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6句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一声和二声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7 08:32:52 admin 阅读:59

导读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1、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有称为: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贴、春联、桃符等等等等。在古代对联撰写张贴均有严格要求,那...

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1、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有称为: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贴、春联、桃符等等等等。在古代对联撰写张贴均有严格要求,那么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精选的优质毛料,多重抛光打磨的实木笔杆,笔杆为整段式

(3)、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很多都贴反了,往往都是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了。有时,贴反了不易被察觉,因为有的对联先读哪一联对意思的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都不行。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5)、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6)、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7)、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的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8)、如“繁荣”可以组成“繁繁荣荣”,“世界和平”可分为“世界”、“和平”。有人说“名词不能与词组属对”,这种限制没有必要。凡具有名词性质(即既抽象又具体的词)的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可视为“名词”,这也是由造语意义去权衡,不可一意孤行。

(9)、粗光锋羊毫:作为毛笔铺料,价格比细光锋羊毫便宜很多,毛质较粗,偏硬 

(10)、(尺寸):出锋5cm,口径0cm,杆长21cm,纳入笔管5cm

(11)、其中的“全国、处处”和“八方、九州”在句中雷同,内涵自然就单薄无力了。

(12)、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

(13)、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14)、一款好毛笔,笔杆也非常重要,好马也得配好鞍,毛笔也不例外,作为对联笔,书写大字吸墨量非常多,如配用竹子笔杆,会导致‘头重脚轻’的现象,欠缺手感。而选用实木笔杆,笔杆增加质量,整段式,笔头于笔杆融为一体,握杆舒适,书写才能流畅! 

(15)、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6)、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7)、以匹配对仗的镜子一亮,不成“对象”,不宜疏忽呀!然而杜甫诗有偶句:

(18)、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习书法选择一款好毛笔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极力为书友们推荐一款对联小提斗。

(19)、   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画个老虎挂神索。再后来把桃人改成桃板(又叫“仙木”),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悬在门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20)、---------------------------------------------------------------

2、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一声和二声

(1)、对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如果要区分上下联,我们可以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2)、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3)、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6)、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7)、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宽对,而不讲究以上音韵常识的作品,除少数意境出奇者外,大多过不了美学关。只能说“大多”,因为对联“美”是多方面的。

(8)、(个例)有些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毛泽东手书的柱联,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对偶句,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

(9)、作为普通婚联,形容过火,过分夸张。还有堆砌词藻不讲事实(指高度概括),人谓华而不实。

(10)、“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最讲究?这个因为各地习俗不同,不尽相同。一些清代人写的笔记,其中大家最看好的时间,就是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古人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除夕那天贴春联。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道程序。“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但除夕当晚,许多人家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室外光线也好,应该是目前最合理的时间了。”

(11)、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2)、除夕,一般是我们贴对联的日子,虽说贴了几十年但的上下联却总区分不好,如果贴反了就尴尬了。小编今天教你几个妙招,可以快速区分上下联不怕贴错了。                                                      

(13)、对联分为上下联,如何判断,根据最后一个字来判断,如果我们上过小学,那么应该知道,在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发音,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譬如以“a”为例,分别为“āáǎà”,古人把第一声称为“阴平”,第二声称为“阳平”,合称“平声字”,简称“平”;把第三声称为“上声”,第四声称为“仄声”,合称“仄声字”,简称“仄”;现代人的发音和古人的发音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就是我刚刚说的四声,依据标准是《新华字典》;古代人是五声,除了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以外还有个特别的发音叫“入声”,发音短促且逼仄,依据标准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对应的韵书,如《佩文诗韵》、《切韵》、《广韵》、《平水韵》等,现在已经归纳进现代汉语的四声里了,唯有一些地方用语如粤语里面还保留着。所以现代人的发音简称为:“今声新韵”;古代人的发音简称为“古声旧韵”。

(14)、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15)、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16)、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

(17)、当然,有些句子对“主、谓、宾”也常分别使用省略方式。但要注意:谓语后边的连带部分,带了宾语就不带补语,相反亦然,没有“主谓宾补”的句法。

(18)、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19)、下一步就该贴春联了。王家安说,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反之。”至于横批,按前人习俗,最好是从右往左书写,但现在也有从左往右书写的,也已约定俗成,怎么都好,只要贴在门框上方,与上下联位置左右对比居中即可。

(20)、忌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

3、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拼音

(1)、两两对峙,说明什么?但有人会提出,“无情对果然一点不相干怎么承认是对联?”所谓“果然不相干、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是指上下支取题(题材),不是指题旨,成功的无情对都能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2)、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现代人经常有贴反的情况)

(3)、(编者按)抑扬顿挫,自己体会。因为古人很注意韵律、语感的!

(4)、上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平声”字。如前例中的“柳、绣”(上联末字),“天、图”(下联末字)等。

(5)、“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6)、如:烽火连三月,读做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读做平平仄仄平。

(7)、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烦琐。但按照现代汉语的分法(古代汉语中的比较复杂,我们使用的是“偷懒”的办法。),只需把读音中的一二声(如清:一声。明:二声。)视为“平”,把三四声(如马:三声。力:四声。)视为“仄”就可以了(诗词中的平仄也与此相同)。这样,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之感,从而朗朗上口。

(8)、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9)、看音调平仄。上联的音调是“仄”声,下联的音调为“平”声。如“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

(10)、忌音步平仄不协。对联基本原理——音韵(或叫声律)方面,是要讲平仄对仗的:

(11)、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12)、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13)、七句子都是律诗句式,平仄严谨。获奖的对句中有:

(14)、    判断对联上下联的方法还有很多,林林种种,不胜枚举。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是老祖宗的好东西,我们就不能不宏扬,也不能太离谱。了解一下对联文化,让喜庆的节日里多一点文化自信,还是大有必要的。

(15)、斗悬(○)北国(●)两半球(○)难得(●)有人(○)不道(●)明。

(16)、忌“合掌”。对联合掌,常谓“同边对”,即上下两方意义雷同,炒现饭,熬现菜。如我的一联:

(17)、一般是小者在前为上联,大者在后为下联。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为上联,『国』在后为下联。

(18)、     小为上,大为下。对联中出现数字对称时,一般是数值小的为上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盪风雷激。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等等。

(19)、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20)、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4、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好坏

(1)、又如郭沫若题四川风物联,异位重“风”字,亦未能幸免。

(2)、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二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3)、总之,音步必在同一“点”上,如周恩来一联:

(4)、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简而言之,如何判断上下联,就看对联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字(拼音的第三声、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平声字(拼音的第一声、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那么在贴对联的时候,上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右手边,下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左手边。详如下图:

(6)、忌同位重字。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

(7)、忌把字词机械分类。字,不一定都是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如“垃”与“圾”合成,才变为“垃圾”一词。能否独立表达语意,是字与词的分水岭。除了少数字,绝大多数字的含义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义,以造语的表达意义来定“词类”,遣词如果机械化,便会出现“细羽家禽砖后死”对“粗毛野兽石先生”。

(8)、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9)、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0)、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大为上联,小为下联。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可以看出,在时间上,“年”比“月”长,所以作为上联,反之作为下联;再如“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在空间上,“城”比"院”大,所以作为上联,反之作为下联。

(11)、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12)、近见新作:“三代恩如尧舜禹;九州景胜画诗书”,“尧舜禹”顺序不可颠倒,“画诗书”是平行的,可以随意布局。

(13)、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4)、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15)、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再介绍几种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16)、把“更还”对换位置,下联才略胜上联语气。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当然,下句如擂之过盛,也欠妥。

(17)、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8)、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19)、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20)、定语、状语在句中有时省略,有时可以超越一个。

5、上联是一二声还是三四声

(1)、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4)、无锋羊毫:多数用于制作廉价毛笔、排刷、油漆刷。

(5)、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为上联,『迎新春』在后为下联。

(6)、          非精品不上架       

(7)、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福运齐天赖d恩”,上联最后一个字“色”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恩”是平声。

(8)、春联的贴法是有讲究的,上下联不能贴反,需要先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然后根据横批的书写方法张贴,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4种方法:

(9)、据孙髯大观楼长联下幅,有两个“尽”字,排版都有说明,因简体关系,第二个“尽”有“亻”旁。不要盲目接受“重字无妨”的说法。

(10)、对联不会平白无故的乱写,每个字都是经过慎重决定的,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1)、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12)、    对联的前身是“桃符”。相传远古时期,东海某桃林住着神荼(shēnshū),郁垒(yùlǜ)两兄弟,他们专门惩治万鬼,捉鬼喂虎,所以鬼魅邪恶都乖乖的听话。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

(13)、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复用平……叫平仄相间(或交替)。

(14)、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15)、对句之间,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须用仄声……叫平仄相对(或相反)。  此说既适应律诗对偶句式,也适应非律诗对偶句式。例如我的“祖国颂”百佳联:

(16)、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曾有人说“心是名词,敢是动词,词类对仗不当”,谬之千里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22句雨果最著名的一句话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