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发布时间:2023-12-05 10:36:55 admin 阅读:59

导读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一、首先说说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是觉者的意思。觉有四种: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即佛证道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

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一、首先说说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是觉者的意思。觉有四种: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即佛证道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觉是迷惑颠倒,象迷路的人一样,不仅忘了回家的路,而且连自己迷路这件事也迷了;始觉是迷路的人觉悟到自己迷路了,开始找或找到了回家的方向;究竟觉又称如来果地,就是回到了老家,看到和拥有了本地风光。所谓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就是回到老家的人再回来让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自己走回去。 二、略说佛教的宗派 佛教的宗派,象回家的各条路或交通工具,万法归一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首先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方向,必须行动,所以佛法特别注重实证(实践)。知道了回家的路,而不行动,“犹如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关于这一点,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他说:“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 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 再有一类人,虽然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编者特别提示:看看我属于哪一种人?) 三、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 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其实佛家还有很多名言名句都是富有哲理的。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佛家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佛家名言名句【经典篇】1.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3.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4.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5.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6.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7.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8.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9.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10.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佛家名言名句【精选篇】1.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3.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4.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5.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6.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8.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9.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1.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12.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13.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14.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15.法尚应舍,何况非法。1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17.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18.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1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20.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家名言名句【热门篇】1.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2.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3.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4.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5.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6.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7.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8.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9.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10.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11.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12.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13.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14.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15.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1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17.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18.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1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2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2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22.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23.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24.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25.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26.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27.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28.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29.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30.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华严经》近80万字,精髓尽在10个智慧名句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华严经》是大成佛教的主要经典,同时是华严宗的立宗之经。汉译《华严经》有3个版本,目前流传最广的是唐武周时高僧实叉难陀所译的80卷版。

《华严经》是佛陀成佛后,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其内容广博,思想深邃,蕴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以下10句经文,乃是《华严经》之中的经典名句,可谓精髓所在。

1.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佛教比喻,一朵花就是整个世界,一片叶子就是一尊佛。三千大千世界,纳于一粒微尘里。一是一切,一切即一。

2.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莲花虽然出于水却不着于水,日月运行于太空中却不住于太空。人心也应当如此,当如莲花高洁出尘,如日月光明流转。

3.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凡夫念念造业,故不得解脱。凡夫的造业,皆是贪嗔痴三毒所致。三毒发于身语意,无量无边。对此,我们都应该至诚忏悔。

4.随生死流,入大爱河。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为何难以了脱生死,只因情爱使然。众生情根不断,入于大爱河,辗转其中,迷途不知返。唯有使爱河干枯,才能最终解脱。

5.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一切众生在相上虽然千差万别,其佛性却是无二无别。之所以是众生,只因妄想执着遮盖佛性。若能熄灭妄想执着,佛性自然显现。

6.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百千年的暗室,一灯之光即可破暗。诸佛菩萨的智慧之灯,则可以破除众生无始劫以来所有的烦恼愚痴,令其走向解脱成佛之路。

7.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凡夫的时间极有限,生命之流稍纵即逝。我们应当时刻念无常,精进修行,不可放逸;就像头上着了火,要赶紧救火一般。

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牛马众生。

作诸佛龙象及作牛马众生,其本质皆是利他。这反映了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唯有普度众生,方能最终成佛。

9.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此句反映了《金刚经》的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所见的世间,其本质即是梦幻,是不真实的。

10.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

一粒微尘与整个世界是共性的,一瞬间即是永远。证悟的境界,万有为一,且没有时空的局限性。

1.俗语:一等二靠三落空,做人,谨记这两个字,看透现实

2.真正有实力的人,会特别注意这四点,往往顺风顺水,越来越幸运!

3.真正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懂得这六招处世智慧,不会的人很吃亏!

4.人生路上,唯有尝遍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5. 《易经》:把易经精华运用到生活中,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

佛经里的经典爱情名句:不可说,不可说!

  佛法· 修行· 祈福· 情感 · 生活  

转发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每日佛学常识问答

小编每晚会在留言区分享正确答案,敬请留意!

佛经里的经典爱情名句:不可说,不可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世界上的东西,只有情字最难以下定义,有人说情是甜的,有的人说情是苦的,但人生因“情”字而精彩。本期的小编带你去了解佛经里和爱情有关的经典名句,看看佛经中的爱情是什么含义。

佛经中的经典爱情名句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amtired。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

  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杂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有点西游记的意思),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就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还记得冯巩相声里说到:女人一辈子也听不够的是“我爱你”三个字,《过把瘾》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为了听他说这三个字!没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女性朋友都很爱听这三个字,而且是百听不厌。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爱她,但是其实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爱放在心里的!

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

  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平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

  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

  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

  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佛经中的爱情名句:

  1、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

  2、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一切皆为虚幻。

  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爱本是恨的来处。

  11、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

  1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师兄!您好!如果您喜欢我们每日推送的内容,请您一定帮我们转发出去,我们会更加用心的做好《无念佛经》的内容,感恩感德!

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去买本禅道的书 看 好多 书店有买。。找个好点的喜欢的看看··

请问六祖慧能有很多醒世名言!能否告知!

我看的是《六祖慧能传奇》,还没看完。  我暂时知道的有:  禅者不思善,不思恶,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即可顿悟菩提。  该放下时就放下,该舍弃时就舍弃。不但下棋如此,学习佛道亦是如此。不舍弃些什么,又怎么能得到呢?只有空的瓶子,才能灌进醍醐。  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也没有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怒喜,没有善恶是非,也没有头尾。像这样超越对立,融化矛盾,不执著、不贪爱,就是般若和禅定。  越是无风静定的灯光,越能显发灵明的光芒。禅定与般若亦是一样,越是甚深禅定,越能激发出般若智慧。  忍辱波罗蜜,是菩萨必须修行的。  这一大堆木柴,就像人的各种贪欲,它燃起的熊熊大火,虽然能驱使人为满足欲望而奔波,但它并不能光耀人的生命历程,反而是以烧掉整个生命为代价。而觉悟的智慧如同灯光,一盏灯光,能驱散千年的黑暗,照亮人生,迷途知返。(前一句对话:“老五惊奇地说:‘哎呀,你们看怪不怪,这火盆里烧着许多木柴,却不如一盏小小的油灯,能照得满屋亮堂。’”  所谓风动、幡动,本质上是心与镜的关系。风是境,幡是尘客,所以释迦牟尼说:“有因有缘世间生,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法是缘起法,它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缘起性空。佛陀还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并且互为缘起,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也就是互为因果。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动静、善恶、美丑、好坏……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对立,都是我们这些人各自依据自己的好恶、利害……强行分别而产生的。所有争端的升起,一切矛盾的产生,也都是源自我们以不同的价值、舍此取彼的结果呀!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境由心造,法由心生,一切都是我们人心的作用。  幡动而心不动,自净其意,自空其身,自然趣入大道。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缘才产生的。  学佛之人并不是要像草木一般,不去分辨善恶,而是不因善人善事就欢喜奉承,也不因恶人恶事就愤恨怨怒,更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利害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观察事物。学佛之人应以平等无差别的本心来面对世界,让众生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性是远离永恒与短暂、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佛法,就是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贪爱执著。你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善知识,你等刚刚念诵过三皈依。我要奉劝诸位的是,希望你们皈依自己本性的佛、法、僧。其中,佛是觉悟,法是正确的佛法,僧是清净。用自己的心去皈依觉,便不生邪恶,寡欲知足,能摆脱对财色的执著,这就叫福慧充足。自己的心皈依了正法,就没有了邪见。没有邪见,也就没有人我的区别、傲慢自大、贪欲爱憎的执著,这就叫远离贪欲。自己的心皈依了清净,一切的烦恼爱欲等外界环境都不沾染自己的清净心,这样众生就变成了尊贵的觉者。  如此修行,便是自己皈依自己,皈依自己的佛性。佛性像天色常清,日月常明;因有浮云的一时遮挡,才变得阴沉昏暗。忽然一阵清风吹散了浮云,就会立刻明朗起来。世人的心性常常变化就像天上的云一样。  有智慧的人们,智如太阳,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样永远明亮。如果执著于外界事物,就会被自己的妄念浮云所覆盖,使自己的佛性不能明澈清晰。如果遇到有修行的高僧大德,听到真正的佛法,自己铲除迷妄,就会内外清澈,明心见性……  事实上,佛法无处不在,禅要无时不有。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有关联,就存在于行、住、坐、卧当中,在砍柴挑水、种地做工当中。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真知灼见,那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佛法呀!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劳动,就是修行;领会到了生活的真理,感悟到了真、善、美,那就是觉悟。  我们佛教所说的般若,就是空慧,也就是体悟空的智慧。若能修得心灵空荡荡、磊落落,连生命都不执著,无私地奉献给众生,才真正是积极救世的大无畏精神哩!有些世间的学者,只理论上讲什么公而忘私,却不能从本质上看透自我,又如何能够做到完全忘我呢?  不思善,不思恶,也并不是断掉思想,弄得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辨善恶当中,不起任何贪爱、执著。  菩提不在遥不可及的天堂,而在我们生活的世间,是最平凡的东西。  一个勤奋修行的出家人,也许能够不贪爱世间的财、色,但很难断除对佛法、经典的执著。这也是贪欲,必须铲除!菩萨应以空荡荡,无所得的本心,来领悟佛学的大道和宇宙人生的真谛。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都是佛,不管茅草香花,都是清净佛身的显现!山河大地处处都是美妙的道场。  差别,仅仅是人心的取舍。  禅,不是纯自然主义,禅者反对放任自流,更强调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我们人,作为自然之子,弃恶扬善,改造自己,就是自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使之更加契合宇宙人生的规律,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禅者之所以是真正的智者,原因也就在于此!  佛的知见,也就是觉悟的知见。佛就是觉。觉分为四种,开启觉的智慧,显示觉的智慧,领悟觉的智慧和深入觉的智慧。如果听到开导启示就能深入到觉的智慧中,这就是觉悟的智慧,自己的觉心、本性也因此得以显现出来。所谓佛的智慧,实际上就是你自己的心,此外再没有其它的佛。人们往往是自己掩盖了本性的光明,迷恋于各种表面现象,受自己情欲的干扰,心甘情愿地受物欲的驱使。所以我佛释迦牟尼才假借种种方法苦口婆心地讲说,规劝人们安定收心,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如果你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就会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这就开启了佛的智慧。  禅,不可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法的奥妙,也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一切经书,包括《法华经》,都是佛陀教导我们开悟的工具。它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顺利、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并非明月。你若是仅仅研究手指的粗细、长短、颜色,永远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所以,学佛之人要直接探求佛法的本意,而不是执著于经典。你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持诵《法华经》,那么,一切妙法就会像莲花一样,自然而然地从你的口中生出来!(情境是有一位弟子诵读《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只知道字面意思)  你的本性就犹如虚空一般,空无一物可见,这就叫正见;了无一物可知,就是真知。它没有什么青黄颜色,也没有大小长短,但见空空灵灵,清清净净,觉体圆明,即是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来知见。  佛祖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说,真正的佛是无相的,学佛之人不可执著于外在的形象而迷失了自心,我们礼拜的应该是自性本具的天真佛,而不是这些泥塑、木雕的偶像。  业障在你心中,我怎么能给你消得掉?若是你得了病,我能替你吃药吗?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要知道,老鼠不去猫窝里偷吃,不在猫爪子上拉屎,知道避开危险,正是它有佛性的证明。它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肉体与心灵上的烦恼,也想远离、消除这些烦恼。这种避苦趋乐、寻求解脱、向往平安、愉悦的心性,正是众生佛性的显现。这也就是说,老鼠本来具有佛性。

佛教中的精髓经典名句

佛家经典的醒世语录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 经典 名句 , 佛教 因果 名句

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佛教到底在讲什么?教什么?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112158150102121380180920275E","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931666285047185675","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931666285047185675","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931666285047185675"},"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5513277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4757433294095879"},"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楞严经的精髓?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12055524010208097066276398FB","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928873822565433607","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928873822565433607","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928873822565433607"},"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9838187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4880377276859911"},"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word2003免费下载安装】word2003怎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