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黑格尔(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22 09:12:16 admin 阅读:59

导读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

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他们都不喜欢黑格尔。

不过我喜欢黑格尔,虽然黑格尔不喜欢中华文化。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黑格尔误解了中华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论述感觉是从老子那里偷来的,黑格尔却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太玄了。所以黑格尔自己说引用了佛经的思想,特别说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就不算是抄袭,感觉有点象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黑格尔《逻辑学》上写: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佛教《心经》上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老子《道德经》上写:有无同出而异名。

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啊。呵呵

黑格尔

德国 唯心主义的代表者 马克思里的理论有一部分是在批判他的基础上实现的

哲学家黑格尔说:“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样说就是既执行了,

不合理也合理,

……。

学林轶事|刘家和谈应对黑格尔的挑战

【核心提示】对于历史教训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这话的确不错;有人面对历史教训采取不接受的态度,这样的事例在中外历史上确实太多了。但中国人从很早就坚信:以民为本从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残民以逞从而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就是一条很重要的历史教训。

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及中世纪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阅读中国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史学名著。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修养,不仅喜欢史学,也喜欢探讨哲学问题,更善于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思考。

刘先生曾经多次说过他对“以史为鉴”的问题总有一种“放心不下”的情结。西方的历史文化使他的思考常常面临一种挑战。他很难忘记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一段对“以史为鉴”最具有直接挑战意义的话。

早在1959年,刘家和先生就阅读了黑格尔的名著《历史哲学》。在这本刘先生当年读过的书中,有这样一段用红笔画出的话:“人们惯以历史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他觉得黑格尔这一段话虽然说得机警锋利,但是仔细分析是有问题的。黑格尔说,历史的经验可以给予人们以教训,但又说从来没有人从中得到过任何教训。这句话看起来好像谈得很深刻,但实际上它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肯定前面的主句,那就是说历史经验是给了我们教训的,而且他也承认学到了;这样,断言从来就没有人从中学到任何教训的后一句就不能成立了。反过来说,如果副句的判断成立,那么主句就又不能成立了。这是一种自我矛盾。

这里黑格尔强调各君主、各政治家们没有“学到什么”,也就是没有学到“历史经验的教训”。刘先生觉得这个观点与我们习惯的“以史为鉴”的思想是对立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历史有没有教训?黑格尔说“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那么历史有没有经验教训呢?历史告诉我们,历史是有教训的。而他的意思是说谁也没有得到教训,谁也没有按照历史的法则办事,原话是说“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刘先生怀疑是不是翻译的问题造成的,于是就找英文版的《历史哲学》来对照。1960年前后又看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后来又读了黑格尔的哲学史,但有些问题还是不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刘先生开始重新考虑史学理论问题。于是,他就复印了《历史哲学》的英文版,发现英文版中他所怀疑的那句话和当时的中文译本是一致的。对此他还是放心不下,觉得这里还是有问题。到90年代时,刘先生就下决心找德文版来看一看。他根据德文版的文字来校对英文版的这句话,发现英文版有的地方译错了。为什么说译错了呢?英文版说“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而在德文版中,黑格尔是用虚拟的语气说:就算是有演绎出来的规律,也没有按照其行事。他反复地对照了几遍,还把这句话放到他的书的整个一章来看,以及《小逻辑》提供的思想背景来看这个问题,发现黑格尔认为历史规律没有逻辑规律那么严格。比如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这是永远正确的。但历史有没有这种规律?历史的规律永远是历史的。

刘先生认为,对于历史教训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这话的确不错;有人面对历史教训采取不接受的态度,这样的事例在中外历史上确实太多了。但中国人从很早就坚信:以民为本从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残民以逞从而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就是一条很重要的历史教训。可是在商的末世、秦朝的末世、隋朝的末世都拒不接受这个教训。那么有没有肯接受历史经验教训的人呢?既然承认人们对于历史经验教训是有接受与否的自由的,那么人们选择接受历史经验教训在逻辑上就是不能被排除的。

对于同一个历史经验教训,商、秦、隋与周、汉、唐就采取了截然对立的选择。商、秦、隋等王朝采取拒不接受历史教训的态度,而周、汉、唐等王朝却采取了乐于接受历史教训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对立的选择呢?这是因为他们的现实利益本身是对立的。他们各自处于不同的历史前提条件下,而历史的前提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了,这些条件是既定的。商、秦、隋之所以亡而周、汉、唐之所以兴的事例,恰好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人们对于历史经验教训的取舍是有选择的自由的;可是,人们对这一自由选择的结果,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所以,我们看到商、秦、隋先后都因拒不接受历史的教训而“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周、汉、唐等王朝,却因为能够虚心地接受历史教训而勃然兴起,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因此,我们承认黑格尔所说的,人们对历史经验教训是有取舍选择的自由,但是不能因此就看轻历史经验教训的存在与意义。

刘先生对黑格尔关于“以史为鉴”问题的观点早就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还没有找到回应的机会,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到了2010年,刘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已经经过了五十年,于是他在这一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的长篇文章,对黑格尔的挑战进行了回应。以后他又两次接受访谈,重申了上述他的一些观点。2016年,他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3期上发表《再谈挑战》一文时,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笔者正是在2016年聆听并记录了刘先生的这些谈话。

当时我问,回应黑格尔的这个挑战究竟有多大意义呢?刘先生说,如果不回应,“以史为鉴”的理论就会彻底被颠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也就这样被颠覆了。回应这个挑战应该是我们中国史学工作者担负的神圣使命!当然了,黑格尔本人早已去世,他不可能自己来回应。现在我提出来可以让大家来评评理,如果我问错了,你也可以代表黑格尔来反驳我呀!我要问的问题是:即使是充分表现了鲜明的逻辑理性特征的黑格尔哲学,难道不是以康德的哲学为鉴才产生的吗?而康德的哲学难道不是以莱布尼兹和休谟的哲学为鉴才产生的吗?因此,黑格尔的哲学也应该是产生于历史之中,它的价值也在历史中,没有终结。如果不是“以史为鉴”,哪有他的哲学啊!

刘先生说,他今天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给“以史为鉴”一个“存在”的权利。我们也不能不公正地肯定黑格尔哲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比如他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等等,都是充满了发展的历史意识的。他努力地把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以及逻辑的发生发展解说成为历史的,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观念。这都很了不起!可是,他把现实的历史又套上了他所设定的“世界精神”的牢笼里,因此就把问题弄颠倒了。今天我们挑战他、批评他,也正是以他为鉴啊!

刘先生还说,把“挑战与应战”这一对概念最广泛地运用于解释人类文明历史的应该是英国著名史家汤因比。他所著的《历史研究》一书中,对于挑战与应战的见解对于今天的人们很有启发作用。比如他曾说过:历史证明对于一次挑战胜利地进行了应战的集团很难在第二次挑战中再取得胜利;凡是在第一次取得胜利的人们很容易在第二次时“坐下来休息”。他引用了大量古今历史实例来证明他的观点。同时,他说:“对于学者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啊!任何一点成绩都有可能立即转化为一种安慰剂,使人昏昏欲睡。这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前途’,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惶恐,生怕自己逐渐昏昏欲睡。怎么办?那就要坚持每天温故而研新,这就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就像天天都用凉水洗脸,从而保持一定的清醒状态。看来迎接挑战是永无止境的,我毕竟已经是‘80后’的老人了,人一老,锐气就差了,所以我还要向中青年学者朋友学习!”

往期回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17日第1187期

责任编辑:刘淼  排版编辑:刘淼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 (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 小逻辑、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的44句话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时代略晚于康德、费希特,是德国古典的代表人物之一。

1、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

2、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存在)的。——黑格尔

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黑格尔

4、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黑格尔

5、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6、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黑格尔

7、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黑格尔

9、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0、 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

11、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黑格尔

12、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黑格尔

13、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黑格尔

14、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15、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黑格尔

16、 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黑格尔

17、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黑格尔

18、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黑格尔

1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0、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黑格尔

21、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23、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黑格尔

24、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25、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黑格尔

26、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黑格尔

27、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黑格尔

28、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情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9、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黑格尔

30、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31、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黑格尔 

32、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黑格尔

33、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黑格尔

34、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黑格尔

35、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6、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黑格尔

37、只有一个人能理解我,但他也不能完全理解。——黑格尔

38、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黑格尔

39、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黑格尔

40、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黑格尔

4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42、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黑格尔

43、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黑格尔

44、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黑格尔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以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来描述世界,并试图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而猜测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理性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体系,建立了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扩展资料: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黑格尔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黑格尔的“主题”是指演绎学派和归纳学派所说的“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但演绎学派从绝对意义上说,归纳学派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黑格尔接受了归纳学派的思想,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如果不是的话,不会有所谓的主位;黑格尔的主位是与主位相反的概念对立、命题和案例;结合是更高层次和更基本的普适概念和命题。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黑格尔极力称赞老子却为何贬低孔子?你怎么看?

老子的“有无相生”与黑格尔大(小)逻辑里的唯心辩证法如出一辙,所以才有了惺惺相惜……?;黑格尔的思想与孔夫子的思想不在同一频道上,所以它要黑孔夫子……???

黑格尔的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这样高度评价黑格尔:“和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一起并继它之后,近代德国哲学产生了,而且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它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主义曾是我们对其思想的主要理解,而这一理解几乎已经固化,所以反过来更多地可以看到的是对黑格尔的批判。那么黑格尔真的是那么简单、确定而透明吗?近几十年来西方学术界对黑格尔有了新的诠释、新的肯定: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市民社会”等最为重大的问题都是发端于黑格尔,而西方要解决现代化的问题也就需要重新回到黑格尔那里。黑格尔重新呈现出充满活力与张力的面向,有学者认为,在1820年左右,很少人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困境以及未来的19世纪的欧洲史有黑格尔这样的深刻的把握。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对西方黑格尔的前沿研究的全面理会、吸收而成自己一家之言。读过此书之后,会发现原本熟悉的黑格尔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从而发现对经典思想家的诠释永远是开放的,诠释需要诠释者参与其中,我们对当下的问题的思考需要不断回到经典思想家那里。

黑格尔

1、黑格尔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2、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消失的她影评长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什么的悲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