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怀古伤今(杜甫诗3•登兖州城楼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怀古伤今孤嶂秦碑荒城鲁殿)

发布时间:2023-11-30 18:30:02 admin 阅读:59

导读杜甫诗3•登兖州城楼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怀古伤今孤嶂秦碑荒城鲁殿 展开 怀古伤今 成语,意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怀:想念。伤:忧思...

杜甫诗3•登兖州城楼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怀古伤今孤嶂秦碑荒城鲁殿

展开

怀古伤今

成语,意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怀:想念。伤:忧思。今:现在。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怀古伤今,江寒月冷|名曲《潇湘水云》

龚一先生演奏《潇湘水云》

《神奇秘谱》题解

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临安失守,官场腐败黑暗,朝廷偏安江南。作者感慨时势飘零,满怀愤国忧世之情,却只能观潇湘二水水起云涌,遥思故国,"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于是作《潇湘水云》以记。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於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云萦,遂谱《潇湘水云》,以曲抒郁。

郭沔(生卒年不详)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大约生活在南宋淳祜,咸淳年间(1190-1260前后)。为南宋后期著名琴家,浙派创始人.郭沔一生清贫,南宋嘉泰年间,他在南宋主战派大臣张岩家作清客.后张岩被罢官,郭楚望便隐居于湖南南部衡山附近。

郭沔对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明代中叶以前各类琴谱集里所传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在张岩家做清客期间,他收集了大量民间野谱,整理了《阁谱》。此外他创作了大量新曲,著名的除《潇湘水云》外,还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秋风》《步月》等。他的直系传人刘志方,毛敏仲(毛逊),徐天民(徐宇)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宗师,形成古琴史上影响深远的浙派。

龚一,原籍江苏启东,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知名古琴演奏家,古琴教育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今虞”琴社社长,现任中国琴会荣誉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龚一于1954年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登台演奏古琴,获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好评,报誉为“小古琴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该院民乐系本科,九年来专修古琴,成绩优异。1966年毕业后,他在上海电影乐团、上海乐团任古琴独奏演员。1978年调到上海民族乐团,后升任该团团长。1979年以来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

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艺贯五个琴派熔各家于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广泛地学习了各派的演奏风格,并掌握了不少代表曲目。其演奏潇洒超脱,卓然成派。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

往期精选

琴曲丨不与尧忧|刘赤城先生演奏《遁世操》

       梅庵琴曲|刘赤城演奏《捣衣》

       珍藏视频|张子谦演奏《平沙落雁》

贴士丨看看古人的抱琴法,你的琴姿势拿对了吗?

       过冬古琴开裂频发,这是一份最全的保养指南

       这些坏习惯,请不要带到学琴中!

       初学须知|古琴漆面的清洁与保养

评论丨当今古琴圈之乱象,罪不在古琴

      古琴“申遗”成功15年|众声喧哗中古琴新路在何方

      谁来影响中国·田青先生谈古琴

斫琴丨丝桐金声|2017年拍卖会上传世名琴合集

       琴以载道-吴门琴派传人老桐的“琴与禅”

喜欢请点赞分享

怀古伤今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临江仙》金圣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眈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怀古伤今

答案: 解析: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境况。

山坡怀古赏析?

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怀古伤今什么意思?

愚以为:怀古诗与咏史诗的区别在于作者意图之区别,有一个词,叫怀古伤今,怀古诗的目的是为了伤今,先怀后伤,以古喻今或借古讽今。而咏史诗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咏,只是对某一段真实历史有一些如敬佩、叹息之类的情感。通俗一点,就是,看到一段历史,想到了当今,则为怀古,而若单纯地对某段历史有感触,则为咏史。怀古诗与咏史诗于文字内容上是无甚区别的,在文字内容上,都是先叙述一段史实,然后用一至两句来抒发情感。很多时候,若是把一首陌生的怀古诗和一首陌生的咏史诗同时放在眼前,我们很难完全分辨其到底是在怀古还是单纯在咏史。如果想区分它们,必须要了解诗的作者以及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来确定作者是否是为了伤今,若是伤今,则为怀古诗,否则,为咏史。浅陋见解,敬请斧正。

第3817期慧眼看课|李莉荣:《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第3817期

 编者按

试问宋代词坛继往开来的人物,苏轼和辛弃疾当仁不让。王国维曾这样评价二位:“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在豪放词之中,苏轼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两位词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却都用各自的胸怀抒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李老师善于抓住二位词人的特点,领学生品评、分析,立足单元教学,继往昔风采,显今朝风流。

(黑龙江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孙博)

“儒臣”与“武将”齐飞

旷达共慷慨一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

授课时间:2021年10月25日

授课地点:新疆实验中学高一(1)班

实录整理:新疆实验中学李文娟老师

师: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走进两位杰出的词人,感受他们的魅力。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两位词人的基本情况。

任务一:说一说。分享资料,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辛弃疾。

(生分享)

生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生2: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还喜欢画画。

生3:苏轼还是个美食家,今天就有“东坡肉”“东坡肘子”这道名菜。

生4:苏轼现存诗约四千首,诗的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诗歌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很像李白。

生5:我搜集他的一首小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被贬黄州所写,黄州是他一生当中重要时期,也是他作品很有成就的时期。

师:同学们分享很全面,让我们看见一个全面的苏轼,也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位大文豪的喜爱。老师在这里推荐两段材料。

材料一: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言》

材料二: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生6:大家都说了苏轼,下面我来说说辛弃疾。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人,与同是山东人的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时势造英雄,辛弃疾是在沦陷区百姓饥啼呼号的民族义愤的情绪中长大的,他的独立意志与民族自尊与日俱增。1161年当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时,年仅21岁的辛弃疾便在山东率两千余众起义抗金,而后加入农民领袖耿京部,任其“掌书记”,年轻的时候便立志报国。

生7:青年的辛弃疾就智勇双全,胆识过人,有不凡的军事才干。史书上记载他还是“有干才、有作为的地方官”。然而南宋君臣羸弱,妥协求和、偏安享乐思潮,弥漫上下,统治朝政。他虽有飞将军李广之勇,萧何、诸葛亮之谋,胸怀复国强民之志,但不为当朝所识,不为当朝所用,两次被罢归达20年之久。他把词作为抒发壮怀和寄托悲愤的号角和武器,报国之心,恢复之志,始终未减。这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体现。

师:也给大家推荐两个名人对辛弃疾的评价。

材料一:辛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

---毛泽东

材料二: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   

 ---叶嘉莹

一生举手。

生8:我要补充一下。我觉得辛弃疾的词是他生命意识的自然流淌。他本想做驰骋沙场的将军,却无意做了一个伟大的词人,但当世事与命运叠加的时候,他将民族的命运,民众的呼声,以及自己全部生命理想都融人他壮美的词篇中。67岁死于贫病交加之中,留下6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词。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动情,可以看出来他很喜欢辛弃疾。其它同学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同为千古名家,你更喜欢苏轼还是辛弃疾?

任务二:想一想。结合作品,想想你更喜欢哪位词人,理由是什么。

师:在说出理由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首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自己感情。同座位为一组,互相读给对方听。

学生同桌间开始互读。(教师观察学生诵读情况)

师:通过诵读,大家又增加了对两位词人的了解。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理解和感受。

生1:辛弃疾的词更多的是表达家国情怀,我觉得他非常像“诗圣”杜甫,我喜欢他,也崇拜他。

师:心中有家国,心中有大爱的人。

生2:我也喜欢辛弃疾,他的词有一种慷慨激昂之感,感觉很有力量和气势。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力量和气势的?能不能给我们读一下。

生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同亲临战场,威风凛凛又杀敌腾腾,凸显他的词豪迈的特点,不愧是豪放词的代表。

生3:辛弃疾特别爱用典故,但我觉得他用的典故不是“掉书袋”,很贴合实际情况,也很好理解,现在也成为人们引用的名句。

师:说得好。用典是辛弃疾词很大的特点。现在把书翻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齐读这首词并画出相关句子,找出用了几个典故?(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引发联想,找出典故)

师:几位同学都说到了喜欢辛弃疾,喜欢苏轼的同学在哪里。

几个学生迅速举手示意。

生4:我是苏轼的“粉丝”。我特别喜欢他的性格,在逆境中他也很很好掌控自己的心情,骨子里透露出自由洒脱,乐观豁达的气度。

师:那你一定读过他的词,给我们推荐几首。

生4:初中学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大叶声》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就特别喜欢。

师:相信你今天学完《念奴娇·赤壁怀古》会更喜欢他。

生4:学不学我都很喜欢他,对苏轼的爱不变。(师生笑)

生5:我和他一样,都很喜欢苏轼。我还读了这册书第七单元中的《赤壁赋》,同是他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老师在补充资料中也做了说明。我觉得作为历经宦海浮沉的诗人,他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唱响对生命最通透的强音,给后世在逆境中的人们以生命的启迪和智慧。

全班学生鼓掌。

师:同为豪放词人,我们各有所爱;同为怀古词,又有哪些异同呢。

任务三:比一比。同为怀古词的名篇,试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异同。

师:我们把两首怀古词进行比较,重点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是地名,从赤壁就能看出来囊括了景色。所以是写赤壁之景。怀古是抒情。词从章法上,上片是写景,下片是抒情。男生读上片。

那我们就来看,上片写了哪些意象?

生齐: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浪花。

师: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齐:壮阔壮美、磅礴有力量。

师:词人在写这些景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哪些词用的好,请圈点出来,自己做批注。

生1:“乱石穿空”的“穿”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师:我觉得她少了一步具体的解释。要把它代入进去,怎么用的好了?哪位同学来帮她完善,结合诗句具体说一说。

生2:乱石穿到天空,给人一种高耸巍峨的壮阔壮美。

师:在炼字的过程中,当你说哪个字好的时候,可以先解释这个字,并把这个字代入到诗句当中去赏析,就更能品出诗句的味道。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学生思考

生3:“乱石穿空”的“穿”本意是开凿,穿孔的意思,引申为“戳”,“刺”的意思。所以,乱石穿空就是乱石戳向(刺向)天空。读这几个字,我眼前呈现的是乱石耸入天空。仿佛要刺破天空的壮美景象,画面动感有力量。结合后面“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拍”“卷”,把长江壮阔壮美及气势磅礴之感写了出来。

学生鼓掌

师: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炼字炼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自行再找两三处诗句进行练习,比如着重体会动词、形容词、叠韵词等用词的高妙。

师: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中间衔接非常自然,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一句?

生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如画的江山就是上片描述的景。一时多少豪杰呢?这么多豪杰,苏轼为什么单写了周瑜?

生齐:和周瑜进行对比。

师:对比了哪些内容?

(生沉默不说话)

(老师引导)师:此时的苏轼是怎样的状况?从诗句中找。

(生沉默不说话)

(老师引导)师:诗歌中有没有描写苏轼状态的句子?

生齐:“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师:周瑜是怎样的状态?

生齐:“雄姿英发”。

生4:周瑜此时24岁,苏轼已经47岁了。

师:诗中的人物,还提到了谁?

生齐:小乔。

师:为什么提到小乔?

生5: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有为,家庭美满;此时苏轼被贬,生活可想而知。

师:他写周瑜作战的时候是怎么写的?

生齐: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很儒雅。我们一起来完善课件上的表格,主要从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等方面对比。(学生完善表格,分享结果)

师:被贬黄州的苏轼到了这个地方,想起了那些英雄人物,将自己和英雄人物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年轻有为、意气奋发的周瑜更能突显自己此时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郁闷落寞,感情自然生发,这就是怀古诗,通过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怀古伤今。

师: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它的豪放体现在哪里?

生6:写的壮美壮阔之景。

生7:写豪放之人。

生8:抒发旷达之情。

师:哪一句在抒情?

生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总结:周瑜年轻有为,生活幸福,功成名就,可是已经化为滔滔江水。人生如同一场梦,那我应该如何面对当下的不如意呢?就让我面对月白清风之夜去祭酒江月,他能在人生不如意当中跳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能够走出来,所以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豁达的苏轼。一个真正的乐天派,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能勇敢地走出来,就是生命的精彩。所以被贬黄州又如何,三篇大作已经超越时空。绽放在我们面前。

师:同是怀古词,辛弃疾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师:又一首登高凭吊怀古伤今之作,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时代背景、诗作内容、寄托的情感,还有艺术手法上。这也是昨天我们布置的作业。

生1:手法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骈散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善于用典。

生2:思想情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是自身的怀才不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更多的是无法保家卫国的壮志难酬。

师:从两首怀古词当中,你有没有发现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怀古词,都是借古人之事,古人之情,抒发自己的感慨。

师: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豪放派代表之作。

师:同为豪放词,你觉得哪一首词的感情更热烈,豪放意味更重?

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之评价。                       

政治家不幸却是词家之幸。苏轼和辛弃疾一个“儒臣”,一个“武将”;一个乐观旷达,一个慷慨激昂。两人有很多不同,也有着很多相似。他们一生都经常被贬,不受重用,政治十分生涯坎坷;在创作上也有着共同之处,两人拓宽了诗词的题材,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因为经历太多,他们的许多词都有表达岁月坎坷,人生几何的豁达,将生命的诗意融入诗歌。正所谓:“儒臣”与“武将”齐飞,旷达共慷慨一色。

师: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采取了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在阅读理解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这也是咱们的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四:写一写。学校文学社团要搞一次文化人物对联征集活动。

本单元五位人物入选。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用一副对联(上下联各不少于7个字)写出你对他(或她)的了解或评价。

所选人物:曹操、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学生开始撰写对联,限时5分钟。课堂上进行分享,没有完成的同学课后完成。

学生在课堂分享自己创作的对联:

师小结:对联的创作小练笔,可以看成是一个“浓缩版”的文学评论,课后同学们需要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三,下周一交上来。说来也真是巧合,同学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本课的三位词人来撰写对联,可见大家对宋词的喜爱。常说“诗言志,词传情”,盛唐诗人有多少挥之不尽的豁达,宋代词人就有多少诉之不竭的愁怨。宋词细腻、凝练、含蓄蕴藉。词人寥寥数字就能道出我们无法言传的情思,反复品味只觉满口余香,温柔缱绻。

“一剪宋词,人间清欢”,就让我们在深秋的午后,打开宋词,去体味他的魅力吧。

亲近教者

李莉荣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现任教于新疆实验中学。寸心拳拳育桃李,且让春风沐少年。余生时光,愿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结伴,做一个有趣的语文人,在教育的道路上采撷更多诗意和芬芳。

本期责编:胡艳

执行主编:付超

投稿邮箱:11085841@qq.com

用“诓骗、玄虚、怀古伤今”造句?

总有些人,不务正业,喜欢故弄玄虚。

最近集市上来了几个摆小摊的外地人,用次品花言巧语诓骗消费者新修的仿古一条街,文化气息浓郁,漫步其中令人怀古至今于谦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好官

怀古、伤今、悲己、爱国——试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感线索

 

 

一、怀古时英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字仲谋,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写于同时期且风格、内容相近的另一首著名辛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结尾时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句,可见词人对孙权的敬仰。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北方强敌虎视,这与三国时东吴的军事情境有可比处,词人在抗金前线京口(镇江,东吴曾建都于此)想及孙权也是自然的事。时间流逝,英雄不再,也是自然不过的事,但词人感慨甚至伤感“雨打风吹去”的可能还有当代英雄的缺乏。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相比孙权长期安守南方,刘裕北伐中原的壮丽事业或者更让词人“心向往之”。刘裕出身低微,但凭借自己的非凡能力,建功立业,确实不失为一代豪杰。和承继父兄大业的孙权相提并论,不知词人是否另有渴望平民中出英雄的期望?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慷慨激昂,气势如虹,令人神旺。充分展现了刘裕当时不可一世之英雄气概。这是辛词中名句,也最能体现这位词人中勇士的“豪放”风格。

 

这里也难说就没有自况之意、自雄之心:1161年金兵占领扬州一带,辛弃疾率起义军抗击金兵,使金兵以失败告终。次年,起义军内部的叛徒张国安杀害义军首领耿京挟众降金。辛弃疾遂组织五十人的队伍闯入金营,于五万军中活捉张国安,并统帅起义军南下投奔南宋。辛弃疾时年23岁。——没有此等非凡经历安能有这样千钧笔力!

 

对孙权——时无英雄之悲伤,对刘裕——呼唤英雄之激昂。

 

 

二、伤今日时势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北伐惨败。元嘉27年,北魏军队乘胜追到长江边,宋文帝刘义隆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了忏悔。

 

狼居胥,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元狩四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纪念胜利。

 

这里巧妙承接上阙余绪,说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终致失败;也近指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兵败;在这个典故中还引用了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故事。可谓远事连近事,典故套典故。

 

“封狼居胥”和“仓皇北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痛惜之情,——而这也正是英雄词人对时局的担忧,害怕重蹈前人覆辙:当时,韩侘胄把持朝政,起用了时年已65岁的辛弃疾,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作为拉拢人心的抗金旗帜,但实际上他并未受重用;而韩佗胄一伙政治腐败,急于事功,只把伐金当作政治赌注,并没有好好做北伐准备。——果不其然,两年之后,韩侘胄北伐失败被杀,南宋朝廷屈辱求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162年,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北方义军纷起,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大有可为。但南宋朝廷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不久就和金人讲和。这年也是作者率众南归之时。这里既有对当年战斗岁月的回望,也有时光飞逝的感慨,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对南宋王朝坐失伐敌良机的痛心!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之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

 

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令词人痛苦不已的是北方领土沦丧日久,老百姓似乎都快忘却当年战火,在象征南侵者足迹的佛狸祠下,已是一片升平景象。辛弃疾南渡后,一直主张恢复中原,但却一直受朝廷冷落,在江西上饶闲居了二十余年!生平抱负在匆匆岁月中“一筹莫展”,“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怎堪回首?!

 

“元嘉草草”,痛惜草率;“四十三年”,痛失良机;“佛狸祠下”,痛心沦丧!——感情越来越沉痛。

 

 

三、悲英雄迟暮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果我们了解英雄是如何老去的,或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沉情感,且按时间先后抄他几句词:

 

自奉表南渡,到如今京口之任,四十三年过去了……赏心亭中壮志难酬,无人理解,英雄孤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楼意。”(1174)……

 

郁孤台下似看见因战乱而眼流满面的民众,“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1175)……

 

满腹悲愤,时不我待,“更能消几番雨,匆匆春又归去。”(1179)……

 

不被重用,空对河山,“追往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1181)……

 

强烈的复国壮志,“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1192)……

 

醉里梦中都不忘北伐中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194)……

 

到如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出师未捷身先老,常使英雄泪满襟!

 

“凭谁问”?实际上,有谁来问呢?不过是词人自怜之词罢了!韩侘胄没有真用他,之后也没有人再用他!而英雄时日不多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水龙吟》)

 

以廉颇自比,和上阙以刘裕自况,情境已颇有不同。“金戈铁马”是早已远去的背影,还是词人顾盼自雄地怀想将来?“气吞万里如虎”是想象之中只有伤感还是满怀期望重振雄风?

 

词人悲壮激烈?!词人悲伤难言?!

 

 

四、爱国贯始终

 

词人当时已65岁,他完全可以像之前二十年一样在江西过着“稻花香里说丰年”“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闲居生活,他为什么要“怀古唤英雄”而悲痛而激昂?他为什么要“伤今忧时势”而痛惜、痛心、痛苦?他为什么要“悲英雄暮年”而悲壮激烈或悲伤难言?

 

——作者感情看起来复杂多变,但背后其实只有一种情感,一种强烈的情感,一种他四十年来不曾忘怀的情感,一种持久博大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的——爱国情感!

 

两年之后,英雄词人就是在这样的悲壮激烈之中就在这样的悲伤难言之中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奋斗一生却终未能实现的恢复中原的伟大理想。这首词可说是词人用他全部生命和激情写就的一首爱国主义悲歌!

(2662018041507)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好句大全10字以上(好句大全10字,加好词四字大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