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孟子仁爱的名言?)

发布时间:2023-12-01 12:10:35 admin 阅读:59

导读孟子仁爱的名言? 孟子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的句子: 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孟子仁爱的名言?

孟子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的句子:

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3、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水会向低处流一样;人没有本性不善良的,犹如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

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7句《孟子》名句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3-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解释: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

-4-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5-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8-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解释: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抱怨他人。

-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0-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1-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1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1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4-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解释: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1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17-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

-1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19-

其进锐者,其退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2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21-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解释:谦逊有礼貌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

登泰山而小天下。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2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在享受安逸中衰亡,在忧愁祸患的环境中生存。

-24-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25-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2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解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29-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30-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是长还是短。原来是孟子劝齐宣王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的话,后人常用来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权衡利弊得失。

-31-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解释:道理很近却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很容易却按困难的方法去解决。

-32-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解释: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3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4-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解释: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

-35-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6-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你的表现和所做所为,永远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37-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3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解释: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

-39-

以五十步笑百步。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40-

居移气,养移体。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解释: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修养或涵养可以改变人的素质。

-41-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4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如果不用圆规和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

-4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44-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45-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在上位的人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厉害啊。

-46-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47-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解释: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

-48-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49-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50-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51-

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解释:有意想不到荣誉,有追求完美而受到诽谤。

-52-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解释: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心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53-

人皆可以为尧舜。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5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同情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本性。

-55-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56-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解释: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57-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58-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

-59-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解释:耸起肩膀,故作恭敬的样子,满脸堆笑,向人讨好,听这种人说话,比酷热的夏天在田间劳作还要疲惫。

-60-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61-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不倚仗年纪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

-62-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要想高耸,必须凭借山川丘陵;要想低下,必须凭借江河湖泊。

-6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64-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65-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

-66-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67-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好的政令能够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能够得到百姓的心。

-68-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解释: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69-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7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即使是自然界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只经阳光温暖照射一天,却让它寒冻十天,也会没有能存活的。

-71-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君主)光有善心却不去施行,是不可能达到仁政的目的;仅有法律而不想办法推广,书面上法律是不可能自己去实施的;这里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7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吟咏他们作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啊!

-73-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74-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75-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76-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

-77-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解释:劝说地位高的人,要轻视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78-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7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解释: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80-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解释:有作为的人(实际是指有志成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样,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还没有见到井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要是停下来,就前功尽弃,那个挖了这么深的井就还是一口废井。所以,行仁也是如此,对于仁德的践履是终身之事,生命之中任何时候停下来了,都意味着前功尽弃。

-81-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82-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大之人,一个只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却忽略了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小之人。

-83-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可以做官的时候你就做官,可以停歇的时候就停歇。

-84-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

-85-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86-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87-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我讨厌死亡,但是有比死亡还让我厌恶的事情,因此,虽然有的事可能让我死亡,但不做这件事就得面对更讨厌的事,所以这件事就算可能致死,我也不能逃避。

-88-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解释: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才德,君子就会对此感到屈辱。

-89-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90-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

-91-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士无所事事,吃人白食是不可以的。

-92-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93-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地位低的人尊敬地位高的人,叫尊敬贵人;地位高的人尊敬地位低的人,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94-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解释:古代的君子贤士,有了过错就去改正。

-95-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96-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理国政并不难,不要得罪世家大族。

-97-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解释:如果人人爱自己的亲人,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就会和睦安宁。

-98-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99-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解释:人们常轻易说一些话,就是因为没有遭到失言的责备呀!

-100-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国君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全国莫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国君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全国莫不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国君正直,全国莫不能正直。

-101-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解释: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

-102-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103-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

-104-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一个正人君子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或是所要祈求的最大事情,就是与人为善。

-105-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106-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人与人的交往有一定的道路,人与人的相互接受也要遵循社会行为规范

-107-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

-108-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走就是不义。

-109-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

-110-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天上出现浓厚的云层,哗啦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猛然茂盛地生长起来了。

-111-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解释: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12-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1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肠。

-114-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远避,有的亲近,有的离去,有的不离去;归根究底洁身自好而已。

-11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1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眼光敏锐足以看到秋天鸟兽生长的细毛的末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草,大王会相信这句话吗?

-117-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解释:仁就是做人的原则。仁和人合起来讲就是人生正道。

-118-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返回到能说出其要点的境地。

-119-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子,就应尽臣子之道。

-120-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做工粗糙的鞋与做工精细的鞋一样的价钱,谁还愿意做精细的鞋呢?

-121-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却一心以为有大雁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122-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厩里有膘肥的马匹,(可是)百姓却面有饥色,城外甚至还有饿死的尸骨,这应该叫做率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吞食,人们都厌恶。

-123-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如果知道是不义的事情,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124-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哪有真正的君子被人家用金钱收买的呢?

-125-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解释: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

-126-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孟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的身上。

-127-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国家的君王崇尚仁德,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敌人啊!

-128-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只听说诛杀了叫纣的人,没有听闻弑君谋反之事。

-129-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他以正当的理由送礼,按礼节规定送礼,这样,便是孔子也会接受的。

-130-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在争夺土地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布满战场之地;在争夺城池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遍布城中,这就仿佛是有人率领这土地来吃人,罪行已经大到就算将他处死刑罚也太轻的地步了。

-131-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解释:有了至诚的心意而没有感动别人,是没有的。不真心诚意,要感动别人也是不可能。

-132-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有仁义就会光荣,没有仁义就会耻辱;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象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

-133-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上面(当官的)没有了礼法,下面(老百姓)又没有很好的教育,就会导致贼人多,国家灭亡就快了。

-134-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135-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136-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按一定时节使用,按礼的规定使用。

-137-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我没有听说过自己都立脚不正,却还要去纠正别人,更何况侮辱自己来纠正天下的人。

-138-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解释: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巧。

-139-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140-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眼睛对于颜色,有共同的美的感受。

-141-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错误的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14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143-

西子蒙不洁,则人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解释:西施虽然美丽,一旦被污秽的东西给玷污,浑身发出臭味,则人人看见都会掩著鼻子赶紧离开,反过来说,假使有恶人,一旦诚意,戒掉缺点,洗清自己,则可以祭祀天上的神仙。

-144-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145-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146-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解释: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147-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下棋也是数(计算)的一种,而且是浅易(平常)的。如果不专心致志的来学的话,也是学不好的。

-148-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采用象人的土陶踊殉葬,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饥而死呢?

-149-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150-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解释: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151-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

-152-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仁人对于弟弟有所忿怒。不藏于心中;有所怨恨,不留在胸内。只是亲他爱他罢了。

-153-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

-154-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

-155-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解释: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假如人想要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养大。

-156-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157-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孟子》经典30名句及其释义

 提示:点击上方"温馨之音"↑免费订阅本刊

儒家经典《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全书共11篇,现存7篇14卷,约3万5千余字,共分286章。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的“四书五经”之一。书中确有许多经典名句广为流传,兹摘录20名句分享。

从孟子中选一句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及理由: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00句孝名言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1023197283100句孝的格言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4.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第一》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追念祖先,这样百姓的道德风尚就归于淳朴厚道了。”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19.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35.43.意思是: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着悲哀

孟子的名言100句

孟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他的语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为你带来的《孟子的名言100条》,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帮助哦!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0.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其进锐者,其退速。  3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仁者无敌。  3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4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5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5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6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2.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63.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4.其进锐者,其退速。  6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6.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6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68.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69.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7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2.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73.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74.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7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com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6.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7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78.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80.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8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82.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8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8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8.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8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90.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92.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9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出国留学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9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9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9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98.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9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最简单的名人名言一百句?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柏拉图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5、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达·芬奇6、宽恕而不忘却,就如同把斧头埋在土里而把斧柄留在外面一样。——美国.巴斯克里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11、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12、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13、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16、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雨果1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18、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西塞罗1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2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21、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2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2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24、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2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28、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2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3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32、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34、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洪应明35、学无止境。——荀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3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3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3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4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41、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薜渲4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44、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4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6、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47、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49、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50、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51、上下同欲者胜。——孙武5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53、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5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55、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5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5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58、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59、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6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6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62、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6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6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66、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67、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68、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列宁6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70、知耻近乎勇。——孔丘7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7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73、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7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7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76、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7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78、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7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80、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82、学然后知不足。——礼记8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求孟子名言及意思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关爱别人的人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关爱是孟子的哪句格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我们关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就是说爱是相互的,那人和人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去吝啬自己的感情,我们对别人善良,别人也会回馈我们善良。

100句国学经典名言及解释,一定要记住哦!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

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

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

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

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

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

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

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

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

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

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

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

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

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郭沫若名言(有关郭沫若写的诚实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