内涵:三九天歇后语汇总

相对于三伏天而言的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地球热量储存为全年最少的缘故。在我国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些与三九天有关的歇后语,借着三九天寒冷的气候特征,来表现各种生动有趣的寓意,现在就来看看都有哪些。你可能喜欢》》三九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三九天谈心——冷言冷语  三九天送皮袄——暖人心  三九天扇扇子——心里有火  三九天吃梅子——寒酸  三九天不穿棉——缩手缩脚  三九天掉冰窟——抖起来了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又动人  三九天的冰棍——没人理  三九天的叫花子——又冷又饿  三九天喝姜汤——热心肠  三九天桃花开——罕见;太离奇;稀奇古怪  三九天喝凉水——从里凉到外  三九天吃冰棍——寒心;冷暖自己知  三九天的豆腐干——冷冰冰,硬邦邦  三九天穿单褂——抖起来了;威风不起来  三九天种小麦——不是时候  三九天送扇子——不领情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一条歇后语的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但人们仍然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之为歇后语。

有关24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春打六九头

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农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节气农谚语

1、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2、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3、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4、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5、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9、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0、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11、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2、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3、七一,一雷九台来。

14、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5、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8、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19、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0、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1、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22、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4、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2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2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27、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28、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3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31、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32、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3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34、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3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36、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37、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38、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39、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4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二十四节气农谚语拓展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正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的时候。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实,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日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广大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

1、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2、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3、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4、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5、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6、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7、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8、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9、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10、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温柔到极致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