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赏析(《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言,句句励志,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3-12-04 09:23:18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言,句句励志,值得收藏! 《论语》一书详细的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

《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言,句句励志,值得收藏!

《论语》一书详细的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言,句句励志,值得收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道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便是智慧。

2.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阳货》。君子勇武无义便会去作乱。小人勇武无义就会做偷盗的事情。

3.君子贞而不谅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信,这里指小信。君子坚守正道,但不拘泥于小的信义。

4.我欲仁,斯仁至矣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5.吾日三省吾身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

6.克己复礼以为仁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便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雍也》。质朴强于文采,便会显得粗野,反之文采强于质朴便会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同时具备,才称得上是君子。

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宪问》。看到利益就想到义,遇到危险的事情,就要勇于献身。

9.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尊重教师并且重视他的思想学说;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还要亲近众人中有仁德的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时常忧虑不安。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吃不下饭菜,整完都睡不着觉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还不如去学习。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子罕》。等到了冬天,然后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凋亡的。

1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出自《论语·颜渊》。内心中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好担忧与害怕的呢?

1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必察焉。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大家厌恶他,必须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要认真考察。

16.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识读书却不去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读书,这样就会心生疑惑。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作为人,而不讲信用,实在是不知道他会怎样处世。

19.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智慧的人,既不会丢失人格,也不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语出春秋·孔丘《论语·泰伯》。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人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大凡人在将死之时,其心地都显现了善的一面。故云:“其言也善。”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及赏析汇总如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讲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讲解】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7.朝闻道,夕死可矣。【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解】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解】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品德篇15.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17.德不孤,必有邻。【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19.君子不器。【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0则中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附讲解!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不仅在语文课本中有,生活中也会经常被人引用,可见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在学生时期取得高分的素材,更会影响人的一生。

为此,小编老师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19.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27.当仁不让于师。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咨询更多详细课程,

《论语》里的10句经典名言:领悟其中含义,必能让人受益匪浅

1.礼,与其奢也,宁俭。

出自《论语·八佾》。礼仪与其是奢华的,还不如是节俭的。践行礼仪关键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

2.礼之用,和为贵

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坦荡,而小人会经常局促不安。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为人如果不具备质朴,即便再有气质,也就令人生厌,如果只有质朴的本性,而没有气质,也会使人厌烦。只有质朴同气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成为真正的君子。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说:“早晨得到了真理,即便当晚失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国家军队可以丧失统帅,但是即便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8.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在办丧事的人身旁,从来没有吃饱过。这是源于服丧者心怀恻隐之心,并不是饭菜不和胃口。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出自《论语·子罕》。意:臆测。不去随意的揣测,不妄加判定,不固执己见,不妄自尊大。

1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最开始我干查人,是听到他说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观察人,是听他说完话后,还要再去考察他的行为。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名句欣赏(精选140句)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欣赏,欢迎阅读。

论语名句欣赏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4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48、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讲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论语名句欣赏2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论语名句欣赏3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名句欣赏4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5.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6.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7.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论语名句欣赏5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

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轲《孟子》

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4、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轲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尽心知性,尽性知天。——孟子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14、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

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孟子

16、志帅气,气帅体——孟子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1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19、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校人烹鱼》

21、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无耻。——孟子

23、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32、"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孟子《孟子》

34、志,气之帅也——孟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3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轲

3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轲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0、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孟子《孟子》

;

求一则论语名句赏析,简短一些的,谢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学成自立;四十岁时,明白了很多事情,没有了疑惑;五十岁时,深知万物都有天命;六十岁时,能分辨所听到的话,不觉得不顺;到了七十岁,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法度。’’

帮忙苏轼经典名句赏析最佳答案有追分

1.【词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音】dànyuànrénchángjiǔ,qiānlǐgòngchánjuān【释义】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2.“枝上柳绵吹又少。”这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  5.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时距王去世恰好十年。  上片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首句便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既使不去思量,过的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8.出自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最后两句是说: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17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1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2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取自——宋·苏轼《卜算子》  苏东坡的这阕词,引起了评论界各式各样的推断。最妙的是一说东坡贬黄州时,有一“甚贤”之王氏女喜欢上他;一说是贬惠州时,“颇有姿色”之温都监女喜欢上他;一说是东坡少年时,一“豪右”之女喜欢他,俱以未果而卒,是以东坡写下了这阕词以纪之。李良年在他的《词家辩证》中引犁庄之语说,是“忌公者以此谤之”之作。此说则俗。想一想东坡此时的情况,而偏有这么多的女子喜欢他,这不是“谤”,而是“美”。为什么钟情偏在女子?而男人则偏多势利!无怪贾宝玉只以泥许男人,却将柔情之水许女子了。潦倒而偏有贤美之女子喜欢,这也是东坡又一超凡之处,看来不只诗文书画而已。不过,我虽偏爱此说,然于词的艺术性来说,我却不得不放弃,倒是从一反面意见而得到了真解。《苕溪渔隐丛话》说:“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殊不知正是鸿雁只宿沙洲而未尝栖木,这种宁甘寂寞之推断(寄托)才为有据。黄山谷只识得“笔下无一点俗气”,却没有看出其中正有一种决裂之大气盎然。王若虚似读懂了这一点,所以他说:“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贵正其如此。”丁绍仪也说:“不知不肯栖枝,故有‘寂寞沙汀’之慨。”而最后一点,只有近人陈匪石看出,他说:“通首空中传恨,一气呵成,亦具有‘缥缈孤鸿’之象。”  词正是要写得这样才妙,连寄慨也不能让人一读便知,而只许那一二识者得窥见其藩篱,这才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深远高致。  2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初夏雨后的农村小景,令人颇有神往之意。  2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吗?佛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的桃树已经开出三两枝桃花,春天的江水开始转暖了,早起的鸭子下水了,它们率先知道这个消息。写了初春的景色。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的句子。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基本在迁谪途中度过,因元佑党人案被贬至琼州,今海南。当时的南方是荒蛮之地,有瘴气,到那里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但苏轼性格豪放,心胸旷达,将此说成是一次奇绝之旅。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这两句说,在遥远的鹘鸟飞没的尽头,连绵横亘的青山细如发丝,那里就是中原大地.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注释]:  (1)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2)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3)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惆怅东栏一株雪,”何尔见到如此“繁花”便“惆怅”?是起因梨花“淡白”似“雪”,那是的我可全都是沉浸在春天喜悦中呀。不过读此景,想今日似乎有点。“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先生从绿色转到季节,青、清转换。好啊。是啊,清明意味着开始,人又该珍惜“人生”几得的“清明”呢。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比较形象地说,你看地上下过雪之后,小鸟停在上面,走几步,飞走了,留下几个脚印,可是都不深,就是浅浅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如浮萍,漂泊天地间,就好象小鸟一样,飞过来飞过去,偶一驻足,也不过是待一段时间而已,可能会留下你活动的痕迹,可是又劝你别太认真,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即可。下面隐喻的意思是,说不定哪天你又要走了,被迫的也好是自愿的也好,反正是还得漂泊;雪地上还会下雪的,把你的痕迹又盖住了,也就是说人一走茶就凉,时间会扶平一切的意思。总体来说是说诗人恬淡的心境的。

乡土中国好句摘抄赏析?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从土里长出过光辉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费孝通

论语经典名句孤芳自赏的?

孔子论语表达孤芳自赏的经典名句: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政篇第二论语目录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补充:怎么不采纳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史铁生简介及作品简介(史铁生的作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