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8句简述陶行知的行知观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8 09:20:46 admin 阅读:59

导读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观点 1、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贡献和观点 (1)、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

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观点

1、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贡献和观点

(1)、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2)、③不管是教师的从做中教,还是学生的从做中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素质。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是他整个生活教育理论的目的与灵魂。

(3)、“生活即教育”是浓缩在生活教育中的本质内核,是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理论。它解决的是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究竟具备哪些特征的问题。它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提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行的教育。它深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概括了生活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生活教育最基本的理论,它不仅主导着生活教育运动的方向,而且支配着生活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充实和发展。

(4)、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5)、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陶行知指出,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知道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6)、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7)、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8)、“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

(9)、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

(10)、(20吉林/20山东/20河南单项选择)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杜威

(11)、此外,从做中教,还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陶行知在学生犯错时,往往不是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斥责,更不是加以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在育才学校,流传着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可以说是陶行知“从做中教”的教育经典。

(12)、从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到对生命价值的珍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有着广泛含义。生命的发展既包括生理生命的成长,更包括精神生命的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个教人从“真人”不断成长为现代共和国民的过程。

(13)、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

(14)、“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质论及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15)、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16)、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

(17)、其次,生命教育以生命的自由与解放为基础。有生命的教育一定要使生命处于自由、自然的状态之中,解放一切对生命的束缚,使生命得到充分地舒展,焕发“活”的生机。陶行知所谓的“自由”是一种“出头处的自由”。他对中山先生之国家要自由、个人不要自由,团体可以自由、个人不能自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用树木的成长作比喻说:“如树木有长五尺长的,一丈长的,十丈长的;树的出头处,是要自由的。……我们人类的智愚贤不肖,也如树木有能长到十丈长的,也有只能长到五尺长的,这是天生成的。如果你嫌五尺太矮,要把它拔到一丈,它因为力量的不足,是要死的;如果你嫌一丈太高,要把它压到五尺,它因为受了过分的压制,也是要死的。”他在给友人写的对联中言,“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可见,这种自由是一种个体之自由,解放之自由。从这点来说,有生命的教育与创造教育的精神是相一致的,他们都批判那种毫无精神的死的教育——“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从对“死教育”的批判和对“活教育”的希望出发,陶行知明确提出,教育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活”就意味着充满生命的,生生不息的,而不是僵死的教育。

(18)、*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

(19)、如果说以上的生命发展观是就生命教育的长度而言的,那么这里我们所要论述的是陶行知对于生命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的观点。关于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点构成了陶行知全生命教育的思想主旨。

(20)、简答/论述(重师22/19/18/川师20/16/河南江苏云师深大吉师贵师/南师广师15/杭师湖师广师浙师华东/海师辽师22/19/华南22/16/华中22/深大/安师扬大21/18/杭师/山师海师20/19/18/16/陕师20/苏大天师20/东北贵师江苏宁波14/北师中央民族天师川师15/吉师22)

2、简述陶行知的行知观

(1)、一旦意识到这些,对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更加审慎。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3)、■回复(教学设计)免费领取教学设计备考资料

(4)、*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5)、其另一命题“学校即社会”,所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关系。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他的生活过程,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

(6)、当然,强调在实践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生命教育,是有意义的、经过自我思考的、带有自我生命温度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盲行盲动。陶行知把“做”分为有意义的做与无意义的做,“人家怎样做,我也怎样做,而不求其所以然,便是无意义的做”。陶行知认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他在批评二元论哲学对劳心和劳力之人的阶级划分所导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时说,“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所有这些,都给生命教育实践提供了思想源泉。

(7)、一方面,他们都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杜威指出,社会的重建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靠学校,学校教育是新的社会建设的工具,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特征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改变。而陶行知作为教育救国运动的主力,更深信教育能影响中国社会变革,能拯救整个国家、改变民族命运,认为“改造了个人便是改造了社会”。

(8)、*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9)、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认为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劳力者)和“书呆子”(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在中国“科学的种子长不出来”。为纠此偏,就必须“(1)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2)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劳力和劳心的“两橛子”联接起来,“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

(10)、生命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发展是连续的、统一的。健康、活泼的生命,思想独立、行动自由的人,着眼于大众和民族的大众教育等,既是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和升华,也是生命教育层次和深度的递进。它们统一于完整的生命发展之中,构成陶行知生命观的重要内容,贯穿陶行知的生命教育实践,也启迪着今天的生命教育。

(11)、“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践行“行知合守正创新”的办馆宗旨,致力于“融汇仁智,思变求新,笃行致远”的为学之道,定期开设“知行大讲堂”。讲堂以专家讲学、学术对话、陶研风暴等方式,在“大先生”的引领下,推行创新的思想、前沿的学术、多元的文化和广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思·悟”中涵养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2)、(20安徽判断)“做中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

(13)、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

(14)、首先,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由于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鸟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任其自由翱翔,成为适应生活、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

(15)、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1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是非常强烈的。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他所说的“爱满天下”就是解放全人类,他所说的“平民化”就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性。

(1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18)、*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

(19)、解析:题干所述为陶行知的教育名言。答案选B。

(20)、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双眼、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及时间。

3、简要论述陶行知的主要观点

(1)、对于终身教育,早在1934年,他就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直到晚年,即1945年5月,他还强调说:“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故生活教育很早就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口号。

(2)、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命教育是在生活教育中展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和基石。这一理论的创立既借鉴了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进步教育思想,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立足于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的现实基础。因此,追求生命的自由解放、强调对生命的博爱、倡导知行合一的全身心状态的学习等自然成为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3)、*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4)、“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5)、陈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体系包括三大部分:(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6)、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1906年,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7)、与会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们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参观研讨后的感悟。

(8)、“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去除“知识产权”的私有,树立“文化为公”的信念。“小先生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9)、单项选择:陶行知提倡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实质上属于一种(   )。

(10)、荐读|傅国亮: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

(11)、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2)、《教育史ABC》(1928年)《新教育大纲》(1930年)等。

(13)、距离2023年考研还剩最后的11天!坚持就是胜利!

(14)、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答案选A。

(15)、如果选择了这个职业,它会不同任何其他行业的职业目标: 不是对上司负责,也不是对客户负责,而是对一张张像朝花晨露一样稚嫩的面孔负责,对一双双满怀着信任与期待的眼神负责。

(16)、“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17)、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无可替代的。在全民教育中,陶行知提出,全民教育应该是以民主为原则的全面教育,因为在中国社会的教育应该是属于大众、由大众自办、为大众服务的教育,所以要“依据民主的思想从根本上重建学校及学制”,“不论宗教、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

(18)、*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

(19)、第一线|王志刚:班主任应如何开发学校晨会课程?

(20)、“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

4、简述陶行知的思想

(1)、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大家,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他的教育思想和典型事例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重要的客观题考点。

(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是现代教育家()的名言。

(3)、(20江西单项选择)“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杨贤江

(4)、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或环境办学。

(5)、五险一金+食宿免费|2020年公主岭第五中学招聘公告

(6)、陶行知“四颗糖”处理打架事件的故事(案例)

(7)、191陶行知7年8月,陶行知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1920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1921年,参加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11月,从事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工作

(8)、单项选择: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是(   )。

(9)、*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10)、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11)、在社会动荡的时代,陶行知立志把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的生命作为自己的志业。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人的生命始终是整个中国和中国教育的基础。生命不仅是教育的目的,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面对当时中国社会对人的生命的忽视和冷漠,陶行知在《中国的人命》一文中惊呼:“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费得太多了。……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在陶行知看来,只有重视人的生命,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追求自由世界和自由人格的目标才有希望,中国的教育才有出路。

(12)、现代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适应社会是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因此拓展为包括社会生存交往能力、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多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教育。在社会生活教育方面,陶行知和杜威都强调“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事实上,“生活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永恒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独立学习、独立处理事务及信息的能力等,是学校德育造就人才的关键环节。

(13)、*前进的小先生要有四种精神:追求真理;即知即传;联合起来;百折不回。

(14)、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5)、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又名李浩吾,浙江余姚人。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16)、“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1914年,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

(19)、*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20)、C.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原则的实施。其主要涵义是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5、论述陶行知

(1)、*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亲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奋斗是成功之父”。

(2)、单项选择: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3)、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谐之感情。

(4)、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及各类信息的丰富性大大加深了现代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难度。人们在空前爆炸的信息知识面前无所适从,接受和学习所有的信息知识显然超出了人的能力极限,传统德育工作在如何选择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惑,对层出不穷的各类道德问题更是鞭长莫及。“生活即教育”思想正好契合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特殊要求,它所蕴含的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主张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面对海量知识信息的最佳应对方法。从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来看,教育要以人完整的生活为准绳,生活需要的才是有用的,按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成为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道德概念,形成自我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对各类信息文化的选择、判断、驾驭能力,构筑一道信息“防火墙”。

(5)、名词解释(南师江苏江苏21/14/湖师江苏浙师/云师宁波云师海师安师/湖师/西北/重师15)

(6)、综上,个人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该是悬在头上的一把标尺,对它的追求没有止境。

(7)、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关注的是每个儿童个体的生长及教育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个体适应变化的社会。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的整体趋势、个体要适应社会的整体趋势。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注重的是作为整体的国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素质提高以改造社会。主张个体要改造社会,力图通过教育彻底扭转时局、改造社会,而不仅仅是适应社会。

(8)、一个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84句对陶行知的评价1500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