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1句论语博学而笃志翻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1 08:06:36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博学 1、论语 博学 (1)、(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

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博学

1、论语 博学

(1)、(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学习知识后经常用实践来检验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5)、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6)、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孔子名句大全孔子名句:

(7)、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修养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2)、(人的本性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互有了差别。)

(1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

(15)、(做官而有余力的人就要学习,学习而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

(17)、(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论语》

2、论语博学而笃志翻译

(1)、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吃食不要追求饱足,居住不要追求安逸,做事要勤敏,说话要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4)、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5)、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论语》

(7)、(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8)、(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9)、(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13)、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摘孔子《论语》

(15)、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6)、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18)、(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0)、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3、论语博学原文及翻译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见《论语述而》)。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6)、(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8)、(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10)、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11)、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摘孔子《论语》

(13)、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4)、(《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5)、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雕零的。论语十则里的为孔子的话有哪些论语十则名言:

(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17)、(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19)、(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论语博学篇

(1)、(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2)、(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8)、(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论语》

(10)、(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2)、(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14)、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5)、(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做到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

(1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摘孔子《论语》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论语》

(1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论语》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摘孔子《论语》

5、孔子博学的句子

(1)、(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2)、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5)、(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7)、(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迁怒,不贰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论语》

(1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2)、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3)、(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4)、诲人不倦:诲:辅导。教人时不嫌委顿。形容辅导特别耐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1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9)、不少人将学习和道德分离开来,认为学习是孤立的事情,一个只要将学习搞好了,自己有了技能了就能走天下了。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d营私。

(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论语》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6)、(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9)、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1)、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看到自己的过错便能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人!

(1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3)、(注释)“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敢不端正呢?

(14)、(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6)、(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9)、(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20)、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论语》

(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注释)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对于普通百姓,只能让他们听从而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2句孔子语录高中课文原文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