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3-11-29 13:01:27 admin 阅读:59

导读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拼音是yánbìxìn,xíngbìguǒ,意思是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对“言必信行必果”的再认...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拼音是yánbìxìn,xíngbìguǒ,意思是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对“言必信行必果”的再认知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真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只要上过中学,估计没有一个人会没听说过。而且也没有一个人对其产生异议,认为意思是很明显的,包括我,也没例外:言必信,不就是说承诺了一定要做到嘛,行必果,不就是说去做的时候一定要有成效嘛。

但是当我看到局里的墙上贴着“有诺必践,有践必实”这么一句话时,就觉得意思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当我读到这么一句别扭的话时,马上就想到这分明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白话表达嘛,何必大费周折说成这样呢?但仔细一想,贴在墙上肯定是经过他们反复讨论才确定的,怎么会想不到“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呢,但是为何不用?难道这句话是贬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ao)之人,何足算也?”

什么意思?这段对话其实是子贡向老师孔子请教的问题,子贡想知道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士”,孔子把它分为三等,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就是第三等。翻译如下: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这样的普通人啊!大概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啊?”

意思其实再明白不过了,孔子所谓的“言必信,行必果”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高大上道德准则,而是比较低级的普通人的表现。这里有两个概念一定得搞清楚:第一,“士”基本上指的是“士大夫”,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政者,而且是君子。第二,文中的“小人”绝不是跟“君子”相对的概念,而是指的平庸之人,也就是普通人。明白了这些,就容易理解孔子这种“毁三观”的观点了。其实他说的一点都没错,关键就在于他的认知层面比我们高一个层次,已经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了,而不单单是做事。

孔子认为,即便是普通人,你也得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他说的很明白:第三等的“士”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普通人,其内含的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是对普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只是基础而已,勉强算为“士”。之所以只能算是第三等“士”,是因为他的境界还不够高,如何才叫境界高?就是第一等所谓的“行己有耻,不辱使命”,即所谓的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会办事;然后是第二等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且“人们认可他夸赞他”,即有道德;到最后才是第三等的“说到做到,做就做到底”,即只知道硬拼死干而已,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第三等“士”起码坚持了“信”和“果”,“信”就是有信用,既表示在一件事上信守承诺,又表示在经常做事中别人能信任你的话,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信”是做人的基础;“果”即有结果,不能做着做着没消息了,必须得有个结果,而且是你最初承诺的效果。孔子认为,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还是比那些“斗筲之人”强得多。

整个逻辑下来,“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基础,做人的基本,但绝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想成为一等“士”,还必须再提高自己的层次,要在坚持做事、把事做实的基础上再提升下道德水平,然后在获得了做事本领和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多用脑袋思考,不仅能做事,而且明白为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终树立起自己的信仰。反过来讲,高层次的“士”其实都建立在“言必信,行必果”的基础上,如果连“言必信,行必果”都做不到,那你连普通人都不是,就是一个混蛋。有信仰的一等“士”一方面吸纳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在某些事情上也可以“不信”、“不果”,二者逻辑不同,因此也并不矛盾。所以,放在小范围小思维里看,这句话是褒义,但放在大范围高层次里看,这句话就是贬义的了。

——而孔子正是采取了后一种逻辑。圣人岂是虚名哉!

(2017.11.14)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行的意思是说到必须做到做到言行一致。行必果的意思是要做就坚持到底不达目标绝不罢休,切不可半途而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切不可光说不练,光过过嘴瘾,一切要付诸行动,只有行动起来,而且要不懈的努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信: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果:光明正大,不色饶不目逃.该突然袭击的时候事先通告对手,平日不搞小动作..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开放分类:成语言必信,行必果,语出《论语·子路》。意思就是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

为何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

读《论语》时,当读到,孔子说的这一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我以前理解,也是学校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为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是一个明显的褒义成语,也是表扬人的话,怎么孔子说是小人呢?

孔子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是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一次到了魏国,遇到了一群强盗,要杀孔子他们,孔子告诉强盗,他是谁,请不要杀他。强盗之中,估计也有读过书的,知道孔子很有名,那就不杀吧。但要孔子保证,不能向官兵告发,孔子点头同意,于是强盗就放孔子一条生路。

当孔子逃出后,遇到了魏国军队,孔子马上向魏军打小报告,说哪里有强盗,依靠孔子提供的信息,于是魏军就把强盗抓了。孔子旁边的人听了,就问先生,这样做不对吧,怎么能言尔无信呢,于是,孔子就对弟子们,说了这一句话。

当时,我自己在想,言必信,行必果,还只小人哉!那我很多时候,言也没有信,行也没有果,那不是小人不如,禽兽不如,猪狗不如了吗?所以对孔子这句话是不理解的,甚至是误解的。

有一次,在《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力》的课堂上,老师讲到了,NLP6个逻辑层次时,突然理解了,孔子为何要这样的,也明白了孔子至所以过了2000多年,依然还值得我们学习的原因之一了。

 

逻辑6层次,是NLP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提出者,迪尔茨认为,在任何系统中,人的生活——包括系统本身的活动,都可以通过几个不同层次进行描述和理解,它们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与价值观、身份、精神。

 

精神:自己与整个世界其他系统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身份: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信念:配合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能力:我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掌握了什么技能?(如何做,懂不懂)

 

行为:在环境中我们的运作。(做什么,有没有做)

 

环境: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时、地,其它人,其它事物)

 

环境,行为,能力属于下三层,信念,身份,精神属于上三层。

我们一般的人,或者大部分的普通大众,是下三层决定,也就是说,我有什么的环境,我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我去做什么?而另外一些人,他们不是,他们凭着,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来支撑著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没有考虑,或者忽略,目前自身处于的环境,或者目前自己的能力是什么样的。而是如何在某时间、某地点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我是谁」的问题。像马云、孙正义、稻盛和夫、格鲁夫等等,就属于这些异想天开式的人物。

 

再回过头来看孔子这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还是处于下三层的位置,这样的人,只重自己的诺,只是根据自己的环境和行为而为人行事,而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事情当做不当做。

 

首先考虑的是事情当做不当做,而不是自己的诺,所以孔子把它定义为小人,当然,孔子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小人的意思,他是意思是只是一般人,普通人,不是大人,不是明明德的人。

所谓大人,是依照原则而活,信念和价值观决定了,他如何为事情赋予意义。

用另外一位圣人孟子,他说的更加直接,《孟子离娄章句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那么是不是说“言必信,行必果”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不然,孔子还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可以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但是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懂得变通,“唯义所在”。

 

如果仅仅是为了“言必信,行必果”,这只是属于,在比较低的等级上,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

 

这样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或者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清,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很容易变成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所以读《论语》,我们必须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设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加懂得孔子,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最后,你会发现,你会爱上这个老头。

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和告诉人什么道理?

言必信行必果的翻译和告诉人的道理这句话是说说道就要做到,做了就要有始有终.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翻译后的字面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出处: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子路》

原文节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扩展资料:

“言必信,行必果。”的诗文赏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承担一定民族使命的人。其次是孝顺父母,服从哥哥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当权者,孔子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孔子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一致。墨子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而且注重言行的功利效应。孔子认为,文字在实践中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不应该多说。说得多,说得漂亮,不付诸实施,是空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言必信行必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言必2113定守信用,行为必定要果断,使言行一致就像与符节相合一5261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墨子简介:姓墨名翟,鲁国人4102,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教高的生产技术,主1653张“兼爱”,爱一切人如同爱自己一样;专提倡“非攻”,反对掠夺战争;提倡节用,反对浪费属;主张任人为闲。热心为天下百姓谋利益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莫言最精辟的一段语言(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