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赏析怎么写(大学美术鉴赏论文应该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12-05 11:52:29 admin 阅读:59

导读大学美术鉴赏论文应该怎么写?? 鉴赏之类的最后找本参考书那种论文不需要特别专业和强力的论证..找一本鉴赏之类的参考书看看里面的鉴赏语句...和作者的独特见解...很容易做前提是...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应该怎么写??

鉴赏之类的最后找本参考书那种论文不需要特别专业和强力的论证..找一本鉴赏之类的参考书看看里面的鉴赏语句...和作者的独特见解...很容易做前提是如果你只想弄到学分

主题角度的赏析开头怎么写?

主题角度赏析的开头应该对文章的特色进行赏析,独特点进行概括。

赏析怎么写

赏析要分开来写,先要写赏,主题是什么,也就是你观赏的是什么?也就是灵魂是什么,然后才是分析,将欣赏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加上你的观点,这就是一篇赏析作品,无论你对作品中的结构、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问题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写出来,当然不能违反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道德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原则,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对这篇作品的看法写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赏析怎么写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找出最重要的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要在诗中找句子和关键字词来分析. 最后总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按照着三个步骤基本上就行了.当然,要想写得很好,还要看自己的文学积累和潜词造句的能力.文笔优美也能使诗歌赏析提高一个层次的.

如何进行内部分析?

进行内部分析可以从1.各种经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员工职业素养精神面貌是否健康高尚。

3.企业经营成绩是否优异。

赏析怎么写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赏析句子的方法技巧?

答:格式:这段句子运用了(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某个词语表现出了(什么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什么什么的)情感。

技巧: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理解这类句子并不难,首先从文章位置入手,找准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寻找其含意。但这个管辖范围不是那么容易找准的,非下力气不可。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抓住相邻句,挖掘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阐释。

(5)从分析句子所在的语境入手。

一篇文章由多个语义相对独立的意义群构成,每个意义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同一个意义群中的所有句子,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意义。

那么,我们就要联系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语境句的含义。

具体的理解方法是:第一步,确定句子所在的意义层,思考层意;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定信息”,联系层意具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案例评析怎么写?

撰写法律案件分析报告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首先应当介绍案件情况,其次可以对案件进行法律上的分析,然后把法律依据专门列明,在法律分析中可以对法律依据第一二三进行引用。最后是总结性的判决结果,并可以对判决结果进行小结。

在办案中会出现很多有争议的案件,法官与检察官、律师对案件有着不同的认识、处理方式也相差甚远。甚至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此类案件都存在着不同认识,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撰写这类案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更好地处理这类案件。因此,撰写此类案件首先应当起一个能够概括争议问题的题目。题目应当简短明确,直接点出案例分析的实质问题。切忌题目过长或者不明确,使人读后不知所云。

第二,写出要旨。要旨应当是对最后的结论总结性的归纳。文字一般控制在150字左右,用简洁的语言,明确的观点概括出规则意义的结论。

第三,叙述案件事实。在正文中应当将有争议问题的事实完整叙述清楚,特别是有关决定案件适用法律和处理结果的细节事实问题叙述清楚,以免让读者读后生产误解或者被误导。

第四,对不同观点及理由进行全面介绍。这里的不同观点一般是指主流观点,而不是将所有的不同观点一一列上。

在介绍不同观点时,一定要与提出此观点的文章或者书籍进行核对,不要断章取义,更不应歪曲他人的观点。此外还应标出出处,以便编辑或者读者查找、核对原文。

第五,论证。

一是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文的含义,若对法律条文理解上存在分歧的,运用解释法律的基本方法,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等方法,来确定适用相关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适用及条件;

二是,结合不同观点从学理上分析的立法的本意,以及法律条文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是否需要修补等等;

三是,涉及其他法律的,还应论述清楚该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包括是否存在冲突等问题);

四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风俗传统等问题的,亦要从这些角度并根据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例如,涉及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确权案件,就应根据当时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分析;

五是不同处理方式的社会效果等等。

若在认定事实和证据上存在分歧的,还要从有关证据规则的原理分析庭审调查中,对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效力,根据有效证据,按照认定证据的规则确认案件事实。

例如,在撰写《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的能否认定为工伤——于保柱诉临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局工伤认定申诉案评析》中从《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诉讼中的举证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非工作原因导致死亡的,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为工伤”的结论。

在法理论述中,不少同志喜欢用比较法分析论证。比较有三种比较方式:一是用外国的法律与中国的法律进行比较,解决法律漏洞问题。此种方法对拓宽思路,找到更好的处理路径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因此在介绍外国法律时,一定要介绍清楚制定相关规定时的社会背景,该规定的含义、适用范围及条件,适用的社会效果等背景情况。否则,难以进行比较,难以预料将外国的法律规定移植到中国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

二是用国外发生的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与该争议案件进行比较。使用此种方法时,一定要将外国的类似案件的案情介绍清楚,是否真的与争议案件相类似,此外,还应将该国的国情及风俗习惯等问题介绍清楚,因国情不同,风俗习惯等不同,国外的处理方法就很难借鉴。

三是用国内其他法院类似的案件处理情况的利弊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对争议案件处理的最佳方式。在这里需要注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的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多有不同,分析时不能忽略上述因素,否则南橘北枳。

对争议案件一般应当提出自己的结论性意见,不能没有结论或结论含糊不清。实在难以得出肯定性结论意见的,也应提出倾向性意见。

赏析怎么写

一、赏析内容:一赏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要点:1、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需要读者完整把握作品、深入理解内涵、注意含蓄或明确的提示,甚至联系相关的作者资料、创作背景。2、既可根据显性信息把握主题,也可根据隐性信息把握主题。3、思想主旨题的表达格式是:“文章通过(记述)(描写)(分析)某某对象,(揭示)(刻画)(论证)了某某(现象)(形象)(道理),(反应了)(形象揭示了)(阐述了)某某(本质)(特征)(道理)”。二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要点:1、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包括: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长短句式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2、抓住作品最突出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3、从散文语言的炼字、炼句、炼意的角度来赏析。汉字本身的表意特征,决定汉语具有音韵美、结构美、内涵美、图画美。三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特点要点:1、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大类。景物形象在借景抒情的散文中经常看到,人物形象在散文里也经常看到(如2005年湖南卷的《贝多芬:一个巨人》),但更多的是在小说中。2、赏析人物形象特点,主要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3、在答题时,注意答案里必有三个要素:⑴作品的形象是什么,有何特征。⑵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⑶用这个形象表达什么主旨,有何好处。四赏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要点:1、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技法、修辞方法、抒情方式、表现方法、行文构思、表达效果等。2、要有针对性地训练一定数量的文章,重点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因为2005年考过写人的散文。二、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赏析文章大致有三个步骤:阅读—鉴赏—写作。1、阅读阅读对于鉴赏来说,是占有材料、分析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①阅读范围。从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他作品、其他作家的作品等,这就是知人论世。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

懂得鉴赏对联,才会写好对联

问花学堂第五期

第七次作业。

本次作业,我要求学员们从《对联话》中选择一两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并进行鉴赏。目的是看看大家的审美以及鉴赏水平如何。总体,大家审美都没问题。

01

题虞姬庙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赏析人:常青树

此联用对此的方法,拉来了高后和西施作衬。同样是三位绝代佳人,按理说高后比虞姬更有优势,为什么东汉却无庙宇祭祀她呢?这是第一层伏笔。西施是吴王的爱妃,吴亡后,却又跟随范蠡去了。如果她也象虞姬一样坚贞不渝,生死相随吴王的话,人们对她可能就有另一种看法了,这是第二层伏笔。通过高后和西施的交叉对比,后人为什么会立庙祭祀虞姬,就可想而知了。同时也揭示了怎样做人的深刻哲理。此联构思巧妙,惜墨如金,褒贬分明,深含哲理。

02

零阳小学堂嵌字联

零溪东环,群流并纳;

阳适南倚,千仞独高。

赏析人:桃源

上下联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零阳”,表明地点。盖零溪,水名;阳适,山名,又正好是学堂附近胜景。群流并纳:既写景,又有“度比江河,细流兼纳”的意思,紧扣学堂。千仞独高:形容极高或极深。和“群流并纳”一样,既写景,又有学识修养高深之意,紧扣学堂。作者妙在整副联都是通过写景来表意。自然流畅,短小精干,一气呵成,且对仗工整。

03

凤阳谯楼(胡君复)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赏析人:桃源

这副联我是查了很多资料才稍看明白一些,刚开始看时不明白何意,虽然有注释,还是不明其意。

以下是查到的资料:

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联中的王孙指的是明皇室后人。

上联化用: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城郭犹是句化用汉魏乐府《丁令威歌》:“城郭如故人民非。”

丁令威:中国道教崇奉的古代仙人。据《逍遥墟经》卷一记载,其为西汉时期辽东人,曾学道于灵墟山,成仙后化为仙鹤,飞目故里,站在一华表上高声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白云无尽时:出自[唐]王维《送别》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品析:

1、从以上可以看出,作者知识广博,且善于运用。

2、作者上联虽然化用王维的《山中送别》,但王维诗中的王孙最终是会回去的,只是时间问题,作者这副联中的王孙就不知道了。作者虽然是清末人,但想想清朝皇帝对待明皇室后人的非人手段(康熙最歹毒),在清朝明皇室的后人只会隐姓埋名过日子。就算清亡了(作者写这副联的具体时间没查到,不知是清末还是民国),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沧桑巨变(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等,太多了),谁知道这些王孙流落到了何方?所以芳草永不会歇。这里作者用了反问句式加以强调,上联结句真是看得人心情既伤感又沉重。

我认为,作者是在无形中拿两个王孙的归不归做比较,作者上联的情感比王维原诗的情感要厚重复杂丰富得多。

3、作者的下联第一个分句是化用汉魏乐府《丁令威歌》。原作是写丁令威回去看到的景象,而作者的这副联却是写作者看到的景象。虽然同样是“城郭如故人民非”,可丁令威回去了,王孙们却不知在何方,觉得作者又是在无形中对比。或许是我想多了。

4、作者下联结句直接照搬王维《送别》诗的最后一句“白云无尽时”。原诗是王维送别朋友时写的,这副联中“白云无尽时”所包含的情感显然要比原诗多得多,毕竟作者是处在那样一个风云多变的时代,作者站在楼上望着悠悠白云会想到什么,结合上联的分析,大家可以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想,我就不再多说了。

5、这副联上下联的结句呼应得好!越品越觉得内涵丰富,越嚼越有味道。一个何曾歇,一个无尽时,因为何曾,所以无尽……

6、这副联的画面感极强。读着联眼前就仿佛浮现出一个人站在凤阳谯楼上,看着城郭如故,人民已非,白云悠悠,芳草萋萋,心中思绪万千。

7、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且思路清晰。在这副联中,作者把“言有尽而意无穷”发挥到了极致,可谓纸短情无尽,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写景表达出来的。

很喜欢这样寓情于景的文学作品,虽然短短文字蕴含的情却是无尽的。可惜自己写不出。

04

天台山万年寺(王藻儒)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赏析人:阿南

融文学、禅理、诗境。使人读后超然物外,一片清凉。不落入空洞的言词说教,化境为我,我化万物,无人无我之境。是上乘作品。

蓬莱阁(黄国培)

入夏荷花偏不热;

出山泉水尚能清。

赏析人:阿南

理由:对仗工稳。上联无奇,但说出了夏日荷池的清凉。下联反用典出彩。泉水在山清,出山浊。为世人所熟知。但作者反用其事,出山泉水尚能清澈。蕴含哲理。

05

淡如秋菊何妨瘦;

清到梅花不畏寒。

赏评人:信天游

作者清同治进士姚步瀛,湖南慈利知县,此联为题暑联。其人为官清廉,写此联为时时警醒自己。上联以菊明志,菊的淡泊,宁静,从容。下联以梅为喻,梅的清奇,耐寒,坚毅。清迥拔俗,对仗工稳,短言精美,立志励人。

昭忠祠锁江亭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赏评人:信天游

此联是彭玉麟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作。上联写人,下联写景,以三字,四字,五字,八字,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沤歌忠烈们的英雄气概,切“昭忠”的主题。工稳,流水而成,读后感憾无穷。

06

二十四桥(江峰青)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赏评人:竹叶青

好漂亮的联,读起来有几分熟悉的气息,很像中楹大咖写的上联开篇点名地点,承接画面感十足,下联用一叶小舟铺开化典,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作者也算为己所用到了极致,使人浮想联翩。。

五五七句式,读起来气脉顺畅,对仗工整,动静结合,用词用典讲究精准,如方位词淮南-桥下,二分句的动词看-云影、闻-箫声,三分句秋一色月三更。。七言结句稳切,表达得清晰流畅自然,整联意境非常美而含蓄,故而非常喜欢。

07

四川新都桂湖(曾国藩)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赏评人:竹叶青

开篇五千里领字起,辗转行路远长,秦树蜀山句中自对,又与荷花秋水成上下联相对,对仗工整漂亮。上联结句莫名有些忧伤和无奈。下联转得开阔,看这世外的花草秋水长天,自有诗人隐居其中乐逍遥。

过客一说应出自李白句”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诗人是指明文学家杨慎,曾在此湖居住过,就是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位巨。上联作者说自己是百代过客,生命短暂无常漂泊不定,归宿知何。下联结句前朝诗人上,有些不明白作者意图,权作羡慕嫉妒隐者吧。行与藏,甘苦自知。

纵观全联,领句气势磅礴,七四句式有抑扬顿挫感,架构简洁稳重,联意蕴藉情景交融,联味悠远。最是曾巨这样的老干部联语却亦清新可喜,空灵旷达,故比较喜欢。

08

琵琶亭(董云岩)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赏评人:料青

琵琶亭传说是白居易当年送客的地方,即白居易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的地方。读到这副联时顿觉眼前一亮。亮在构其思奇巧绝伦,意境空灵幽远,越品越觉妙不可言。恍惚中,似见高山之上,明月之下,一白衣女子怀抱琵琶,临风倚阁,素手轻弹。琴声婉转悠扬,错落有致,或声随流水、或响遏行云。此情此景,与《琵琶行》中的场景自是不同,没有后者的哀婉凄切,而是柔和清雅,听之令人身心愉悦,如醉如痴,得忘所归。

在创作手法上,七字短联不仅运用了规则的重字对,且各比自对,又上下工对,多种手法并用,完美演绎了对联的工整性和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特别有味道。而虚词“弹”、“入”与“水”“月”的巧妙组合,更为联韵增添了意外的艺术效果。言琴不弹琴却弹“水”和“月”,其声不是“悠扬”“婉转”,而是入“江风”“行云”。如此匠心独运、铺陈造景,令人脑洞大开、拍案叫绝!尤其上联特别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整联言简意赅,用字寻常。似信手拈来、淡若有无;却字字凝练、“工雅无伦”(《对联话》吴恭亨语)。赏之如一幅音乐图画:有远山近水、玉树高亭;行云朗月、素手霓裳。看似不经意地描述佳人的琴声,然而却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一切又反衬琵琶声的清雅远幽,余音不绝。真正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虽是描摩刻画琴声,此时已是琴中有亭,亭中有韵,二者合为一、浑然一体。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集自唐代诗人卢仝 《风中琴》,下联集自唐代杜甫《赠花卿》。虽是集句而来,却也是精心剪裁,妙手天成。读后除了美感,羡慕,就是自惭。因为我居然是通过百度才知道是集句联......此处省略一万字。

赏评人:云朵

我也爱此联甚,不及料青学长学识广博,旁征博引。只说一己之感。[对联话]初翻之时,合上书,只能记得几联,此便是其一,彼时尚不知琵琶亭在哪里,也不知对联写作技法,更不知什么是集句。但好的作品能得以流传应该就具备这几个因素吧:一浅显,不至于不懂此道者读不通,遂略过,遂放弃;二入眼,入眼,是因为它美丽,文字简单、却美得很,一看就被吸引住了;三入心,因为美让人驻足,细想一下觉得妙不可言、遂入心。弹流水弹明月,即可说琵琶,又可说亭,又可说弹琵琶赏亭之人;送江风送行云,与这琵琶亭为伍的,可是最潇洒、最美丽、不可捉、不可期的物事,但是此琵琶亭就是送了,很随意随心,想必江风行云你们也欢喜收藏啊!反衬琵琶亭之自信、不俗!当时理解到这里,觉得喜滋滋的。后来,开始接触对联,知道了句式、工对、自对、重字对等等,又惊叹,这短短七字联竟完美容纳诸多技法,且,不生涩,且如此自然浑成一体!遂,期待自己也能写的出来。再后来,读到《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才发现,昂?怪不得这句这么好,原来是老杜写的啊!再去搜索,发现“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这是一个集句联啊!然后再次心潮澎湃,得多厚重的积累,才能穿越而去,把两个名句拈来、生凑一处,还让它们亲密无间?!进而心生畏惧,觉得自己差得太远太多,这个积累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几十年吧?遂心生退缩之感……这也是这半年我学习楹联的心路历程,开始什么不懂的欢喜雀跃,懂一点时的开心执着,再懂一点时的畏难退缩……希望,那当初打动我心的美好能带我走下去!

美文赏析如何写

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对作品思想的情感体验,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对作品语言的品析评点,对写作手法的鉴别欣赏等。主要考点有:1.品味语言的特色;2.把握文章的结构;3.体验作者的情感;4.分析人物的形象;5.感受文章的主旨;6.体味作品的意境;7.评论作品的内容;8.表达自己的见解;9.赏析文章的美点。具体赏析方法:1.从语言的角度:(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参考答案:⑴运用了一组恰当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等词使描写对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海中;⑵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等词使描写对象色彩鲜明;⑶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等刻画出了月亮、猹、少年闰土的各自特点。例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洁;把“春风”比作“母亲”,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2.从结构层次的角度:一般有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递进结构(论述步步深入)、总分结构(观点明确、内容具体)。例:请从结构层次角度品析朱自清的《春》。(参考答案:《春》一文结构严谨精美,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总写了春天来到,大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七节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是分述部分。第七、八、九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特别是描写:(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例: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下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参考答案:描写生动,写出了春风的特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从触觉、味觉、听觉的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特点,读者似乎嗅到了风中那浓烈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和花香,也似乎听到了热闹的鸟叫声、牧童的笛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春,意境十分优美。)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还有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答案: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直、严肃”等可贵品质。)5.从文体知识的角度:记叙文------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材料、记叙的方法……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方法……小说------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散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韵……例: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莫怀戚)(参考答案: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以《荷塘月色》里的精美语言为例: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