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64句陶行知的个人简介和名言警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19 11:58:48 admin 阅读:59
陶行知简介资料
1、陶行知 简介
(1)、1923年,意识到农民教育问题的紧迫性的陶行知,倡议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力争在十年到二十五年之内,让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一万万不识字的中国人得到国民基础教育,还希望学生的人数能够年年地增加(央视网,《人物》,2016,25,08’15”--08’33”)。从1923年到1925年,陶行知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并在最后确定了自己建立农村示范学校的想法。可以说,在当时立志用教育来重振一个正在衰颓的民族,挽救中华于内患外辱之中,并且成功在中国农村地区实践的赴美留学生,陶行知是先行者。陶行知的一生,纵然短暂,但是其继承自哥伦比亚大学杜威教授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为中国日后所留下的教育实践经验改变了中国旧有的教育观念,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的历史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3)、1917年陶行知(右数一排右一)和胡适(左数前排左二)等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合影
(4)、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5)、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杜威教授认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要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学校这样的一个雏形的状态。而陶行知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改良,提出了“社会即学校”,号召自己的学生到社会中去,而不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微型的社会。要改变之前的只专注于书本而不注重实际的乡村教育:只教农民“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住树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央视网,《人物》,2016,09’33”-09’45”)。也正因如此,陶行知认为乡村师范学校对于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晓庄师范成为了陶行知实现自己“平民教育”理想的开始。
(6)、(5)免费加入VIP群,上百名考试的小伙伴实时沟通交流、打卡、分享通关经验~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9)、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成大事业者,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为大事者,先天下之忧而忧,要从高远处去望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看清了人民的隐痛之后,要时时刻刻纪念他,就是为他牺牲了一切,终不懊悔!“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说,从各处各地要寻个解决,只有我们百折不回的去找他,终有一天出人不意的遇着。
(10)、1936年1月,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通过陶行知草拟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方案》;2月,以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机构为核心成立国难教育社,通过《国难教育社成立宣言》,张劲夫在国难教育社担任d团书记。
(11)、1914年,民国三年。国内,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一极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刚刚从金陵大学毕业的陶行知需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在自己金陵大学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陶行知曾这样写道:“只有教育才能使贫穷的人民富裕;只有教育开启愚民智慧。教育良好,则真领袖会自然出现,伪领袖会自行消亡。如果舍弃教育,那么共和就会有危险,共和国就无法建立,即使建立了也必然终会归于劣败。”(王一心,2010:340)在当时共和民主岌岌可危,革命马上归于失败之时,陶行知在当时必定深切地感受到了古老民族的颓势,深知唯有用教育唤醒国民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的国家。
(1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她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13)、1906年,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三年的课程他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4)、陶行知同情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他在《护校宣言》中痛陈“革命的教育摧残于所谓革命政府之手”,宣称“晓庄是同志的结合,不是少数个人的私有品,拘捕几个人,不能叫他根本动摇”。他坚信晓庄的“种子已遍撒全社会,在人所不到的地方,已经有了晓庄的生命,我们想不到人间有什么势力,可以把他们连根拔掉”。
(15)、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辞世。后人辑其著述为《陶行知全集》,计12卷,600余万字。
(16)、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
(17)、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回来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陶行知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18)、早在大革命时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活动就引起中国共产d早期领导人的注意。周恩来在1944年《关于d的“六大”的研究》和1949年《学习毛泽东》两次报告中说,恽代英曾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学习陶行知到乡村里搞一搞。
(19)、“历史上的中国校友”系列意在展现多元角度下,那些于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何逐步成长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巨擘,并引领社会进步与革新。我们希望,这一系列能够传递先辈之光,激发相关讨论,建立起当代学子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20)、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2、陶行知的个人简介和名言警句
(1)、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2)、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习之既久,学生就“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他形象地比喻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不仅个人如此,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教育也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6)、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7)、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8)、陶行知曾对中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这从人们的日常称呼中也可以感觉到。辟如叫老师为“教员”,所从事的职业叫“教书”,教书的方法叫“教授法”。好像教师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似乎除了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便没有别的事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国内最早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人。他在南京高师担任教务主任时,“把全部课程中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9)、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陶行知再也按捺不住了,在《申报》“自由谈”专栏以“不除庭草斋夫”笔名连续发表文章,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的政策。
(10)、梁就是魏,我们知道战国的开端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而“魏”称“梁”在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之后,而梁王更是前344年魏惠王称梁王之后才有的称呼。可见这个陶朱公是最起码是魏惠王时人。距离越王勾践(前497~前468)时最起码有一百年,不可能是范蠡。
(11)、在外人看来,曾经吃过黄油面包并当过多年大学教授,来到晓庄以后,脱去西装革履、长袍马褂,与师生共甘苦,同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正是陶行知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举动,却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12)、陶行知还拜会各国进步团体,广泛结交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寻求他们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有关于美、英等国输往日本军需材料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37年6月初出版的美国参议院公报上,引起美国朝野极大的震动,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政府对日本实行禁运。1937年12月13日,他通过自己的导师、哥伦比亚大学享誉世界的实用主义哲学大师约翰·杜威,联络爱因斯坦、罗素、罗曼·罗兰、拉·甘地等世界知名学者和政治家,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又称《杜威宣言》,“提议各国人民组织志愿的抵制日货运动,拒绝出卖及运送军火往日本,停止一切足以帮助日本侵略政策的对日合作,同时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帮助中国进行救济,增强自卫,直至日本撤退它在华的一切武力及放弃它的征服和政策而后已”。
(1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4)、1930年4月12日,陶行知亲手创办的晓庄师范被国民d当局查封,平日爱护的热血青年相继被逮捕和杀害,自己也遭通缉而流亡日本。经历了国民d的白色恐怖统治,陶行知反省在晓庄师范超然于政治之上的教育救国理想,转而对现实政治表示严重关切。1931年春,他秘密回到上海,在“九一八”事变的刺激下,与d领导的文化界进步人士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加入对国民d文化专制的斗争。
(15)、 先生一生的爱国主义,求真、开拓、创造的思想,亲民爱民的奉献精神;严于律己的师表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先生的经典语录在全国被传颂。这位具有赤子精神的伟人,毕生尽瘁于他的理想——为让中国人人受教育而努力。先生最亲近、最爱也是最崇拜的是“青年和小孩子”,是劳苦大众。先生为他们,花尽了一生的心血。先生一生为民、两袖清风、至真至善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16)、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17)、1934年,针对蒋介石强行兜售所谓的“新生活运动”,文化教育界出现一股尊孔读经、复兴文言的逆流,陶行知与《共产d宣言》中文译者陈望道先生等共同发起大众语运动,著文力倡“知识分子参加大众生活,在大众语演进的基础上努力写作语文合一的大众文”,同时主张“将生活符号普及于大众,使大众自己创造出语文合一的大众文”。
(18)、1943年3月,陶行知接受周恩来所送南泥湾大生产图片一套和毛线衣一件。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学校第一个农场。
(19)、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之所以生活具有教育意义是由于生活中的矛盾使然。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磨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所以说,“生活与生活——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行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20)、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3、陶行知履历
(1)、副馆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理事长、上海市青联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委员,宝山区政协常委、民盟宝山区委委员,宝山区青联常委。曾参与编写《中学生学业规划》《岁月印痕
(2)、最早来到晓庄师范的共产d员是张宗麟,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计划财务司司长。他曾在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科师从陶行知和陈鹤琴,1925年毕业后在浙江加入中国共产d。1927年5月,时任南京市教育局第三科科长陈鹤琴聘他为助理,同年秋,陶行知聘请他兼任晓庄师范指导员。张宗麟在“四一二”政变后与d组织失去联系,但在暗中一直支持校内具有革命倾向的青年学生。
(3)、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4)、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5)、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和游行抗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继续在欧洲肆虐,英军的加利波利战役开始。此时的陶行知以一篇《中国运入美国物产大宗之研究》获得安徽当局的重视,顺利获得以当时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为基础设立的庚子奖学金,移除了他进入哥大的经济障碍。
(6)、梁尝有疑狱,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
(7)、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8)、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9)、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10)、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文章投稿,投稿及作者信息请发邮件至quan.qiye@columbia.edu。
(11)、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1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3)、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14)、在写给当时哥大教育学院教务长罗素(注:J.E.罗素(JamesEarl Russell),当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务长,不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也不是哥大教育学院另一位W·F·罗素(WilliamFletcherRussell))的信中,陶行知这样说道:“三年前,我就将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自己留学美国的最终目标……我终身唯一的目标,是通过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个民主国家。看到我们的共和国(Republic)突然诞生而带来的严重弊端,我深信如果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没有真正的共和制的存在。”(民盟南京市委,2011)此时的陶行知,经过一年多的美国教育,更加坚定了自己用教育改变社会的理想,而他在哥大所学到的知识也成为了他日后创立中国大众教育的思想根基。
(15)、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16)、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d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d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8月11日,陶行知的灵柩由全国五十三个人民团体公葬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
(1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8)、1941年1月21日,香港业余学校的工人将存放在那里的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科学教育运动的资料当废纸卖了。陶行知认为:“这是今天最伤心的事,真是值得我们哀悼的。”
(19)、20世纪上半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等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教育界广泛流行。但是此观点是美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真正解决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0)、因此,陶行知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大胆地提问是多么的重要。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正确地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4、陶行知是什么人?
(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2)、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也给予南方局的活动很大的帮助。凡是南方局决定转送延安的育才学校学生,陶行知都给予疏散和掩护。南方局在国统区找寻到的革命烈士子女,往往先送交陶行知,安排在育才学校学习,有机会再转送延安。由于育才学校越办越好,一些民主人士也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育才学校学习。
(3)、1939年2月,陶行知着手筹办育才学校。7月20日,育才学校举行开学仪式,陶行知介绍了创办育才学校的宗旨。他说:“创办育才的主要意思在于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就必须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我们爱护和培养他们正如园丁一样,日夜辛勤地工作着,希望他们一天天的生长繁荣。”
(4)、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