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64句顾宪成简介及主要事迹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3 07:55:35 admin 阅读:59

导读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 1、顾宪成知乎 (1)、这里不是遗老遗少们的“诗酒文会”,不是空谈心性的象牙之塔,也不是钻营苟且的名利之场。这里是一群血性男儿神圣的祭坛。 (2)、崇祯帝...

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

1、顾宪成知乎

(1)、这里不是遗老遗少们的“诗酒文会”,不是空谈心性的象牙之塔,也不是钻营苟且的名利之场。这里是一群血性男儿神圣的祭坛。

(2)、崇祯帝说的有几分道理,那帮子大臣对明亡需负很大的责任,不仅仅在崇祯时期,从万历后期,朝中的一些大臣们就开始不干正事了。

(3)、魏忠贤这个人不简单,他对政敌的认识真可谓深入到了骨髓:你们文人其实什

(4)、至于办书院也并不是江南士绅的专利,各地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士绅都办书院。江南之外,还有邹元标主持的江右书院,汪应蛟主持的徽州书院,冯从吾主持的关中书院,从南到北到处都有。只不过江南经济最发达,书院最密集,所以其魁首东林书院显得特别耀眼罢了。

(5)、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6)、特别是痛斥魏忠贤“千人所指,一丁不识”那八个字,更透出一股执著的阳刚之气。

(7)、果然,另一个“有文化”的东林d人又跳了出来,他是左副都御史杨涟。这位监察部副部长在奏章中一口气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在他的号召下,“一时东林势盛,众正盈朝”,讨伐魏忠贤的奏章争先恐后,数日之内,竟有一百余疏,大有京华纸贵的气氛。

(8)、康熙11年,曹寅和纳兰同时考中举人,两人曾经共同担任康熙的御前侍卫8年,除了御前侍卫以外,曹寅还负责养狗,纳兰容若负责养马。不是真养啊,就是负责这个事情。俩人的交情那是铁磁。后来曹寅被康熙派到南方,俩人就没机会见面了,但是却一直都是毕生好友。所以后来曹雪芹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时候,难免会有纳兰容若的影子在里面。我们在开头读到的那句诗:“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谁人知,”就是曹寅在纳兰容若去世10多年后回忆时写的。可见真正能了解纳兰内心世界的曹寅算一个。

(9)、万历三十六年,太湖流域遭遇特大水灾,洪涝被野,灾民流离,锦绣江南在淫雨中呻吟。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国人要想读懂自己的祖先和文明,必须读懂明朝。国人要想承前启后,全面复兴中华,也必须读懂明朝。要真正读懂明朝,需要先正确解读满清王朝。

(11)、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12)、《三国演义》中写孙权把关羽的头装在木匣子里送给曹操,曹操打开木匣子,对着关羽的头冷笑道:“云长公别来无恙?”我一直认为,这是关于曹操性格描写中最精彩的一笔。

(13)、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黄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14)、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从屈原、司马迁到那个在宣武门外带头闹事、鼓动学潮的太学生陈东,酿成自己人生悲剧的不都是这块不安分的喉骨吗?

(15)、关于纳兰容若的去世,有很多种说法,除了因伤寒去世以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被暗杀的,说因为纳兰实在是太有才了,简直是天之骄子,所以康熙后来嫉妒他的才华,派人将之暗杀了。其实呢,当时的纳兰容若的确是天之骄子,但是大家想想,康熙第一不可能因为这个就杀了这个儿时的玩伴,第二没人不知道纳兰容若根本不愿意参与朝政,对于康熙的英明领导毫无威胁。所以基本没有这种可能性。

(16)、江南士绅富商们将自己的腰包塞得鼓鼓的,但是却蛀空了大明朝。

(17)、万历二十二年,当了十四年官(中间休了三年,丧母三年,其实只当了八年官)顾宪成被免职,彻底成了老百姓。失去官职后顾宪成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忙碌。

(18)、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内阁首辅赵志皋病故,阁臣沈一贯继任首辅。沈大人一个人忙不过来,万历帝随即又召隐居在家的沈鲤和朱赓入阁,这两人在归隐前都曾任过礼部尚书。

(19)、播州之战结束后,d争愈演愈烈,我们来简单的讲一下。

(20)、由于纳兰容若是个摩羯座,他是1655年1月19日出生的,所以摩羯座的小心、耐性、固执、隐忍在他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但是,当了解了这个人短暂的31岁的人生后,我总有这种感觉,这个人根本就是投胎失误,他就像一个时代的奇葩,降生在了一个不应该出生的地方,选择了一个最不应出生的时代。大家很熟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个人物,当然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而纳兰容若的一生就跟虚构的贾宝玉一样,一样的迷幻和不真实。

2、顾宪成简介及主要事迹

(1)、由于东林讲会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讲学风气,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从全国各地赶来赴会,学人云集,每年一次的大会有时多至千人,不大的书院竟成了当时国内人文荟萃的重要会区与江南讲学者遥相呼应。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为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便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d”。东林d与朝廷中的腐朽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东林书院的主讲顾宪成则以其卓越的思想气度成为东林d的精神领袖。

(2)、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中华的历史和智慧都在古书里)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

(3)、汉末d人也好,道学人士也好,东林人士也好,他们德行、能力、政绩等方面都没什么问题,找不出可以攻击的点,而他们的对立面基本上一无是处。但是没有关系,一顶“朋d”的大帽子扣上去,无论他们才德如何出众,皇帝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击。此即欧阳修所说“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d之说”,吴应箕所说“小人之倾君子,未有不托于朋d之一言”。

(4)、该刺客并非人们常说的那种冷面杀手,听了杨涟的话居然为之汗颜,嗫嚅应道:“我实受人指派,感君忠义,何忍加害?”言罢即惶惶离去。这样的情节也许太富于传奇色彩,但对于魏忠贤那样的流氓无产者,他是绝对做得出的。

(5)、在卢氏去世以后,家里又给他续弦了一位名门的闺女——官氏,但是我们一定清楚,像纳兰容若这种内心被感情折腾的起起伏伏的人也不会啥人都爱上啊,所以他和后来这个续弦关系处的也一般,否则他也不会写那么多悼念亡妻的词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从他的一首词中大致看出他和后来这个妻子——官氏的关系。比如这首《点绛唇》:

(6)、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7)、至于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居世界第则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以往各朝代,中国的国力都是世界第不是到了满清才第一的。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这说的还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质(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满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8)、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宣传,真是误导人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足狗文人写的?请不要自欺欺人了。

(9)、刑部给事中刘道隆借此宣称孙鑨、赵南星对该贬的人不贬,奖惩不公,将他们诬为朋d,这一下正中万历帝的下怀,内阁是万历的挡箭牌,怎么能让六部和言官打倒,于是万历趁机指责吏部“专权结d”。

(10)、魏忠贤这个人,只要对明史稍有涉猎的人都是不会忘记的,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宦官而位极人臣者不少,但是像魏忠贤那样把权势玩得遮天盖地而又堂而皇之的,恐怕不多。

(11)、就在这劈啪声中,大明朝读书人的斯文和尊严,再次被抽打在他们屁股上的板子彻底剥了个干净。

(12)、《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大明朝呀,是让万历帝给玩完的。”

(13)、意思就是:万丈穹庐里的人都已经醉了,四周悄无声息,星影摇曳,人渐渐的沉沉睡去,想要在梦里回到家乡,却又被河水流淌的声音搅碎了我的梦。还是睡去吧,还是睡去吧。也好过醒着时的索然无味。这首词也是被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盛赞的一首词,大家可以仔细品味。

(14)、么也没有,就有那么点骨气,这“骨气”之“骨”,最要紧的无非两处,一为脊梁骨,一为喉骨。

(15)、东林讲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社会和学人的共同需要兴办起来的。它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除了严寒盛暑外,定期会讲。这就将原来士绅的分散游学形式变为集中固定的有组织的讲学活动。而且书院不分尊卑、不限地区、不论长少、不收学费,只要愿意,均可参加,还提供食宿方便。讲授方式十分灵活,有时采用演讲方式,讲了一段时间后,就穿插朗诵一段诗词以活跃气氛、开发性灵,主讲者还随时回答提问。有时采用集体讨论方式,沟通思想、交流心得。

(16)、明季的东林d起自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17)、古称“三苗”的湖南,近代以前,文物教化远逊于中原及东南地区,乃不争之事实。所谓“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即是古代湖湘乏才的真实写照。150年前几千年漫长岁月里,湖南只有唐时欧阳询、怀素,宋时周敦颐,元时欧阳玄,明时李东阳,清初王夫之等少数人可跻身于文化名人之列。

(18)、乾隆时,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

(19)、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20)、且先按下打屁股这节不表,再来说皇上罢工的事。

3、顾宪成是谁

(1)、看看,内阁和各部委的秘书及科员都没了,“曹署皆空”,全都是光杆司令。不过,即便是光杆司令,也没几个了,南直隶的九卿只剩下了两个,六部尚书也只剩下了一位,这国家机器还怎么运作?

(2)、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时逢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不徇私情,拒绝请托,根据品望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神宗不由分说,指责吏部有“徇私”做法,在吏部的奏疏上批了“司官降杂职”五个字,就把顾宪成文选司郎中的职务给撤掉了。陈有年作为吏部尚书,上书引咎自责,认为有责任也在自己身上,不能追究下属,恳请恢复顾宪成的文选司郎中职务。其他正直的大臣也纷纷上书申救顾宪成,奏疏共达几百封。不料,神宗一意孤行,将有些上书申救的官员外放、降调、削职,顾宪成则被革职为民。从此,顾宪成结束了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以“忤旨”罪回到原籍无锡。

(3)、当时东林d人的主要对手,是万历身边的宦官们和依附于其的齐、楚、浙d,由于这个集团的主力是宦官,所以又被称为“阉d”。

(4)、不过,明中晚期以后其文化又重新崛起,并最终驾浙江而上成为人才密集度最高的省份(然近代以后浙江又有反超的迹象)。明清时期江苏文化名人有高启、王世贞、顾宪成、徐霞客、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祝允明、吴承恩、归有光、冯梦龙、陈子龙、郑板桥、金圣叹、顾炎武、钱谦益、赵翼、刘鄂、徐悲鸿、梅兰芳,真可谓群星璀灿、不胜枚举。

(5)、嘉靖皇帝的此令一下,但见左顺门外,大批精壮锦衣卫蜂拥而出,如狼似虎般地扑将上去,摁住一个大臣就开始扒裤子,刹那间,百数十名大臣的下身被扒了个精光。

(6)、明朝末世时期,宫廷里流传着一份奇怪的花名册。乍一看,这本小册子像是一位《水浒传》爱好者的笔记。这本小册子中列出了108个人,他们的绰号“及时雨”和“玉麒麟”与书中相同。他们就是明末最大的士子集团-东林d。

(7)、但宋元以后,受日益炽热商业风潮影响,致全民皆商,斯文扫地,晋地文化事业从此一落千丈而几成文化沙漠。拿句时髦话来概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没能协调发展(人家徽州地区就处理得相当完美)。数百年间,除明末清初的傅山而外,在文学艺术史上,几乎再也见不到晋籍名家的影子,如果说“三晋风骚杂伪真,遗山殁后更无人。”似嫌略带夸张的话,那么将末句中遗山改为傅山,而成“傅山殁后更无人”,便与实际无差了!晋地明清两代将近600年间没出过一位状元亦可印证。

(8)、那么万历帝在位时干的如何,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顶帽子,这就需要我们来探个究竟了。

(9)、为了避免激起朋d之祸,李三才主动请求辞官,万历不给旨意就自己回家,但是浙d一定要把李三才搞臭,避免他东山再起,于是造谣说李三才盗用万历的皇木建宅子,这下打中了万历贪财的七寸。李三才自请抄家,以示清白,万历派人查勘李三才的家。

(10)、第二阶段:万历皇帝采取拖延战术。万历二十一年,神宗提出三王并封,同时封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五子朱常浩为王,等将来皇后无子再议太子之位。三王并封,无疑取消长子的优先继承权,这让朝臣哗然,群臣争先恐后上疏反对,万历皇帝被迫取消三王同封。万历二十四年,礼部官员上奏,长子常洛已到婚配年纪,但婚礼仪式采取什么礼节,希望皇上做主。因为礼部如采取藩王之礼,过于低疏;采取太子之礼,又未免僭越,只能指望皇帝的意见,也是考察皇帝的态度。万历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以国库经费不足为名,要求婚礼延后。

(11)、按照一般的浅层逻辑,这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事实上,杨涟又一次犯了天真的错误,其错误就在于自己是监察部副部长,他太相信法律程序,而不知道他的对手是全然不顾那一套程序的。

(12)、万历十八年二月,因万历皇帝的不予理睬,当时的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许国、王家屏上疏请求罢免自己,以给皇帝施加压力。内阁首辅、次辅、大学士四人竟要全部离职,这在当时轰动一时。至万历二十年正月,群臣因再次上疏立长子为太子,几天之内“帝一怒而斥谏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骇叹。”斥为罢免的意思。

(13)、万历皇帝虽然早就册立了王皇后、刘昭妃,但二人均无产子。万历九年(1578)明神宗在生母李太后宫中宠幸了宫女王氏,王氏随即有孕。但是神宗嫌宫女王氏地位太低,不予承认。好在有皇帝起居注和皇帝所赐宫女之物为证,加之李太后盼孙心切,逼着神宗承认宠幸过王氏,神宗无奈之下只好封王氏为恭妃。王恭妃生神宗长子朱常洛。

(14)、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15)、就在东林学子们天真而自信地讲学议政时,北京的宫廷里也好戏连台,明史上著名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一幕比一幕热闹,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年号亦由万历而泰昌而天启,但皇帝注视东林的目光却越来越阴冷了。

(16)、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观条件还不错,是可能胜的,却败了。根源在哪儿呢?不要说教科书。

(17)、话说乾隆皇帝当朝的时候,有人送来一部叫做石头记的书,乾隆看了之后说:“这写的不就是明珠家的事吗?”乾隆这里提到的明珠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在各种康熙朝电视剧里都可以看到的大学士明珠。而纳兰就是明珠的儿子。你说这么一个当朝的权臣,善于左右逢源,善于打理朝政,善于官场明争暗斗,把厚黑学练到巅峰的明珠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不真实的儿子呢?唉,偏偏这事就这么不可思议的发生了。

(18)、东林d的形成可以说是明朝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说起。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属于社会下层出身,本身是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通过农民起义坐上了皇位。所以他对知识的欠缺让明朝在一开始就对儒学极其的崇拜。具体可以参考宋朝初年的赵匡胤,虽然没能达到“重文轻武”的地步,但对朝政之上的大臣还是极为重视的。

(19)、从朱元璋开始,历届圣主的目光从来就不曾慈祥过。书院是文化构建,毁书院,杀学人,终究不是什么圣德,因此这些事正史中不载。

(20)、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因为政治理念相近,引为同道,大家为了贯彻理念而组织起来参与政治,这叫政d,这是政治近代化的必然产物,政d政治也是促进近现代政治成熟的重要因素。政d并不是贬义词,即便代表某些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但只要是在法律的框架里面合法竞争,那就是合法利益,就没什么问题。

4、顾宪成被后世敬仰的原因

(1)、晚明三大案之红丸案:红色的小药丸背后的套路

(2)、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说他们食古不化也好,说他们有原则也好,总之,他们认为“为人子者为人后”,所以要嘉靖认他的伯父、正德皇帝的老子孝宗为父,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则只能叫皇叔父。

(3)、那是在康熙23年,好友顾贞观再次来到京城,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江南的一个名妓,就是沈宛。沈宛在当时虽然是青楼女子,但是也是一代才女,他们两个也是早就久仰对方的文采。这次顾贞观有意把沈宛带来,估计也是要撮合他俩,没过多久,纳兰就纳沈宛为妾室,但是由于满汉不通婚,纳兰只能把沈宛安排在府外居住,就在今天北京的德胜门外。他们两人可以说更像那种诗词唱和的朋友,倾心于对方的才华。但是时间长了,沈宛发现,面前的这个男子总是一脸忧伤和心事,她自己所期望的那种爱恋并没有在两人身上发生,看来纳兰还是忘不了妻子卢氏,没有从对于卢氏的爱当中完全走出来。纳兰喜爱沈宛,但是沈宛知道,这不是爱情。大概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沈宛就离开了京城。也离开了纳兰。

(4)、这也是东林d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恰恰代表着民间的富人阶级。在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他其实还是为国家做了不少好事的,税收制度也为国家纳入了不少银两,国库也比较充盈,而这也是东林d想要铲除魏忠贤的原因。在魏忠贤死后,东林d开始垄断朝政,他们第一步就是将涉及到以及利益的税收全部取消,然后把税收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土地税上,希望老百姓可以补上这个大窟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5句非主流文字翻译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