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7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3 10:12:55 admin 阅读:59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哪份报纸
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的意思
(1)、2012年,苏永通和同事拜访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在采访前,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了解到王汉斌先生的祖籍是福建惠安,他专门在拜访前向其宗亲要到了他所在的族谱页。老人看到了非常高兴,原本安排的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最终聊了两个小时。期间,王汉斌老先生回顾了82宪法的立法进程,提出了对宪法解释和宪法监督的理解。最后,王汉斌先生还帮忙亲自审阅、修改稿件。
(2)、当记者与做“杂文人”是一样的,都在揭示真相!近年来,我除了写一些新闻报道外,还写了500多篇杂文、评论在各级报刊发表。收获了一些掌声和赞誉。有的评论在《汕尾日报》发表,向有关方面建言献策,例如建议评选“不文明户”曝光不文明行为、提出如何加强少年儿童防患意识的三个建议等,收到了“回音”,取得了好效果。之所以锲而不舍地写新闻评论,无非是为了我们的家园能够更美好。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是,提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建议给d政领导参考。
(3)、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接任总统,他又与康心如北上,接办北京《中华新报》,并兼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通讯记者。
(4)、观政事,问民生,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十余年来,苏永通一直“冲锋陷阵”在新闻第一线。在全国两会、汶川地震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新闻采访回来,为了报道的及时性,他经常得加班熬夜写新闻稿,编辑时宿舍和桌面常常是一片狼藉,但这也是新闻人日常最真实的写照。常年累月,他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坚守新闻的道义。
(5)、入民国后,由主要股东王祝三接办。民国五年胡政之曾任该报总经理兼总编辑。1919年胡曾采访巴黎和会,是唯一中国记者。1920年胡离开《大公报》,1921年他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1924年又发行《国闻周报》却日渐衰萎,至1926年元旦正式停刊。
(6)、“记者其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我们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因为有了采访者的不同,才有了我们的特殊性。作为记者,我们用文字讲述身边的变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镜头记录奋斗的新时代。很荣幸成为一名记者,可以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路砥砺前行!”阿勒泰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仝慧慧用朴实的话语述说着自己的感悟。
(7)、他说“不d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d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已耳。惟不d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d系之谓,今者土崩瓦解,国且不国,吾人安有立袖手之余地?而各d系皆中国之人,吾人既不d,故原则上等视各d,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勉附清议之末,以彰是非之公,区区之愿,在于是矣”。
(8)、后来,由于家庭琐事多,有一段时间搁笔,但阅读还是每天的习惯。自从2016年起,我陆续参加汕尾报社组织的汕尾文化之旅活动,如参与中山作协的作品研讨会以及到省作协进行学习交流,收益不少。
(9)、张季鸾,名炽章,字季鸾,祖籍陕西榆林,出生于山东邹平县。他自幼好学,熟读四书五经。1905年获得了官费留学日本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机会,先后入东京经纬学堂、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攻读政治经济学,并创办《夏声》杂志。
(10)、传传就是我,我就是传传。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做新闻界d史宣传的顶流形象代言人。
(11)、李大钊同志苦心培养青年,撒播革命的种子;他领导群众进行爱国斗争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一直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是大学教授,但他没有贪图安逸生活,却成了工人农民的优秀的代表人物。
(12)、“理论彻底,策略准确。然后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和精神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
(13)、夜色中掌灯阅读,就如感受风叶声中拂起的安宁与殷实。而化为铅字的文章是镌刻在流年中的印记。感恩文学,感恩有你――汕尾日报社。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真挚为你们道声“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14)、的确,“铁肩担道义”一句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全部革命精神。他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个人毫不索取什么,只是勇敢地担负了自己的责任,直到流出自己的鲜血。
(15)、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16)、1908年(光绪34年),他从日本回国,在关中高等学堂任教两年,然后再赴日本,他带侄子并劝同学王军余至日本留学。后王君至东京,他亲自去往车站迎接,接至住所,并亲自以利剪为王君剪去发辫,劝其参加革命,加入同盟会,协同《夏声》杂志。
(17)、回顾过去,我们有辛苦有汗水有委屈,但我们也有欢笑也有自豪也有成绩。我们共同见证了正安的改革发展,目击了正安的日新月异。我们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一起在风雨中走过,一起用心记录。
(18)、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苏永通和同事正准备启程去参加马英九的就职典礼。报社科学编辑直言: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报社立即派出几乎全部主力飞赴四川,徒步进入灾区。而苏永通在到达台湾后,在兼顾马英九就职典礼新闻的同时,他也花费了一半的精力在地震报道上。回来后,他又立即马不停蹄地直奔绵阳,参与到后续报道。然而,没能参与到地震前期最关键的新闻报道,苏永通表示,这也是他的一个遗憾。
(19)、他自信有“自信独守的坚操”,绝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他的人品道德的高超,连反动报纸在他殉难以后为了遮人眼睛,也只好一致称赞。他实在够得上说是一个“卧薪尝胆”,立志改革社会的“仁人志士”。
(20)、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2、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王强说:“责任在肩,永不停歇。汉文编辑部全体同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习近平新闻思想精髓,认真履行d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面深度清新创新’理念,确保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在参加“文化之旅”活动时,我终于与汕尾日报社的编辑和记者零距离接触。“编辑”和“记者”是我很喜欢的行业,一直以来,我对他们都心存敬意。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3)、此外,该报的“言论”版,在这几年中也刊发了我写的有关文明创建工作的言论近三十篇。
(4)、“文化之旅”活动从参观本土各个文化景点开始,到跨市与他市作家们进行有意义的文化交流,调动了作家挖掘文化的积极性,通过作家的笔宣传各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让那些厚重的文化可以传承下去。活动的举办也拓展了新一代作者的视野,培养了更多优秀的作者。
(5)、“文化之旅”是近年来汕尾日报社的品牌活动,通过作者对各地的着笔,体现民俗民风,让写作者热情高涨,屡出佳作。临走之时,他们赠送我一本精美的《文化之旅合集》,我虔诚的双手捧着,觉得丝丝暖意萦绕着我,山水之美,人文之美都在其中。也许正是因为报社编辑及记者们的不辞劳苦的耕耘,提携文学青年,才使《汕尾日报》越办越好。报社以博大的胸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学青年,聚集了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已经加入广东省作协和中国作协,在全国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
(6)、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方地区的建d提供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10月,北京共产d早期组织在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d小组”。
(7)、这个时代,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所带来的手段变革,让记者的新闻产品得以更迅速传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8)、对于我而言,2019年记者节是特别的,这是我从业以来的第一个记者节,在这个时间节点对未来做一些展望,我希望是可以忠实且持续地记录一些发生在汕尾这片土地上的事件。
(9)、在另一次寻访古驿道的文化活动中,我看到了汕报记者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走在山林间,一路上披荆斩棘,给作家们开路,还随手捡起落在草丛中的垃圾,装在自己带来的垃圾袋里。他们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多方奔走采访,拍摄、撰稿,在《汕尾日报》上,以新闻报导的方式,呼吁更多人爱护环境,保护文物。
(10)、在地区互联网新闻中心视频编导波拉提别克·马宁看来,编导不仅是一个节目的制作者,更是一位参与者。多年来,波拉提别克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新闻、微视频的策划拍摄。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渐成为地区互联网新闻中心视频组的中坚力量,并荣获2018~2019年度地区互联网新闻中心“优秀记者”称号。自2019年3月至今,他在学习强国推送了58条微视频,其中原创微视频作品《绣出一片新天地》获得自治区网信办组织的“同奔小康·幸福新疆”新媒体传播竞赛创意奖;《桦林深处有人家》《雕花的马鞍》《从大山走来》三个视频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选中,其中《从大山走来》全国播放量达2000万次。
(11)、迈进媒介融合时代,我们这些媒体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新兴媒体,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挤时间充电学习,时刻要求自己进一步建立捕捉新闻信息的新渠道,培养自己筛选信息资源的敏感性。只有综合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背景对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更好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的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事们和我一样,一边抱怨“压力大、工作忙”,一边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节奏之中。我知道,他们与我一样,即使面对世态炎凉,也要咬牙执笔,保持冷静与理智,还要在心中酝酿出一种合适的温度,不断写出高质量的稿件,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真相,传播温暖,传播希望。
(12)、在一次次采访编辑中,苏永通对新闻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文笔愈发成熟,观点更加犀利独到。他编辑的调查性报道《54年,老兵回家路》荣获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13)、这样的影响还不算大,因为它传播的前提是在大排档里,是口头传播,而不是在网络上。如果是在网络上传播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
(14)、1919年,他再任上海《中华新报》总编辑。但该报经营困难,他自兼数职,十分艰苦,直至1924年,终因经济困难而被迫停刊。
(15)、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以前媒体工作者的使命是采掘新闻,引人向上。在当下融媒体发展时代,采集传播新闻的手段不断在变,媒体工作者的职责一如既往:以心为笔记录时代,与时代同行,用心写出既能为事业发展凝聚力量,又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新闻作品,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
(16)、此后,他继续努力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政治周刊《每周评论》,他经常在这份刊物上发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并使自己参与编辑工作的《新青年》朝着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转变。他不仅亲自撰文,还帮助《晨报》副刊于1919年5月5日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为阵地,使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7)、他在北大授课、讲座地点多数在北大红楼,他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大学课程,通过大学讲坛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课程和讲座中,他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如《哲学的贫困》《共产d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学说、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平均利润论、资本集中论等,直到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特别是在史学课程讲授中,他第一次在我国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史学研究中,广泛传播唯物史观。他是如此系统深入而且联系中国实际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大学里实在是第一次。1926年,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成果著作《史学要论》,同时还有《平民主义》,被收入商务印书馆《百科小丛书》出版发行。
(18)、他说:“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他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人们都能年轻起来,都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李大钊同志平生并不喜弄书画,只是在早一个时期工作较有空暇的时候,偶尔给住在家里的亲友写一两副中堂或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仅有的墨迹之没有讲究刻工的图章,也没有个年月。
(19)、为了留念,教职员联谊会赠给了李大钊同志一对铅制的茶叶瓶,上面铸有四个字:“道德文章”。这个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评语,恰好又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缩写。
(20)、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是写给谁的
(1)、记者就好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这条路上,胡俊秀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她说:“成绩属于过去,新闻采写,我永远在路上。”
(2)、当记者,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意外、温暖的故事。今年3月,在采访获得国家、省、市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专题时,每一位采访对象,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知识渊博,让我眼界大开;她们诚实守信,让我学会做人;她们乐善好施,让人间充满爱;她们爱国爱家,让世界更美好。除此之外,竞技场上体育运动健儿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感受到朝气蓬勃的气息,还有为弱势群体用心奔走的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3)、“新闻采编是个特殊行业,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几乎天天迎着朝霞出门,披星戴月回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采访过程中,有过太多的苦涩,但细细品味,苦涩中溢出的甘甜沁人心脾、久久萦绕。记者是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改造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们要用镜头发现美好、记录温暖,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阿勒泰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夏仁善说道。
(4)、更可恶的是个别网媒记者,由于他们多了一本记者证,更不得了,也更了不得,他们不在新闻现场,身在上海或者广州照样也能撰文。不要说他们有求证的现场,就算是异地求证的时间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记者,担当了什么?引导了什么?这样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可能会在这样一些人道听途说的传播中反复碰到思想的边界,而不是突破思想的边界!
(5)、《新青年》第6卷第5号封面及发表在此号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6)、记者还原新闻的事实,需要真本事,更需要正能量。
(7)、“作为一名记者,我的工作就是发现和报道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深入基层一线体验民生百态,捕捉平凡的感人瞬间,述说人民的幸福点滴,将阿勒泰的发展变化一字一句地敲打出来。在一篇篇稿件陆续发出来时,我也在不断成长。”地区互联网新闻中心记者胡尔曼古丽·金恩斯别克说。
(8)、●网络信息时期,一些新闻在制作手段明显存在一种涨风式表述的“硬伤”。这种“硬伤”的表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故意以偏概全,哗众取宠。在制作上,或者故意煽情,以偏代正。或者以小代大,耸人听闻。这类标题的特点是“题不惊人誓不休”,往往是用放大镜形式对存在的事情进行渲染,在夸大的渲染中造成耸人听闻、令人惊吓的目的。另一类表现的是,用语有意拔高,夸大其词。例如,某地一篇写全市金融系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日”活动启动的消息,标题和内容一同表达的是“我市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把一个刚刚启动的活动,等同于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真令人哑然失笑。
(9)、2015年元月,汕尾日报社召开了副刊作者座谈会,把网络上的虚拟聚会变成真实的聚会。作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本土文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于是,两个月后,由汕尾日报社倡导主办,市各县(市、区)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化之旅”活动开始了!
(10)、自辛亥革命,张先生一直是革命报刊的骨干,但他体验到,这些报刊常因经费不足或经营不善而停刊。因此,他很希望办一份不依赖d派、不接受任何津贴而完全独立自主的政论报纸。
(11)、发现力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由头,则是一名“编外记者”胸中应藏的“丘壑”。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一个记者的水平高下,并非文字本身,首要的应该发现力的高下。而发现力的培养,则在于自身责任心的培养。
(12)、李大钊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不磨灭。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共产d人的光辉典范。
(13)、记者担当什么?愚以为,记者担当的不仅是“原声实录”和真相追求,还担当有用正能量支撑的社会引导。
(14)、1941年9月6日,张季鸾病逝于重庆。多位政界要人亲往丧礼吊奠,新闻界及各界人士举行了上千人参与的公祭大会,各类新闻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
(15)、我曾深入各地采访,进行舆论监督,采写了某地道路狭窄群众建议改为步行街、某地运动场运动设施缺乏维护、某企业利用广场“摆摊”合理受质疑等新闻稿,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写批评报道是需要勇气和耐心的,但我感到坚持有意义。尽管采访时“九拐十八弯”,比较辛苦。曝光的初衷只是希望有关部门重视问题,改正做法,同样是以另一种形式传递正能量。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其实未必!这些年,我在采访中面对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采访对象一见到记者就“声音洪亮”,视记者为“瘟神”,显然是缺乏文化素质的表现。幸好有各级d政机关对媒体重视,很多问题在沟通下都迎刃而解。
(16)、本资料为要约邀请,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本文产品信息收集截止于2018年11月。
(17)、我常思考,当下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身为d报记者的我又应该如何自处?于我而言,从事这份职业,当怀敬畏之心,对新闻心存敬畏,对事实心存敬畏,对文字心存敬畏,立笔为公、立笔为民,才不负肩上的道义和责任。新闻之路,我仍在前行。
(18)、1918年9月,北大新校舍红楼建成,10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从马神庙公主府迁入新建成的汉花园红楼第一层,搬迁工作由李大钊亲自负责主持。李大钊利用红楼内较为宽敞的房间设置了五个阅览室,可以阅览中外杂志、报纸、中西文图书等,形成了北大图书馆新的读者服务体系。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摒弃旧式藏书楼的积习和“守书人”式的办馆方法,延长开馆时间,尝试开架式服务,以利用图书为主,开展了许多积极主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9)、现在的汕尾日报内容丰富多彩,从时政到文化教育等。周末出版的副刊“品清湖”和“文化之旅”专为文学爱好者而设,集合了诗歌、小说,散文多种体裁。
(20)、该报的副刊版“品清湖”,就为我从“记者”到“作者”的角色转换提供了平台,当然,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也是由于工作关系,创作中其实也融入了“记者”的职能。2016年4月24日发表的小小说《老黄在汕尾的一天》,就是以在惠州工作的老黄清明节回家扫墓一天的亲历亲见,反映了汕尾文明祭扫、绿色公交投运、环境卫生和爱护公共设施等综合性的喜人变化;2018年3月4日发表的《回家路上的年夜饭》,则是根据春节前潮惠高速公路海丰西“高速入口附近的村民们为塞车的车主和乘客们免费提供面包和矿泉水”的新闻事件在媒体的宣传报道改写的小小说,反映了“天上雷公,汕尾处处有雷锋”的时代风貌;2018年7月22日发表的小小说《广场舞事》,通过跳广场舞引发的纷争,反映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跳舞、避免噪音扰民的新变化;2019年6月30日发表的小小说《天外来物》,则对高空抛物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反映,倡导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这几年,在该报副刊发表了近二十篇反映文明创建成果的小小说,虽是文学作品,却多少也有一些新闻宣传的味道。
4、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出自哪个报纸
(1)、《水产月刊》,1937年/第4卷/第5期/第1页
(2)、上海《中华新报》停刊后,他失业了。期间曾短时担任陇海铁路会办,但他的兴趣还是办报,所以不久他就接办《大公报》,进入了他一生报业生涯的鼎盛时期。
(3)、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hustxinwen)
(4)、“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5)、又一个记者节悄然来到我的身边,22年的记者生涯就是“弹指一挥间”。回望这一路上,所有的时光就被蒙太奇般地倒放着。一幕一幕,我曾经不断地摸索着、努力着,前进着、奔跑着;有付出,有感悟,有收获,也就有了“记者节日边上”的如下“语丝”。
(6)、后来,苏永通报道领域由时政新闻转向法治新闻,2014年又兼任南方周末头版编辑。回首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历程,苏永通感慨道:“刚踏入新闻行业时,更多是靠激情和正义感,久而久之,专业判断能力愈加重要。与中国最优秀的新闻人共事,是我这十余年来新闻生涯的最大收获。”
(7)、“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
(8)、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县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县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正安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正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正安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9)、苏永通说,比起这些有着轰动效应的案件,其实他更看重一些重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比如,死刑问题,在民众一片喊杀的情况下,新闻人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行理性的引导。再如,宪法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落实。2018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当年立法者的一些构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
(10)、李大钊也提倡以征集、捐献等多种方式收集书刊,并以身作则向图书馆捐赠了许多书刊。《北京大学日刊》“图书馆书目室启事”中经常刊登李大钊等校内外人士捐赠北大图书馆书刊的布告。
(11)、1911年4月,张先生与曹成甫至北京创办北京《民立报》,南北呼应。宋教仁被杀案发生后,北京《民立报》言论激烈,张、曹均被捕下狱,曹被杀害,张被囚3月余幸得释放,与康宝忠南下上海,撰《铁窗百日记》一文,刊于《雅言》月刊。
(12)、“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自由这两个字。”
(1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己伟大志向的最好的行动,对李大钊同志来说,莫过于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唤起沉睡着的千百万庶民。
(14)、●让新闻与受众“无缝对接”,时事版的内容运营必须实现“四化”建设:一是要以百姓的意识和百姓的眼光,最贴近地关注百姓衣食住行,实现视觉“百姓化”。二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诚实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实现报道“诚实化”。三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像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追踪”就一直在坚持监督,实现监督“有效化”。四是要用生动、活泼、平实的语言,直接、清新而有力地表述,实现文风“平实化”。
(15)、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改良主义。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立即于同年8月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发表在《每周评论》上,痛斥了胡适的谬论,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16)、作为本地主流媒体,《汕尾日报》在宣传报道文明创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采编人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汕尾广播电视台采编人员的我,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参与该报的宣传报道采访活动自然是不太相宜的,然而我一直以来喜爱文学创作,该报给我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的平台。在该报的鼓励和支持下,从“记者”变身“作者”,借助文学作品来宣传新成效、新气象,也算是为宣传汕尾的文明创建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17)、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18)、张季鸾先生不畏强权,针砭时弊,以致两度入狱。他曾因对宋教仁案的秉笔直言,遭到北洋政府无理囚禁三个月之久;之后又因揭露段祺瑞政府与日本订立满蒙五路大借款合同,再陷囹圄。
(19)、高三时,他的语文老师是李莉莉。那时,学校每个班级都会订一份报纸。而他们班最特殊,除了看d报之外,还要阅读南方周末。李老师说,《南方周末》报道深入,有思想深度,能指导作文。正是受李老师的启蒙,苏永通迷上了看《南方周末》,也因此选择了新闻学专业,进入了新闻行业。新闻梦想的种子就在那时生根发芽,最终在日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20)、1924年,他与胡政之、昊鼎昌商量,用独立资本创办一份包括日报、周刊和通讯社三合一的新闻机构。同年冬《中华新报》停刊,张先生去北京,胡去天津,此议乃罢。
5、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心得体会
(1)、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正安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2)、 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贴,“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3)、入行十几年,从校对到记者再到编辑,一步一步走来,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正当11月8日第二十个记者节到来前夕,同事们依然还是各忙各的,并还不忘在工作之余找时间抓紧学习迎接5年一次的全国记者证换证考试。
(4)、今年国庆长假前,我工作繁忙,但偏偏感冒发烧。这时工作任务又来了:要安排好一个专版。我吃了药,感觉稍好,马上进行了采访,写稿、校对好,第二天从陆丰的家赶往报社排版。等到版面排好了,又感觉发烧了,这时明白了还未痊愈,立刻打车回家找医生打点滴,才渐渐好起来。今年中秋节,为了写好侨区群众如何欢度佳节的新闻,我深入基层采访有关单位和群众,详细了解情况,写出了新闻,第二天刊出。有些读者看后给我反馈:想不到侨区人口少、地方小,居然与别的大县区一样有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好信息传递给了千万读者,使我心里暖洋洋的。我认为: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是,工作必须讲责任,作为驻地记者应该“守土有责”。
(5)、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d报人——阿勒泰日报社汉文编辑部主任王强带领编辑部一班人,马不停蹄奋战在办报一线。
(6)、“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底下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
(7)、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乡民崇敬他,把他安葬在河北容城县以东。明万历三年,又迁葬到河北定兴县东引村侧至今,立有墓碑,上题“明忠臣杨椒山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知晓率甚高,护士节次之,记者节的知晓率就低了许多。作为一名记者,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去一线的路上,我们也常常忘记了还有属于记者的节日。
(9)、借助记者节,感谢工作中每一位采访对象的信任,感谢通讯员及时发来的新闻素材,感谢同事的帮助,感谢家人、朋友的理解,感谢自己在采访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来。
(10)、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11)、过去,《南方周末》有一句口号叫“记录历史进程”。历史大事件发生时,你在现场,这是一个新闻人的价值体现;而当一篇小小的报道影响了政策制度走向,这是一个新闻人最大的荣光。
(12)、2014年,汕尾日报社副刊部的编辑通过我投稿留下的联系方式加了我的QQ,将我带入副刊作者交流群。在QQ群里,副刊编辑组织了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沙龙”,每一位作者都在群里分享他/她的作品,让群里的其他作者解读、评论。通过一次次的交流,互相肯定对方的成绩也指出对方的不足,从而促进整个作者群的写作积极性,整体提高了各位作者的写作水平。
(13)、在一生中,他撰写报刊文章和评论3000多篇,不仅在民国执“言论牛耳”,也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4)、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并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次年11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公开。到1922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员从最初的19人增至150多人,1923年发展到250人左右,成员中以北大师生最多,一批骨干陆续加入中国共产d。
(15)、民国元年(1911年),国父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于右任推荐下,他前往南京,任临时政府秘书,适时撰拟大总统就任第一篇文告,这是张先生毕生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同年二月,孙先生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他回到上海,与于右任、胡政之等人,创办了”民立图书公司“。
(16)、孟子曰:“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新闻采写者,“正规军”也好,“编外人员”也罢,并非简单的记言记事者,抄抄会议材料,拍拍事件结果,都是无意义的敷衍,唯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胸有丘壑,方能提高新闻捕捉能力,方能写出为民发声的好新闻,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17)、“记者节,就是提醒记者们,你又老了一岁。然后提醒媒体,该给记者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最后提醒社会,还有这么一个行当。”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倒也觉得像是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非新闻科班出身的新人来说,还没体验太多基层记者的疾苦,只能谈谈一些从业一年来比较肤浅的感受。
(18)、 出自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捐写的名联。
(19)、记者节,不说医者、歌者、舞者,单说记者以及记者的担当。
(20)、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先生立即回国,应邀参加了上海于右任之《民立报》工作,担任编辑,撰写文章,对革命宣传于民国成立贡献很大。
(1)、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22年2月辞去北大图书馆主任之职,任校长室秘书,1920年至1923年连续四年当选校评议会评议员。
(2)、张季鸾先生一生对做官、敛财毫无兴趣,他以报人生涯终其一生,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文笔,透彻时事,“不治而议论”,实现了自己言论报国的理想,堪为报界之“一代宗师”。
(3)、1926年春,北方政局大变,张先生在天津没有事做,吴、胡再劝他南下主持《国闻周报》,但他仍希望兼办日报,实现他原来的理想。这时,恰好有英敛之创办之天津《大公报》停刊,而带给他们三人合作的最好机会,也使张先生的志业进入了巅峰。《大公报》系满人英敛之于1902年6月17日(光绪28年5月12日)创办:“英君目击庚子之祸,痛国亡之无日,乃纠资办报,名日大公”。并其认为报纸乃国家改革之先驱。
(4)、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5)、现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约50平方米的里外两间就是图书馆主任室,即李大钊工作的办公室旧址。当时外间作会议、会客室,里间是李大钊具体办公之处。至1922年12月卸任,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他尽心尽力,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向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6)、李大钊同志遗留下的墨迹是很少的。去年从他的故乡找到了他赠给亲戚的一副对联,上面恰好也写着同样的话,而还有后一句,全文是:
(7)、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期间捐赠的部分中外文期刊
(8)、1902年(光绪28年),刘兆璜又出钱送他到礼泉九嵕山刘光蕡“烟霞草堂”念书。这使张先生打好了国学于史地的良好基础。并专攻经世之学,对“资治通鉴”于“文献通考”诸书用心最勤。日后写的评论文章,言之有物,条理分明,富有说服力,可以说是受益于刘古愚的栽培,当时他仅15岁,在刘的学生中,他年纪最轻,可是用功最勤,后来的成就于影响也最大。
(9)、“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第二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此时,老记们也许在奔赴采访的路上,也许正在面对镜头向全市人民报道新闻,及时地记录现实,承担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而我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有幸与汕尾日报社结缘,结识了这群正义敬业的记者,得以了解他们。
(10)、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场遇见,有的随风飘逝,有的永留心中。与“无冕之王”相识,是人生中美好的印记,是他们引领着我抵达一个崭新的领域。
(11)、1905年(光绪31年),陕西省选留日学生,张先生乃由宏道学堂保送到日本留学,到了日本,他先后曾入东京经纬学堂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不久既能默读日文字典,知者无不惊奇。最后到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于经济学,奠定了他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
(12)、“报纸宗旨定而高,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13)、张先生自幼体弱多病,口吃,但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13岁时,既能熟记四书,作文一挥而就,词意超群。
(14)、1911年初,张季鸾回国任上海《民立报》编辑,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报业生涯。1912年辛亥革命后,因其文名,经于右任推荐,张季鸾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参与草拟《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三个月后张季鸾结束了其短暂的政界生涯。
(15)、杨继盛的原话,本来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同志把“辣”字改成了一个“妙”字。我觉得改过的这两句话,很能说明李大钊同志一生的为人;而“铁肩担道义”,更充分表现了他的献身革命不辞一切劳苦牺牲的英雄气概。
(16)、1920年5月,校图书委员会通过了由李大钊主持制订的《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试行条例》,对位于红楼一层的北大图书馆进行机构调整,馆中设四课。
(17)、《南方周末》的调查新闻以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冷静而深刻的理性分析和犀利活泼的文风,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读者最熟知的,莫过于一个个案件经过《南方周末》的披露报道后,最终还事件以真实与公正。比如山东“辱母案”,在南方周末首发报道后,案件引起了中央政法部门的重视,二审也得到了改判。更重要的是,国家鼓励正当防卫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弘扬和司法的确认。
(18)、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时候,新闻的发生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编外采访者不可能与专业记者抢时效,而是要做到胸有丘壑,曲径通幽,找到一个读者想要了解的“由头”,抽丝剥茧,找到一个最有价值的角度。
(19)、现存有一份1923年当时北大政治系二年级学生马昌民《唯物史观》的试题答卷,试题为“试述KarlMarx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该答卷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论述正确。李大钊给这份答卷评了95分,反映了李大钊在北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情景。
(20)、1998年,苏永通从同安一中初中部毕业,考上我校高中部。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刻苦,文笔斐然,曾获得校征文大赛特等奖。2001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带着对新闻的热爱,他开启了新闻人的征途。自大学毕业14年来,他只换过一次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周末报社,从2005年7月到2018年10月,算上实习期,整整14年。
(1)、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因为笔耕不辍的缘故,我逐渐成长为本市知名的笔杆子,很自然地与很多编辑、记者成了朋友,也有幸参加本地一份宣传内刊的编写工作,有机会到各地新闻单位参观学习并参与采写、编辑的过程。我对新闻记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开始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练习采访、写作、拍摄和编辑的技能。从我写下一篇篇消息、通讯稿登上报刊之后,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少年时代读报、写稿、投稿时的那个梦想,心中阵阵激动,虽然不是正式的记者,但当年的梦也可以说是曲线实现了。
(2)、杨继盛,号椒山。河北容城县人。明嘉靖年间,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
(3)、 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4)、他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名篇章就是在红楼图书馆主任室写作完成的。李大钊积极为图书馆扩充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刊,包括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图书。19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图书部典书课通告”,提出将学校所藏23种关于俄国革命问题的参考书提供给学生阅读。在他的主持下,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5)、共建文明汕尾,共享汕尾文明。对于我充当的角色来讲,记者也好,编辑也好,作者也好,能为文明创建工作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好。
(6)、去年的秋天,从学校毕业不久,进入汕尾日报社开启了一个“新闻民工”的职业生涯。入职前有朋友问,为什么想当一名记者?往大了说是向往记者这一职业,但其实说白了也简单,就是喜欢,非科班出身的我既没有理想主义的情结,也没有太多基于现实的考虑,就是喜欢这一行,就是有些新闻从业者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我也想尝试着记录一些东西。记者这个职业存在总归有他的意义,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那我希望我可以。
(7)、他为人谦虚和蔼,待人热情诚恳,又拥有阅读新书的便利条件,当时北大不少师生都喜欢到图书馆主任室聊天,并给这两间不大的屋子起了“饱无堂”的雅号。因为在这个地方“无师生之别,也没有客气及礼节等一套,大家到来大家就辩,大家提出问题来大家互相问难”。“饱无”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意思。在这样的碰撞和争论中,许多新知识得以传播,许多新思想得以激发。一些学生终于不满足于空谈,首先组织起来创办了一个杂志,这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新潮》杂志。李大钊参与指导了新潮社、国民社、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少年中国学会等校内外进步社团,这些进步社团也经常会在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室集会。社团领袖或成员也常来请李大钊介绍、推荐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并和他讨论、研究各种新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
(8)、出品:易祖栋 / 监制:黄维明/编审:余小文
(9)、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如椽大笔,针砭时弊,力图以“言论报国”
(10)、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11)、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12)、当编辑,我最大的感悟是责任。这首先要有细心和耐心。新闻稿子中出现的姓名身份,多核对不能出错;负责的这期报纸、这个版的内容与文字就必须准确无误,这就需要具备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记得一位同行说:“新闻是匆忙的文学。”为了拓宽自己眼界的广度、心灵的宽度和见识的深度,编辑在日常生活中应把学习的心“放大”,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此外,编辑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以便恰到好处地设计文章的版面与图片,使之图文并茂。两年的编辑,让我深感编辑工作的单调枯燥,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和疲劳。如今,刚对民生版块得心应手的我转到县区部负责县区新闻,我还在适应摸索中,只能说,新闻路上,永远在学习。
(13)、李大钊率先在北大政治系、历史系、经济系陆续开设《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此外,他还为北大学生做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等学术演讲。
(14)、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知晓率甚高,护士节次之,记者节的知晓率就低了许多。作为一名记者,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去一线的路上,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无数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细细琢磨、反复推敲,纳雍的发展有你们的努力和汗水,在全国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诚挚地祝你们节日快乐。
(15)、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同志的这一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共产d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军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16)、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7)、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18)、在这一年里,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因为犯错受到斥责。对于我来说,这一年经历了许多挫折,因为文字功底不够扎实,吃了不少苦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还好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反思挫折给自己带来的教训,慢慢取得一些进步,现在可以去完成一篇还算合格的稿件,虽然时至今日,稿件质量依然不够成熟,但这已是进步的了。
(19)、同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著名讲演,继而又写下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光辉论文。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0)、歌者愉悦他人的耳朵,需要真本事,更需要热心肠。
(1)、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提出了著名的“不d、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加强新闻业管理和新闻检查,严酷镇压不服从管理的报刊和报人,查封报馆,抓捕报人,酿造诸多惨案;舆论界呈现万马齐喑的状况,一些报纸为谋取生存成为一d的言论机关。在1926年《大公报》续刊首日,张季鸾先声夺人地撰写《本社同人之志趣》一文,阐明了该报“四不”的办刊方针。
(2)、作为新闻工作者,他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下动人的故事,扛起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好“d的政策和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3)、李大钊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第三册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当时中国报刊上发表的公开礼赞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李大钊以敏锐眼光指出:“俄罗斯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4)、●要有效地克服“新闻耳”钝化和非“新闻耳”现象,就要善于打造灵敏的“新闻耳”。主要有四点:理性分解。这要求记者做到“四个善于”,即善于弃假取真,善于弃轻取重,善于弃无取有,善于弃表取里。情感接受。要求记者在谈话采访中,自始至终投入情感,全身心地进行沟通,致力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能让他畅所欲言的气氛。意识服从。这是一种“此时有声胜无声”的倾听技巧。采访需要记者的耐心,沉住气让采访活动引向深入,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得更有条理、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和更有价值。语境创造。谈话采访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必须创造一个不会影响语义的表达和理解,能有效促进沟通的良好语境。
(5)、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
(6)、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7)、他笔起波澜,引领风潮,掀一时之气象,成就舆论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