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2句孔子简介资料大全50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10 09:38:56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简介100字 1、孔子简介100字左右的意思 (1)、前文曾提到孔子对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贡献在建立了一个「仁传统」,那请问所谓仁传统的主要内涵是哪些呢?其实无妨说就是上述的这三...

孔子简介100字

1、孔子简介100字左右的意思

(1)、前文曾提到孔子对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贡献在建立了一个「仁传统」,那请问所谓仁传统的主要内涵是哪些呢?其实无妨说就是上述的这三点:在超越的宗教面是开创了以仁为本的良心教与人文教,在主观的人格面是开启了以仁心自觉、德性修养为主的君子之道,在客观的族群面、政治面则是搏聚了以仁政王道为基础的文化民族或民族文化。我们试体会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这个自我、这种人生,不真是大体如此吗?虽然目前中华民族正逢厄难,或说是又一次的礼坏乐崩,由此发作出许多黑暗面的病痛,但只要仁心不死,自会生命复苏、文化重整,因为这根本的动力(仁心)与理想(仁道),孔子已示范性地摆定了,就有待后起者的我们再一次以自己的道德生命去作创造性的继承与印证罢了!

(2)、■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3)、由于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使鲁定公不问朝政,并让孔子与鲁定公、季桓子等人之间在道德与政策上的分歧难以弥合,最终孔子去鲁适卫。

(4)、孔子在陈国的时候,陈国国君对孔子非常敬重,给孔子优厚的生活待遇,但却未委以重任给他。孔子就决定离开陈国,前往楚国。此时楚昭王也准备聘请孔子到楚国参政议政。当孔子一行走到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被陈、蔡两国派来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陈、蔡两国的国君,在孔子住在该国时都无意重用他,但却深知孔子的才能和德行,听说楚国要聘请孔子,委以重任。他们怕孔子去楚国后使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对陈、蔡两国不利,就策划先派兵围困孔子,希望孔子被围困久了自己知难而退。就这样,孔子师生一行被两国派来的军队围了个严严实实。这一围,就是7天。强兵围困的情况下,孔子却依然每日弹奏琴瑟给学生们讲授《诗经》,演习礼仪等。随从的弟子都疲惫不堪,弟子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在困境中固守正道而不动摇,小人遇到困境就胡作非为了。”

(5)、三月,郑国铸刑书。“礼治”衰替,法治渐起。

(6)、这是一个令人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故事。孔子的一生也经历着亲人们一一逝去,其惨情与福贵有极其相似之处。

(7)、卫灵公提供孔子与仕鲁时同等的俸禄。居住一段时间后,遭人诬谄而离开。

(8)、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9)、中文:《学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孟子》《易经》《诗经》《书礼春秋选》《古文选》《佛经选》《唐诗三百首》《诗歌词曲选》《内经知要》《孝弟三百千》

(10)、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11)、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回答说他善于用人。(《史记·孔子世家》)

(12)、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4)、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15)、既然孔子开发出这么珍贵的创造性动力——仁,那么请问孔子曾作过哪些示范,以有助于我们去体会仁之为用呢?这在孔子行谊中真是不可胜数,以下只选取三项最重大的以为代表,这三项可说都是沿用了旧观念、旧名词却赋予了更贴近时代、更回归人性本源的新诠释。

(16)、生活方式的不同当然会影响人的思想与性格,如都市人就和乡下人不同,商人和农人也不同,这至少已和血缘种族渐渐脱离关系了。而孔子则将族群的区分标准更进一步予以人文化,他甚至放弃了从外在环境制约而来的生活方式标准(比起血缘,这已经是初步的人文化),而采用从内在自觉而来的人格修养标准来区分华夏与夷狄。也就是说:肯定人性之仁、凡事喻于义而非喻于利、愿进化为爱人的君子而不停留在自利的小人,总之是经过人文教化的族群,便称为华夏。反之便称为夷狄。

(17)、实在是叔梁纥已经太老了,在孔子3岁时就去世了。颜徵在在叔梁纥去世后过得十分艰难,她带着年幼的孔丘离开夫家,来到鲁国首都也就是现在的曲阜过着贫苦的生活。颜徵在也短寿,在孔子17岁时就去世了。

(18)、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他从孔子专门学《易》,是孔门传道者之一。

(19)、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20)、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2、孔子简介资料大全50字

(1)、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3)、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4)、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5)、在沉重的音乐背景下,二女史官介绍孔子坎坷的经历:被迫流亡到齐国,寻求仕途未果;回鲁国虽当上大司寇,辅佐鲁公与齐君夹谷会盟,从齐国要回汶阳之田,但却敌不过三桓势力,“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万分失望。孔子哀叹:林木摧兮,江河枯兮,我梦断兮,满心悲兮。子路、子贡、颜回都来了。冲动的子路说,夫子得不到重用,鲁国无道!子贡说,鸟雀尚且知道择枝而栖,何况人呢。夫子应该择贤君而侍。颜回说,夫子行道是为了天下的昌盛,何处能推行天子之道,夫子便应该到何处去。孔子说,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道不行于鲁,我只有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只要有人肯用我,我一定能治国兴邦,匡平天下。子路、子贡、颜回都表示愿追随夫子周游列国。

(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莫凡,浙江杭州人,国家一级作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任职于中国广播艺术团,多年来致力于严肃音乐创作,涉猎的创作领域较广,至今已积累了上百部不同类型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赵氏孤儿》、《土楼》、《高山流水》,舞剧《二泉映月》、《西施》,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音乐剧《五姑娘》,清唱剧《洛神赋》、《孙中山与宋庆龄》,舞蹈诗《昆韵》,交响音诗《松·竹·梅》、《光明之歌》,合唱音诗《昭君出塞》、《华夏写意》,声乐组曲《和平涛声》,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琵琶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云的传说》、胡琴协奏曲《京风》等。一些作品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公演,受到好评。

(8)、二十五岁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9)、鲁国得治,齐国畏惧。齐欲败鲁政,于是便选美女八十人,衣以文衣,并文马二十四驷馈鲁君。季桓子受之。鲁君臣荒于女色,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

(10)、换句话说,孔子见南子,本来就不是依据当时人所共循的礼去见的,而是直凭他光明磊落的仁心去见的。因此他见南子,也不必预存什么成见(如这是个淫荡女人),就如同接见互乡童子,依然可以就看南子是一个与所有人本质相同的「人」。但连见互乡童子都招门人之惑了,何况在世人心中成见更深重许多的男女之防呢?更何况南子是一个名誉不佳的女人呢?在男女之间完全没有单纯以「人」和「人」相见面的那个时代(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夫妇都各有伦理,夫妻以外的男女却除了授受不亲,别无伦理可循),则也难怪孔子面对子路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不悦,只能用发誓来取信于子路了!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四十三岁 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元年,孔子在鲁。

(13)、《论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典籍,孔子是全天下华人共同的老师。但是,对于大部分现代人来说,圣人孔子,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熟悉的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学问家,在古代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4)、冉求。鲁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论语》中提及十六次。他是孔门弟子中很有才干的人,孔子一再称赞他多才多艺。冉求长于政事,鲁国的执政季康子曾聘他为宰臣,他甚至能带兵打仗,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任左师统帅时,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打败了齐军③。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但他曾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因此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④。但批评尽管严厉,并未影响师生关系,足见师生相知、相谅之深。

(15)、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好友进行助力

(16)、孔子之所以聪明,人们传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因为他拥有母亲年轻的基因,也拥有父亲成熟的基因。孔子年幼时聪明好学,知识非常的渊博,孔子继承父亲的优点,生的非常的高大,而且不仅诗书礼仪精通,对于骑射音乐也都很有研究。孔子长大后曾经做过仓库管理员,随后凭借出色的能力,在仕途上一路升迁,最后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17)、无论怎么看,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华夏几千年,他编篡的书籍成为了万古财富,他著述的学说至今被众人景仰。这是货真价实的,没有抄袭,没有拷贝。

(18)、五十岁 公元前502年,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

(19)、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20)、一岁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3、孔子简介50字

(1)、夏,卫灵公卒,立蒯瞆之子,是为卫出公。

(2)、孔子曾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说这时他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

(3)、端木赐卫(河南)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三十八次。他能言善辩,以口才著称。孔子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见于《论语》的,以他为最多,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他和子路正好是一文一武,可比之为孔子的左右手。他是孔门中培养出来的外交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评论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他实在是孔门弟子中最善于搞社交活动的能人。有人说他比孔子还高明,他坚决地予以辨止,忠实维护孔子的声望和地位,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子贡又善于经商,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富商。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推理)则屡中。”②

(4)、当人拥有了这由好学而来的精神自由,生命舒畅,正如〈述而〉四章所描述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表现得精神舒畅自主,心境安适自在。)然后才自然有余力余暇去关怀身边的人,孔子正是如此。所以他遇到欢愉的事,善于参与分享,例如听到人歌唱得好,就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他合唱。遇到哀伤的事,也会感同身受,例如和居丧的人一起吃饭,从不会放怀吃喝。在吊祭的场合出席之后,他在那一整天都不会唱歌。孔子真的是一个如此自然而深情的人啊!

(5)、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6)、我们知道,自从武王伐纣,分封诸侯,之后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有名的西周盛世,当时文化的优美,至今仍为人艳称。但这么优美的礼乐文明为什么会崩溃呢?却也留下巨大的疑团,成为春秋诸子苦思求解的主要问题。当时的主要思潮大致有墨家、道家和儒家。一时哲人辈出,思理纷陈,竟使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一方面是标准的乱世,一方面却又被后世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便因影响后世数千年的思想元素,都发生奠基于此时之故。而就在这里,我们肯认了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第一项要素,就是孔子以他的睿智,首先点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源,也建立了以这内在根源为本的「仁传统」。

(7)、知错就改不讳言。颜回将落灰的米饭吃了,孔子误以为其偷吃。弄清真相及时承认,并反思"眼见不一定为实"来提醒自己与大家。行为示范以为师表,堪称典范。

(8)、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孔子自称“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所谓“不惑”盖指“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移。

(11)、颜无繇。鲁人,字路。《论语》中提及一次。他就是颜回之父。“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③漆雕开鲁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一次。他专攻《尚书》,不愿出仕。

(12)、舞剧《孔子》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辛执导。

(13)、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一生,诲人不倦。他的人生高度、厚度、宽度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顶礼膜拜。

(14)、但是当时鲁国君主受到蒙蔽,孔子因此受到打击,之后他选择游历诸国,但是所到之处其思想不被统治者接受。政治上遭受到了失败,使得孔子将精力全部放到了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公立教育的垄断性,建立起第一个私利教育学校,使得许多贫穷子弟都受到了教育。

(15)、三十四岁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16)、——其实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d,孔子只是不跟任何人拉帮结d罢了!他哪里有不合群呢?但从世俗的观点看,却常有如此误会。

(17)、一般谈到华夏民族与夷狄,总容易有华夏是中原民族,夷狄是边疆民族的印象,所以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以血统、地域为区分标准的族群观念。但族群的区分标准事实上已慢慢转移了,新标准就是生活方式:仍然沿袭游牧渔猎方式的称为夷狄,已因农业发展而改用定居方式的则称为华夏。所以不一定边疆才有夷狄,诸侯境内,也有仍过着游牧生活的夷狄,如晋国托有姜戎,秦晋之间有陆浑之戎等。

(18)、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

(19)、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20)、步人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4、孔子简介100字英文翻译

(1)、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二十四岁 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鲁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鲁。

(3)、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战国)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6)、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7)、六十一岁 公元前491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鲁哀公四年,孔子在陈。

(8)、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9)、宰予。鲁人,字子我,通称宰我。《论语》中提及五次。他利口辩辞,与子贡并列为孔门中言语科的优秀生。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他经常与孔子讨论问题,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他反对“三年之丧”,遭到孔子的指责①。有一次宰予睡午觉,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后来,他到齐国任临淄大夫,困参与田常(即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陈恒杀君事件参看本书第二章《生平概略》)。

(10)、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

(11)、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口:“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他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12)、孔子孤独吗?他其实跟所有人同在。但孔子不孤独吗?其实了解他的人可真是寥寥无几啊!就连最亲近的学生,到要紧处都未必了解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88句姚若龙陈小霞合作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