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5句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有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01 11:05:31 admin 阅读:59

导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及危害 (1)、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及危害

(1)、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

(3)、臭氧(O3),无色气体,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臭味,因此得名。在大气层10~50km高度的区域,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4)、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5)、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6)、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9)、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10)、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11)、(6)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人类活动使草地退化。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12)、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13)、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4)、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危害:赤潮频繁发生;破坏红树林、珊瑚礁、海草;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5)、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引起的空气污染。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因汽油品种、汽车载重量、发动机性能、道路状况、气象条件等因素,其数量和种类不同。由于汽车的排气高度处于人的呼吸带,故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16)、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

(17)、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18)、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水俣病事件(19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20)、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有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噪声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3)、三7班杨豆浩羽听了李校长讲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故事,自己也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我是水”,分享给了大家。并告诉大家保护环境是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的,比如国际周的时候,全校的师生家长都在操场上,人多的地方就会有不自觉的人乱扔垃圾,我们一定不能做那个乱扔垃圾的人。我们要做保护环境的那个人。

(4)、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同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因此,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各国国内政治的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5)、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并延续一定时间以后,危害空气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并致病的现象,称之为大气污染。危害空气质量的有害物质就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

(6)、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7)、目前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亿t,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5亿亩以上,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250万亩,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的速度递增。

(8)、酸雨蔓延。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入大气,在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会损害农作物,导致湖泊酸化,鱼类死亡。

(9)、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10)、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人类活动使草地退化。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2)、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13)、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14)、(6)物种消失:世界各地的野生生物继续受到威胁,许多物种濒于灭绝。每年非法出售野生动物产品的总价值达10亿美元。

(15)、棉、麻等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控制病虫害及杂草的侵蚀,确保其产量和质量,需要大量使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尽管制成服装后、尽管制成服装后农残量甚微,但经常与皮肤接触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16)、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17)、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18)、(8)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每年有200亿吨污染物从河流入海。城市垃圾和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工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

(19)、在离地球表面2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20)、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3、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2)、大气污染。悬浮颗粒被人体吸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二级空气标准适合人类生活,但我国目前只有1/3的城市一年中绝大多数天数空气能达到二级标准。

(3)、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酸雨是pH小于65的酸性降水,其正式的名称是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和雹等以降水形式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晴空中降下来的带有酸性物质的落尘。

(4)、包括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5)、|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6)、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或地区环境问题的加和,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7)、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

(8)、目前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冰山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在南极半岛,冰山融化的速度是过去几年的6倍。专家们估算:若格陵兰岛的冰冠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7m,许多国家的大面积陆地会被淹没,数亿人的生存会受到威胁。

(9)、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10)、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11)、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2)、荒漠化固然有其气候因素,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土地沙化迅速扩展,应是其主因。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2万km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近年来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300年前这里还是著名绿洲;从公元前3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沙尘暴共发生了70次,平均每30年1次;20世纪60—70年代,每两年1次;到90年代,年年都有;2003年,不到4个月就发生了11次。沙尘暴使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总量急剧增加,有些城市该项污染指标已超标210倍!2008年全球较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排名,在最严重的前30名城市中,我国有20多个。

(13)、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14)、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问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15)、森林锐减。人类的过度采伐,加上森林火灾,使得森林面积锐减。森林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等恶果。

(16)、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17)、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18)、社会的主体是民众,单靠政府行为是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民众的认识提高不上去,环境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占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够。

(19)、①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20)、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4、了解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主要因子: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危害:二氧化碳导致气温升高,导致酸雨,危害人类健康。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2)、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3)、另一个就是制定合理的规则、机制来公平地分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由于保护全球环境而在经济发展上遭受的损失,发达国家通过贸易优惠、补偿援助等方式进行帮助,这样才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

(4)、世界上已出现了一些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这些组织存同际政治舞台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5)、(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6)、全球气候变化是在统计学意义上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一般为10年或更长)。

(7)、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

(8)、水资源紧张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淡水占全球水资源的6%,只有不到2%存在于土壤和空气中。目前全世界有1/10的河流遭污染,有10多亿人口饮用污染水;有的国家地表污染高达70%左右,欧洲北海一些水域因污染以致捕鱼有1/3不能食用。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淡水不足,有20亿人口饮水紧张,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的淡水供应严重不足。

(9)、上午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那么,本周的校长讲故事,我想给大家讲一讲“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0)、世界经济合作组织2008年报告说,由于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的影响,海水水位的上升会威胁到世界十座城市,其中包括广州、上海。已有的海平面升高的统计平均数是:世界7mm/年,中国6mm/年,上海8mm/年。

(11)、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为52亿hm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人均森林面积0.62hm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12)、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3)、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全球共有33亿万土地遭到荒漠化威胁。

(14)、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15)、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少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锐减到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

(16)、 世界遗产大会推迟|在家逛遍中国55处世界遗产

(17)、骨痛病事件(19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18)、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19)、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

(20)、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是我们的共同依赖,设立世界环境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国不分大小,人不分你我,我们都有爱护、保护环境之责任,少去制造垃圾,让我们的校园、社区、城市更干净。我们校风中的“干净”,也是体现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5、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简短

(1)、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2)、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线以北

(3)、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4)、(8)水环境污染严重。工业污水使得原本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在我国,七大水系的水源只有不到30%能满足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

(5)、要解决这个问题,两个方面必须有所突破:一个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愿意行动起来努力改善地球环境。

(6)、(4)酸雨蔓延。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入大气,在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会损害农作物,导致湖泊酸化,鱼类死亡。

(7)、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的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nm的紫外线,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8)、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9)、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10)、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4102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11)、我国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5~100倍。水环境也不断恶化。700条大河中有近1/2的河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

(12)、第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13)、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14)、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15)、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16)、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17)、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近千万公顷。虽然从1990—2000年,人工育林年均增加了310万hm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1250万hm

(18)、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9)、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16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

(20)、水环境污染严重。工业污水使得原本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在我国,七大水系的水源只有不到30%能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

(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2)、我们天天呼吸的大气,由于硫、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大气含水逐步酸化,形成酸雨。1990年,只美国自家排的SONO2就有近4000吨。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酸雨危害: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腐蚀;树木枯萎;鱼类死亡;湖泊酸化。

(3)、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4)、(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5)、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

(6)、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7)、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占全球水资源的6%,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m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美国的1/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有13个,我国为其一。

(8)、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9)、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10)、过去的环境问题虽然发生在世界各地,但其影响范围、危害对象或产生的后果主要集中在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其影响空间有限而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这是因为:

(1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12)、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13)、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

(14)、这里所说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的研究,是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是对环境技术的研究,如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针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技术的科学研究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

(15)、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16)、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17)、艾瑞德学子根据本周“校长讲故事”之后的讨论与分享——

(18)、现在瑞典的18000多个大中型湖泊已经酸化,其中约4000个酸化严重,水生生物受到很大伤害。在加拿大,酸雨毁掉了14000多个湖泊,另有4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在美国酸化的水域已达6万km在28个州17054个湖泊中,有9400个受到酸雨影响而水质变坏。美国每年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

(19)、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

(20)、总之,环境问题已成为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规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的国家大事;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d的政绩的重要内容;也已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1)、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2)、资源短缺。其中最严重的是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目前全球约1/2人口受到缺水的威胁。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在不断占用耕地,这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3)、荒漠化(沙漠化)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4)、 ①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5)、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人类必须、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围城摘抄加赏析【文案12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