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寻章摘句造句(13.短文两篇——教学案例:《谈读书》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3-11-21 11:04:55 admin 阅读:59

导读13.短文两篇——教学案例:《谈读书》课堂实录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

13.短文两篇——教学案例:《谈读书》课堂实录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知识能改变一切。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大屏幕显示:谈读书  培根)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师: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我不懂。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的思维、才能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生4: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论点。生5: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议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师: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跟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就如这篇文章一样,全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的方法等问题。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是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处英国。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因为,培根的随笔语言有诗歌的韵味,有格言的深刻。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位能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为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一人读,其他同学标记读书名言)师: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问题冷静而透彻的观察,而且具有种种特殊的美感。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为这篇文章编一本《读书名言精评》。我们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在屏幕显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句读书名言作为精彩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学生小组全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教师巡回参与)师:现在,我们一起口头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发言时请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即:先朗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诵读你的点评。生: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师: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生2: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生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生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师:你这里所说的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师:找找看:课文中还有这类例子吗?生:我很赞同“讨论使人机智”的说法。有人说过:“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 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师:是啊!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师:鲁宾斯坦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屏幕显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学生独立思考)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想说就说吧。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曾经,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女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师: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论证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一观点。是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生:文中说读书时“不可寻章摘句”,这个说法有些不合适,刚才老师还让我们“寻章摘句”呢!(师生笑)“寻章摘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并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古人还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呢!师:有胆识!生:他的看法有问题!他这样理解“寻章摘句”就正是“寻章摘句”的表现!(师生笑)文中所说的“寻章摘句”是指局限于文字推敲、断章取义的意思,绝不是指积累语言。师:对!读书应该如此推敲细思方可真正领悟其中要义!生:我想就“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发表一点看法。不难看出,培根的意思是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需要除去的杂草,那么“人之初,性本善”又该如何解释呢?其次,难道花草都必须经“修剪移接”才美吗?我倒是觉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师生笑)对于人来说,更是如此。师:你不仅有个性,而且是一个着丰富文学积累的同学。哦,那儿好像有人有话想说,请!生:我想说的是别忘了“人之初,性本善”后面还有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师生笑)读书学习正如修剪移接一样可以剔除我们“天生才干”中蔓生的枝条。师: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学生沉默片刻)生1:尽信书不如不读书。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生3: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生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我也想说一句,可以吗?(学生点头)朱熹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师:请各位同学课后把你搜集到的读书名言写进《读书名言精评》,让她更完美,也让我们自己更加完美!

汗流充栋什么意思?

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出自:宋 陆游《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释义:藏如此多的书有什么作用,只能笑是太过迂腐而白用了功。造句:

1、历史,是早就铸成的山丘,无人能够撼动,只可以汗牛充栋地堆在图书馆里,供戴着老花镜的历史学家们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地研究。

2、这位老先生藏书之多,用汗牛充栋这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扩展资料:唐代学者陆质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著书《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对《春秋》有独到研究,柳宗元对他的治学严谨深表敬佩,他在陆质死后为《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也就是要用《春秋》来让人们明白“义”。但是孔子一生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论语》中说,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天道”的问题,孔子说:“我不想说这个。”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的话,我们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说:“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四季因它而运行,万物因它而生长。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这也许是孔子不写的原因吧。唐代柳宗元说:“自从孔子修改过《春秋》以后,给它作传的人就多起来了,当时就有五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要使牛马都累得出汗。”

形容探索的词语?

探奥索隐

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àn ào suǒ yǐn,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云笈七签》卷一:“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造句

1.探奥索隐,孰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 

2.悟真直指是其篇探奥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

用四个四字成语造句

~如饥似渴: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0、无事生非造句: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1、兴高采烈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2、怒气冲冲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3、聚精会神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4、自言自语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5.千钧一发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6.雨后春笋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7.琳琅满目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8.顶天立地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9.千方百计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10.小心翼翼: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11.焕然一新:焕然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2.胸有成竹: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13.别具一格: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14.草木皆兵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15赤膊上阵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16.乌合之众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17.成语:四面楚歌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18.成语:用兵如神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19.成语:有勇无谋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20.成语:坚壁清野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21.首尾乖互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22.引颈受戮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23.衣不曳地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24.水洁冰清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25.如鲠在喉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26.仰事俯畜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27.为恶不悛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8.无补于时

真情||我的母校(文/程灏)

我的母校

谈起办学的初衷和理念,焦易堂先生在写给时任武功县长张道芷的信中是这样阐述的:“河道村民生学校,鄙意拟注重致用之学,学生授课之余,即练习专门技能,学农、学商、学工,俱无不可。”“毕业后使能用其所学,独立谋生,不致成为社会上完全消费之人,以矫吾国数十年来学校制造游民之积弊。”

我叔父在这有一小间宿舍。那时他教我语文。改到我的作文时,他会喊我到房子当面评说,我也算是吃了一点偏食的。叔父嗜烟,喜欢卷纸烟吃。我进去时,他正卷着纸烟。抓一把烟丝包裹在纸里形成筒状,再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娴熟地拨转,左手在上边撅着、拧着、慢慢地封口。之后用嘴一抿,算是黏贴。再掐掉撅着的头,一根自制的烟卷就“下线”了。

以广场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有不少教室。由于年代不同,教室的结构、设施、条件也各有千秋。一年级在最西边北排把头,“课桌”是水泥墩子,坐的是自带的小板凳。一年后升级,教室换了,相应的设施配备也自然“水涨船高”。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终于坐上了学校配发的长条凳,用上了木制的课桌。

名校自然少不了名师。河道小学当年聚集了一批才华出众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教书育人,还把文明的习惯、时尚的新风播撒在校园。比如英俊潇洒的刘建老师,书教得好,篮球打得好。绿军装、蓝裤子,一双洗得发白的黄胶鞋时常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年轻漂亮的宋美霞老师有一双蓝盈盈的眼睛,不仅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严,就是衣着打扮也十分讲究。她卫生习惯好,早、晚坚持在花坛前刷牙。雪白的搪瓷缸子端在手中,牙刷轻巧地在口腔不同角度移动。刷上一会再往嘴里送水,腮帮子鼓着轻嗽,之后仰起脖子,突然颔首、张口,吐出雪白的泡沫来。知青出身的徐丽平老师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比广播员声音还要好听。她娇小轻盈的身材配上裙子,仿佛就是从画报里走出来的。还有刘永宏老师,多才多艺,口琴吹得很好。他有一辆自行车,得空就蹲在地上擦拭,经常油光铮亮的。他曾用这辆车子带着我去了县城,看了当年最经典的武打电影《少林寺》。

刘安会和刘沛老师是本村人,一个教数学,一个教物理,都是非常优秀的骨干教师。我从小不喜欢数学,但刘沛老师的课我却听得懂,乐于听,这多半要归结于他的亲和力和负责任。他没架子,少脾气,遇到学生提问,总能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解并验算。安会老师聪明,喜欢钻研,他习惯在课堂上演算一些难度大的题。比如说,容器里有放水、注入两个管子,分别做了定量,问同时开通两个水管,容器什么时候能够蓄满?这些题大多是为那些优秀生量身定做的附加题,我不会做,也想不通,于是就对物理课多有抵触,私下里腹诽也不少。

文社、党会和我(中)

母校拆了之后,人们在刘家的公路边新修了现代化的小学,取名“明德小学”。我曾以为明德小学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事实却不是这样。新校的取名是和明德基金项目有关,这是台湾一位富商的爱心捐助。就如同全国各地的“逸夫中学”,拿了人家的钱财,就不得不更名易帜一样。好心人的善心义举一定要铭记在心。爱心企业的捐款值得我们感恩。然而,我毕竟失去了母校,失去了那个曾经引为自豪的历史名校。听说焦先生的后人曾回过家乡,他们看不到古老的民生小学(中学),也听不到河道小学的名号,内心会作何感想?

作者简介

程 灏: 笔名胡杨,武功河道人,宝鸡市作协会员,《武功书院》签约作家。现供职于宝鸡电视台,主任记者。

往期精彩,敬请浏览——

《原乡记忆》连载46|愧对老校长(文/雷涛)

真情|| 缅怀恩师叶生发(文/张衡)

敬请关注武功书院

喜欢此文,请点在看哟

教学设计||《谈读书》——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谈读书》就是这样的一篇名文,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饱含对人们的谆谆告诫,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比喻说理。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述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排比说理。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明白,读起来富于气势有感染力。

对比说理。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警句隽永的哲理美文。

教学思路

三个活动:趣味寻读,背诵积累,编写句典。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二字雅词和四字词语。

教学铺垫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名言。

活动一  趣味寻读

(一)寻读,就是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找出最心仪的句子,这个句子要放在《谈读书》一文题目上方的方格内,取代书中的导语,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一读全文的兴趣。‍‍‍‍‍‍‍‍‍

示例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作为导语,简短的一句告诉我们: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阐述的。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个排比句可作为导语,简单的概括了读书的好处,能使人心情愉快,增添光彩,增长才干。吸引读者眼球。

(全班交流,师生对话)

(二)齐读警句及四字词语

1.警句: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词语:

寻章摘句   高谈阔论   大而无当   吹毛求疵   修剪移接

孜孜不倦   文采藻饰  味同嚼蜡  咬文嚼字  咀嚼消化  

活动二 背诵积累

  (一)请同学们自由背诵文中精美句子,并简要阐述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这句话给我的启示: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来读,有的书只需要大体阅读就可以,有的书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去仔细阅读。

示例二:“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这句话告诉我读书时不能人云亦云,对书中所讲的偏颇的地方我们应当善于思考,坚持真理。

(二)学生自主背诵若干句,小组竟背,展示交流。

活动三 编写句典

(一)什么是字典、词典?编写字典、词典就是给字词作解释,做评点的过程。编写句典就是给句子做评点赏析的过程。

句典编写建议:

第一步,美句摘抄。

第二步,品读评点。品读的角度:表达层次,比如总分说,正反说等;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

第三步,表现内容。即这个句子要传达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三个角度,品析时候依句而定,不必面面俱到。

(二)示例简析

句子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评  点:这个句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运用排比写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极有感染力。

句子二:“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评   点:这句话运用了“寻章摘句”“推敲细思”等多个精美的四字词语,而且“不可”从反面论说,应推敲细思从正面论说,正反面结合使得说理全面透彻。用排比句式既写出了读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三)每人编写一句,同桌交流修改完善,全班展示。

总结:“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课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课堂上应该参与到读写听说的实践过程,“亲历”读写听说过程,形成一种生命的体验。紧扣“警句”展开教学设计,不失为一次兴趣盎然语言积累之旅,让学生的活动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浮想联翩,披文入情,这就是唤醒。孩子们会因《谈读书》喜欢上《培根随笔》,也会对“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刘艳,东胜区实验中学教师,“有效的个性化阅读”课题组成员,若干学术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奖并发表。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认认真真读书,扎扎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练本领,做着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图文 I 刘艳

 编辑 I陈霞

 审核I 李凯

汪志斗:以敦厚之心织性情之文|范国强《随感录》第三卷序

——范国强《随感录》第三卷序

作者

简介

汪志斗,祖籍罗田,定居黄石,出生于壬寅年酉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做过工程师,当过新闻记者,偶以文字娱生。

www.jcwriter.cn

第543期【语文学人·王尚文专辑】讲究语文品质,自古而然

导 语

     为了说明讲究语文品质自古而然,王尚文教授寻章摘句,旁征博引。先贤文论中的吉光片羽无疑对我们研讨语文品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如孔子关于“慎辞”的训戒,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正误优劣的语文品质问题我们确实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这对于我们语文课程来说尤其是如此。

    王尚文,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曾先后在金华师范学校、金华一中任教语文28年,1988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语文教学法。曾任浙江省中语会会长,著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文教育学导论》《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与人合著)《新编对韵》《后唐宋体诗话》《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育一家言》《教育如天语文是地》等,参与主编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中学读本》《人之初——现代蒙学46课》等。提出“语文品质”这一概念,即语言表达的品质;并初步建构了评价语文品质的标准体系。

讲究语文品质,自古而然

 原载《语文学习》2015年Z1期

说话作文要讲究语文品质,在我国古代,早在孔子之前已有十分经典的论述,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王伯祥注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即所引古书之辞。谓人之有言,所以成其志之趋向也。言之有文,所以成其言之条理也。足,犹成也。”(王伯祥选注,春秋左传读本,中华书局,1957.10,第426页)言,要有条理;而条理就是语文品质的要素之一。这话是孔子在当时的古书上看到的,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则是孔子对于“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的祖述之言;但它流传更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然而,问题就来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否果真为孔子所言?

上面来自《左传》的引文,我用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的《十三经注疏》之七《春秋左传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凭直觉,我以为引“志”之言仅“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八字,以下都是孔子对此八字的解读和演绎。但不敢自是,得凭证据说话。然而证据一时难以找到,因为古代没有现代白话文的标点符号。我不厌其烦地查了五十多种版本,用新式标点的有如下三种标法: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李宗侗注译;王云五主编,春秋左传今注译 ,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2,第945页)

第一种,从标点上看不出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到底是否孔子的引文。我查阅的结果极大多数都是第二种,即王伯祥的见解,“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非“志”所有,著作权应归孔子。第三种,我所见到的仅此一例,已注明出处。这个问题,我想并不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三种看法理应给予尊重,虽然我不太认同,尽管我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由此我想到白话文标点符号对提升书面语言的语文品质实在功不可没。

关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文”,上引王伯祥释为条理的意思,不少注本、白话译本释为“文彩”。文,《说文》释曰:“文,错画也,象交文。”“错画”指的是线条与色彩的交错,象纹理纵横交错之形 。文之为文,是“交错”的结果,讲究如何“交错”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由此似可断定“条理”“文彩”两义相通,并不矛盾。而《广雅·释诂》:“文,飾也。”似乎偏于“文采”。总而言之,孔子十分重视语言的语文品质;而且还有更为丰富、深刻的论述,至今对于我们探讨语文品质的问题仍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指内在的品质修养;“文”,指外在的言辞、仪容,即文采、风貌。 “文质彬彬”,则指内在品质与外在风采相称、协调而统一。《论语·颜渊》记载曰: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认同孔子的观点,强调君子应有文的修养,否则(和小人相比)就如虎豹与犬羊的皮都被拔去有文采的毛一样分不清楚了。我们完全可以将此“文”“质”关系的论述用于描述语言作品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陈望道认为,“文”字的本身就有语文组织的意义(陈望道著;池昌海主编.陈望道全集 第二卷 文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5第293页)。刘师培甚至说:“词之饰者乃得为文,不饰词者不得为文。”(刘师培著,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足见文之有无,不仅仅是能否传远的问题,更是能否成“文”的问题。在刘师培看来,不具备一定的语文品质,就不能称之为文章。《史记》就举了一个粗鄙少文的典型例子。《绛侯周勃世家》云:“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趣为我语”,相当于白话的“有话快给我说”。《史记会注考证》中井积德认为“趣语,失谈论之理耳”,是极不得体的说法。

《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正义》注云:“辞皆言事,而事自有实,不烦文艳以过其实,故但贵辞达则足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岳麓书社诸子集成本第419页)据此,所达者为事实,辞达而已矣,说的是语言表达出来的应当与所表达的事实相符。一是一,二是二,仿佛没有“文”的用武之地,特别是“而已矣”于此有强调之意,似乎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文”的重视并不完全吻合。程树德引集注云“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程树德, 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08月,第1127页)重点放在不必追求“富丽”上。我的理解是两者并无矛盾,因为“辞”臻 于“达”的境界,必然是讲究语文品质的结果,就不能说是“无文”。联系孔子“绘事后素”“巧言令色鲜矣仁”“修辞立其诚”等相关论述,综合地看,孔子所追求的是既不过也不不及的中正之美。“辞达而已矣”偏重于不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则偏重于不不及,而《礼记·表记》所引孔子说的“情欲信,辞欲巧”,更强调对于语文品质的追求——此所谓“巧”非“巧言令色”之巧,而是如《庄子·天道》“巧者,为之妙耳”之巧。

对于上述孔子有关理念,后世无不奉之为经典,并多有申说,其中我以为苏东坡的论述既准确又透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自身丰富的阅读、写作实践而体贴之,因而具有独特的感悟和令人信服的发明与发挥。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文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18页)

他对“辞达”作了几乎全新的诠释,从而在根本上把它和“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统一了起来。在他看来,所谓“达”,首先是使“物”了然于心,并进一步能“了然于口与手”,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显然比此前将“达”笼统理解为“达意”清楚明白多了,也丰富深刻多了。“达”实在是语言表达一个极高的境界,而且没有止境。其《书诸集改字》云:

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 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于烟波间耳。而宋敏求谓余云“鸥不解‘没’”,改作“波”。二诗改此两字,便觉一篇神气索然也。(《苏轼文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98---2099页)

用“望”用“波”达意否?我们当然不能起渊明子美于地下而问之,但由于原本作“见”作“没”,特别是作“见”作“没”更能尽意尽物之妙,则完全可以肯定“望”“波”为后人妄改。原本的遣词造句已经到了“达”的审美层次。所以他说“辞至于能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与王庠书》,《苏轼文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22页)

为文能达,固难一蹴而就,尤其是我们初学者;但也并非高不可攀。他说:“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经进苏东坡文集事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813---814页)对此欧阳修也有非常精到的论述,苏轼《记欧阳公论文》云: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苏轼文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55页)

这是提升语文品质的不二法门,也完全适用于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

孔子以降,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历代诗人作家、文学批评家对语文品质的重视、探求已经蔚为传统,相关理论不断得到深化、发展。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取数个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以见一斑,挂一漏万之责、蜻蜓点水之讥在所不辞。

汉代王充《论衡·正说篇》指出:“夫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谓篇有所法,是谓章句复有所法也。” 足见其对遣词造句的态度。《论衡·语增篇》就是专门研究经传遣词造句之得失的。兹举两例如下:

 传语曰:“圣人忧世深,思事勤,愁扰精神,感动形体,故称尧若腊、舜若腒,桀、纣之君垂腴尺余。”夫言圣人忧世念人,身体羸恶,不能身体肥泽,可也。言尧、舜若腊与踞,桀、纣垂腴尺余,增之也。

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锺,孔子百觚。”欲言圣人德盛,能以德将酒也。如一坐千锺百觚,此酒徒,非圣人也。饮酒有法,胸腹小大,与人均等。饮酒用千锺,用肴宜尽百牛,百觚则宜用十羊。夫以千锺百牛、百觚十羊言之,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案文王、孔子之体,不能及防风、长狄。以短小之身,饮食众多,是缺文王之广,贬孔子之崇也。

无论其说价值高低,作者对语文品质的讲究则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要特别提出来的说南朝梁沈约的通声律始可言文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见《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 此所谓宫、羽,低、昂,浮声、切响,轻、重,都是相对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所谓声音的抑扬顿挫,这对遣词造句来说,作用实在不可低估;但在我们今天确实有所忽视,甚至根本忽略了前哲“妙达此旨,始可言文”的警示。

关于文字章句间的关系,刘勰在王充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文心雕龙·章句》)刘勰还认识到了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中枢、关键,他说: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神思》) 

《体性》认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而思、意、言之间在写作过程中的复杂关系,他分析道: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神思》)

这就把陆机《文赋》所说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的明晰化、具体化了。他认为“写气图貌”既要“随物”亦必用“心”: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暳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物色》)

与语文品质相关的论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所在多是,极大部分都是作者的真知灼见,不少是经典之论,我们这里只是管窥筐举而已。

南朝宋范晔在其《狱中与诸甥侄书》感慨说:“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恨。”此所谓“公家之言”,实际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所谓套话、大话、空话,读之不禁莞尔一笑。唐王昌龄《诗格》云:  

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辞,精炼意魄。所作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改他旧语,移头换尾,如此之人,终不长进。为无自性,不能专心苦思,致见不成。

可以看作是范晔见解的必要补充。

唐刘知几《史通》虽说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但其中却有探讨遣词造句的篇什,如《叙事》写道:

又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左传》宋华耦来盟,称其先人得罪于宋,鲁人以为敏。夫以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春秋经》曰:“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

紧接着又从《春秋公羊传》《汉书·张苍传》里举出烦句烦字,的为不刊之论。

     南宋朱熹为理学宗师,有一段“文便是道”的议论颇可注意:

才卿问:“韩文《李汉序》,头一句甚好。”曰:“公道好,某看来有病。”陈曰:“文者贯道之器,且如《六经》是文,其中所道,皆是这道理,如何有病?”曰:“不然,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菜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其后作文者皆是如此。”(《朱子语類》139卷,中华书局第8册,1986年版3305—3306页)

他所说的道,当然就是理学之道;倘若我们把它理解得宽泛一点,就不能不承认这番议论确实有它独到之处,发前人之所未发。除非不在一定语境中而是游离于空中的语句,没有不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这“意思”便是“道”,这“语句”便是“文”,如此,“文”当然就是“道”。

因此,“文以贯道”“文以载道”无论如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文”不是下饭的菜,它本身就是饭,“道”是其中的营养成分;把“道”比成菜,也是一样的道理。遣词造句,就是在建构内容,词句和内容只是一体两面而已。

最后,我们还得说一说金圣叹的贡献。他说:

古来至圣大贤,无不以其笔墨为身光耀。只如《论语》一书,岂非仲尼之微言,洁净之篇节?然而善论道者论道,善论文者论文,吾尝观其制作,又何其甚妙也!《学而》一章,三唱“不亦”( 《论语·学而》有“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叹觚之篇,有四“觚”字;馀者一“不”,两“哉”而已。(《论语·雍也》有“觚不觚。觚哉!觚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文交互而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法传接而出。“山、水”“动、静”“乐、寿”( 《论语·雍也》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譬禁树之对生。子路问闻斯行(《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如晨鼓之频发。其他不可悉数,约略皆佳构也。(第五才子书序三)

这一段讲遣词造句,下一段说的是一段之内文句的组织布局:  

……即如松林棍起,智深来救。大师此来,从天而降,固也:乃今观其叙述之法,又何其诡谲变幻,一至于是乎!第一段先飞出禅杖,第二段方跳出胖大和尚,第三段再详其皂布直裰与禅杖戒刀,第四段始知其为智深。若以公(《公羊传》)、谷(《谷梁传》)、大戴(《大戴礼记》)体释之,则曰:先言禅杖而后言和尚者,并未见有和尚,突然水火棍被物隔去,则一条禅杖早飞到面前也;先言胖大而后言皂布直裰者,惊心骇目之中,但见其为胖大,未及详其脚色也;先写装束而后出姓名者,公人惊骇稍定,见其如此打扮,却不认为何人,而又不敢问也。盖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水浒》评)

这些文字可以说和他评点的小说同样精彩。

      为了说明讲究语文品质自古而然,我不得不做了文抄公,盼读者诸君有以谅我。不过,最后我还得回到文章开头所引孔子关于“慎辞”的训戒,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正误优劣的语文品质问题我们确实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这对于我们语文课程来说尤其是如此。

本期责任编辑:卢镜(工作室第六期学员,任教于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

本期版式编辑:卢镜(工作室第六期学员,任教于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玉新,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主持人。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国家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组专家。曾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年,秉持“原生态”教学观,是“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寻章摘句造句

寻章摘句是积累知识素材的好办法,同时我们可以这样的方法对他人写作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很好的借鉴。

用不求甚解、寻章摘句、因大事小、开卷有益造句

“开卷有益”,我们地去读书,就能不断地积累知识,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学生寓言故事100篇(寓言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