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7句刘基简介及作品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7 12:42:54 admin 阅读:59
刘基简介
1、刘基的生平简介
(1)、通过奇门,八字看看自己的事业、家庭、财运、健康、流年运势运程及小孩学业,解析生命密码,了解命运,把握命运!
(2)、刘伯温的儿子们死后,真诚传给了刘炼的儿子柳高,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和复杂。祖父和父亲被胡等人杀害后,他决定不入仕途,在家乡赡养母亲,打理祖父、父亲和叔父的坟墓,并将刘伯温的圣旨、圣旨和事迹编成《鲁》。
(3)、成为天子的朱元璋此时的心境已完全不同,猜疑之心非常重,所以刘伯温将自己的儿子留在了京城,用意十分明显,朱元璋也会将这些老臣之子召集起来,嘘寒问暖。
(4)、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浙江青田博文(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5)、朱元璋听到了刘伯温去世的消息以后,就惦记着刘伯温用自己的毕生经验写的一部兵书《百战奇谋》。
(6)、皇上被抓到公堂,冯唐没见过皇上,还让他下跪,皇上喊了一声,吓得在隔壁听的李善长连滚带爬的去向皇上见驾。刘伯温不多久也到了,就地直接开审户部官银被劫一案。
(7)、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温,是汉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在明朝建立了之后,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被人称为“刘诚意”。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此又被成为“刘文成”、“文成公”。
(8)、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9)、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
(10)、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11)、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12)、刘基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东临温州路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
(13)、吕立汉.国学经典丛书—郁离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唐汉.郁离子:传世智慧大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14)、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15)、最全的刘姓字辈排行,需要您的参与......
(16)、李自成在明朝皇宫的杂物之中,发现那本刘伯温手写原稿的《郁离子》,因他很崇敬刘伯温,特别细心翻阅,只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书页多有残破,竟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内藏另一本书,就是失传二百年的《百战奇谋》。
(17)、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18)、刘基故居离南田镇5公里,便是武阳。刘基上五代均住此。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历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19)、国铁I级!丽水新建一条铁路,设松阳站、东西岩站、丽水站……
(20)、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2、刘基简介及作品
(1)、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2)、刘伯温抑郁成疾,朱元璋听闻后便让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诊治,结果情况愈发严重,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3)、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4)、中国十大新派风水师-道法大师秦万峰相约广州带你见证“道法”的神奇玄妙
(5)、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6)、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7)、这两个功臣彼此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说到底都是争权的结果。淮西派和浙东派的斗争,两大朝廷派别对立,他们两个的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并且刘伯温又不给李善长面子,执意要处死李彬,李彬是谁?他是李善长的亲信。
(8)、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9)、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10)、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11)、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12)、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分“王佐”、“帝师”两木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栋,占地3000平方米。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景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民国、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苏渊雷、沙孟海、裴昌会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13)、《金陵塔文碑》于1918年在南京发现,传言也是刘伯温在南京的时候所建。
(14)、首先,刘伯温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具有大才能的人,具有远见卓识,并且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外,刘伯温的政治际遇与诸葛亮也是有相同之处。刘伯温一开始也不是直接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是朱元璋经过了刘伯温的家乡,了解到了刘伯温这一个人才的存在,从而三顾茅庐,请得刘伯温出山帮助其征战,这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并无二致。
(15)、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捡身防过,免损名节。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查考世系。
(16)、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17)、祝福刘氏宗族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18)、可悲,这两个人如何的争夺上风,最终的结果也都是被朱元璋所消灭,不知道他们两个死的那天,老天有没有替他们哭泣,都是大明王朝的重大损失。
(19)、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20)、读书会上,40多名读书爱好者坐在台下,翻开了手中的《聆听刘基:陈胜华转述》一书,认真阅读并择其精彩片段朗诵,简要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及推荐该书的理由。
3、刘基个人资料
(1)、这些台词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多的还是会根据玩家对英雄的理解,腾讯公司会开放台词推荐的途径,让众多玩家表达自己对台词的看法以及走向。只要你玩过英雄杀,听着这符合人物的台词以及配音,脑海中不惊会想起这么一个人物,这不是百度上所提供的照片,而是你自己的第一印象,这就好像历史上的人物跟自己产生了共鸣,这也是现代科技的魅力所在。
(2)、刘伯温是一代忠臣,并且具有远见卓识,帮助朱元璋成功的登上了皇位,让黎民百姓脱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并且在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还解决了很多的民生问题,使得百姓可以更好的生活,使得朱元璋的皇位坐的更稳。
(3)、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5)、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6)、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有名人物,他的四大预言一直迷惑着世人,刘伯温真的是天神下凡吗?他是从何得知这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呢?
(7)、后来刘氏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继承刘伯温的诚意伯。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刘瑜的孙子刘世延。刘世延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刘荩臣,刘荩臣并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清朝建立,传到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
(8)、史称诚意伯墓,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区西湖乡西陵村夏山。985年3月,墓四周筑成斗形围墙,随植松柏。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预测:不问生辰、姓名、年龄等就可现场为你预测,仅凭现有时辰即可指出您所之事,精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奇门遁甲的神奇魅力,为你拨开迷雾,指引人生。
(10)、程帆.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
(1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d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2)、松阳这次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所以我们南田总会很重视,非遗传人刘一侠先生带着大批人过来帮助松阳举行第一次祭奠,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这个活动今后还要做的更好,要跟当地的旅游结合起来,希望我们的宗亲能够跟当地的畲族兄弟,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的家园。
(13)、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三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14)、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15)、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16)、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17)、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集道德、功业、文章于一身的“三不朽”伟人,在民间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而我们文成正是以刘基的谥号“文成”作县名。
(18)、英雄杀这款游戏的风靡,不仅仅是因为游戏的本身的设定,还有就是人们对它所设计的台词的喜爱,也符合了对这个人物本身的幻想与猜测。
(19)、明朝自开国以来,能人众多,但是谋略以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最。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两个人拿来比较,从各个方面分析这两个人谁的能力更强。
(20)、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一名秀才,受到了乡亲父老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神童”。在刘伯温十四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府学读书。他跟随老师学习春秋经,而春秋经是一部极为晦涩难懂,并且是奥义很深的儒家经典,一般而言是很难读懂的。但是刘伯温就显示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一面,刘伯温仅仅只是默读了两遍,就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并且还能够根据春秋经的大义来讲解自己的理解,理解到前人没有理解到的层次。刘伯温的老师见到刘伯温如此,十分的惊讶,怀疑刘伯温曾经学习过春秋经,于是又让刘伯温尝试其他的文章,刘伯温同样是过目不忘,并且都有所领会,老师对其赞不绝口。
4、刘基职务
(1)、朱元璋即位后,要求设立军事保安法,并请苏帮谏他定都凤阳。吴鸿三年(1370),封为至诚伯,故又称刘承毅。第二年还回去。刘继举的家乡是看不见的。他只喝酒下棋,嘴上不说成绩。左丞相胡,被诬陷,被抢。入京认罪后不久就去世了。武宗赐太师,谥号“文成”。
(2)、一线江景房!丽水市区南明湖畔一地块详细规划出炉,将建新小区、托老所、广场......
(3)、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
(4)、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并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诚意伯”。后与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意见不合,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61岁的刘伯温告老还乡,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5)、刘基又名刘伯温,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宋濂与高启。刘伯温以“神机妙算刘伯温”著称于世,但真实的刘伯温是怎样的呢?
(6)、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扩展资料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7)、刘伯温是历史上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扩展资料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8)、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9)、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10)、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只不过在朱元璋那儿更变本加厉,更刻薄寡情。本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明史列传16》)尽管刘伯温说得都是大道理,不过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他一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告老还乡了。
(11)、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已定,无人可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我的卵巢”。在中国民间,也有“三分天下是诸葛亮,一分天下是刘伯温;前朝军事家诸葛亮,后朝军事家刘伯温”。
(12)、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13)、刘伯温的风水学独具特新,不是寻常的风水,而是成就帝王霸业的风水,
(14)、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刘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15)、祖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16)、六世祖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17)、这些台词并不是现在的人所编造的,而是引于刘伯温讲自己的一生思想和对社会于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编写成了一本《郁离子》,这也是后人对刘伯温了解的一种途径。
(18)、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19)、1348年(至正八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1352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20)、十四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元王朝政权逐渐走向全面崩溃的时期。元王朝建立半个世纪以来,用极端野蛮落后的方式统治中国,对广大人民进行了无情的屠杀与残酷的剥削,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中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农民起义与暴动,元王朝岌岌可危。一面是贪婪昏愦、醉生梦死;一面是水深火热、揭竿而起。在这样的情势下,刘基步入宦途,就迫使他要么与元朝统治阶级合作,沆瀣一气,最后同归于尽;要么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人民一边,共同埋葬贪婪残暴的王朝。作为一个崇尚气节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刘基选择了后者,尽管那里布满了荆棘。仕途坎坷蛰居隐退刘基考中进士后,在家闲居3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限感激元朝皇帝赐给他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的才华和忠诚,去干—番大事业。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亦昭着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5、刘基简介资料
(1)、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
(2)、“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刘伯温到老才对自己一生做出判断,是在被朱元璋不信任的情况下,被迫归隐山林。
(3)、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唐)、诸葛孔明(三国·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4)、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5)、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学等,尤以诗歌见长。诗文朴实苍劲,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三大诗人”。所有作品收录于《诚博作品集》。
(6)、刘伯温本名叫做刘基1311年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南田乡出生,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宋濂与高启。
(7)、将书和信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到《郁离子》后,坐立不安,朱元璋不甘心,就派人把刘伯温生前的所有书籍和书信像抄家似的全部拿走了,但是仍然没能找到兵书《百战奇谋》。
(8)、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9)、在治国军事打仗上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并且为百姓造福。
(10)、刘伯温的儿子们死后,诚意伯传给了刘琏的儿子刘廌,刘廌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在祖父和父亲都被胡惟庸等人害死后,决心不入仕途,在家乡奉养老母,打理祖父、父亲和伯伯的坟墓,并将刘伯温的御书、御诏、诰命、行状编集成《翊运录》,现有《盘谷集》传世,共10卷。
(11)、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12)、刘伯温抑郁成疾,朱元璋听闻后便让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诊治,结果情况愈发严重,在1375年5月16日病故于家乡,享年六十五岁。
(13)、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14)、你我兄弟相处二十余载,临别赠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记,今年冬月庆功楼上,寸步莫离帝身,果然就在这年十月,朱元璋在庆功楼上大宴群臣。
(15)、刘伯温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16)、刘伯温不擅长为人处世,他为人刚正不阿,但是李善长反之,他擅长拍朱元璋的马屁,他缺少刘伯温的自恃清高,也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气。所以他可以在朱元璋面前多蹦跶一会,但是刘伯温做不到,他先于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
(17)、曾祖刘濠,在宋代做翰林掌书,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18)、刘伯温把自己的官服让吏部的人带走,他对老板说我这个朋友真的不能跟你女儿成亲,这个人是我们谁都惹不起的人,那个胖女人得知自己的相公飞了,坐地嚎啕大哭。
(19)、徐达一直把刘伯温的话记在心里,自上楼后,他就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一给功臣们敬过酒后,看了李善长一眼,推说要去小解,便与李善长下楼去了。
(20)、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郁离子》是一本深刻幽默的寓言式散文集,是刘基生命鼎盛时期的作品,却也是他一生中最郁郁不得志时的发愤之作。而正是这一本书,奠定并巩固了刘基在历史上的文学地位。该书内容寓意深刻,因为文言文体,给现今读者阅读造成一定障碍。《聆听刘基》是一本转述刘基《郁离子》的作品。《聆听刘基》全书分为“人生感悟”“善政之道”“时代警示”及“超常思维”四个部分,每部分冠以简短的导读。作者通过古今文本的转换,用现代语言对原典《郁离子》的各篇加以耐心的转述,让读者易于理解此书的内容及精华。
(2)、刘姓--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
(3)、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4)、在历代先贤中,刘基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闻名,七百多年来深受后人传颂,刘基文化已成为温州、丽水两地共同的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我市刘氏宗亲有1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景宁、青田、松阳三地。
(5)、还乡后的刘伯温行事非常低调,但也触及了朱元璋的某些禁忌。有谣传说刘伯温所选的墓地的地方有君王之气,结果朱元璋听闻后就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6)、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7)、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8)、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9)、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
(10)、陈胜华老师说,《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人生学和政治学的寓言式散文集,他花费了十多年的心血,揣摩刘基的当下心理,模拟刘基的叙述口吻,依据现代人的实际情况,用大白话将《郁离子》的各篇一一地转述出来,编写了《聆听刘基:陈胜华转述》,并推荐大家可以对南田山的“猫狸”、要钱不要命进行再次阅读,体会其中的深意。
(11)、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12)、18年如何进行家居企业布局,选择吉祥位、避开凶煞位,让老板坐在气场最大的位置,统摄全局。
(13)、父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14)、刘基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题材广泛,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长于铺叙,且善于用典。描景状物秀丽入神,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15)、随着两者矛盾的加剧,甚至到了你死网破的局面,朱元璋对此是知晓的,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劝阻的意思,因为他对功臣是起猜疑之心的。胡惟庸这么一个小人物的登场,极大的改变了这场局面,他加剧了刘伯温的败亡,并且是趁你病要你命,曾追不舍。以胡惟庸所代表的淮西派是战胜了浙东派,一代谋士也就随之灭亡。
(16)、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时,文靠刘伯温武靠徐达常遇春冲锋陷阵。尤其是对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更是言听计从,因而能在群雄纷起的元朝末年力挫群雄,统一中原大地。
(17)、钟书.新教材全解语文.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
(18)、七世祖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19)、只是希望腾讯继续坚持对台词的挖掘,把一个个历史人物点缀成活的,让我们对此的了解加深。
(20)、为什么刘伯温的风水能够这么厉害呢?有人说这是有渊源的,他的风水传自于南宋的赖布衣,一代风水大师受秦侩的陷害,这位大师的足迹曾快踏遍了大片中国河山,见识十分广泛。然而他所著的《青乌序》,不知咋的流传到了一世纪后的刘伯温之手,师从赖布衣的刘伯温,发挥出了他那惊才绝艳的风水才华,直追自己的老师。
(1)、日本学者奥野纯评价他:“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2)、在1375年的正月下旬,刘伯温偶然之间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以后就派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带领了几个御医前去看望刘伯温,御医在诊断了刘伯温的病情以后开了药方,但是刘伯温在按照御医所开的药方抓药服用了以后感觉肚子里面好像有一块石头一样,让他很不舒服。
(3)、刘基娶富氏,封永嘉郡夫人。继室陈氏、章氏,章氏为朱元璋所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为陈氏所生,二女为章氏所生,适吴彪、沈安。
(4)、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5)、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6)、刘基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题材广泛,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长于铺叙,且善于用典。描景状物秀丽入神,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7)、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元至顺年间,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上书时务十八策。参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8)、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9)、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并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诚意伯。后与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意见不合,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61岁的刘伯温告老还乡,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10)、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11)、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颖好学,在同龄人当中可谓是出类拔萃。而且刘伯温的父亲亲自教导,让刘伯温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刘伯温七岁的时候就可以一目十行,学习能力可见一斑。
(12)、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13)、(导读)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温,是汉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在------
(14)、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也可以与我相比了,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15)、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16)、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其出生地今归属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基推行的是德法并重的治国理念:既推崇以德治国,亦主张依法治国。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思想的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施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还有广泛的经济性特点,是封建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其一生的亲民行动来实现。
(17)、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事业、家庭、财运、健康、流年运势运程及小孩学业,解析生命密码,了解命运,把握命运······等等。
(18)、另外,刘伯温曾经在海盐县跟一位风水先生讨论,中国哪里有龙脉,认为海盐诸山是龙进海,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只有周公、孔子这般圣人才能够埋葬至此。
(19)、临走的时候,与刘伯温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达,舍不得刘伯温离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刘伯温深受感动,洒泪分手时,对徐达说。
(20)、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1)、刘伯温的出生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这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朱元璋在起兵起义的时候,有人跟他说青田有一个赛神仙的刘神仙,弄得朱元璋心痒,三番五次的去请他出山,授予他军师。刘伯温替他出谋划策,成就一番霸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刘伯温相中的地方,所建的宫殿,也是刘伯温所相中的,事事听从刘伯温。刘伯温断定这么容易好说话,以后肯定会迁都,不出他所料明成祖就迁都。
(2)、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3)、这案子一开审,,连皇上亲自观审,刘伯温命令原告王履前来,诉说冯唐的罪责,接着让他解释他什么受两州知府所通缉。赵麟说他接过元宝上刻着的就是尤十三的名字,并不是王履所说的尤但是王履一口咬定是尤刘伯温传尤十一上堂,让他辨别,他说这个是我造的,但是刻的是我弟名字,刘伯温又问他重量,他说绝对是50两,分毫没有差,可是量了之后,差了半钱,尤十一都快要流泪了,觉得自己的弟弟要掉脑袋了。但是刘伯温说要掉脑袋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命人脱掉赵麟的官服,杖大二十大板。皇帝觉得很愤怒,命令使命打,李善长扇风点火,叫他使命打,因为他家里还收了《富春山居图》这么个脏货,他生怕赵麟会供出他,所以叫人使命打他,好让这个线索从此折断保存自己。但是刘伯温不给他活路,让皇上把李善长带走,他自己再重申此案。
(4)、1360年(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一个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1370年(明洪武三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刘基为丞相,但刘基一再推脱,只好作罢。这并不是刘基的客气,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正直会遭到其他为官者的排挤。因此申请还乡。朱元璋授命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刘基的功劳对于明朝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但每年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5)、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烩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6)、2018(狗、龙、牛、羊、鸡)生肖犯太岁这样化解!
(7)、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