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0句佛教的核心理论是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15 07:52:21 admin 阅读:59

导读佛教思想的核心 1、佛教的核心思想8个字 (1)、因此我建议各位从此进寺院,只做一件事情,静心礼佛。牢牢记住,佛家最反对的是功利执着之心。 (2)、佛教发生的时候和古希腊哲学的发生...

佛教思想的核心

1、佛教的核心思想8个字

(1)、因此我建议各位从此进寺院,只做一件事情,静心礼佛。牢牢记住,佛家最反对的是功利执着之心。

(2)、佛教发生的时候和古希腊哲学的发生期完全相同,它在东方兴起的时候环地中海的哲学思脉已经锻锤成形.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交流构成跟这个哲学时代氛围完全一致的思绪模型,它把最完整的环地中海哲思体系早年的系统糅合在同时代的佛教世界观架构之中,从而使得佛教成为有所宗教中哲学韵味最深厚的一门宗教,这是大家注意理解佛教和佛教哲学性的关键。

(3)、所谓原教旨就是佛陀当年究竟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系统,成为神学时代的东方世界观体系。

(4)、请大家把这些人算下来有多少个,全人类上千亿走过,可以建立人类世界观体系的思想家在人类的不同认知时代,居然就是如此的寥若晨星。而释迦牟尼就是神学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学说的深奥之所在。

(5)、我先讲”业“,“业“这个字拿梵文翻译过来,(”业“这个字在中国古代甲骨文体系里是指挂古代编钟和石青的那个架子,后来是指一个人在身外所建立的那些功业)中国人把“业“翻译过来,用”业“这个字翻译的很好,业是什么,由身、口、意所派生的外在体系叫业,所以他讲三业。

(6)、依心灵认知,而有了被认知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7)、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8)、大家要知道佛教是没有“动作”的,没有人创世。因此佛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奇特的,唯一一个无神论宗教,佛教没有神。

(9)、但这种不真实却又真实存在,所以学佛是要我们学会在虚幻不实的环境中,不被虚妄的名利物欲所迷惑,我们要学会看破这种空的现象,但不是要否定这种空的现象存在。

(10)、“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11)、正是因为万法的本体不成立,在空性中才可以显现;

(12)、“人啊!你没见过第一天使出现于人间吗?……你在人间没看见过稚嫩的孩童、愚钝的婴儿跌倒躺卧在自己的便溺物中吗?……你没有想过:我必然有生,无法逾越生,那么我要以身、语、意来行善吗?

(13)、所谓“此有故彼有”就是任何一个业的缘起叫业缘,它所引起的事物现象是一个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它绝不仅仅引起一个缘,而是引起一系列缘起的发生,从而带出系列性业力后果。

(14)、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自我皆化于道,遨游苍穹宇宙,位列凌霄仙班,随缘变化无穷无尽。

(15)、第二叫“性无常”。请注意这句话,我们所有人在思境达不到佛陀高度的时候,我前面一再讲,我们认为规律这个词一定是指客观规律,全搞错了。请记住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永远是我们感知模型给定的信息处理结果。我们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只不过是随时准备被颠覆掉、被更新、被变革的逻辑模型,因此你所说的规律,永远是跟这个逻辑模型相恰的或者说相融洽的相自洽的主观规律,客观规律从哲学的深层讲是永远不存在的。

(16)、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17)、大家注意我到现在还没有进入佛教宗旨,我现在只不过是讲了进入佛学思想堂奥的四个逻辑台阶。你只有借由这四个逻辑台阶你才进入佛教思想厅堂的门口和门外,它的高度没有这个逻辑铺垫,我们无法进入正堂,这个部分叫四圣谛。

(18)、依认知的我,而投射出——我的意识、我的肉体、我的体验、我的感受、我的存在、我的人生、我的世界。

(19)、《经藏·中部》为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经典之一种,包含一百五十二篇中篇经典,涵盖了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教义对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理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宣说的一切基本理论,均体现于《中部》。作为研究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材料,《中部》的此次翻译是中国学者首次将巴利三藏《中部》完整译为现代汉语,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20)、下面讲持戒度,我前面一再讲,佛教讲的戒是指戒绝一切文明世俗生活,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戒是非常少的,五戒、八戒、十戒。这是你做居士时最起码的开戒,要知道佛教上有一戒叫具足戒,居然达二百五十多项戒律,如果你把它做到,你跟外部文明世界完全脱离,就此你也没有达到佛陀所说的持戒度,跟虚像世界隔绝不受其干扰才是定和慧的基础,这叫持戒度。

2、佛教的核心理论是

(1)、这种把在感知上的那个体系清零,然后寻求那个最底层的东西这样一种能力,如果使用在人类整个精神系统上,把人类的精神系统清零,然后回望人类的感知系统和精神结构,重新对其加以描述、解释和塑造,从而建构整个宇宙观世界体系这个逻辑模型,请想想这样的人会有多么了不起,请想想有几个人会做到这样的深度?佛陀就是神学时代缔造世界观思想系统的伟大思想家之一。

(2)、他(那个在地狱接受询问的人)这样说:“尊者,我没能〔这样想〕。尊者,我放逸了。”

(3)、我想问问各位,你所看到的有声有色的世界,全都是你的感官和你的中枢、你的逻辑、你的感知系统的一个扭曲派生,你能设想一个真实的、无声无色的、无明亮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形态吗?

(4)、第一佛陀这个说法有道理吗,太有道理了。请注意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世界是你作业的产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不用佛学语言讲,我换一个讲法,我们不同状态不同职业的人,它的世界模型展现是不同的。

(5)、那么佛教讲四大皆空,所谓四大皆空指“地、水、火、风”四大皆空。

(6)、在这里我得解释一下什么是思想家。凡是人都有独到之一见,就是任何人都有独到的见解。

(7)、何为性?性随心现,心灭性空,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亘古圣贤仙佛,皆从此中生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

(9)、所以,我作为非佛教徒,我作为佛教文化的研究者,我在这里声明,我是佛外说佛,法外讲法,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10)、再往下精进度,由此才一步一步进入佛家修佛奥堂,精进度讲的很复杂我在这里不再展开,在字面上理解就行。

(11)、就是时间和空间由此展开,宇宙论由此达成。人和人间之世,由此出现,苦难人间由此推出。

(12)、再往下安忍度,我曾经见一个台湾学者跟我说"安忍"这个词不成立,因为忍就是心上加一把刀,怎么能安呢?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佛家讲安忍,忍还要安,换句话说,从忍的状态进入安的状态,使之不称其为忍,叫安忍度,你没有那种受苦难受屈辱的那种抗拒和纠正状态,叫安忍度.比如你走到大街上别人突然朝你脸上吐一口痰,一般人立即大发雷霆,可这才是训练你安忍度的第一步,你笑呵呵的擦掉,你还没有达到安忍度。

(13)、因缘宿业状态之中,确实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自我真实存在。

(14)、而且佛家表述所有问题是逻辑化表述。这跟中国先秦诸子百家表述问题微言大义、直接宣布真理、不寻求逻辑系统和逻辑证明完全不一样。

(15)、ISBN:978-7-5475-1877-9

(16)、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

(17)、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18)、我在前面讲课多次讲到,我说一个真正的高深思想系统,它的最终表述一定是一个极简单极简略的表述,然后具有普解性。

(19)、那么,如果说人生本身就是苦难作为第一谛,那么它的下一个逻辑台阶当然就要追问这个苦难的根源,这就是第二谛,叫集圣谛,简称集谛。

(20)、若能悟透缘起性空,我们就可以不再受一切幻境的诱惑,不做这种幻境里的奴才,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自由自在的主宰自己的命运,才能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

3、佛教思想体系核心

(1)、2 道家思想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2)、到神学时代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然后到哲学时代,我们可以说能够建构世界观的人几乎只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我只能举这四个人的例子。到科学时代,我同样只能提四个人有世界观建构的功力,第一个哥白尼、第二个牛顿、第三个达尔文、第四个爱因斯坦。

(3)、若是没有文章的载体,以及创造这种载体的物质以及人,我们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若是没有生我们的父母,若是没有你生命中每一个相遇的人,你也不会在此时看到这篇文章,所以这种因缘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极其复杂的因缘聚合关系。

(4)、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5)、人体与宇宙,皆外生于五行,内合于阴阳,故而道家修行强调:天人合一。

(6)、请大家注意,佛教所讲的“苦”是一个根本性的阐述,跟我们通常的那个浅薄的快乐绝不相关。我不说哲学话,太难理解,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方便理解。大家想一想古希腊最著名的戏剧是什么?四大悲剧,人类文学作品但凡是高档次作品全是悲剧,为什么?因为人生本身就是悲剧。请你想想,你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哪里?是坟墓,是死亡,是以悲剧而结束,因此只有悲剧能最深刻的揭示人生的本质,这就是悲剧在艺术上最具有打动力和感动力的原因。

(7)、佛家讲六度讲的非常细致,我换成普通语言,即使失去精确性,大家大致听一听,他是一级一级往下讲。

(8)、那么我们看佛教的中心思想表述,仅见于《阿含经》中有二十个字叫:“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就是佛教缘起说的全部核心。

(9)、还有其他种苦。例如第四十五经、第一二九经都有对地狱之苦的描述。第一三〇经《天使经》的构思颇为巧妙。古代印度哲学思潮,都相信生命不断轮回。众生死亡,有的转生于善好的世界,有的转生于畜生界,或者下地狱。众生死亡,或低贱或高贵,或美丽或丑陋,或幸运或不幸,各决定于其前世所造的业。但是,人在世时,其实都有天使来告诫。这天使,就是生、老、病、死等人间的苦难。第一三〇经借地狱之王阎魔的口宣说:

(10)、人类自古以来思想家不超过二十人,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举几个人物。

(11)、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都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来源。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12)、所谓大乘状态就是普度众生。佛陀已经圆寂,已经涅槃进入大空境,那么他怎样去普度众生呢,于是有了无住涅槃的概念。就是他不需要有肉身,他处在涅槃状态的空境中,仍然有普度众生的法力。

(13)、灭谛就是对追问灭谛的、解脱苦集的境界做一个描述。

(14)、但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只要懂得了缘起性空,解释万法的显现便没有任何困难。

(15)、我举一个例子,要进入这样一种叫“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什么叫非想非非想,我们考虑问题是外部给一个信息我们才会动一个意念。戒是要把外部信息戒绝,然后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这叫非想。但是处在非想状态你就以为是定了吗?还没定,因为你还没有调动自己的心智在没有外部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去解悟世界的真谛,因此还得进入非非想的状态,就是不是没有任何想法的状态,这叫非想非非想。我这种表述请大家听听,“定”这个含义在佛学里所达到的深度。

(16)、再下来般若度,大家注意般若这个词,中国早期翻译般若,就把它翻译为智慧,可是很快就发现翻译错了,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说一个人智慧、说一个人聪明是指这一个人在社会能踢能咬,阴谋诡计,最终能够攫取利益叫智慧,而佛家所说的智慧恰恰相反——把这个竞争的、罪恶的、污浊的世界看破然后脱离它进入大空境,绝不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中执著地进取,达到这个智慧叫般若度,它是“中国式智慧“的相反。而中国没有这个概念,翻译都没法翻译,于是用梵文音译叫般若度,什么叫般若度,中国式智慧的相反。

(17)、喜乐性: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扩展资料:佛教认为人是稀有的。这是非常罕见的所有众生获得个人机会,如“盲目海龟”在无尽轮回。对于佛法来说,没有八个时间,十个令人满意。不管我们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还是为了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为了学习佛教,为了从世间获得解放,我们都必须依靠这个非常珍贵的人。

(18)、然后它讲业缘,按照佛教说法如果一个人不修佛,不修身,你所做的业天然表达为三毒的展现,也就是你做的都是恶业。“业”是分善业和恶业的。善业是要修为的。因此”业“这个字,跟中国古代另一个字发同一个音,叫“孽”。因此在不修为的状态下,作业就是作孽。而你说的世界,是你作业的产物。你所说的世界是你的业所缘起的,是你的业缘所带来的,这叫虚像世界体系。

(19)、一派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夸克以下有亚夸克,亚夸克以下有亚亚夸克……;

(20)、对我个人而言,在人生的诸多学问中,其他知识的价值与中观空性有天壤之别,只有明白了整个世界到底是物质构成的,还是缘起构成的,对自己一生才会有真正的利益。

4、佛教思想内核

(1)、找到了苦产生的根源,灭苦就是可能的。第一四一经《分别谛经》说:“渴欲的无余离灭、舍弃、舍离、解脱、无著,这被称为苦灭圣谛”。《正见经》是舍利弗所说,所以其中对苦灭的途径讲得较为详细。例如,经文中说:通过离贪而无余灭渴欲、舍弃渴欲、拒绝渴欲、从渴欲解脱、无执着于渴欲,这些便是所谓苦灭。而最直截了当的表述是上文提到的第一四五经《教诫富楼那经》,直接说“由于喜灭而有苦灭”。

(2)、因此佛陀所讲的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是从人生的本质上讲生命存在的艰危之局,这叫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我想这一句话进一步往前延伸,最终延伸到整个人类宏大话题,大家都期待我最后一天课。

(3)、那么如果灭谛讲完,他的下一个逻辑层次必然是追问达到涅槃境界的通道,这就是道圣谛。

(4)、其实缘起这个词就是因果的某一个阶段的开始。

(5)、这是我见过的对儒释道三家核心思想最为精辟的表述。

(6)、体验的相续波动,树立起想蕴境界中,对体验牢固不破的认知。

(7)、儒、道、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

(8)、什么叫“无动作”。大家看一下西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的开篇是创世论,他都有上帝6天创造世界的“动”和“作”,这叫有“动作”。

(9)、我们重点全都放在这个部分上。他的教义部分,他的其他学说延展部分,我们全部省略。一个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时间,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佛教跟易经一样,面临着层垒效应的困境。也就是后世修佛的人在“经律论”这个层面上不断演绎,使得现在佛教文献乃至佛教学说有太多的成分是后人的委托。

(10)、所谓“此无故彼无”就是你要消除这个业障,你得一层一层的修,直到把层层业障消除,消除你所说的假象的世界(虚像的世界)你才能越过它,进入佛家所说的实相——大空境境界。

(11)、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12)、因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缘起缘灭的,所以佛教又把缘起缘灭成为变化无常。因为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所以说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不实有的,但这种虚妄不实的现象却是实有的,说到有与没有,就会引出在佛教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字。

(13)、那么,因此佛陀所讲的他的这个世界——大空境的本真世界,以及缘起的虚像世界,建立了庞大的宇宙观体系,从而告诉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及其人生一切苦难的渊源得到最有力的解释。只有对这个部分有深刻领会,整个佛教的学说体系才能够架构起来。你也才能真正理解。

(14)、再下来叫三业,我在讲三业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概念有点难以理解。

(15)、所以佛教把这种即真实又虚幻的世界,用了一个空字来描述。空在佛教中的解释并不是没有的,而是代表了事物不是固定的,这个空就相当于虚幻的不真实的。

(16)、我们所说的自我,就是心灵思虑之想,与头脑意识之间,习气波澜与妄想分别,交织循环的状态。

(17)、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请大家想想。这个太阳系要发生任何重大变化需要100亿年的时间,今天太阳系进行了50亿年仍然相当稳定。40亿年以后这个太阳,我们的这个太阳系的恒星才逐步进入衰竭状态。可是我们在短短三千年文明史上,我们的宇宙观竟然发生6次重大改变——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开普勒的天体立法说、牛顿的绝对时空说、爱因斯坦相对论建立的现代宇宙论。

(18)、听说人们最近又在研究“场”,它包括电子场、量子场、磁场等几种。这种“场”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一种能量,存在于真空当中。

(19)、《汉译巴利三藏·经藏·中部》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而且大家注意,在他的这个原理中,在他的这个二十个字的缘起理论中,一个世界架构全部完成不说,并且他还有他非常独到的地方。

5、佛教思想核心是什么

(1)、可以确切的说世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缘的和合产生的现象,若是这个世界上少了任何一样事物,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这里说的少是指消失的意思,所以佛教认为世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消失,也包括人走了以后,同样还会继续存在。

(2)、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4)、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可你记住佛陀还讲一点叫“无我”。他不仅讲“无常”,他说“我”都是一个虚像,这个东西太难理解了。

(5)、清•刘一明(1734—1821)《周易阐真》有云:“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6)、所以注意,业这个概念派生三个词,第一叫业障,就是你做的业派生了你的世界假象,用佛家的语言叫虚像,这叫业障,它挡住了你看见真实的世界。

(7)、前神学时代以中国为例只有一个半思想家,老子算一个,因为他有自己的道论,有宇宙观。孔子算半个,因为孔子的世界观只包含人事。随后直到宋代张载,儒学才通过血缘、逆血缘,泛血缘最终建立宇宙观,因此孔子只算半个思想家。这是前神学时代,我们只容许出这一个半思想家。

(8)、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9)、由于喜集而有苦集。苦集是核心部分,而爱欲则是随处可见的苦的温床。所谓“爱欲”,对译巴利语的kāma-。第十三经《苦蕴大经》以外道言论而引发佛的宣说。外道修行者认为,佛教说“爱欲”,说“色”,说“受”。这些也是外道关注探讨的话题。关于爱欲,佛教与外道的认知有何不同呢?《苦蕴大经》里,佛认为,关于爱欲之乐味、爱欲之过患、爱欲之出离等,世间唯有佛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在佛看来,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快乐恰恰是苦难的根源。“现世之苦蕴,以爱欲为因,以爱欲为缘,以爱欲为由,其因即爱欲。”佛举例说,有辛勤劳作的好人家子弟,却未能获得财富;又有获得财富的人试图守护其财富,却被人夺走,被水火摧毁,被不合意的后人夺走。他们都陷入悲痛,陷入愚痴。他们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爱欲。除此之外,国王之间的论争,家庭的论争,乃至发展到持刀夺剑攻击对方,忍受等同于死亡之苦。这些都是爱欲引发的,是爱欲的过患。

(10)、你,既是导演也是编剧;你,既是主角也是观众

(11)、为什么用"集"这个字,两个原因。所谓集圣谛可以用这样一个普通的语言表述,叫苦难植根于欲望和贪婪之恶习。我在前面讲甲骨文的时候讲过,古代文字发同音或同形字都含有相同的字跟含义,叫通假字。“集”和“习”的发音在南北朝时代可能是发同一个音的。

(12)、佛法交流Q群:528676131(不禁言)

(13)、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14)、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15)、大家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一句话叫“眼见为实”,这句话也是一句最荒谬的话。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跟眼见无关,你今天的物理学讲粒子、原子你眼睛能看见吗?你今天的生物学讲基因讲细胞你眼睛能看见吗?你今天的数学是一个纯逻辑演绎,你眼睛能看见吗?所以我们所谓的一切知识跟眼见没有任何关系。

(16)、对于一个官场上搞政治的人,世界就是一个权力体系的架构。而对于一个搞经济的人来说,世界就是一个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切东西都可以转换为市场价值来兑现和相嵌。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学者来说世界永远是一系列因果逻辑上的概念的组合,因此我们不同人所说的世界一定是不同的。这是大家听我的课特别费劲的原因,大家听哲学课特别费劲的原因,因为它所说的世界和你所感受到的世界全然不同,因此佛陀这个说法成立。

(17)、可是很奇怪佛教是东方宗教,而西方三大宗教全是环地中海宗教,可他们居然没有佛家学说的哲学厚度。为什么?

(18)、传记社长指出,佛教反对杀戮、反对自杀,提倡护生。佛陀有明确的责备和禁止自杀行为:“你是愚蠢的!”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珍惜所有的生命,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记得这朵云?所以说“自焚不违背教义”这句话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19)、在西方文化里经历三个阶段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神学时代历经上万年,哲学时代迄今至少有两千年到三千年以上,科学时代最少也有四五百年以上。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前神学时代、亚哲学时代也算进去,那么在这四个不同的认知阶段。

(20)、生命越演化结构越复杂体系越脆弱,因此越高级的物种就需要越多的外部资源来支撑自己的存在,它在人类文明阶段也表达为人类文明程度越高,消耗的资源量和能量就越高,人类的贪欲逐级暴涨,原因是存在难度提高、生存形式越来越艰危,因而不得不进入贪心万丈的竞存依存状态,由此注定了一切生命,乃至越高级的生命苦难越深重,生命维系越艰难的前途。我们今天是站在20世纪把整个自然科学打通才建立了这个基础性理解,可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直接申明人生本身就是苦难,并层层下追告诉你这苦难是有一个层次序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7句赞美老师的题目作文题目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