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2023-12-04 10:18:34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经典诵读 1、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周礼》《诗经》《春秋》《尚书》。2、子书: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所写的书,称为子书。...

论语经典诵读

1、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周礼》《诗经》《春秋》《尚书》。2、子书: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所写的书,称为子书。3、历代诗歌经典:唐诗——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渡汉江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4登幽州台歌5感遇6回乡偶书7咏柳8春江花月夜9望月怀远10登鹳雀楼11凉州词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4过故人庄15春晓16宿建德江17从军行四首18出塞19芙蓉楼送辛渐20长信秋词21闺怨22观猎23使至塞上24山居秋暝25鹿柴26竹里馆27辛夷坞28鸟鸣涧29相思30少年行二首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2渭城曲33将进酒方明34行路难35长相思36关山月37长干行38梦游天姥吟留别39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40登金陵凤凰台41送友人42望庐山瀑布43早发白帝城44峨眉山月歌4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6赠汪伦47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48独坐敬亭山49塞下曲50玉阶怨51静夜思52子夜吴歌秋歌53横江词54秋浦歌55长干曲二首56黄鹤楼57凉州词58燕歌行59别董大6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太多了,我是照着给孩子买的《儿童经典诵读》里的目录写得,给你一个淘宝网的链接,你去参考吧,还有许多呢(唐诗+宋词+历代诗歌和美文)。先声明下,我绝对不是做广告: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db1-2224241dcf417562e78a70b038221a11.jhtml

小学生经典诵读里五年级下册里的“论语三章”是什么意思

“论语三章”是论语三篇的意思,也就是论语里面的三个小故事。《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有没有发音最准确的《论语》朗读视频或音频推荐?

论语的读音和解读,并没有标准版本,因为各个大师的解读都不一样

《论语》(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全文诵读

 学而篇第一 

0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0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0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0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0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0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0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0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0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0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0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0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0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0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0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0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0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八佾篇第三 

0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0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0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0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06、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0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0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11、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14、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15、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一,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篇第四 

0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0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0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0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0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0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0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篇第五 

0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0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0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0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0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0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0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0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0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篇第六 

0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0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0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0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0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0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0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0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16、子曰:“不有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第七 

0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0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0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0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0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0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0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0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0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0、子於是日哭,则不歌。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13子之所慎:齐、战、疾。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8、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1、子不语:怪、力、乱、神。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子曰:“天生德于予,恒其如予何?”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篇第八 

0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0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0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0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0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0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0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0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0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篇第九 

0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0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0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0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0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0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0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0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0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7、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乡党篇第十 

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0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10、食不语,寝不言。11、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12、席不正,不坐。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21、入太庙,每事问。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24、寝不尸,居不客。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论语经典诵读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论语》算不算中华经典诵读?

川四时子夜四时歌·春歌北朝民歌敕勒歌李峤风贺知章咏柳王维鹿柴王维鸟鸣涧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暮江吟白居易忆江南柳宗元江雪王安石梅花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杨万里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走进自然汉乐府·江南可采莲骆宾王咏鹅张旭山行留客王之涣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李白古朗月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贾岛寻隐者不遇杜牧山行苏轼题西林壁陆游游山西村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朱熹春日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袁枚夜立阶下袁枚所见高鼎村居缘境生情汉乐府·长歌行曹植七步诗贺知章回乡偶书王维相思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别董大杜甫前出塞张继枫桥夜泊卢纶塞下曲孟郊游子吟李绅悯农林杰乞巧范仲淹江上渔者王安石泊船瓜洲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这些都可以的,类似于中国的古诗词。

如何学习论语?

学习《论语》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原文,一边把对原文的理解应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在生活当中去体会《论语》当中讲到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论语》第二章讲什么是孝,针对三个不同的个体。孔子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回答。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面对的客观环境不一样。一个国家的领导。如何看待孝?那是一个国家整个文化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剂。年轻人如何看待孝?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尊重长辈,即使长辈的话语或者行为有问题,但也要尽其所能的理解和包容。用长辈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立场以及他当时阶段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境界都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个孝字,就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也是毛主席特别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我们建议找到你认可的一些学者或者说国学大师,通过他们对论语的解读让我们有一个相对低一点的门槛,我个人就是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系统的接触了论语的内容。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最终能够持续不断的每隔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能够再将这些经典不断的重温。因为这些内容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播,说明了他们的历史价值和生命力,而我我们的思想深度和知识体系都不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同样一句话,几年后的体会几年后再读,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再去阅读这些经典书籍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价值。

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持续的成功,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没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如何去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不断地阅读这些经典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即节省成本,又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只有把我们自己的内功练好,基本功练扎实,才能够支撑我们在未来的事业当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开疆拓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每天阅读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专栏。每天阅读经典,独立思考,理财理人生。

想学论语,善仁国学经典诵读机可以吗?

善仁国学机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孩子的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娃娃抓起,可以让他们识字量可以突破一下,记忆力得到提升

论语经典诵读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的碰撞,无论东西文化怎样相互融合、掺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论语》

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2《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3《庄子》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4《孟子》

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5《墨子》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是逻辑学说。

6《荀子》

诵读经典||共读《论语》明理做人(三)

以下“芳聲如蘭〞四字为我国第三代传拓技艺传承人马国庆先生墨宝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今天是与您共读读《论语》第三天。品国学经典,明做人道理。两天参与打卡(北岸之声声友社)诵读的有:珠珠雪玉天堂鸟春华秋实雅君老骥静子恬泉刘新华风光阳雅萱桂阑12位朋友,我们以“学贵有恒笃行不辍”这句话共勉吧,继续加油!并欢迎更多小伙伴的加入!

打卡第3天:

论语【学而第一】3则

   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àn]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yú]?”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yú]?”  

【释义】

   8、孔子说:“君子要自尊自重,否则就没有威严,学问也不稳固;要以忠实诚信为主要品德,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曾子说:“对亲长的丧事要谨慎对待,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念久远的祖先,对祭祀祖先的丧祭之礼要尽其敬,这样做社会道德风尚就会日渐淳厚。”

  10、子禽问子贡说:“先生每到一个国家,总是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因为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的态度,才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获知政事的方法,有所不同吧?”

 【点评】

   8、本则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过则勿惮改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

    9、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则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10、本则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刻画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礼遇。

  【个人理解】

   这三则论语讲的是君子的修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要自尊自重,要多学习,要忠实诚信,犯错误要及时改正,更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优点长处。孔子先师的温、良、恭、俭、让,是我们每个人修身追求的目标。

  【成语】

    慎终追远 

    温良恭俭让  

    过则勿惮改

朗读者||芳香草丽 

   北岸之声-声友社社长,北岸之声塑声老师,绕口令特训营辅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从事朗诵艺术实践多年,师从于北岸。朗诵风格舒朗大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敢死队3迅雷高清下载】敢死队3高清完整版如何下载,敢死队3电影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