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6句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网较多收藏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5 09:36:23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原文及译文 1、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

论语原文及译文

1、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2)、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3)、孔子说:“该是‘恕’吧!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强加给别人。”

(4)、译文:孔子说:“不断学习和复习,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6)、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7)、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8)、(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9)、(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10)、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7)、(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18)、(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19)、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网较多收藏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3)、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7)、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某人说话好听就提拔他,也不因某人有缺点而不听取他的意见。”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9)、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0)、⑸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⑹乐:音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1)、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3)、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15)、(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论语原文译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6)、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者之上,老百姓就会心服;把邪恶的人,安置在正直者之上,老百姓就不会心服。”

(1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8)、(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9)、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就必然有眼

(20)、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论语原文及译文合集

(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谦虚。

(5)、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8)、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

(9)、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0)、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2)、(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13)、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14)、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5)、(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6)、(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17)、(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20)、(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4、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1)、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的事。孔子答道:“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敢不端正呢?”(孔子强调封建时代的执政者尚且要以身作则,意义深远。)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4)、(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5)、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6)、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会忧心忡忡,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不前。”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9)、(4)鲜:音xia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10)、(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1)、(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2)、(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13)、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14)、(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5)、(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7)、(原文)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8)、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19)、论语八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论语原文及译文收藏版

(1)、(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6)、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7)、(译文)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10)、(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3)、(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6)、(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7)、(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18)、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9)、(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20)、《论语》一书,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在汉代已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汉文帝时列于学官,东汉时被尊为经,从此,《论语》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言行是非的标准,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论语》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的铸造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司马迁有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5)、译文:孔子说:“听到马路消息就到处传播,那是违背道德的。”

(6)、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7)、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8)、(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事业大计划。”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2)、(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13)、《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14)、(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5)、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16)、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7)、(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18)、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⑵);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9)、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0)、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算一个君子。孔子说:“首先把他想说的话实行起来,然后再把已见之行动的想说的话说出

(2)、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就乘坐小筏子漂往海外,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但这是不可取的呀!

(3)、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4)、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6)、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

(7)、(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8)、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9)、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0)、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1)、(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2)、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能有什么困难呢?

(13)、(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16)、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2句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及注释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