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余秋雨经典名句(收集余秋雨的5句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1 12:56:55 admin 阅读:59

导读收集余秋雨的5句好句 1、“永远不要生活在不成功的阴影中,那是把自己关进了流动监狱。我看到很多自由人眉宇间有枷锁,步履间有罪犯的痕迹。我们应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一种...

收集余秋雨的5句好句

1、“永远不要生活在不成功的阴影中,那是把自己关进了流动监狱。我看到很多自由人眉宇间有枷锁,步履间有罪犯的痕迹。我们应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2、文化转型时,你走得快,别人就可能跟不上。你不能因此就放慢脚步。你赶上去,就会发现前面的人更喜欢你。3、听到谣传好比闻到臭气,不要分析其化学分子是什么,应该赶快转过头去闻花香。以上三句出自——上海戏剧学院60周年校庆之际,担任过上戏院长的余秋雨在能容纳999人的上戏实验剧院举行的“无主题演讲”。4、我觉得,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一时的感悟又怎能保证适合今后、适合别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中文版序余秋雨5、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摘自《霜冷长河》

余秋雨经典名句苦难?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2】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3】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4】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5】受苦最深的人最不想说,说得最多的人一定受苦不多,说得高调的人一定是让别人受了苦。【6】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7】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8】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9】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10】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像都生气勃勃。【11】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缥缈依稀;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朦胧凄迷。【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13】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14】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15】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迈时,怨恨自己年迈,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一种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思考着人生的怪异,然后一边慰抚年幼者,一边慰抚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他们置身于人生涡旋的中心点,环视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万千。【16】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17】还历史以真相,还生命以过程。【18】人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19】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20】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甚么呢?如果辉煌的历史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原文是什么?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岂止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逼视,不敢谛听。有时,我怀疑他们是否真地存 在过。如果不予怀疑,那么我就必须怀疑其他许多时代的许多人物。我曾暗自判断,倘若他们真地存在过,也不能代表中国。但当我每次面对世界文明史上那些 让我们汗颜的篇章时,却总想把有关他们的那些故事告诉异邦朋友。异邦朋友能真正听懂这些故事吗?好像难.因此也惟有这些故事能代表中国。能代表中国却又在中国显得奇罕和落寞,这是他们的毛病还是中国的毛病?我不知道。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连历代语言学家赠送给它的词汇都少不了一个“风”字: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确实,那是一阵怪异的风。说到这里读者已经明白,我是在讲魏晋。我之所以一直躲避着它,是因为它太伤我的精神。那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即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的平庸。平庸既然已经习惯也就会带来安定,安安定定地谈论着自己的心力能够驾驭的各种文化现象似乎已成为我们的职业和使命。有时也疑惑,既然自己的心力能够驾驭,再谈来谈去又有什么意义?但真要让我进入一种震惊和陌生,依我的脾性和年龄,毕竟会却步、迟疑。

半年前与一位研究生闲谈,不期然地谈到了中国文化中堪称“风流”的一脉,我突然向他提起前人的一种说法:能称得上真风流的,是“魏晋人物晚唐诗”。这位研究生眼睛亮,似深有所悟。我带的研究生,有好几位在报考前就是大学教师,文化功底不薄,因此以後几次见面,魏晋人物就成了一个甩不开的话题。每次谈到,心中总有一种异样的涌动,但每次都谈不透。

前不久收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唐冀明博士赐赠的大作《魏晋清谈》,唐先生在书的扉页上写道,他在台北读到我的一本书,“惊喜异常,以为正始之音复闻于今。”唐先生所谓“正始之音”,便是指魏晋名士在正始年间的淋漓玄谈。唐先生当然是过奖,但我捧着他的题词不禁呆想:或许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已经与自己所惊恐的对象产生了默默的交流。那么,干脆让我们稍稍进入一下吧。我在书桌前直了直腰,定定神,轻轻铺开稿纸。没有哪一篇文章使我如此拘谨过。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了,英雄和英雄之间龙争虎斗了大半辈子,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也总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像骤然挣脱了条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摇晃起来。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但统制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当初的英雄们也会玩弄这一切,但玩弄仅止于玩弄,他们的奋斗主题仍然是响亮而富于人格魅力的。当英雄们逝去之后,手段性的一切成了主题,历史失去了放得到桌面上来的精神魂魄,进入到一种无序状态。专制的有序会酿造黑暗,混乱的无序也会酿造黑暗。我们习惯所说的乱世,就是指无序的黑暗。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曹操总算是个强悍的英雄了吧,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六十六岁便撒手尘寰。照理,他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包括才华横溢的曹丕和曹植,应该可以放心地延续一代代的曹氏基业了,但众所周知,事情刚到曹丕、曹植两位亲兄弟身上就已经闹得连旁人看了也十分心酸的地步,哪有更多的力量来对付家族外部的政治对手?没隔多久,司马氏集团战胜了曹氏集团,曹操的功业完全烟飞灰灭。这中间,最可怜的是那些或多或少有点政治热情的文人名士了,他们最容易被英雄人格所吸引,何况这些英雄及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采斐然的大知识分子,在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人集团,等到政治斗争一激烈,这些文人名士便纷纷成了刀下之鬼,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惨。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魏晋乱世,文人名士的生命会如此不值钱。思考的结果是:看似不值钱恰恰是因为太值钱。当时的文人名士,有很大一部分人承袭了春秋战国和秦汉以来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思想,无论在实际的智能水平还是在广泛的社会声望上都能有力地辅佐各个政治集团。因此,争取他们,往往关及政治集团的品位和成败;杀戮他们,则是因为确确实实地害怕他们,提防他们为其他政治集团效力。相比之下,当初被秦始皇所坑的儒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人格形象还比较模糊,而到了魏晋时期被杀的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一样了。他们早已是真正的名人,姓氏、事迹、品格、声誉,都随着他们的鲜血,渗入中华大地,渗入文明史册。文化的惨痛,莫过于此;历史的恐怖,莫过于此。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的横跨千年的第一流诗人,被杀;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

这个名单可以开得很长。置他们于死地的罪名很多,而能够解救他们、为他们辩护的人却一个也找不到。对他们的死,大家都十分漠然,也许有几天曾成为谈资,但浓重的杀气压在四周,谁也不敢多谈。待到事过境迁,新的纷乱又杂陈在人们眼前,翻旧帐的兴趣早已索然。于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成批被杀历来引不起太大的社会波澜,连后代史册写到这些事情时的笔调也平静得如古井静水。真正无法平静的,是血泊边上低眉躲开的那些侥幸存活的名士。吓坏了一批,吓得庸俗了、胆怯了、圆滑了、变节了、噤口了,这是自然的,人很脆弱,从肢体结构到神经系统都是这样,不能深责;但毕竟还有一些人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便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

三 

当年曹操身边曾有一个文才很好、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叫阮[王禹],生了个儿子叫阮籍。曹操去世时阮籍正好十岁,因此他注定要面对“后英雄时期”的乱世,目睹那么多鲜血和头颅了。不幸他又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感,内心会承受多大的磨难,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一天,他就这样信马游缰地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他知道这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方。山上还有古城遗迹,东城屯过项羽,西城屯过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还流淌着一条广武涧。涧水汩汩,城基废弛,天风浩荡,落叶满山,阮籍徘徊良久,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的这声叹息,不知怎么被传到世间。也许那天出行因路途遥远他破例带了个同行者?或是他自己在何处记录了这个感叹?反正这个感叹成了今後千余年许多既有英雄梦、又有寂寞感的历史人物的共同心声。直到二十世纪,寂寞的鲁迅还引用过,毛泽东读鲁迅书时发现了,也写进了一封更有寂寞感的家信中。鲁迅凭记忆引用,记错了两个字,毛泽东也跟着错。遇到的问题是,阮籍的这声叹息,究竟指向着谁?可能是指刘邦。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利了,原因是他的对手项羽并非真英雄。在一个没有真英雄的时代,只能让区区小子成名。可能是同时指刘邦、项羽。因为他叹息的是“成名”而不是“得胜”,刘、项无论胜负都成名了,在他看来,他们都不值得成名,都不是英雄;甚至还可能是反过来,他承认刘邦、项羽都是英雄,但他们早已远去,剩下眼前这些小人徒享虚名。面对着刘、项遗迹,他悲叹着现世的寥落。好像苏东坡就是这样理解的,曾有一个朋友问他:阮籍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其中“竖子”是指刘邦吗?苏东坡回答说:“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既然完全相反的理解也能说得通,那么我们也只能用比较超拔的态度来对待这句话了。我相信,广武山之行使阮籍更厌烦尘嚣了。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籍的木车在夕阳衰草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喉音、鼻音翻卷了几圈,最后把音收在唇齿间,变成一种口哨声飘洒在山风暮霭之间,这口哨声并不尖利,而是婉转而高亢。这也算一种歌吟方式吧,阮籍以前也从别人嘴里听到过,好像称之为“啸”。啸不承担切实的内容,不遵循既定的格式,只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因此特别适合乱世名士。尽情一啸,什么也抓不住,但什么都在里边了。这天阮籍在木车中真正体会到了啸的厚味,美丽而孤寂的心声在夜气中回翔。对阮籍来说,更重要的一座山是苏门山。苏门山在河南辉县,当时有一位有名的隐士孙登隐居其间,苏门山因孙登而著名,而孙登也常被人称之为苏门先生。阮籍上山之后,蹲在孙登面前,询问他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但孙登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声不吭,甚至连眼珠也不转一转。阮籍傻傻地看着泥塑木雕般的孙登,突然领悟到自己的重大问题是多么没有意思。那就快速斩断吧,能与眼前这位大师交流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语汇系统?好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摧动着,他缓缓地啸了起来。啸完一段,再看孙登,孙登竟笑眯眯地注释着他,说:“再来一遍。”阮籍一听,连忙站起身来,对着群山云天,啸了好久。啸完回身,孙登又已平静入定,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与这位大师的一次交流,此行没有白来。阮籍下山了,有点高兴又有点茫然。但刚走到半山腰,一种奇迹发生了。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一种难以想象的音乐突然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间。阮籍震惊片刻后立即领悟了,这是孙登大师的啸声,如此辉煌和圣洁,把自己的啸不知比到哪里去了。但孙登大师显然不是要与他争胜,而是在回答他的全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阮籍仰头聆听,直到啸声结束。然后急步回家,写下了一篇《大人先生传》。他从孙登身上,知道了什么叫做“大人”。君子是多么可笑。天地在不断变化,君子们究竟能固守住什么礼法呢?说穿了,躬行礼法而又自以为是的君子,就像寄生在裤裆缝里的虱子。爬来爬去都爬不出裤裆缝,还标榜说是循规蹈矩;饿了咬人一口,还自以为找到了什么风水吉宅。文章辛辣到如此地步,我们就可知道他自己要如何处世行事了。

平心而论,阮籍本人一生的政治遭遇并不险恶,因此,他的奇特举止也不能算是直捷的政治反抗。直捷的政治反抗再英勇、再激烈也只属于政治范畴,而阮籍似乎执意要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闹一番新气象。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是亲眼目睹了,但在他看来,既然没有一方是英雄的行为,他也不去认真地评判谁是谁非。鲜血的教训,难道一定要用新的鲜血来记述吗?不,他在一批批认识和不认识的文人名士的新坟丛中,猛烈地憬悟到生命的极度卑微和极度珍贵,他横下心来伸出双手,要以生命的名义索回一点自主和自由。他到过广武山和苏门山,看到过废墟听到过啸声,他已是一个独特的人,正在向他心目中的“大人”靠近。人们都会说他怪异,但在他眼里,明明生就了一个大活人却象虱子一样活着,才叫真正的怪异,做了虱子还洋洋自得地冷眼瞧人,那是怪异中的怪异。首先让人感到怪异的,大概是他对官场的态度。对于历代中国人来说,垂涎官场、躲避官场、整治官场、对抗官场,这些都能理解,而阮籍给予官场的却是一种游戏般的洒脱,这就使大家感到十分陌生了。阮籍躲过官职任命,但躲得并不彻底。有时心血来潮,也做做。正巧遇到政权更迭期,他一躲不仅保全了生命,而且被人看作是一种政治远见,其实是误会了他。例如曹爽要他做官,他说身体不好隐居在乡间,一年后曹爽倒台,牵连很多名士,他安然无恙;但胜利的司马昭想与他联姻,每次到他家说亲他都醉着,整整两个月都是如此,联姻的想法也就告吹。有一次他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很喜欢那儿的风土人,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立即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视、内外可以勾通的敞亮环境之中,办公内容和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着,即便用一千多年后今天的行政管理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抓住了“牛鼻子”,国际间许多现代化企业的办公场所不都在追求着一种高透明度的集体气氛么?但我们的阮籍只是骑在驴背上稍稍一想便想到了。除此之外,他还大刀阔斧地精简了法令,大家心悦诚服,完全照办。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做完,仍然骑上那头驴子,回到洛阳来了。一算,他在东平总共逗留了十余天。后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也就是这十余天。唐代诗人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而这对阮籍来说,只是玩了一下而已,玩得如此漂亮,让无数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中,他突然提出愿意担任军职,并明确要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但是,他要求担任这一职务的唯一原因是步兵校尉兵营的厨师特别善于酿酒,而且打听到还有三百斛酒存在仓库里。到任后,除了喝酒,一件事也没有管过。在中国古代,官员贪杯的多得很,贪杯误事的也多得很,但像阮籍这样堂而皇之纯粹是为仓库里的那几斛酒来做官的,实在绝无仅有。把金印作为敲门砖随手一敲,敲开的却是一个芳香浓郁的酒窖,所谓“魏晋风度”也就从这里飘散出来了。除了对待官场的态度外,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众所周知,礼教对于男女间接触的防范极严,叔嫂间不能对话,朋友的女眷不能见面,邻里的女子不能直视,如此等等的规矩,成文和不成文地积累了一大套,中国男子,一度几乎成了最厌恶女性的一群奇怪动物,可笑的不自信加上可恶的淫邪推理,既装模作样又战战兢兢。对于这一切,阮籍断然拒绝。有一次嫂子要回娘家,他大大方方地与她告别,说了好些话,完全不理叔嫂不能对话的礼教。隔壁酒坊里的小媳妇长得很漂亮,阮籍经常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脚边睡着了,他不避嫌,小媳妇的丈夫也不怀疑。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一位兵家女孩,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撞赶去吊唁,在灵堂里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离开。阮籍不会装假,毫无表演意识,他那天的滂沱泪雨全是真诚的。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尽至。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礼教的又一个强项是“孝”。孝的名目和方式叠床架屋,已与子女对父母的实际感情没有什么关系。最惊人的是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这真是千古一理了:许多叛逆者往往比卫道者更忠于层层外部规范背後的内核。阮籍冲破“孝”的礼法来真正行孝,与他的其他作为一样,只想活得真实和自在。他的这种做法,有极广泛的社会启迪作用。何况魏晋时期因长年战乱而早已导致礼教日记,阮籍的这种行为即便是统治者司马昭也乐于容纳。阮籍在安葬母亲后不久,应邀参加了司马昭说:“您一直提倡以孝治国,但今天处于重丧期内的阮籍却坐在这里喝酒吃肉,大违孝道,理应严惩!”司马昭看了义愤填膺的何曾一眼,慢悠悠地说:“你没看到阮籍因过度悲伤而身体虚弱吗?身体虚弱吃点喝点有什么不对?你不能与他同忧,还说些什么!”魏晋时期的一大好处,是生态和心态的多元。礼教还在流行,而阮籍的行为又被允许,于是人世间也就显得十分宽阔。记得阮籍守丧期间,有一天朋友裴楷前去吊唁,在阮籍母亲的灵堂里哭拜,而阮籍却披散着头发坐着,既不起立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裴楷吊唁出来后,立即有人对他说:“按照礼法,吊唁时主人先哭拜,客人才跟着哭拜。这次我看阮籍根本没有哭拜,你为什么独自哭拜?”说这番话的大半是挑拨离间的小人,且不

去管它了,我对裴楷的回答却很欣赏,他说:“阮籍是超乎礼法的人,可以不讲礼法;我还

在礼法之中,所以遵循礼法。”我觉得这位裴楷虽是礼法中人却又颇具魏晋风度。他自己不圆通却愿意让世界圆通。既然阮籍如此干脆地扯断了一根根陈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那么,他当然也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他是名人,社会上要交结他的人很多,而这些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吃食名人为生的:结交名人为的是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一有风吹草动便告密起哄、兴风作浪,刹那间把名人围啄得累累伤痕。阮籍身处乱世,在这方面可谓见多识广。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因此绝不会被一个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他要找的人都不在了,刘邦、项羽只留下一座废城,孙登大师只留下满山长啸,亲爱的母亲已经走了,甚至像才貌双全的兵家女儿那样可爱的人物,在听说的时候已不在人间。难耐的孤独包围着他,他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常常白眼相向。时间长了,阮籍的白眼也就成了一种明确无误的社会信号,一道自我卫护的心里障壁。但是,当阮籍向外投以白眼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痛快。他多么希望少翻白眼,能让自己深褐色的瞳仁去诚挚地面对另一对瞳仁!他一直在寻找,找得非常艰难。在母丧守灵期间,他对前来吊唁的客人由衷地感谢,但感谢也仅止于感谢而已,人们发现,甚至连官位和社会名声都不低的嵇喜前来吊唁时,闪烁在阮籍眼角里的,也仍然是一片白色。人家吊唁他母亲他也白眼相向!这件事很不合情理,嵇喜和随员都有点不悦,回家一说,被嵇喜的弟弟听到了。这位弟弟听了不觉一惊,支颐一想,猛然憬悟,急速地备了酒、挟着琴来到灵堂。酒和琴,与吊唁灵堂多么矛盾,但阮籍却站起身来,迎了上去。你来了吗,与我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操劳一生的母亲?阮籍心中一热,终于把深褐色的目光浓浓地投向这位青年。这位青年叫嵇康,比阮籍小十三岁,今后他们将成为终身性的朋友,而后代一切版本的中国文化史则把他们俩的名字永远地排列在一起,怎么也拆不开。

余秋雨经典名句

(答案→)B(3分) 解析:原文第一段中句子“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有点远又不太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与B“因为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太远,有家难归,所以思乡的情愫特浓。”不相符。试题分析:A. 第二段第二、三行“高傲的李白假如真的看上了这首诗,一定不在于其它方面,而在于这种站在高处自问家乡何在的迷茫心态。” 而A“因为这首诗的写法很有特色。”偷换了概念。B. 第三段第四行,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而不是“很多人能接受”。D.倒数第二段“只有彻底醉倒他才会丢掉异乡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为家。” “表面上”,只是一个表象而已,本质上,游子的异乡感是什么时候也丢不掉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前后语言中有所交代,直接摘引即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作者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对“乡愁”抒发感慨的句子,从其中摘引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注意要求“结合实例”,要么结合自己的经过,要么从古诗或名人事例中举例,从异乡生活环境与故乡不同,异乡少于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个角度来分析概括。考点:

余秋雨经典语录赏析

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山居笔记》

2.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余秋雨《文化苦旅》

3.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余秋雨《文化苦旅》

4.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余秋雨《文化苦旅》

5.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余秋雨

6.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余秋雨《借我一生》

7.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余秋雨《文化苦旅》

8.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余秋雨

9.你以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复过来,有些自私的以为。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方。

只想让你知道,感情不在,责备也不存在。

——余秋雨《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10.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余秋雨《我等不到了》

文/云软文

图/网络

排版/林橙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余秋雨笔下最打动人心的30个绝美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16.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余秋雨经典名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就是书。

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

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

向往巅峰,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年岁还轻,时光未老。

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

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一个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的多。

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

浑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图脱下别人的衣衫。

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

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凄迷。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辉煌,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

还历史以真相,还生命以过程。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

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

终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历史太长,权谋太深。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独自打铁,鸣啸山林,放声大哭。

魏晋名士的高贵,正在于他们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

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受苦最深的人最不想说,说得最多的人一定受苦不多。

流浪者的本性:不在乎脚下,只在乎远方。

直到近代,吴侬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

苏州缺少金陵王气。

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

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

这里的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

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

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

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

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

冰岛的魅力和恐怖,都在严冬。

美,竟是这般寂寞与无奈

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只有发达的商市才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投机取巧、狡猾奸诈,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不懂商业。

一座城市真正的气度,不在于接待了多少大国显贵,而在于收纳了多少飘零智者。

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

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

惊鸿一瞥,执掌起满天晚霞。

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我看着旭日暗想,对人类,它还有多少耐心?

我到过一个地方,抽象得像寓言,神秘得像梦境。

虽叹行路难,亦作逍遥游如此身寄星云,行及八荒

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前行。

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只有发展,才有尊严。

历史不只是印刷在课本上,而是掩埋在大地深处。

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象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不再企望迁徙,听任蔓草湮路,这便是老。

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

这就像大鹏和鸿雁相遇,一时间巨翅翻舞,山川共仰。但他们分别之后,鸿雁不断为这次相遇高鸣低吟,而大鹏则已悠游于南溟北海,无牵无碍。差异如此之大,但他们都是长空伟翼,九天骄影。

真正有魅力的人,总是穿得简洁素雅。

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产生于罗马的兴亡感慨不会重蹈中国文人的吟咏老套,不会终结于白发渔樵、废殿碧苔、老月青山。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

历史,曾经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有关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它无痕无迹,却被天地铭记。

黑格尔说世上最深刻的悲剧冲突,双方不存在对错,只是两个都有充分理由的片面撞到了一起。双方都很伟大和高尚,但各自为了自己的伟大和高尚,又都无法后退。(黄帝和炎帝)

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让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不再自欺欺人。让荒草断碑再度激活文明,让古庙梵钟重新启迪凡心......

历史最终记下了一个结论:任何军事远征,都是文化自杀。

幽默的最高形态是自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

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

它因无比深厚而长久沉默。

人家在制造枪炮,他们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烟终于散去,人们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设定的指针,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

把历史消融于艺术,把宗教消融于美学。

没有草树,没有夜鸟,没有秋虫,一切都毫无表情地沉默着,而天底下最可怖的就是这种毫无表情的沉默。

几千年仅用黑色,勾画它的最高美学曲线。其他色彩,只是附庸。

父母生育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

历史的最终所有者,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

当历史不再走向伤痛,记忆不再承受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烽烟已散,浊浪已平,这个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孩子,将以自己的目光来写这场灾难,而且写得比谁都好,那就是《长恨歌》。

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

当年欧洲莱茵河流域中世纪庄园的大门突然打开,快马上的骑士手持长剑,黑斗篷在风中飘飘洒洒掠过原野。

日常生活中的单个死亡、渐次毁灭各有具体原因,而庞贝则干净利落地洗掉了一切具体原因。

人类,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阑珊。

世间最悲痛的事,莫过于好人自杀。

不被热情或愤恨所扭曲,才是大文明的气象。

安静,是一种哲学。

文明的沦落,原因之一是失去了反省的能力。

泱泱大国给了我一种比较从容的心。

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李白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悠闲很可能是一种清醒,而忙碌则很可能是一种糊涂。

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地球已经竞争得不适合生存了......

生命可以是五尺之躯,也可以是万里苍原。

我们不是高大的伟人,但我们有资格骄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

青年人应该知道,这个世界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了无数年。

一切装腔作势的深奥,自鸣得意的无聊,可以诓骗天下,却无法面对孩童。

为了不让通往真理的路上太拥挤,命运选择让大多数人迷茫。

两只蚂蚁在大地上相遇了,由于矜持互相没理,爬过很久后都后悔了。毕竟是同类啊,怎么没能拥抱一下?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诗来歌往的乐土。

历史,很容易被遗忘,却又很难被彻底遗忘。

生逢乱世,他们用自己的嶙峋傲骨支撑起了全社会的人格坐标。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

父亲何去?娘亲何去?孤身一人走寒冬;教室空也,街市空也,半箱遗书付狂风。

曹操写字,立马可待。他在落笔前不会哼哼唧唧,写好后也不会等人鼓掌。转眼已经上马,很快就忘了写过什么。

这么潦草的告别,总以为会有一次隆重的弥补。事实上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就潦草地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

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

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当人们终于懂得,笼罩荒原的不应该是战火而应该是暖棚,播洒沙漠的不应该是鲜血而应该是清泉,一切就走上正路了.

有很多历史悲剧,站远一看,都成了历史幽默。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它高傲,但它宽容。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

色鬼眼中,天下只有淫欲。

天下学问,多因自学。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大善大美,总在视听在外。

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没于荒草黑夜间,可以展露于江湖莽汉前,却断断不能让小人染指或过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

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

罗马文明被蛮力毁损,中华文明被蛮力滋养。

他的谋生空间已经很小,而精神空间却反而很大。这就具备了成就一个大艺术家的可能。

山重水复,花草掩荫。

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

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诡秘和乖戾。

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

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

中国人在公共空间发生的灾难,至少有一半是因为旁观者的冷漠才造成的。

天地自有天地的宏大手笔,一撇一捺都让万方战栗。

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恢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人世悠久而平庸,只因遗失了太多的优秀。剩下极少数有记忆的人,在废墟间行走。

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

一人之于众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

好的东西,值得懂他的人来珍藏。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多少年了,乡村夜间,只有匪灯和佛灯。一邪一正,一野一文,在进退交错、消长明灭。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千古伟大面对着千古灾难,我们连仰望、惊叹都来不及,怎么还会理会草丛下的琐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

当希腊的智者在亚德里亚海岸思考着人和物的关系的时候,印度的智者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和神的关系,中国智者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

我在人类精神的残枝败叶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深秋。

历来绝大多数中国文人,陶渊明对他们而言,只是失意之后的一种临时精神填补;一有机会,他们又会双目炯炯地远眺三国群雄式的铁血谋略,然后再一次次跃上马背;过一些年头,他们中一些败落者又会踉踉跄跄地回来,顺便向路人吟几句“归去来兮”。

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

伟大必遭凶险,凶险的程度与伟大成正比。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人的遗嘱。

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哪怕仅仅是钻研其中一家的学问都足以耗尽终生。

一代接一代地钻研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觉得深不可测。

以小丝小缕维系大善大美。

悲壮的意志刻在了洞壁上,悲惨的岁月却刻在了大地上。

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

在这一过程中,组成人的一切器官和肌肤全部成了痛苦的由头,因此受刑者只能怨恨自己竟然是个人。

任凭风雕雨蚀却从容淡泊。

在我心中,《广陵散》到嵇康手上就结束了。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只有发展,才有尊严

美与丑的极端性的对比,便是人间与地狱的差别。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

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美,竟是这般寂寞与无奈。

思念中的一切都比现实美丽。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彼此太熟悉了,忘了他给世界带来的陌生和特殊。

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余秋雨的名言

春风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余秋雨经典名句

人生中为了你在乎的事你可以注重过程也可以注重结果,可你又明白的是如何让你珍惜的事或物达到你想要的目的!什么事情觉得做了就不会后悔那就不用在乎过程也不用在乎结果了!记住,做事前永远要想一句话:我会会后悔? 同样的也有句话是: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即使是神,也做不到,对吧。你要做的是自己去筛选,到底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值得自己改正的,什么是在嫉妒自己而不必在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非常的出类拔萃,肯定又会招来部分人的嫉妒,不必在意的。这其中的事情还得你自己去衡量,别人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事,我是这么认为的。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问题的两面观》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邹韬奋困难出英雄。——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清·刘岩《赠人》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断句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邹韬奋《能与为》

余秋雨名句有一句是真正的将士什么柔声细语是最好的反击

出自余秋雨《我等不到了》,2010我根据你的行迹,说了一句:“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终于听到你的声音,您说:“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我太高兴了,接着说:“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您接得很快,马上说:“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我说:“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您说:“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我说:“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您说:“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我说:“最兴奋的相唔,总是昔日敌手。”您说:“最愤恨的割切,总是早年好友。”我说:“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您说:“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我说:“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您说:“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我说:“浑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图脱下别人的衣衫。”您说:“已经枯萎的树,立即就能成为打人的棍棒。”我说:“没有筋骨的藤,最想遮没自己依赖的高墙。”您说:“突然暴发的水,最想背叛自己凭借的河床。”我说:“何惧交手,唯惧对峙之人突然倒地。”您说:“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我说:“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您说:“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我说:“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您说:“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我说:“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您说:“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我说:“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您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我说:“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馀秋山雨雾依稀。”您说:“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凄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谢医生的锦旗用语(患者赠锦旗,感恩致谢我院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