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7句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感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2 14:42:51 admin 阅读:59

导读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1、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写一篇发言稿 (1)、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1、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写一篇发言稿

(1)、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2)、晋文公重耳,首先是非常励志的,也是非常有耐心的,流浪了十七年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己的志向,要回到晋国使得晋国真正的强大起来!可谓矢志不渝!虽然中间在北狄和齐国的时候有过温柔乡,尤其在齐国的时候,都不想继续流浪了,最后在他的夫人和狐偃的谋略下,他离开了齐国,重新拾起自己的志向,就像刘备在东吴娶得孙夫人的时候,几乎要忘记了自己的大志!在离开了齐国之后,他又再次的拾起了自己的大志,继续流浪,这也让我们看到,他是个真实的人,是个可爱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这点我觉得很重要,这也真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镜子,重耳在流浪十七年后,回国成为国君后以最快的速度使得晋国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3)、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没有听见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时,介子推高风亮节,早已经归隐山林和老母亲过上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由此可以看出介子推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4)、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胸有大志,坚韧,有耐心,这些才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就的根本!

(5)、 英德绿茶(野生石花茶,高山绿,野生绿,私房绿茶,等)

(6)、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7)、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准备回国继位,在黄河岸边,重耳的舅舅狐偃突然不走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一路犯的错很多,不应该再继续跟着重耳,其实不过是想得到重耳的承诺,重耳马上许诺,既然共患难,必然共富贵。并把璧玉扔进黄河中做了见证。

(8)、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晋文公在逃亡的时候遇到过介子推,晋文公向介子推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想讨点饭吃,介子推家里也是很穷,没有粮食可以资助皇帝,就把自己的肉割下来,让晋文公先将就着充饥,晋文公也就记住介子推。

(9)、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10)、而介子推早已隐居起来,避而不见。世人皆追功逐利,而介子推却在能得到功利的时候隐居起来,可谓超凡脱俗。

(11)、  晋文公重耳为了逃避内乱,从43岁起奔走异乡,前后经历了19年颠沛流离、风风雨雨的艰辛日子。但他年轻时能够礼贤下士,想有一番作为。

(12)、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13)、晋献公去世之后,夷吾继承了王位,他派兵诛杀逃亡在外的重耳,那段时间,重耳每天都过着惊心动魄,朝不保夕的生活。没日没夜的逃亡,常常使得重耳饿的饥肠辘辘。

(14)、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15)、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16)、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兴师北伐,打回晋国,一举夺得了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掌权之后,晋文公整肃政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几年之后晋国趋于强盛,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17)、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18)、晋文公派人进入寻找,在一颗大树旁边找到母子二人的尸体,晋文公觉得自己亲手害死自己的恩公,实在是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命令全国上下,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吃饭只能吃凉的,慢慢的也就有了寒食节这一习俗,随着时间发展,寒食节也就成清明节。

(19)、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20)、介子推不言禄暗藏了精神营养中的精华,人人都应该学习介子推的那种礼贤下士、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除恶荐贤的高尚情操。做人应该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态,做一个正气凛然的中华人。

2、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感受

(1)、 蜂蜜,黄姜粉,黑红糖,山水大米,红薯干,红薯,手工腐竹,应季水果(黄皮果,无花果,野生山果,等!)

(2)、这样一来,封赏就没有来得及到达介子推,介子推没有要求俸禄,俸禄也没有给介子推。遂和母亲隐居起来。介子推的跟随者看不过去,做了一首“龙与五蛇”之诗悬于宫门之上。晋文公看到后,说了一句话:“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3)、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4)、晋文公见状,大哭。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重耳团队到了任何一个大国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对方都很看中他们,尤其齐国,楚国和秦国!这些大国也都很看中重耳!

(6)、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7)、介之推认为,重耳之得以回国立为晋君,乃是天意,而赵衰、魏武子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竟获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赵衰等人)相蒙”,对于这样的君臣,是很难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可见所谓“羞之”,也就是羞于与这些人为伍。故归隐绵山,至死不出。

(8)、  重耳流亡他乡之时,晋国有才干的人,如赵衰,狐偃,狐毛(晋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犨(chōu),介子推等都跟随他。

(9)、晋文公庙是戎子酒庄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址位于戎子酒庄西北方向约500米处,2008年由山西永昌源集团董事长张文泉先生投资重建,旨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明。2009年9月13日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落成。

(10)、祭奠完毕,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11)、后来在数十年后,重耳终于登上王位,晋国内乱四起,晋文公就没有封赏那些追随他的人。后来就有人去主动请赏,而介子推则认为忠于君王的行为没什么值得奖赏的。对于那些主动求赏贪图名利的人的行为介子推非常的看不上,很气愤就隐退深山做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因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后来传到了晋文公那里,晋文公非常后悔就下令寻找介子推。当知道介子推就隐身在深山里就听信了小人的建议让人三面烧山想逼迫介子推出来。可是三天之后都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派人上山去看才知道介子推母子在一棵柳树下已经被活活烧死。

(12)、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13)、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14)、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15)、有人出主意:介子推是孝子,可以放火烧绵山,留出一条下山小道,起火后,介子推会背着老母亲顺小道下山的。晋文公情急之下,居然同意了这个馊主意,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数十里绵山烧为焦土,却未见介子推母子人影。

(16)、重耳是真心想把介子推逼出山吗?介子推不求功名,带着母亲一起躲到深山。重耳派人请他,他又不出来。于是,重耳决定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烧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一起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对于晋文公重耳做的这件事情,我也是严重怀疑他的真心实意。重耳真要寻介子推,他那么多军队,还有寻不到的吗?在古代,大火烧山是以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17)、《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晋文公与介子推

(18)、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人才,晋文公才能完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然而与这些大臣完全不同的是,介子推却没有像赵衰,魏犨,先轸等人一样,接受晋文公的封赏,因为在他心里,他认为晋文公乃是一代明君,他返国实乃天意,自己助他回国也是天职所在,根本无需封赏,并以接受封赏为耻。

(19)、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20)、晋文公对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臣子曾经论功封赏,不知何故,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深谙君臣关系、伴君规则,失望之中,毅然功成身退,不露声色的悄悄背起年迈的母亲,隐居到家乡的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深处。

3、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

(1)、这个节日的来历正是感恩过程,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2)、 功能性茶类:养肝茶(A款花香型 B款冬至霜后经桑叶深加工型),金线莲茶,黄姜茶,等!

(3)、后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有人实在看不下去,就写了一首诗贴于宫门之上。晋文公看后突然悟到:这是介子推在怨我啊。于是派人去找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经和母亲搬走隐居,不知所踪了。

(4)、介子推是重耳的仆人,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当时关于王位的竞争非常激烈,晋献公一怒之下将几个儿子全部流放,重耳是其中一位。由于当时出行的非常匆忙,重耳只携带了一点干粮和盘缠,很快便弹尽粮绝,几个人饥寒交迫,重耳之前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从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几天下来已经饿得神志不清,有性命之忧。

(5)、然后派人去叫他,得知介子推已经离开了,又听说他上了棉上山,遂将棉上山都封给了介子推,为介推田,亦为介山。

(6)、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7)、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8)、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先生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分推”。对此,介子推没有象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介子推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9)、这时候,介子推出去了。出去后,摘了一些野菜,又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和野菜一起,熬成肉汤给重耳吃。

(10)、后来晋文公继位,封赏众位跟随者,封邑尊爵,还没有封到介子推的时候,周王室出了事,周襄王的弟弟姬子带引西戎兵攻周,都城不保,周襄王逃到了郑国,向各国诸侯求救,狐偃等人认为这是晋国图霸的最佳时机,必须出兵,晋文公遂出兵救周。

(11)、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为争夺太子位而你死我活、激烈争斗,晋献公的宠妃俪姬为了能把自己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阴谋害死了既定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俪姬的迫害,流亡狄国、齐国、秦国十九年。

(12)、大家都知道,晋文公重耳当年因为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被迫逃亡别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他的足迹先后踏遍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由于重耳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所以周围聚集了很多品德高尚,富有才能的人,当他开始逃亡生涯的时候,很多人义无反顾的抛家舍业,追随他而去,介子推便是其中一人,在流亡途中,介子推因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给晋文公吃而受到了晋文公无限的感激,当然了追随他的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助他回国。

(13)、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14)、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15)、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16)、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黄河边以璧玉起誓,许跟随的众人以重赏,独介子推不以为然,他认为狐偃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用,他不屑于如此,遂与众人分手,渡河隐居了起来。

(17)、后六句为此歌的后一部分,说重耳返晋,即位后的事。歌中以龙施露雨于四蛇,喻指五贤士中四人得其封赏;羞于封赏而槁死于中野的“一蛇”,则是指介之推。按之《史记》与《左传》,介之推都不在五人之中;这是先秦系统的《龙蛇歌》与史书记载的一点重大差别。至于介之推“羞之”的原因,《左传》与《史记》中都是说得很清楚的。

(18)、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正值清明节气的前一天。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诏旨晋国全国:介子推忌日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称这一天为“寒食节”。晋文公亲往绵山祭奠介子推,首开寒食节扫墓之先河,民众亦自发兴起在此时祭奠亡故亲人的习俗。

(19)、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20)、重耳流亡在外的时候,食不果腹,介子推偷偷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他煮了肉汤吃。后来他当上晋国国君,介子带着老母亲推退隐山林。

4、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PPT

(1)、没想到介子推竟因为不想做官而不给晋文公见面,一直躲在山里,晋文公也想把介子推找出来也是束手无策,有人就给晋文公献计,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出来,他是个大孝子不可能会让母亲受委屈,于是就采取这个办法,没想到的是烧到最后介子推也没出来。

(2)、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

(3)、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4)、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5)、 生态英德红茶(英州红金毛毫 鸿雁红鸳鸯红英九红 高山红野生红古树红等)

(6)、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给这天定为清明节。 

(7)、火一旦在森林中燃起来,基本上是不可能扑灭的。而且火势的发展速度很快,山上的人根本就跑不赢,何况介子推还带着一个老母亲。这种情况,重耳应该是很清楚的。他很清楚,但他最终选择采用这种办法。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重耳这样做,是真心想把介子推烧出来,还是想烧死介子推。有人会问,重耳为什么要烧死介子推呢?道理很简单。

(8)、重耳也是特别的有情有义!流浪十七年,一帮兄弟一直跟随左右,有他的舅舅狐偃、老师赵衰、文武全才的先臻、武力超强的魏犨、舅舅狐毛、外交官贾佗然后还有贡献了寒食节(清明节)来源的介子推!这个团队里面是人才济济,狐偃是特别有智谋,赵衰是重耳的文化课老师,先臻也可以说是第一位战神!赵衰是冬日之日,他的儿子赵盾是夏日之日!也正因为赵盾的冬日之日,也才有了赵氏孤儿的故事!魏犨是魏国的先祖,物理超群!

(9)、介子推离开之时特意做了一首诗,“龙与五蛇”,既是告别,也是劝诫,晋文公一看就知道是介子推写的,晋文公于是离开居住的宫殿,脱衣华服,并便告天下:“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

(10)、关键时刻介子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成肉汤喂给重耳,救活了他的性命,支撑着重耳到达了安全地点,之后介子推陪着重耳在异国他乡流浪了数十年的时间才重回晋国,并且帮助重耳夺得了王位,重耳继位之后,对于陪伴自己的仆人都进行了封赏,但介子推却拒绝接受,带着自己的母亲躲到了深山之中,介子推认为,自己是重耳的仆人,为他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不能接受封赏。

(11)、寒食节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隋唐时期多在清明节前第二天,宋代则在清明前第三天。一般的说法是在冬至后105天过寒食节,所以也称“百五节”。流传至今,山西各地亦有清明节前三天过寒食节的不同说法。

(12)、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例如:竖头须)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

(13)、  有时候,他们这群人经过一些国家,重利轻义的不接待他们,连食宿也不提供,重耳君臣只得沿路乞讨。史上记载,有一次,他们一连走过几天路,由于食物吃完因此饿得不行,这时候介子推背着大家将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炖汤给了重耳吃。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封赏诸臣,但是偏偏忘了介子推割肉之功,介子推也不为自己争功,便带着母亲逃到了山中。

(14)、退避三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晋文公重耳流浪在楚国的时候,楚成王盛情的招待重耳,然后就问重耳,说你假如回到晋国之后成为国君你怎么报答我,开始重耳一再推脱,但是楚成王抓住不放,最后重耳就说假如我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又有幸和大王你在战场上相见的话,我一定让我的军队退避三舍,来报答你今天的大恩!晋文公重耳的表现真的是太好了,不卑不亢,楚成王听了也是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重耳!

(15)、介之推在晋文公微时跟随左右,流亡十九年而不贪功,等晋文公继位后,他又及时归隐,可为一代贤臣。

(16)、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寒食节的来历。

(17)、这些都可以说都是晋文公重耳的功劳!晋文公根据管仲的改革方案也做了改革,同时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三军六卿制度,保障了晋国的强大!虽然最后由于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有了三家分晋!但是这个制度保障了晋国强大了一百多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6句晋文公攻原的原文及翻译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