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3句老子语录经典语录图片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10 09:21:31 admin 阅读:59
老子语录经典语录
1、老子经典语录五则
(1)、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孔子《孝经》
(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6)、21)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7)、老子名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9)、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11)、(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12)、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7)、老子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19)、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老子语录经典语录图片
(1)、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4)、老子名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10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1)、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楚辞》
(14)、“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15)、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16)、译文: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8)、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9)、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老子语录大全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3)、译文: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4)、1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9)、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8)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5)、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16)、(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8)、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9)、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20)、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4、老子语录经典语录摘抄
(1)、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2)、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5)、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6)、《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领悟老子的智慧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8)、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9)、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4)、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9)、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20)、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5、老子精辟短句
(1)、10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4)、10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像烧菜做饭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按自然规律去做,不要动不动各个调料都想加一点,火觉得越大越好,油放得越多越好,这样烧出的饭菜,反而成了四不像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应该按照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切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不要动辄搞这个运动那个活动的,天天折腾老百姓,不得安宁。
(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9)、(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老子《道德经》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13)、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6)、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7)、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0)、(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3)、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上道。
(4)、1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9)、译文: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10)、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2)、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1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