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6句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100字左右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5 10:24:48 admin 阅读:59

导读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 1、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四字词语 (1)、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2)、他是三军统帅,军队中大事更是事必躬亲,他统帅大军北...

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

1、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四字词语

(1)、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2)、他是三军统帅,军队中大事更是事必躬亲,他统帅大军北伐,指挥作战。

(3)、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4)、毛主席谈到司马懿时说,司马懿在汉中之战中,提出的趁蜀地人心不稳,乘机攻打益州的想法,比曹操的“得陇望蜀”更高明。谈到渭水之战之战时,毛主席说道:“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司马懿借鉴了夷陵之战中,陆逊击败刘备的方法,采用坚守不出的战略,击败了诸葛亮。

(5)、第七次,公元256年,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合军,结果胡济没有遵守约定,姜维被魏将邓艾大败于段谷,死者甚众。

(6)、释义:刘备评价: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

(7)、此外,姜维重攻不重守,将主力置于沓中,造成汉中空虚,他又撤去汉中外围据点,使得钟会直插平川,迅速攻陷汉中。

(8)、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前蜀高祖王建于永平二年(912年)封诸葛亮为安国王。

(9)、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16)

(10)、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治国理民的才干,好于他的军事才能,所以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主要让他替自己治理国事,而带在身边四处作战的人,主要是庞统、法正等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替他执掌蜀汉的军政事务,以及率兵作战。

(11)、对此,钱穆曾评论: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这是何等的雄壮!

(12)、释义: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五首·其一》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3)、到了宋朝,赐诸葛亮英惠庙,加封号仁济。宋朝官方沿袭唐朝设武庙的做法并扩充了享受祭祀者的阵容,把张辽、邓艾、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杜预、羊祜等汉末三国名将扩充进来。但上述三国名将的等级为七十二将,而诸葛亮仍然是十哲之一。宋朝官方还在定军山武侯墓置守冢三户,以表彰其功德。

(14)、所以,从诸葛亮北伐开始,双方的主要战场就是陇右。

(15)、也就是说,刘备给了诸葛亮几乎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高于刘禅,这不仅是刘备对诸葛亮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诸葛亮的信任,所以,给的权力如此之大。

(16)、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17)、与民间私祭盛行一样,历代朝廷都给了诸葛亮以很高的地位。在晋朝,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在唐朝,封诸葛亮为封武灵王,并赐庙。由于李靖等人的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被大家公认,唐朝官方设武庙,从历代军事家中选出10位,称为十哲,入祀于武庙,整个汉末三国乃至两晋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

(18)、注1: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

(19)、诸葛亮想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显然就只能是“乱中取胜”,把局面导入乱局,而不是三家你好我好的发展,不然就凭蜀汉那小身板,如何能发展得过曹魏?

(20)、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2、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100字左右

(1)、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2)、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3)、跟毛主席一样,朱德对马谡的街亭之败也异常关注。毛主席认为,街亭之战时“亮宜自临阵”。这是毛主席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去看问题。

(4)、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9)

(5)、孙权:①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1) ②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2)

(6)、最后死在了行军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诸葛亮早日挣拖的束缚,看穿了这一点,他不会活得那么累。他可以归隐山居,安度晚年。成为一名隐士。诸葛亮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启发和迷团。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忠贞不虞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千古流传,永不磨灭。

(7)、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元用众之智。故尝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众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8)、而且还对诸葛亮之侄诸葛恪称赞孔明“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毫无半点身为盟国君主的矜持。

(9)、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10)、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11)、诸葛亮早年,对刘备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这是个让曹操很头疼的人物,当初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就对刘备一个劲的点赞,可惜交往后才发现刘备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有很多缺点,可是上贼船容易,下来却难。只有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毕竟自己三顾茅庐让刘备成为重用人才的典范。

(12)、夷陵之战,西蜀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互相残杀,力量消耗,缺乏重要的战略配合;还有用人上的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诸葛亮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

(1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4)、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

(15)、第一次北伐,马谡据守街亭,他派上将军王平协助,如此还不放心,要他们及时报送兵力部署地图。

(16)、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17)、诸葛亮的妻子丑陋,或许有人说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想着今后能有所发展,能进一步伸开手脚,不会不找一个漂亮媳妇,毕竟秀色可餐才是人生一大美事。

(18)、咱朱老总具体说道:“按当时情况,魏延建议孔明率主力出斜谷,自己率兵出子午谷直插长安,两路人马夹击魏兵是正确的。司马懿也是这种主张:若吾用兵,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出自《文史杂志》:朱德与三国志)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胜于雄辩。在人们看来,诸葛亮不仅具备治国治军的突出才能,又有济世爱民、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诸葛亮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为帝王、将相以及普通百姓的称颂。

(20)、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3、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经典评价

(1)、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15)

(2)、《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3)、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18)

(4)、《三国演艺》里令我最伤感的人物是诸葛亮,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落得个“星辰陨落、秋风五丈原”的凄凉下场,让人不胜唏嘘。到现在才悟出其中道理。诸葛亮到底是个悲剧人物还是成功人物?历史上看他是成功人物,现在的人都把诸葛亮看成道德和智慧典范。但他是悲剧人物,因为他预定的目标没有完成,而他本该有可能完成的。

(5)、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一样。《三国志》在高度肯定诸葛亮的同时,也指出诸葛亮军事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关于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对后世影响很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30岁后到晋朝作官,作为晋臣,他自然有政治忌讳的顾虑,指出诸葛亮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华阳国志》评论诸葛亮虽然个人能力突出,但也指出:“诸葛亮虽资英霸之能,而主非中兴之器。”

(6)、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7)、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8)、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9)、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10)、司马炎感叹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意思是说,我如果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还像今天这样辛苦吗?

(11)、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等众多顶级谋士,所以他的司马懿的依赖性不高。司马懿到曹操麾下后,只是做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务。不过司马懿在曹操麾下时,为他献上了不少很有远见卓识的计策。司马懿跟随曹操征讨汉中时,司马懿劝说曹操乘机攻打益州,但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没有听从。

(12)、庞山民是襄阳龙头名士庞德公的独生子。庞德公居岘山很有学问,更有道德。被比他年轻十多岁的好好先生司马徽尊称为"庞公"而不名,由是人们都以为此人就姓庞名公,都叫他庞公了。

(13)、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

(14)、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15)、从隆中对那一刻开始,诸葛亮就把自己死死的捆在了蜀汉这辆战车上。从博望坡之战到火烧新野,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就显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才能,而后的联盟东吴,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再到后来的智取西川,建立了比较牢固的根据地,以及在刘备死后对蜀汉的忠诚,平定孟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想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可是由于蜀汉和曹魏实力相差巨大,最终也未能实现。

(16)、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17)、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应该干的主要工作上,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诸葛亮在日常工作中正因为“咸决于亮”,什么事情都想干,就是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所有的事都想干好,结果所有的事情不免都出现纰漏,下面列举三件事作说明。

(18)、傅玄: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

(19)、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

(20)、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4、诸葛亮经典十句话

(1)、诸葛亮权力集中,事情想得多,管得多,做得多,令他头痛的事也多!

(2)、曾国藩的四件事印象很深。 第一是屡败屡战的精神,这种顽强劲头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第二是他静思的方法,每每大战打完了以后要点上一炷香,细细琢磨一天,这跟我的工作方法很相象,每到一个时候要退出画面把这个事儿重新复盘想一想,不过后来发展到不是我一个人想,而是一个团队一起想。第三是要看到竞争对手的优点,像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分析。一般人不愿意看竞争对手的优点,曾国藩特别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这个真的很有意思!

(3)、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权力非比一般。

(5)、诸葛亮已经离世近1800年了,世人对他的纪念和评论从未间断。《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归葬定军山不久,蜀汉各地民间祭祀诸葛亮活动便开始,各地纷纷向朝廷请求为诸葛亮立庙祭祀。但这与礼制不符,所以朝廷没有批准。根据汉朝礼制,臣子当配享太庙,也就是列席于帝王庙堂里,祭祀应前往太庙。诸葛亮不是帝王,为他立庙不符合礼仪。

(6)、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怎么着也不会篡夺蜀汉政权,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会动丝毫歪脑筋,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六出祁山,不断北伐,总是想要荡平中原,然而他忽视了曹魏政权以及后期司马政权的强大,他没有那种休养生息,让后来人完成霸业的打算。

(7)、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8)、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9)、如何评价诸葛亮五次北伐的战略意义,我们它看做美援朝战争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五次北伐属于蜀国的“二次立国”之战。当时刘备已死,举国托付给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为了把阿斗“扶起来”,诸葛亮重修与吴国的盟友关系,平定南方后开始了五次北伐。每一次虽然没有摧枯拉朽地攻城略地,但对蜀国国运的延续却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如果不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打出了战略空间,后主能当40年皇帝(223年-263年)?

(10)、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维出西平,打算联系羌胡进攻,最后无功而返。

(1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原因: 以诸葛亮的才智,刘备的仁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勇猛,却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兴复汉室?从天时地利人谋来看有五点结论。

(12)、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所有的事都想干好。

(13)、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14)、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随他入蜀,名不见经传,事迹湮没无闻,没有活跃于政坛。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和其他官员子弟一样到前线服役,独子诸葛瞻在诸葛亮死后虽然任要职,但能为国尽忠,受到赞扬。如果诸葛亮另有企图,成为司马懿那样的人,以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难做到的。要是那样,诸葛均、诸葛乔、诸葛攀早就被培养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那样的接班人了。

(15)、“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1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7)、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18)、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19)、释义: 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20)、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5、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一生

(1)、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来,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实力对比,结果因为耕战安排得当,刑法整齐,反客为主,几万步卒,居然有气吞天下之势;司马懿占据十倍的实力,手握精锐,居然没有擒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于自我保全,让诸葛亮自来自去。假设诸葛亮不死,那么魏国从西北到中部,无法解甲释鞍。到这地步,胜负也很明显了。

(2)、史料记载当时蜀国有国民90万,诸葛亮出兵必领10万大军,全国青壮几乎都来打仗了,严重影响了蜀国的发展,简直是穷兵黩武。然而聚全国之力的战争,最后也没收到成效,诸葛亮可以说是寸功未立,还将蜀国拉进了战争的泥潭。

(3)、这些都是他职务之内的事,他都亲力亲为,宫中府中,“咸决于亮”。

(4)、樊建当着司马炎的面表扬老上司,司马炎竟然不生气,还跟着说“真厉害”,由此足见司马家对诸葛亮的态度。

(5)、诸葛亮是有治国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孔明,蜀国就是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刘备,关羽就只会挥霍蜀国,可以说蜀国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后来蜀国在孔明的治理下,没过多久就恢复了过来,国力甚至达到可以出兵北伐,六出祁山的地步了,可见诸葛孔明的治国才能是非常高的。

(6)、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后,不断给魏延加官晋级。建兴八年,因魏延与郭淮在阳溪作战,大破郭淮等军。因功被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这表面看来,诸葛亮还是在意魏延,但在实际使用却处处节制魏延。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几次随诸葛亮出征,总请求率兵一万人,从另一条路出征,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直没有采纳,由此两人的矛盾公开化。为了镇住魏延,后来诸葛亮找了一个借口将魏延身边的将领陈式斩首。诸葛亮此举是杀鸡给猴看,魏延心里清楚。此事《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交代。

(7)、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8)、诸葛亮是伟大的军事家,我认为孔明的军事才能以“治军为主,奇谋为辅”,诸葛亮长于治军本身就是他军事才能的体现,只不过他谋的成分用的多一些罢了,有人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过于谨慎不敢用奇谋,我反而觉得这也是他军事能力的体现,因为他是三军统帅,所以用兵谨慎,不愿意采用风险太大的奇谋!

(9)、但实则,在所谓“天意”的背后,却源于诸葛亮的“老一套”,显得“很笨”。

(10)、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11)、郭冲:“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12)、咱的朱德元帅则是站在了“诸葛亮为何使用马谡”这个角度却分析,批评诸葛亮是“溺爱不明,慎者不免”。

(13)、《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俞大猷:论军事天赋,俞大猷与戚继不相伯仲,但前者很廉洁,最后被别人干掉了,抗倭成就更与戚继光相去甚远……。柳传志感叹,如果没有那些变通的做法,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联想在很多个节点上都会夭亡。

(14)、陈寿是蜀巴西安汉(南充)人,曾做过蜀国观阁令史,因为不肯屈事宦官黄皓,屡次遭到贬黜。他的性格也有些怪,不能尽顺潮流。在晋时被征为长广太守,授御史治书,因为遵守母亲的遗嘱,葬之于洛阳,因此遭受到当时人们的贬低,说他不给母亲归葬大不孝之类的。

(15)、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蜀古迹记》

(1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7)、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18)、这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后方不稳,使诸葛亮筋疲力尽;前方不顺,使诸葛亮身心交瘁。

(19)、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20)、“像马谡,诸葛亮明确规定了你应该怎么做,你没那么做,果然错了,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其实在某些局部战役上,就是应该让他自己去设计,回来咱们再复盘,这样的话他才会成长。说蜀中无大将,这个话没有道理,前一拨人太强了,老占着这个位置,你让后一拨人怎么有机会锻炼成将材?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后面年轻人的智商、才干,绝不会比前面的差!”

(1)、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2)、陈寿评孙权,用了“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词语,这是说他在处理与魏、蜀时的所作所为。三国鼎立,论地广人众,吴在魏、蜀之间,然而论人才,则排末尾。曹操始终都把刘备视作主要对手,蜀汉也以诸葛亮的隆中对谋略,联吴抗魏。这样一来,吴国便成为了中间势力。

(3)、再从魏国的角度上说,魏国司马懿看清了蜀国的战略意图,远离后方作战,战争给养肯定无法解决。因此他利用诸葛亮急于开战,速战速决的心里,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给诸葛亮发动战争的机会,任凭诸葛亮怎么用计,司马懿是稳坐钓鱼台。诸葛亮也终于于建兴十一年,累死在北伐前线指挥所。诸葛亮的北伐之梦也因此悲哀地画上了句号,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终于因主帅的离去看到了希望——终于失败结束了。

(4)、当然,诸葛亮的权力,来自刘备和刘禅,特别是刘备,刘备在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5)、《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

(6)、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15)

(7)、诸葛亮之孙诸葛京,因其祖父之名,授东宫舍人,累官至江州刺史高位。终晋一朝,琅琊诸葛氏皆是士林敬重的高门大姓,代代簪缨。

(8)、不过,令人不理解的是诸葛亮这样一位战争狂人,为什么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忠臣的美名,他的北伐无论是从战争的性质和结局都不值得恭维。

(9)、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10)、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11)、至后期,司马懿便成了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同时借助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形象做了进一步的映衬。

(12)、曹操病逝之前,早就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但由于爱惜其才华,加上儿子曹丕的劝说,并没有除掉司马懿,只是一直防着他,不对他予以重用。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曹魏的一把手,司马懿才有了出头之日,官职也逐渐提升,混的是风生水起,成为朝廷重臣。

(13)、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14)、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主张奇兵突袭,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有效手段,诸葛亮不予采纳,而把攻击的重点放在祁山和陇右,导致大功未成。

(15)、笔者认为,这个评价相对而言是客观的,然而,后来人者大多对他的评论而富有争议,而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和儒教精英们,为了统治需要,不断将诸葛亮神化,这显然就是充满了政治立场需求的不那么客观的评价。

(16)、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4句10句赞美母亲的成语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