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地震原理(地震怎么发生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4-02-20 13:31:36 admin 阅读:59

导读一、地震原理 1、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2、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
一、地震原理

1、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2、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3、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4、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5、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6、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7、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8、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9、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10、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11、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12、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13、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14、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15、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16、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

17、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18、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19、地震是其中之一。

20、〔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21、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

22、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23、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24、地震是其中之一。

25、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二、请问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1、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三、地震的原理是什么?

1、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四、地震发生的原理?

1、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2、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3、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4、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5、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6、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7、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8、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9、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10、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11、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12、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13、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14、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15、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16、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17、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18、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19、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0、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21、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22、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23、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2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25、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26、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27、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28、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29、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30、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31、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32、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33、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34、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35、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36、*********************************************************参考阅读、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37、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38、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39、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

40、中间是地幔。

41、外层是地壳。

42、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发生在720公里深处。

43、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

44、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45、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46、地震是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1)。

47、地震(earthquake)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48、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49、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50、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51、中国地震火山带分布  地震发源地叫作震源(focus)。

52、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53、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54、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55、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56、震源深度与地震级别没有联系。

57、按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700km)。

58、(1-2)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59、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60、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61、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62、释放能量  轻微地震时至少也要放出10^3~10^8焦耳的能量,足以把一万吨的物体抬高1米,而一个5级的大震,能量约为6×10^17焦耳,比一颗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还大,相当于100万千瓦的发电站连续10年的发电总电量总合。

63、地震分布  可分为时间和地理两方面分布。

64、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65、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

66、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67、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地震带  08-08-31世界地震情况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

68、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

69、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绕地球中的太平洋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5大地震,4次在这。

70、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71、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72、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73、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

74、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75、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76、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

77、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

78、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79、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80、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81、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82、动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83、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

84、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85、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86、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87、地震震级  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88、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89、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相当于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90、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91、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

92、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

93、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32)倍。

94、小于里氏5级的地震,人一般不易察觉,称为小震或微震。

95、里氏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96、大于里氏规模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97、里氏规模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98、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5。

99、地震裂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

100、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101、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102、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103、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104、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105、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

106、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107、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108、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109、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110、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

111、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

112、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113、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114、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115、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116、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117、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118、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119、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120、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121、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22、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23、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4、12度、山川易景-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125、地震成因  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有以下几个、断层说、是指板块漂移导致地应力积累,其应变能量破坏了岩层,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126、岩浆说、指地下岩层导热不均,部分体积膨胀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127、相变说、指地下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结晶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体积变化引发地层断裂,产生地震。

128、气爆说、岩浆渗入岩层引发地层中可燃气体爆炸,产生地震。

129、弹性回跳说、地壳受挤压弹性形变,反弹回来产生地震。

130、核爆炸说、地壳下面核原料达到临界值发生天然核爆炸。

131、地下雷暴说、指地层中热压电效应产生的电场及其感应电场之间发生剧烈放电,形成地下雷暴,产生巨大爆破力,导致地震。

132、生存手册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133、不要回到教室去。

134、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135、千万不要跳楼、站在窗前及到阳台上。

136、家庭避震  抓紧时间紧急避险。

137、若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

138、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139、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140、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

141、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142、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

143、吊顶、吊灯下。

144、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145、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146、做好自我保护。

147、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

148、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149、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

150、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151、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152、急救方法  大震后很有可能余震,且余震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153、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154、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155、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156、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157、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158、虽然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159、总结有以下几点、保持镇静。

160、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的,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161、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

162、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163、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164、(8)  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

165、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166、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167、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168、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169、(8)  妥善处理伤口。

170、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

171、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172、(8)  防止火灾。

173、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174、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175、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176、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177、(8)  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178、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179、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180、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181、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182、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183、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184、设法脱离险境。

185、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186、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187、维持生命。

188、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189、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190、方法。

191、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192、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193、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194、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

195、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196、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

197、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198、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199、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200、护理施救。

201、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202、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203、避震要点。

204、震时是跑还是躲,中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205、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206、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07、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208、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209、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210、震后自救  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11、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12、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213、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

214、先救易,后救难。

215、先救近,后救远。

216、震后救援  救援口诀  发现生命先送水,清口鼻补生理液。

217、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218、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219、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220、救出无气似已死,洒水淋身或复活。

五、解析。构造地震成因【地球物质学吧】

1、构造地震都会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这一现象暴露了一个重要秘密———地下存在超级大空洞。

2、因为如果没有洞穴,坚硬的岩层是不会突然塌陷的。

3、这是一个肯定的哲学命题。

4、那么空洞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们知道火山喷发将大量岩浆和气体带到地表,在陆地上形成高山,在大海里形成岛屿,而岩浆也不会无休止地凭空产生。

5、当岩浆库内的可燃性矿物质出现匮乏时,岩浆就会慢慢冷却收缩形成巨大的洞穴。

6、如果岩浆在完全凝固之前没有发生过塌陷,那么这个洞穴可以容纳一座山脉。

7、打个比方,满满地烧上一锅汤,大火煮沸十分钟后揭开锅盖,看看锅里是不是空了,火山喷发也是这样。

8、等它变成死火山后,岩浆库也会慢慢变空。

9、有了空洞地面就有了塌陷的可能。

10、塌陷如果贯穿地表就形成构造地震。

11、岩层具有层理结构,塌陷过程是一层接着一层往下塌,而不是整体塌陷,因此构造地震会经历较长的时间。

12、洞穴桥面最易从中部断裂向下塌陷,而两翼受到支撑只发生旋转,因此岩层以角性旋转方式塌陷,这就导致了逆冲,张裂,剪切等断层形成。

13、岩层在塌陷过程中形成大量支空空间,因此地面塌陷并不显著。

14、这些支空空间又为侵入岩,承压水,石油,天然气提供了存在空间,这样发生于地下的各种疑难问题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15、虽然我的理论观点与课本上的大相径庭,但它是有可能发生的。

16、而且是合理的,尤其能够合理地解释多种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地理难题。

17、大陆漂移和板块碰撞理论都陷入了多种矛盾之中,矛盾意味着错误,地理学家为什么不考虑其它可能性呢?。

18、有论无证。

19、地震,是地质体的震动。

20、请注意理解震动这个物理学术语。

21、如果你认为有,请加以证明。

22、地下有没有空穴,要看你说的是什么样的地质背景。

23、全球性的,区域性的,还是小面积的。

25、构造与地面振动都是地震是的一种现象,把构造说成是地震的原因是以一种片面的现象解释现象。

26、所有的大地震都是火山大爆炸引起的,这才是引起地震的原因。

28、能够解释地震时出现的光声气震裂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五象同源,都是火山爆炸引起的。

29、特别是爆炸会引起这些现象的原理已经被人类反复证实的,而且,这些爆炸的原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石油勘探(利用爆炸会引起地震的原理勘探石油)等等各行各业中。

30、反观,现在地震专家所谓的板块挤压引起地震的原理至今得不到可重复的实验证实,更不要说用板块挤压引起地震的原理来勘探石油、制造炸弹了。

31、板块挤压引起地震的原理根本就不存在,是骗人的。

33、所有的大地震出现的各种现象都与火山爆炸完全一样,你怎么能说火山爆炸论只能解释一个现象呢?一个科学新见解必须有一个完美的可重复的实验的证实,最好还能够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样提出一个或者几个科学预言,如,相对论预言光线经过太阳后会弯曲,如果没有弯曲,就可以推翻相对论。

34、你的见解根本得不到可重复的实验的证实,更没有提出一个可以推翻或者证实自己的见解的科学预言,根本不符合科学见解的条件!。

35、为什么八级以上的大地震炸不岀岩浆,而炸出岩浆的都是中小地震。

36、从这个问题看出爆炸论是没有根据的。

38、爆炸只能使地面抬起,而不能使地面塌陷.爆炸论与大量事实相矛盾.所以爆炸论是错误的.。

39、多种断层和构造都在证明空洞论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还用一一列举吗?我研制的地壳运动仪,不但能演示地壳运动的过程,而且使多种构造一齐现身,简直是精彩绝伦!。

40、盆地由地面塌陷形成,水往低处流又形成湖泊,长期沉积又形成平原,。

六、地震是怎么引起的?

1、构造地震都会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这一现象暴露了一个重要秘密———地下存在超级大空洞。

七、地震发生的原理是什么??

1、构造地震都会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这一现象暴露了一个重要秘密———地下存在超级大空洞。

八、地震的原理是什么?

1、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2、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3、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4、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5、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6、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7、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8、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散铅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9、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10、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11、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12、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冲陵好的叫深源地震。

13、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14、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15、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16、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

17、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18、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19、地震是其中之一。

20、〔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21、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汪颂驱动的。

22、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23、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24、地震是其中之一。

25、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安定器(怎么判断安定器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