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7句周树人排行老几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2 07:52:57 admin 阅读:59

导读十个周树人抵不过一个周作人 1、周树人多少岁 (1)、曾经是周氏兄弟学生的俞芳也回忆说,朱安夫人曾“很气愤地”向人说过:“她(信子)大声告诫她的孩子们,不要亲近我们,不要去...

十个周树人抵不过一个周作人

1、周树人多少岁

(1)、曾经是周氏兄弟学生的俞芳也回忆说,朱安夫人曾“很气愤地”向人说过:“她(信子)大声告诫她的孩子们,不要亲近我们,不要去找这两个‘孤老头’,不要吃他们的东西,让这两个‘孤老头’冷清死。”

(2)、鲁迅热心帮扶年轻人,对素未谋面的宫竹心,既寄去《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更亲自为他剪报;但同时又嘱咐,关于归还“不拘多少时日”,“不必急急的”,多少也有客气的成分。宫竹心的来函未见公布,恐已不存。由于这两封信能提供的信息较少,鲁迅又写得比较客气,因此,历来不太为学界所关注。(5)

(3)、(11)《杜威五大讲演》用“纪”字,而《教育公报》连载时用“记”字。此外,《伦理演讲纪略》在收入《杜威五大讲演》时,没有标明章节序号,径直印出章节名称,此处全部遵照其原始面貌录入。

(4)、朱安自幼身体饱受摧残,婚后感情生活有如枯井,老年又面对经济困难,一生不可谓不凄苦,但她却从没有迁怨于旁人,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大家尊敬了。 

(5)、(46)吴真:《被鲁迅记忆抹去的敷波先生》,《读书》2017年第11期。

(6)、同时,她对于把她摒弃的新世界也达到一份了解。朱安死前说到她和鲁迅许广平的关系,充分显示她的思想并不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单纯:

(7)、倘若你喜欢看散文的话,肯定会喜欢他的散文。他的散文《苦雨》,他谈到下雨后,院子里的青蛙鸣叫,以叫声的不同列举了几种青蛙。写的很有意思,而他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写的既有趣而平淡,就像是略微罩上一层轻纱,而附上诗意,给人一种朦胧美的享受。郁达夫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

(8)、《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一览表》(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档案号1-0087-0001)(作者提供)

(9)、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0)、杜威在《教育哲学》讲稿的第七章也专门谈及这个问题:“学校的最大坏处,就是先为学生应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得用的。于是所学与所用,完全不能联贯。”这种观念害处有三:耽误学生的光阴;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于现在而希望将来;使我们评判儿童的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杜威也明确告诉中国听众,这一预备说,源自斯宾塞尔,当初“可以算教育界一大进步”但目下已经遭到猛烈批评。杜威本人便是“教育预备说”最核心的批评者,因此鲁迅这一句“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只能是指向杜威的。

(11)、对于周作人所写的杂文,鲁迅其实是非常喜爱的,据说鲁迅在病危之时,还在看自己弟弟周作人所写的著作。但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位能写出好作品的文学家,竟然有一些媚日的想法。

(12)、更有趣的是,孙伏园编定《杜威五大讲演》,已算是当时网罗杜威演讲比较全面的集子了,鲁迅不辞辛劳,将《教育公报》上杜威的演讲拆出散叶,然后合编了一遍,并且颇有些自傲地说,“内容大约较《五大讲演》更多。”鲁迅当年寄给宫竹心的剪报原物似已不存,但基于以上信息,我们仍不妨尝试还原一下鲁迅大概可能拆出哪些篇章。

(13)、作为神话粉碎机,先要粉碎自己:鲁迅上个世纪说的话,再读还是精辟

(14)、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15)、(18)如1919年5月23日,“夜胡适之招饮于东兴楼,同坐十人”(《鲁迅全集》第15卷,第369页)。

(16)、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17)、A.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18)、杜威博士讲演;刘伯明翻译,曹刍、夏乘枫笔记

(19)、一如既往,这个消息朱安也是间接听回来的。她的反应除了显示孤苦无助之外,也表现出相当深刻的思考: 

(20)、鲁迅一生吸收了不计其数的外国思想与文学营养,其中比较显著的,如尼采、果戈里、厨川白村等,因鲁迅本人谈得较多,可供对比研究的素材也多,历来受到的关注偏多。鲁迅对杜威的吸收,则属于相对隐而不彰的那一部分。鲁迅因为“杜威热”这一时代风潮,积极吸纳了其教育理念,但从总体来说,却和杜威的理论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相较于所谓“影响与接受”的关系,这种“接受影响同时又保持拒斥”的姿态似乎更能反映出鲁迅精神世界中的某些特质。

2、周树人排行老几

(1)、如果只是好吃懒做一点鲁迅可能也就忍了,关键是她还特别讲派头。

(2)、(1)“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3)、由此看来,写文章的人熬夜或者早起,的确都只是一个习惯问题。真正的区别是写还是不写,而不是什么时候写。

(4)、俞芳在《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鲁老太太曾对人说:“这样要好的弟兄都忽然不和,弄得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下去,这真出于我意料之外。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道理来。我只记得:你们大先生对二太太(信子)当家,是有意见的,因为她排场太大,用钱没有计划,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别人去借,是不好的。”

(5)、杜威博士在北京大学讲演;胡适翻译;绍虞笔记

(6)、D.惩(chěng) 冀(jì) 敛(liàn)

(7)、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失和,并不是出于政治、思想、人生选择上的分歧,而纯属家庭内部的纠纷。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当年周氏兄弟家庭内部的恩怨与纠纷,是是非非,就连当事人自己也无法说得明白,旁观者更是无法定论,实际上,也无须下定论,特别是时过境迁,到了今天,更没有必要进行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想象与猜测。

(8)、再相比妻子虽然大手大脚,但提供给他的生活是舒适无比的,他自然私心里倾向了妻子。

(9)、一九二九年五月,鲁迅回京探母,在他到达家门的前几天,朱安对婆婆说自己梦见鲁迅带着个小男孩回家,心里很难受。鲁瑞听了,责怪她不识大体。到底朱安是否真的做过这样的梦呢?还是借此让婆婆知道她听来的谣言让她很受困扰呢?我们无法知道真相。重要的是鲁瑞的态度让朱安明白到婆婆不会在这方面给她任何支持。

(10)、   7岁的“小白象”周海婴从沉睡中醒来。

(11)、这封信是回复两天前收到的胡适来信。胡适在信中“疑我因骄傲致树敌”,似乎偏向傅斯年有理些,更让顾颉刚心里憋屈,堵得慌。他在当天日记中记载:“写适之先生信,约五千字,直陈两年中痛苦”;“耿耿此心,每不为师友所解,强予办事,失其故我,奈何!”

(12)、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可能是现代文学里最无法忽视的存在。

(13)、杜威博士讲演;刘伯明翻译,曹刍、夏乘枫笔记

(1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针对当时英国古典主义教育崇尚虚文、华而不实的问题,提出教育要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培养出孩子将来生活所必备的各项技能。这一“教育预备说”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但杜威却深刻地意识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变迁,已经很难有人能够确切预知未来社会中所谓必备的技能到底是什么了。与其为一个渺茫的未来社会最准备,不如真正关注孩子的当下,通过切实的经验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以应对可能的变化。此外,教育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儿童对于现在的生活,兴趣正浓正厚,而教育者偏要用这种预悬将来目的的教育方法,实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

(15)、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

(16)、1949年8月14日,他从上海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管治下的北平定居。

(17)、正是因为儿童有自己特殊的心理世界,杜威才非常看重“游戏”在培养儿童精神世界方面的价值。《教育公报》曾以连载形式编译杜威《未来之学校》一书,1920年第2期登载了《第五章:游戏》,其中谈到:“游戏与竞技,为儿童本能上自发之活动。”(29)1925年,鲁迅另写有一篇《风筝》,其中提纲挈领的一句“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恐怕就和杜威有很深的关联。

(18)、伦理演讲纪略:欲望之性质与其对快乐之关系;欲望和物诱

(19)、(注)①②③现在写作“匾”,④⑤现在写作“哪”。

(20)、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3、周树人地位

(1)、(片段一)行者见了,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佛祖道:“我此来,专为这小雷音妖怪也。”行者道:“多蒙老爷盛德大恩。敢问那妖是那方怪物,何处精魔,不知他那搭包儿是件甚么宝贝,烦老爷指示指示。”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行者见有瓜田,打个滚,钻入里面,即变做一个大熟瓜,又熟又甜。那妖精停身四望,不知行者那方去了,他却赶至庵边叫道:“瓜是谁人种的?”弥勒变作一个种瓜叟,出草庵答道:“大王,瓜是小人种的。”妖王道:“可有熟瓜么?”弥勒道:“有熟的。”妖王叫:“摘个熟的来,我解渴。”弥勒即把行者变的那瓜,双手递与妖王。妖王更不察情,到此接过手,张口便啃。那行者乘此机会,一毂辘钻入咽喉之下,等不得好歹,就弄手脚抓肠蒯腹,翻根头,竖蜻蜓,任他在里面摆布。那妖精疼得傞牙俫嘴,眼泪汪汪,把一块种瓜之地,滚得似个打麦之场,口中只叫:“罢了!罢了!谁人救我一救!”弥勒却现了本象,嘻嘻笑叫道:“孽畜!认得我么?”那妖抬头看见,慌忙跪倒在地,双手揉着肚子,磕头撞脑,只叫:“主人公!饶我命罢!饶我命罢!再不敢了!”弥勒上前一把揪住,解了他的后天袋儿,夺了他的敲磬槌儿,叫:“孙悟空,看我面上,饶他命罢。”……行者方才跳出,现了本象,急掣棒还要打时,早被佛祖把妖精装在袋里,斜跨在腰间,手执着磬槌,骂道:“孽畜!金铙偷了那里去了?”那怪却只要怜生,在后天袋内哼哼啧啧的道:“金铙是孙悟空打破了。”佛祖道:“铙破,还我金来。”那怪道:“碎金堆在殿莲台上哩。”

(2)、而羽太信子对鲁迅呢?鲁迅好友、与周作人在日本有过同住情谊的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台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因此,鲁迅与羽太信子的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

(3)、1940年11月8日,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汤尔和因肺癌病逝;12月19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委员会31次会议通过“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4)、1939年元旦,自称是他的学生并自称姓李的客人求见周作人,突然开枪将他击倒,子弹射中铜扣而受轻伤。

(5)、作为其中之一的产出者,鲁迅最大的财务支出就是日常吃食和写作时的一点香烟钱。

(6)、三位老板招揽“员工”的风格也各有千秋,“胡适凭名诱人,傅斯年借势挖人,顾颉刚以情动人”。傅老板与顾老板是北大同窗、新文化运动干将,并肩奋战在新潮社,一起筹备中山大学语史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令人惋惜的是,两人矛盾不可调和,相背而行。傅斯年霸气侧漏,先后与鲁迅、顾颉刚闹掰。

(7)、这是朱安惟一一次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她说:“你们都说要保护周先生的遗产,我也是他遗产的一部分,你们想过我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周作人始终坚持是日本军方的阴谋,日方则说是国民d特务所为。

(10)、这固然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朱安已接受了新的现实,而且她的性格一向和顺:事已至此,为什么要制造更多的不协调和不愉快呢?因此当许羡苏在一九三一年离开北京前夕,把一大包与鲁迅的通信交给朱安时,朱安实在不知所措。许羡苏和鲁迅的关系曾经非常密切,而目不识丁的朱安只能猜测书信的内容,也不清楚许羡苏为什么要把信交给她。她无法预测如果把信寄往上海,会引起什么后果,所以就把信藏在箱子里。鲁迅死后,她更感到这些信难以处置,因此可能在鲁迅死后不久或她自己去世之前把信毁了。无论如何,许羡苏与鲁迅的通信已无迹可寻。

(11)、兄弟姐妹的朝夕相处也间接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能够使他们的性格更加完善。哥哥姐姐经常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不知不觉就变得更有爱心、耐心;弟弟妹妹会经常落后于哥哥姐姐,不知不觉就变得更加豁达、坚强;和异性接触时,家中有异性同胞的孩子能更大方、自然;兄弟姐妹在童年时共同经历过危机,他们就会更懂得珍惜彼此、更加团结……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性格会更加完善,发生极端负面情绪的机率会大为降低。

(12)、实际上,以生物学和进化论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正是杜威教育哲学的一大特色。在教育部演讲的第一讲里,杜威便说:“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生’与‘死’两件事。人类当生下来的时候,不能独立,必须倚靠他人,所以有赖于教育;死去的时候,把生前的一切经验和知识都丢了,后世子孙倘要再去从头研究,岂非不太经济,甚至文化或可因此断绝,所以因为人类有死的一件事,也非有教育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之子孙不可。”(25)

(13)、(7)事实上,杜威一行人虽然11日就离开北京,但却是取道山东,经由日本,再返回美国,因此,要迟至8月2日,才在山东踏上离开中国的邮轮。不过,要一直到2003年,王剑发表《胡适与杜威的中国之行》(《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一文后,相关史实才比较清楚。在此以前,教育史学界也普遍误读了胡适的文章,以为杜威7月11日就“起程归国了”。不过,这也更从一个侧面表明,1921年7月,北京学界掀起的声势浩大的欢送杜威的活动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以致于很多人误认为这时候杜威已经离开中国了。

(1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5)、(45)刘幸、陈玥:《超越文化猎奇:杜威的中国之旅》,《上海文化》2021年第4期。

(16)、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兄弟两人的生活都是由日本女仆羽太信子来照顾的,洗衣服,做饭。后来,羽太信子和周作人日久生情,谈起了恋爱,羽太信子随着周作人回国,成为他的夫人。

(17)、羽太信子,周作人的夫人,日本人,1909年与周作人结婚,后随周作人来到中国。

(18)、杜威受胡适等门生之邀,于1919年4月抵达上海。为了传播其师的教育学、哲学、政治学主张,胡适等人花费了不少心思,不仅安排杜威到各校授课,而且联络各类报刊杂志连载杜威的学术讲演,《教育公报》便是其中之一。(10)

(19)、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礼仪,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

(20)、周家三兄弟,尤其是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文坛上各自占据了顶峰一角的人物。两兄弟曾一同留学日本,后来更是举家搬到了一个院子里居住。

4、周树人 周

(1)、(19)孙伏园、孙福熙:《孙氏兄弟谈鲁迅》,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8页。

(2)、《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都有多余之本,现在各各奉赠一册,请不必寄还。

(3)、传统心理学认为:影响我们性格形成的因素可能是遗传基因、父亲母亲、亲密朋友。现在国外心理学家又开始研究兄弟姐妹这个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4)、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共2分,每小题1分)

(5)、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的三弟。扩展资料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人作品:

(6)、(17)顾红亮:《杜威在华学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72页。

(7)、   “我用一只手握着先生的手,一只手按在先生的额上,温味渐渐地消失下去了。”(逝世5小时)

(8)、现代敎育的趋势(杜威博士在北京美术学校讲演的)·教育的天然基础

(9)、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①道:三味书屋;扁②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③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0)、(13)《杜威五大讲演》中,《教育哲学》第十三两章的章节序号没有印出,想必属于印刷失误,但对勘《教育公报》上的讲演原稿,其一致性非常明显。

(11)、周作人虽然在文学方面颇有才能但他也曾走错路

(12)、这时周作人建议她卖掉鲁迅藏书,换取度日之资。这个消息传到上海,马上引起快速反应,鲁迅两名追随者赶到北京制止此事。

(13)、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读到文章结尾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你会在什么地方重读?结合你对选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说说你这样设计重读的理由。(4分)

(14)、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5)、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症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16)、作为小安的媳妇,她有两份职责,一是延续香火,二是操持家务,她既然无法完成第一项,就全心全意投入第二项里。既然她是小辈中惟一的媳妇,家务的担子自然不轻,而大家也认为她是个称职的主妇。大家族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对朱安来说是个熟悉的环境,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鲁瑞对她十分喜爱。

(17)、(24)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36页。

(18)、他不到台湾与傅斯年在1949年1月20日接任台湾大学校长不无关系。

(19)、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第二大误会的产生源跟钱财用度有关,但其中造就误会的最大主角,仍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20)、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5、周树人的

(1)、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脾性相差之大。而这种性情差异造成的误会,也是他们兄弟俩失和的原因之一。

(2)、1931年,傅斯年又琢磨聘顾颉刚为北大教授,顾还是拒绝,并写信告诉胡适三个理由:听说孟真有意聘钱穆为北大教授,我问了钱,钱也愿意;我所能教的功课,钱都能教,而且钱的学问比我笃实;北大如请钱,比请我为好,因为我有流弊而他没有流弊。

(3)、(51)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版,第57页。

(4)、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写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

(5)、(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威在华的两年间,鲁迅并未在公开场合直接谈及杜威,惟在时过境迁的1929年和1933年,讲过两次嘲讽的话,不过句句都指向胡适。一句“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嘲讽胡适过分倚重杜威;而一句“杜威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白璧德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中国的呵斥八极的学者”则将这个意思表露得更加直白。《鲁迅大辞典》基于此而认为“鲁迅在批评和讽刺胡适时,常提到杜威”是合乎实情的。三十年代已经是鲁迅胡适交恶的时期,此时的鲁迅似乎很难对杜威讲什么好话了。

(7)、出行必坐汽车,小孩生病必须请外国医生,就连日常用品都要托人大老远从日本捎来。如此种种,原本宽裕的经济时时崩溃,捉襟见肘。

(8)、“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

(9)、(15)刘幸、李泽微:《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奠基》,《教育史研究》2021年第1期。

(10)、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11)、但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和鲁迅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思考有关系。如赵康所言,杜威不通中文,他展现给中国的理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译介者胡适呈现出来的,而在胡适这里,杜威的理论主要被诠释为一种实验主义的“方法”。(47)用胡适的话来讲,“他(杜威)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这种方法一是注重历史,一是注重实验,而“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杜威先生虽去了,他的方法将来一定会得更多的信徒。”(49)杜威当然也怀抱着一种社会必将进步的信念,但这一信念经过胡适的放大,却变为了一种近乎单纯的乐观,仿佛中国任何社会问题只要经过实验主义的三板斧,都能迎刃而解。杜威来华,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胡适怀抱着一种非常单纯的乐观心态;而杜威离华时,正是他的著作在中国最受推崇时,胡适所遥想的更是一派光明美好的景象。

(12)、杜威博士在北京大学讲演;胡适翻译;伏庐笔记

(13)、鲁迅毕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诬蔑委屈,搬出了八道湾,又生了一场病,而对于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记上却一字不提。这是笔者在他死后数个月,为的要赶撰年谱,翻阅他的日记才知道的。

(14)、请在“和_________的亲密接触”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15)、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6)、比如梁实秋,他曾经做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早起》。文章开头一句就是:“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而知。”对于那些“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人,梁实秋很不理解地说:

(17)、但是,周作人完全不搭茬,甚至还在鲁迅和许广平结婚后公开讽刺鲁迅“纳妾”,觉得他对不起朱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89句老罗语录全集mp3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