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5句叔本华的书读得懂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03 12:54:51 admin 阅读:59

导读叔本华的书不能读 1、叔本华写的书有哪些 (1)、这也确实是世间一切都是和合的,需要诸多因素的组合,幸福也不例外。于是依赖外界来寻找幸福感,那会很快干涸与消失殆尽。 (2)、阅...

叔本华的书不能读

1、叔本华写的书有哪些

(1)、这也确实是世间一切都是和合的,需要诸多因素的组合,幸福也不例外。于是依赖外界来寻找幸福感,那会很快干涸与消失殆尽。

(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3)、“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4)、可以广义地理解以上的“个人性”,方法是把它与差异联系起来思考,尼采使用了“视角”(perspective)一词,而这与后来胡塞尔使用的“意向性”和海德格尔那玄而又玄的“Dasein”之间,有着隐秘的相似性。视角、纯粹私人性、“Dasein”,这些都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现成的现象世界里的东西,因此它们并不平庸。从学理上说,意识(形态)的世界、语言的世界,就它们局限于一般性而不是差异性而言,它们活在平庸的世界。当然,这并非说心思和语言本身一定没有逃离平庸的办法,办法就是寻求真正的差异。在尼采看来,“任何成为意识的东西,也就象征着成为肤浅的、相对愚蠢的、一般性的、符号的、群体符号......总之,意识的生长是危险的”(同上,299-300页)。这样,精神的疾病(不正常的精神)不再是孤独(或者纯粹的私人性),而是意识(形态)本身,在交流中的语言和意识一样都是“有病”的,尼采用了更为严厉的字眼:浅薄、弄虚作假、腐败堕落。

(5)、1851年,《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

(6)、先教你怎么念叔本华的名字,你学会了以后再跟歪果仁讲起来就不怕他们听不懂了。

(7)、严格说来,有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

(8)、为了我们眼睛的健康起见,卫生官员应该监察印刷字体的大小,以防它们小于一定的限度。(我1818年在威尼斯的时候,那种真正的威尼斯饰链还有人制作。一个首饰匠告诉我:那些制作微型饰链的匠人过了三十年以后眼睛就瞎了。)

(9)、不要混淆女性气质和女性的生理,要把精神气质上的性别与生理性别区分开来。当哲学家说性别时,主要指精神气质的性别。

(10)、即使心情黯淡,也应该咀嚼,而不应该狼吞虎咽。

(11)、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12)、政治的历史是意欲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历史则是智力的历史。所以,政治的历史从头到尾读来让人担忧不安,甚至是惊心动魄。整部这样的历史无一例外都是充斥着恐惧、困苦、欺骗和大规模的谋杀。而文学、艺术的历史却读来让人愉快和开朗,哪怕它记录了人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这种智力历史的主要分支是哲学史:它是智力历史的基本低音,其发出的鸣响甚至传到其他的历史中去,并且,在别的历史中也从根本上主导着观点和看法。所以,正确理解的话,哲学也是一种至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虽然它作用的过程相当缓慢。

(13)、于是,生活就像摆钟一样,来回在这两个极端中来回摇摆。一会直接的痛苦,一会无聊的酷刑。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样逃不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你的生命也正在摇摆中流逝掉。

(14)、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的了。

(15)、在他的观察里发现,我们对痛苦与幸福的觉察,是这样子的特性:

(16)、“复习是学习之母。”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与在第一次阅读时已经有所不同。这样,我们获得的印象也会不一样。情形就好比在不同光线之下审视同一样的物体。

(17)、总之,虽然关于幸福的话题很多,但是在哲学家的眼中,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指向心灵的作用。叔本华也不会例外。并且他与亚里士多德还心有戚戚的觉察到了幸福的无常,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

(18)、(1)事实上,不间断和大量阅读新的东西只能加速忘记在这之前所阅读过的东西。

(19)、读者大众喜好追读不时冒出的、今人关于古代某某作者或者某某伟大思想家的评论文章或书籍,而不是去阅读古代作者或思想家的原著。原因就在于大众只愿意阅读最新才印刷出来的东西,并且,“相同羽毛的鸟聚在一起”。这样,对于读者大众来说,当今那些乏味、肤浅的人所写出的沉闷、唠叨的废话,比起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更加亲切,也更有吸引力。我很感激自己的好运,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就有幸看到施莱格尔(6)的这一优美格言——从那以后,这一格言就成了我的座右铭:

(20)、所以,当你感到不幸的时候,看看更不幸运的,你才知道其实自己还拥有很多,日子其实不错。

2、叔本华的书读得懂吗

(1)、任何人的思考都有原因,叔本华将思考兴趣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纯粹性思考和主观性思考。主观性思考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引发的思考兴趣。纯粹性思考是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兴趣,这类人的思考就像呼吸与眨眼睛一样,纯属生理现象,叔本华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拥有纯粹性思考之人的赞扬。叔本华谴责很多作者写书时并不进行思考,其书也不可能为读者带来真正的营养,这真正的营养是什么呢?就是思考。以“生存”这个问题为例,除极少数的人外,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没有丝毫感悟,甚至尽量避开它,觉得与其讨论此问题,倒不如把这些心思用在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事情上。或者,仅取俗世哲学的一个体系,来满足大众。讲问题总是采用模糊化的方式打太极。

(2)、我们并不可以通过阅读有文采的作品而掌握这些文采素质——这些包括,例如,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雄辩的说服力;大胆直率或者尖刻讽刺的用语、简洁明快或者优美雅致的表达;除此之外,还有语带双关的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醒目对仗、言简意赅的行文、朴实无华的风格,等等。不过,观摩这样的文笔却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已经具备的这些潜在素质,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同时也了解到能够把这些素质发挥到怎样的程度。这样,自己也就更加放心地顺应自己的倾向,甚至大胆发挥这些才能。从别人的例子,我们就可以鉴别运用这些才能所产生出来的效果,并由此学习到正确发挥这些才能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实际拥有了这些才能。所以,这是阅读唯一能够培养我们写作的地方,因为阅读教会了我们如何发挥和运用自身天赋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前提当然始终是我们本身已经具备这些天赋。但如果自身欠缺这些素质,那无论怎样阅读也都于事无补——除了勉强学到一些死板、僵硬的矫揉造作以外;以此方式我们就只成了肤浅的模仿者。

(3)、叔本华17岁那年,父亲溺水身亡。他继承了一笔遗产,投资很成功,经济条件相当不错。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4)、在青春年华的璀璨黎明中,人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引发无数美丽的幻想,要把它们变为现实的渴望苦苦地折磨着一代又一代人。

(5)、◎《人生的智慧》:本书是错综复杂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透彻的讨论之后,“幸福”、“痛苦”等人生智慧变得清晰透彻。豆瓣评分高达4分。

(6)、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大量的东西赏赐给他。让他觉得很美妙。那么很显然,他会很快的陷入到追逐名利,远离精神财富,然后再痛苦的摆钟中度过一生。而且他竟然如此早的掌握了种种手段。

(7)、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8)、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0)、一般来说,童年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形成一些古怪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幼年丧父或丧母,很多根本都长不成人就夭折了或很早就进了监狱。

(11)、其人格(并不仅仅是性格那么简单,在他看来思想也是人格的重要部分),是通往幸福的首要因素,精神财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生命的幸福,越思考越幸福。

(12)、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绝少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这让我感到厌倦”,但叔本华和尼采在自己的著作中决不排斥类似的插话。这样的插话本身,已经意味着做哲学,这是两种哲学文体的冲突。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语言与私人感情语言,他只把类似“我厌恶”的表达放在私人信件中。

(13)、无知,是在与财富结伴时才会显得丢人现眼。穷人因穷困和匮乏而受苦,对于他们来说,劳作取代了求知并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精神世界。相比而言,有钱但无知无识的人却只是生活在感官快乐之中,……

(14)、当你因为伤口与资源的匮乏而感受到痛苦,这是一种直接的痛苦,我们凡人没法否认这个感觉的存在。叔本华不管它有多聪明,他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痛苦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伤口,资源不匮乏的时候,那么另外一种痛苦就是"无聊"。

(15)、所以现在你可以明白了。叔本华那番话的意思。

(16)、所有伟大人物的最伟大作品,都是属于一种时代的,在这种时代里,他们必须写出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目的,报酬也非常少。

(17)、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划依样划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很轻松,然则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想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18)、总之,虽然关于幸福的话题很多,但是在哲学家的眼中,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指向心灵的作用。叔本华也不会例外。并且他与亚里士多德还心有戚戚的觉察到了幸福的无常,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

(19)、一个人的著作是这个人的思想精华。所以,尽管一个人具有伟大的思想能力,但阅读这个人的著作总会比与这个人的交往获得更多的内容。就最重要的方面而言,阅读这些著作的确可以取代,甚至远远超过与这个人的近身交往。甚至一个才具平平的人所写出的文字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给人以消遣并值得一读——原因正在于这些东西是他思想的精华,是他所有思考、研究和学习的结果;而与这个人的交往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因此,与某些人的交往无法给予我们乐趣,但他们写出的作品却不妨一读。所以,高度的思想修养逐渐使我们完全只从书本,而不是具体的个人那里寻找消遣和娱乐。

(20)、时代变了,现在机遇比以前更多,但代价更高,人们变懒了,不愿意读书不愿意思考。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当代人不读书,根本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作者:梁文道

3、叔本华的书值得看吗

(1)、读好书,以不读坏书为条件。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叔本华

(2)、友谊,至多只是这种认识与自私自利之间的某种妥协。

(3)、今天继续给大家发红包,复制下面这段话打开支付宝即可——

(4)、既然有了这个“十分之九”原则,选择书也是一件费心的事情了,稍有不慎就会读了劣书。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本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宗教,还是小说、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写作的人常会受大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5)、但是,因为我们平时缺乏内省,观察与觉察不到这些规律特性,那么自然无法把这种规律与智慧应用到自身与周围。则很容易"习惯的正确"(不假思索认为是对的)陷入下面"生存的痛苦":

(6)、没人帮助,尼采这本书没有任何引注,他得自己解决精神的饥渴,自己制造供自己呼吸的氧气。

(7)、他认为年轻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人们生命的早期,对于生命的感知是如此的敏锐,强烈,他要经历一个梦幻时期与从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8)、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9)、要我来说的话,一个没有精神需求的人,智力平平、思想狭隘,这样的人就是“庸人”(德语:philister)——这起初是德语中的俚语,在高校中风行一时,后来从一种更高的意义来指代没有灵性的人,也就是“不被缪斯女神眷顾的人”。

(10)、同“嘴”。组词:噍咀、叱咀、吱咀、咀嚼、咀啖、咀片、咀啜、吞咀、咀呪、嚼咀 造句: 咀嚼着一些耐人寻味的话,休会着豪情不尽的生涯。紧靠花团锦簇路,离学校近,是河东高端层次生活咀嚼享受。

(11)、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洛克

(12)、于是,生活就像摆钟一样,来回在这两个极端中来回摇摆。一会直接的痛苦,一会无聊的酷刑。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样逃不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你的生命也正在摇摆中流逝掉。

(13)、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生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遗弃的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14)、但是,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却教导他一个极为错误的感觉:

(15)、据希罗多德(2)所言,波斯国王泽克西斯一世眼看着自己一望无际的大军时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他想到过了一百年以后,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还会活着。而看着那厚厚的出版物目录,并且,考虑到所有这些书籍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其生命——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不伤心落泪呢?

(16)、叔本华: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17)、尼采创造了一种不好定位的新文体。这种新文体完全随着新念头的旋转而旋转,它类似某种性灵似的东西。例如,他说要解救偶然性,这很像是一种自主地抓住的能力,似乎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在于“我认为它重要”。没有“我认为”,它就毫无意义地滑过去了,根本不值一提。

(18)、"一切幸福的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偶然的。"

(19)、读李贺的诗,要含英咀华,仔细玩味,方能有所体会。

(20)、另,即便是哲学家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念与思辨,也不代表这就是真理,也许甚至相去甚远。需要辩证的看待与拿来主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优良的品格是一笔真正让人幸福的伟大的财富,在哪里都是。

4、叔本华 的书

(1)、略长,我给你慢慢梳理一下,叔本华的书确实非常值得一读。

(2)、垃圾堆是一个“无限集”,但我们可以列出几个代表,很多佛家法师写书都是为了赚钱的,里面什么佛法也没有,弘扬的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达摩祖师,而是心灵鸡汤。抑或他们在从通俗路线弘扬佛法,作品外表虽非袈裟,其内却是割肉喂鹰的佛心,以我浅短之鼠目实不能窥其一二真意,佛法广大由此可知矣!“我的写作不是为了增加现有书籍的数量”的价值观是不适合这类人的。

(3)、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4)、他至始至终的坚持,幸福来自于内在。(如果不是叔本华的话,可能这些智慧会被不假思索的贴上了鸡汤,可见我们处于多么浮躁的环境)

(5)、鸟儿精心照管自己的巢只不过几天功夫,我则要终生精心照看自己的心巢。

(6)、时光确实不能倒流,但是在我的意志里,这可以做到,可以不顾逻辑、修改过去,这属于另一种科学、无意识科学,这种科学痛恨一切已经被完成了的东西,耐不住只做个学者的寂寞,总想对自己有兴致的东西动手动脚。这种科学厌恶“现在完成时”,欢喜“现在进行时。”

(7)、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8)、"一切幸福的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偶然的。"

(9)、会思考的人,最开始是阅读别人,渐渐的,就是别人开始阅读他,不难解释为什么生活中有一些人越读越蠢,看再多的书没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大脑就像一个会条件反射的机器而已,你只会想到书里写什么,但你从来不问你自己想什么。

(10)、那些多产的写作匠、为面包而挥舞笔杆子的人,成功使用着一个相当狡猾和低级,但却效果显著的招数,时代的良好趣味和真正的文化修养也难与之匹敌。也就是说,他们像玩弄木偶般地牵引着有一定趣味的有闲公众,训练他们养成与出版物同步的阅读习惯,让他们都阅读同一样的,亦即最新、最近出版的东西,以获得茶余饭后在自己圈子里的谈资。

(11)、谁要是没有他那个年龄的意气精神,就必然有这一年龄的种种不幸。——伏尔泰。

(12)、电影《当尼采哭泣》剧照:同名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女护士深爱着一个已婚医生,甘愿以身相许,而这个医生也同样喜欢这个护士。有一次,这个女人在一个私密的场合公开暗示自己的性渴望。此时此刻,这个医生出于道德违心地拒绝了。不仅如此,他还残忍地开除了这个护士,从此屈辱绝望的女护士由爱转为怨恨,永远从医生的视线中消失了。后来这个医生后悔了。当这个医生对尼采说自己失去了那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时,尼采的反应使这个医生目瞪口呆:“去说不,同样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对性掠食者说出神圣的‘不’字,这个机会你把握住了。”医生认为尼采显然对于性饥渴的强度一无所知,但很显然,医生对尼采在这种场合说“不”的黑暗的机会之神圣性,同样一无所知,医生只是隐约感到尼采这个“不”字里隐藏着某有有趣的东西。

(13)、与其说“存在开始于每个瞬间”(同上,236页),不如说记住瞬间并体验当下,才体验到存在的价值,这会揭示很多被我们所忽视了的价值。

(14)、所以在,在叔本华的观察中,过早的精通这些事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年纪轻轻就不再观察与洞悉周遭的一切,却去熟练的追逐那些注定失去的东西。也许在智商和手腕是厉害的,但是这是智慧上的平庸:他已经是一个陷入无聊与痛苦的人了。在这个摆钟中来回摇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

(15)、他至始至终的坚持,幸福来自于内在。(如果不是叔本华的话,可能这些智慧会被不假思索的贴上了鸡汤,可见我们处于多么浮躁的环境)

(16)、这个论断可以作为你了解叔本华哲学思想的一条主线(仅供参考)。

(17)、庸人唯一真正的乐趣是感官的乐趣,他认为感官的乐趣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损失。对他而言,牡蛎和香槟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他的生活目标就在于获取所有能带来安逸舒适的东西,如果这些事让他忙得团团转,那他反倒觉得无比幸福!

(18)、(2)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希腊历史作家。——译者注

(19)、这些东西轰动一时,甚至在其寿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最后的一年竟然可以多次印刷。并且,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那些写给傻瓜看的东西总能找到大群的读者;而我们则应该把始终是相当有限的阅读时间专门用于阅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所曾有过的伟大著作——写出这些伟大著作的,可是出类拔萃的人。他们所享有的后世名声就已表明了这一点。只有这些人的著作才能给我们以熏陶和教益。

(20)、皇帝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念书高。——《神童诗·劝学》

5、叔本华的书该不该读

(1)、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含英咀华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2)、在他的观察里发现,我们对痛苦与幸福的觉察,是这样子的特性:

(3)、那么痛苦和无聊这种破坏你幸福的死敌就存在了——而且是一种对立的存在。

(4)、一个社会,如果在两星期到一个月内就决定一本书的好坏去留,要求书籍去打它不擅长的单败淘汰赛,这个社会不仅自大娱乐而且可悲的一步步向着灾难走去,一种只剩下永恒的可悲灾难。

(5)、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缅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若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

(6)、凡读一代之史,总是兼读数家,并且钻研杂记小书中的异说。——刘知几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读书名言80句,欢迎阅读借鉴。

(7)、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兄弟姐妹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8)、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9)、推动天才那样生活、那样工作的源泉,也不是他工作中的乐趣;因为他必须付出的努力也大过这种乐趣。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1)、叔本华早在25岁就发表了认识论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并在30岁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内容涵括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完成了这一透彻解释世事人生的思想巨著。无论古今,这都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12)、(5)欧仁·苏(1804—1857):法国小说家,其著名作品为《巴黎的秘密》。——译者注

(13)、他的每句话,说得都很有冲劲,就像卢梭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怎么写句子才会有冲劲呢?要尽量不使用现成的句子。例如这本书的一个小标题“论逐渐变小的道德”——这是什么意思?只有天晓得。这是一个正在形成之中的句子,它属于“现在进行时”,因此活生生具有冲劲。

(14)、不少人写作就是为了获得金钱或者谋取职位。所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仅毫无用处,而且是绝对有害的。我们当今十分之九的文字作品除了蒙骗读者,从其口袋中抠出几个铜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其他目的。为此共同的目的,作者、出版商、评论家绝对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15)、其一种很大的愚蠢是"不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 别人看待他是什么 中寻找幸福。

(16)、从书的演变中了解历史——读书节活动:谈谈我家的那本书

(17)、实际上,这种看法在叔本华的《 论意志于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 有比较详尽的反驳。而且叔本华虽然才华过人,但是是谦虚的。这一点在书中也反复强调。所以不够聪明的事就会带来不道德的,在叔本华那里不能成立。

(18)、https://onemorelibrary.com/index.php/en/books/major-collections/arthur-schopenhauer-collection-359

(19)、正如地球的岩石层逐层依次保存着以往年代的生物躯壳,同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按照时间顺序保存着以往年代的错误观点及其陈述——这些东西曾几何时,就像那些以往年代的生物一样,活蹦乱跳、得意于一时,并且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的轰动。但现在它们却化石般地一动不动地呆在图书架上,也只有研究古籍的人才会向它们打量一眼。

(20)、一个作家,一旦开始为收入写作,就会写得很坏。

(1)、某卷之内的话题无甚关联,走神跑题比比皆是,经常是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游走于散文与诗之间,全都是边缘化的文字,无拘无束、就像在思想的很多小胡同里胡闯乱串。这种胡思乱想的写作手法,似曾相识。是的,在蒙田的《随笔集》中,可以找到它的原生形态。这种自由表达思想的方式,比系统化的文字更加灵活多变,更符合心情的原样,就像是思想领域里的游击队。

(2)、Reference(Freee-books)

(3)、(7)“interesse”一词同时兼有“兴趣”和“利益”的意思。——译者注

(4)、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schopenhauer/

(5)、读书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林语堂

(6)、不要在需要洞察与思考年龄,被世事的表象轻易的遮蔽了双眼。

(7)、我正在设法追踪的思想不是某个其他心灵的思想,但那是我把存在之物改变为已被认知、已被思考的某物。

(8)、虽然外界看起来是消极的,因为他没有推崇名利并且提醒人们警惕幻想,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积极努力的人。而且努力打破那些无常的幻想对心灵的欺骗,然后努力思辨尝试走向真正的幸福。这一点非常的勇敢。也一直对后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9)、其次是他们各自持有的观点。叔本华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总的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1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又好像是一本看图说话的书,它是由一个又一个虚构的思想情景组成的,有时间地点,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是小说,也区别于单纯抒情的散文。它不是纯思想的散文,也不是伊索寓言那样有明显教育意图的短篇故事集。

(11)、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12)、这样,对于读者大众来说,当今那些乏味、肤浅的人所写出的沉闷、唠叨的废话,比起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更加亲切,也更有吸引力。我很感激自己的好运,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就有幸看到施莱格尔的这一优美格言——从那以后,这一格言就成了我的座右铭:认真阅读真正的古老经典,今人对它们的评论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1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14)、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期所发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着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

(15)、叔本华对人生看得无比透彻,谁都不服的尼采曾说:“在读完叔本华著作的第一页以后,就很清楚地知道,我要把他所写的所有文字都读完为止;他所说的每一个词我都要听。叔本华是我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教育者。我的先驱是叔本华。”

(16)、很多人之所以读不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由于这些人只会照着字面寻找意思,而尼采的重要性,却完全在于他那些格言式的句子无意识地揭示了很多别的意思。

(17)、如果你想读叔本华著作的英文译本,我推荐从这本开始:

(18)、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19)、庸人们要么是为自己在财富、社会地位、影响和权力方面高人一等,得意扬扬;要么,至少也要追随着那些各方面都更显赫的人,沐浴在他们的华丽荣光之中——英国人把这样的情况叫作附庸风雅,而这样的人,自然就是势利眼。

(20)、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1)、但我希望将来有朝一日有人会编写出一本文学的悲惨史——这将记录下那些傲慢炫耀本民族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各个国家,这些人物在生之时,究竟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这样一部悲惨历史必须让人们注意到:所有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候、哪个地方,都要与总是占据上风的荒唐、拙劣的东西进行没完没了的恶斗;几乎所有真正的人类启蒙者,几乎所有在各个学问和艺术上的大师都是殉道者;除了极少数的例外,这些非凡的人物都在贫困苦难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既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和同情,也没有学生和弟子,而名声、荣誉和财富则归于在这一学科中不配拥有这些东西的人,情形就跟以扫的遭遇(8)一样:长子以扫为父亲捕猎野兽,他的孪生弟弟雅各却在家里穿上以扫的衣服骗取了父亲的祝福。但是,尽管如此,那些伟大人物对其事业的挚爱支撑着他们,直至这些人类教育家的苦斗终于落幕——长生不朽的月桂花环此时向他们招手了,这样的时分也终于敲响了:

(2)、对他来说,希望离开人群独处是很棒的。(其实大部分内省智力者都不喜欢被人接近,在身边,在人群中,他们特别喜欢与人群保持距离,这是这个智力分支的特性,否则这会非常的折磨他们。其实在诸多心理学的一些书中都提到过这种人格的特质。)

(3)、这些开始觉醒,去觉察世界与心灵的本质模样。最后可能会通往叔本华认为幸福的路。

(4)、是什么让一些偶然的简单想象涂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5)、叔本华:在本性上,每个人都有绝对邪恶的一面

(6)、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那长此以往这个人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

(7)、RepetitioestMaterStudiou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8)、于是叔本华认为,将自己的快乐受限于外部的变化,那是在太无常了。他不会期望被期待,金钱,赞赏,掌声误导。也不会让自己妥协,去配合低级的欲望与庸俗的区位。并且还建议:

(9)、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作者:杨绛

(10)、贾平凹:作家不能专门做散文家,写作背后应该有大政治

(11)、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2)、咀嚼时,有偶发的、暂时的、不可言状的疼痛或敏感。

(13)、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14)、在阅读的时候,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只是在重复着作者的思考过程。……

(15)、多读书,多向社会学习,以建设精神文明。——唐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9句青春励志摘抄100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