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9句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0 07:56:22 admin 阅读:59

导读网络语言的特点 1、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1)、语言从来就是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它会不断吸收并且扬弃(扬长避短,发扬,摒弃一些腐朽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是一个...

网络语言的特点

1、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1)、语言从来就是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它会不断吸收并且扬弃(扬长避短,发扬,摒弃一些腐朽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秘密心脏,也使语言文字本身保持了必要的活力。语言生态是平衡的,遵从整体协同和循环自生;语言生态是进取的,倡导竞争共生和优胜劣汰;语言生态是整合的,追求健康发展和文明调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催生网络技术革命,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网络世界的人际交流和传播使语言成为时尚,这也正是语言进化的网络表现。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和语言。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段革新,人类生活将不断改变,语言作为生活的手段和样态也将随之不断演变。

(2)、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服了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

(3)、网络流行语现象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紧密联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关注校园网络流行语,从校园网络流行语人手,将其与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开辟传播热点问题的新途径。

(4)、我好方,形容一个人遇到某件事感到恐惧和紧张,用于表示你的不安情绪。

(5)、而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对于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6)、本文为汪磊教授和出版社授权发布,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策略研究”(14ZDB158)阶段性成果,收录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限于版面,原报告所引脚注从略,敬请谅解。

(7)、拓展阅读:校园网络流行语传播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论文

(8)、网络交际主体的特殊性体现在:网络交际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交际主体的年轻化,这两方面都对网络语言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交际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将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进行了隔离。同时,也将言语行为和现实责任进行了隔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交际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网友在交际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方式,大胆地追求言语创新,创造出了“1314”;“菌男”;“蓝瘦,香菇”;“么么哒”等诸多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使用,促进网络语言风格朝着生动活泼、轻松自由的方向发展。当然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使用者为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而肆意使用一些污言秽语,如:“TMD-***的”;“WBD-王八蛋”等。这些词语往往带有暴力、恶俗的色彩,污染了网络交际环境。网络交际主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交际主体的年轻化,在网络交际群体中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在交际中追求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创造出了诸如“老司机”;“套路”;“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词语,促使网络语言朝着幽默风趣的方向发展。

(9)、(3)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内在一致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0)、(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的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存在的。

(11)、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有话不好好说。微信群里的网络语言很盛行,我在希希娃家长群里,见一位妈妈说:“今天才发现宝宝所在幼儿园小组只有他一个男生,难怪每次在小区一堆小菇凉喊他”。把“小姑娘”,叫“小菇凉”。

(12)、小众化的饭圈语言,是网络语言随着使用群体的增长而出现的再分化现象,正所谓“人与群分,物以类聚”。这种分众化无疑会给圈外的人们带来某些新的陌生感,但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饭圈语言的发展符合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而且作为网络语言的下位变体,仍具有网络语言的诸多共性特点,比如前面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形式,是早就存在的一种类型;谐音造词、旧词新义等,更是网络语言常用的手法。而有些饭圈语言,也随着网民“身在曹营心在汉”网络生活方式,走出自己的圈子而进入网络语言,乃至线下的语言生活中,如2019年各类流行语评选的最大赢家“我太难(南)了”,最早就是出现在快手视频网站上的一个“土味视频”。

(13)、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

(14)、网络语言的第三个特征,是它有着自己表达上的小众文化。《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29亿,这八亿多人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加积极地活跃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或是为了网络上表达的新颖、或是为了增加表达的趣味性、或是为了引领或者顺应潮流而进行了很多表达上的创新。例如有“蚌埠住了”、“yyds”、“orz”这类不会出现在生活中的表达,也有“真香”、“脸都不要了”这类用一些流行人物或事件作为背景的表达。这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表达可以算作是狭义上的网络语,它们先在或只在特定的人群——通常是年轻群体——中使用传播。这有点类似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中所说的发生在少数人中的“特殊语言”,是独属于少数人的象征体系。有的人反对这种网络语言的发展传播,认为这些原创的字词玷污了中文的纯洁性,我们应该抵制这些语言。在我看来,我们不必煞有介事地去谴责或者支持这些网络语,它只是部分网民中的“特殊语言”,借用费先生的例子,这和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的“特殊语言”一样,是小众群体的娱乐。这些网络语只是网民的一场又一场狂欢,我们可以选择参与,当然也可以选择旁观。这些有着具体特殊含义象征体系,既能在使用时活跃气氛,又能让网络语言的表达更加完善,达到你我皆知、会心一笑的表达效果。

(15)、在颜文字的统筹下,又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说法,比如“前方高能”( 在各ACGN弹幕网的视频弹幕中经常会出现“前方高能”之类的弹幕,是预示接下来会出现激烈的内容或画面),网民经常在下面给你留言的时候变成了“6666”,就是说你很好,完全用这种数字去代替;

(16)、因此,深层情绪才是网络语言的意指所在,表层情绪常常扮演面具角色,以精致的面孔吸引人们的注意,促进深层情绪的传播。在表层情绪的掩护下,深层情绪伴随着网络语言的群体传播而四处蔓延,由此实现网络语言的真正意图。网络语言的双重情绪基因和作用模式也改变了隐藏在情绪背后的权力运作逻辑。“权力关系决定在诉说自我和情绪时哪些能够、不能或者必须说,哪些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哪些是个体能够说的。”(Abu-Lughod&Lutz,1990;转引自尹弘飚,2013)在大众传播时代,少数社会精英在垄断话语权的同时也掌握着情绪表达的主导权,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情绪诉说的内容和方式。追求表达快感的网络语言以游戏、娱乐的外壳包裹针砭时弊的内核,表现出反权威、去中心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网民借助他们所创造的非正式语言,以嬉笑的方式尽情诉说社会百态、分享人生百味,甚至形成网络狂欢,有力地挑战了精英话语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体现出情绪表达权力中心自上而下的滑动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官方话语收编,这种滑动趋势愈发明显,社会草根在表达、传播情绪方面的自由度、话语权及影响力越来越大。

(17)、附加造词:新词缀的出现是网络新词语的一个突出特点。附加造词是在新词缀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新词语。如:2016年网络流行新词缀“狗”,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单身狗”、“考研狗”、“求职狗”等一些列新词语,其中的词缀“狗”表示像狗一样辛苦劳作的人。“单身狗”是指还没有对象或是还未成家的单身人士;“考研狗”是指奋战在考研路上还未取得成功的人;“求职狗”是指多次求职而仍未找到工作的人。其中“狗”这一词缀被赋予了劳累、辛苦、可怜而又缺少关爱的语义色彩。“客”这一网络流行新词缀,表示某某网络领域的使用主体,由此衍生出“黑客”(指利用非法手段入侵他人计算机的人)、“威客”(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互联网上帮助他人的人)、“拼客”(指具有某种共同目标,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件事的群体)等新词语。

(18)、✿本文 来自《网络传播》杂志1月刊,原标题为《网络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独特性》,作者李煜单位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李玮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19)、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74-

(20)、从不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的特点。

2、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1)、李燕,博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中心编辑。

(2)、这是一段为国内报刊和网站广为报道的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曾被作为网络语言冲击中小学语文的佐证,实为一则虚假新闻。其中就混合了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汉字、汉字谐音转写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语言。而2006年前后由台湾输入,并经大陆新生代网民发扬光大、一时风光无两的“火星文”,则将网络语言的语码混合发展到极致,例如:

(3)、如今,网络已成为汉语新词语的孵化器、试验场和集散地,网络语言在其“本土化”的道路上不断与时俱进。

(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丰富,促进了情绪这一特殊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分享和传播,个体情绪可能经过社会化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体情绪在社会网络间的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激活了群体传播的能量,使得群体传播成为互联网时代区别于以往其他时代的显著标志。在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中,网络群体传播解除了物理空间在场性对互动仪式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内通过弱关系连接更大的社会网络,促进情绪的大规模链式传播和互动。经过群体互动与讨论,个体情绪被整合成代表群体意志的社会集体情绪。社会情绪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的功能。

(5)、与传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其反应取决于生理机制不同,社会建构论将情绪等心理现象置于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认为情绪是人际互动的产物,其产生、表达和传播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6)、语言和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和渠道,更蕴含着一种文化,是我们可以继承过去与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可以有所创新,但也要融入我们一脉相承的文化血脉当中。否则,网络语言也终将只会昙花一现,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7)、溜的释义大概是滑,但是口头语上,是表达对一种事物的熟练程度,比如说你玩麻将玩的很溜,意思就是你玩的很好,技术很厉害。666则是“溜溜溜”,是快捷赞扬别人的意思。

(8)、与传统心理学认为语言是客观、中性的工具不同,社会建构论站在文化研究的角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固定的,是随着社会文化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叶浩生,2003),我们不能脱离语言的时代背景、不能超越社会文化规定的范畴来使用语言。社会建构论者借鉴福柯的观点,认为语言以一定的结构化方式形成话语影响人们的认知,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活动事实上是一种话语实践。话语往往包含着权力,谁掌握话语权谁便能建构“真理”。话语的操作特性,使得情绪实践同样“隐含着权力关系,它允许我们感受某些情绪而禁止其它情绪,从而塑造我们的情绪表达,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情绪创造社会或政治抵制”(尹弘飚,2013)。由此,情绪成了话语操作的产物,不再是单独个体的内部心理状态,而是指示一系列社会关系、文化观念的对象。

(9)、作为互联网文化下的特殊表意符号,网络语言的情绪层次更为丰富,通常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表层情绪与深层情绪指向不同又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语言独特的情绪表达机制。相较于日常交流语言,网络语言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含有游戏性、娱乐性的情绪底色。同样的意思,用网络语言表达通常会显得比传统语言更为时尚、有趣。

(10)、节目介绍了鳕熊身为一个知名直播平台的主播,在六年的直播生涯中经常接触和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就这些问题与鳕熊进行了探讨。

(11)、第一次用“网络语言”来指称网络传播过程中的自然语言现象的,是1996年一篇摘译自法语的文章《或新的网络语言》,介绍了“Internet网络采用的专用语言,这些语言符号表示这样或那样的概念和对象”,其中的Smiley,就是我们常说的笑脸符。

(12)、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网络词语的收录,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网络语言已不再是小众网民的专属,而是通用语言的一部分。至此,网络语言也完成了其大众化的过程。

(13)、这些由网络语言推动形成的社会情绪包含着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信义、维护社会秩序的理性诉求,也难免夹杂有群体感染、模仿状态下的非理性表达。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共同构成了情绪型社会舆论的特征,也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情感是一种动机力量,因为它们不仅使人们的主观体验有序,而且赋予人们以力量,指导行动的方向。”(特纳,斯戴兹,2004/2007:8)

(14)、网络语言常常用调侃的口气,随意糟蹋名诗名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微信上却被改成一首《衣紧还乡》的调侃诗:“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未改肉成堆。朋友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好好的一首好诗,被网络语言恶搞的面目全非。

(15)、三是“无厘头”恶搞。一些网络语言并不追求有意义的表达,而是习惯于“无厘头”恶搞,有意无意地消解意义。

(16)、语码输出的低效性与网上交流即时互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网络语言朝着义符化方向发展。

(17)、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18)、“文明网络语言,共建清朗空间”是一个长期的使命,是一个全民的课题。为此,他呼吁,用你我的善语良言,来打造网络的绿水青山。

(19)、对网络语言表层娱乐元素的追求,一定程度能够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得网络语言表现出一种转移效应——人们不那么专注于网络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发泄社会情绪的深层内涵,而投身于其游戏外表所召集的群体狂欢。青岛大虾案被曝光后的第二天,就有以此为素材的段子在网络上流传,由此引发网友的段子接力,调侃旅游宰客、物质相亲、碰瓷敲诈等社会现象。网友们被事件挑动起来的紧张神经,也渐渐地在各种段子营造的“笑果”中放松下来。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狂欢、能够推动网络群体互动仪式的情绪基调从深层的宣泄压力向表层的戏谑调侃转换,避免负面社会情绪积累到临界点引发过激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解社会舆论的作用。

(20)、由此可见,网络交际群体的特殊性,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网络交际的特殊性的另一面表现在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除了在少部分聊天软件中网民是实名制交流,多数情下网民是使用虚拟身份进行交流。网络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相比,在身份设定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网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设置性别、年龄、昵称等因素。网络身份的这种虚拟性掩盖了交际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身份信息等特征,交际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化,交际语境更加自由。但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也隔离了网络言语行为与现实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带来宽松语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交际环境的恶化。

3、网络语言的特点论文

(1)、    (8)张丹:语境研究略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语言道德失范。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使人们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熟悉的语码发表言论,以致有人借机发泄不满、造谣欺骗、散布不文明、不健康及不真实的信息,言语道德行为严重失范。这种失范行为会被网语使用者不自觉地带到生活当中,会对生活言语道德造成严重影响,从而整体负作用于语言的健康发展。破:这并不是网络语言的错,再者,在网络上也有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可以无法无天

(3)、    (10)楚艳芳: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研究纵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    (6)杨解君,杨素珍:网络语言文字及其法律化治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5)、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6)、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

(7)、数字谐音:是指用简单、方便的阿拉伯数字的谐音来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此时的数字不表示其本意,而是来表达与数字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的意义。如:“520”谐音为“我爱你”意为向对方表示好感;“4242”谐音为“是啊是啊”意为肯定回答对方的提问或者是对对方的观点、看法等表示支持;“7456”谐音为“气死我了”表达内心的愤怒之情;“3166”与日语“さようなら”(“沙呦娜拉”)读音相似,表示再见之意。网络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人们为了追求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运用一系列简单便捷的符号来表情达意,其中数字成为了广大网民的首选。

(8)、如上文所探讨的网络语境不同于日常交往的语境,表现在其交际时空的无限开放性,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缺失和交际主体的特殊性。网络语境的这些特点对网络交际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9)、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问题”(项目号:15ZDB143)阶段性成果。

(10)、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新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流行语言。这些网络流行语被带入校园进行微改而在校内流行,形成了“校园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对社会热点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使他们能够获取及时的社会热点信息,大学生成为对社会热点反映最积极的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关注校园网络流行语,从校园网络流行语入手,将其与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开辟传播热点问题的新途径。

(11)、网络语境不同于日常交往的语境,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网络词语的使用上,“网络新词语是网络语言的主体,也是最能体现网络语言特点的构成要素”➂,从网络新词语的生成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2)、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的极大普及使人们早早告别了小国寡民时代的封闭,享受着信息多元化带来的畅快。伴随着这一趋势,许多流行语迅速蹿红网络,迅速的被大众接受。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一方面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属不属于文学语言呢?新时期下文学语言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13)、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也是阿则最喜欢用的一个符号);886=拜拜了;

(14)、另一是,历时5年修订完成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于2012年6月面世,其中不仅收录了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网络词语,如“博客、播客、博文、微博、网聊、网购、超媒体、物联网”等,还收录了“被XX、粉丝、给力、雷人、山寨、土豪、宅男、宅女” 等反映网民在线生活的新词新义,虽然这也招来某些质疑,但却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

(15)、(1)汉语词的谐音,是指用读音相似的其他汉语词来替代本词语,如:“杯具”意为:“悲剧”;“菌男”意为“俊男”。汉语词的谐音和所替代的词语之间本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由于人们往往将喜欢的东西进行一番“嘲弄”,因此“杯具”、“菌男”等表达方式又增添了许多幽默的成分。类似的汉语词的谐音还有好多,诸如:“霉女”谐音“美女”;“大虾”谐音“大侠”等。

(16)、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17)、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18)、社会热点事件催生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9)、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网络寻呼机)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20)、第科学评价网络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影响。几乎是在网络语言扑面而来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正式实施,对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二十年来,网络语言充分利用了谐音手段,但却未能也不可能改造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曾经风靡一时“XXing”“……的说”等,也没有丝毫动摇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它的确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但不可能“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

4、网络语言的特点举例

(1)、交际主体的特殊性,对网络语言的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2)、(承上所说)汉代语言的存在影响到中国汉语语音的规范和发展,尤其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

(3)、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新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流行语言。网络流行语不同于标语口号,也有别于广告宣传词。但它们比标语口号更有号召力,比广告宣传词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些网络流行语被带入校园进行微改而在校内流行,形成了一套专属大学生的话语系统,被称之“校园网络流行语”。

(4)、谭天自媒体矩阵运营总结(建议收藏、留言和投票)

(5)、首先我想通过区分语言和文字这两个词语来观察网络语言特征产生的背景或者说内在需要。

(6)、7网络语言的创新性。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形象传神体现了其独特的创造性,大大丰富了语言文化。网络语言中所投射出来的追求平等、富于创新、尊重个性的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光大。网络语言的这种创新性丰富的人们的语言活动,增强了语言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7)、精神愉悦带来思想活跃、思维创新,汉语新词的大量涌现正好反映了人们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流行语等新词新语充分展示了语言使用者的睿智及其无穷的创造力。自媒体的语言表达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张扬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维护语言生态的平衡、保护生态伦理的健康。

(8)、就是不能把网络语言看成洪水猛兽,而应看作一种新的社会方言,而且是语言中一种活跃的现象。像秒杀、山寨、给力、点赞都已经吸收到《现代汉语词典》里。

(9)、标新立异。网络语言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创造方面作用较大,对常规语法是一种突破。

(10)、互联网,简单地理解,就是无数台电脑和存储设备的联结。这些高科技的电脑和上网设备曾经价格不菲,再加之昂贵的上网资费,都使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因此,当那些网络交际用语以其非常态、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它还属于一种小众化的语言消费品,因此就有人将那些网络词语视为黑话、秘密语,甚至嗤之以鼻,称《网上黑话一箩筐》(1999),认为《网络语言冲击现代汉语》(姚玉成,2000)、《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闪雄,2000)。这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11)、二是感觉至上。一些网络语言不讲究正确、精准、严谨,一切跟着感觉走,只要好玩、有趣就行,是否符合语言规则已不重要,数字、字母、表情符号、拼音、外文等都可以杂糅在一起。

(1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构建、传播和产生影响的重要载体,净化网络语言是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的必然要求。

(13)、网络是一种大众参与的媒介平台,在这里,交际是直接的,但交际形式却是非直面的,网络媒介为交际提供了屏障,使交际可以躲在各种终端后面不露面,具有藏匿性和匿名性。因此,交流可以抛开禁忌、随心所欲。网络体现个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价值取向,这些特点也直接体现在网络语言中。

(14)、FrancisHeylighen(1998)认为,模因复制要先后经历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构成模因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存在选择,意味着某些模因会被淘汰。语言模因的传播也不例外。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语言模因形成了强势和弱势之分,强势模因才能得到广泛的复制(何自然,2008)。

(15)、当然作为一个网红,鳕熊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就目前网络流行的如“满分”“666”“赞”“飞机场”等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16)、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情绪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由社会创造、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虽然情绪角色建立在一种或多种生物性行为基础之上,但情绪的意义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建构力量(Averill,1980)。互联网的兴盛促成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网络语言作为其中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情绪建构和传播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那么,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个体情绪是如何通过社会化传播“走向公共领域”的?网络语言在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本文以情绪社会建构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探究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规律,希望能为有关情绪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和社会情绪治理提供借鉴。

(17)、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首先,提高了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由于网络流行语的时尚娱乐性、传播迅速性等特征,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从而促使他们关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政治事件,增强其政治认识度。其次,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当代大学生民主参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通过中学时代的政治教育,树立了一定的民主观,提高参与其中的主动性。

(18)、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

(19)、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文字、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等任意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20)、“我认为,我们的网络语言不应当是纯净水,我们的网络语言应当是矿泉水,有各种各样矿物质的存在,对人体健康都有用。我们的网络空间不应当是无细菌的真空,而应当是充满了鸟、虫、鱼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世界。”

5、网络语言的特点包括

(1)、其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变动往往能引起时代的变动。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与低俗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以错为美”的时代风气,不利于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破:片面,以偏概全,时代的变动决定了语言的变动,对方不能只看到缺点而不看到优点,不是随意,而是灵活性,对方辩友夸大了灵活性完全是错误的。其他语言中也有低俗性

(2)、所谓网络语言,就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它不是我们本土语言生活原生的,因为没有网络,就不会有网络语言,而网络无疑是一个地道的“舶来品”。

(3)、“语音造词方法是以词素的音节作基础,只取其音的”④具体包括数字谐音、汉字谐音和方言谐音。

(4)、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前面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5)、社会热点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主动讨论、议论、评价,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内外现象、事件、人物和问题。

(6)、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7)、第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早在2001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认为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一定的“烧伤度”。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给语言使用、语言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雁过留声”的各种网络低俗语言、杀人于无形的网络语言暴力,但这种冲击更多地来自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应接不暇。如同一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所经历的“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的两次高潮,网络时代则是它的第三次高潮,二十年过去了,汉语依然是那个汉语,只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满足互联网的思维与表达。

(8)、四是戏谑性。一些网络语言倾向于调侃、戏谑,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9)、1:必然性——当人类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当网络进入千家入户,当地球人都在网上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时,网络语言出现了,网络语言是语言进入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顺应了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促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

(10)、李未柠归纳指出,在2016年,网络群体发生变化,90后成为原住民;在互联网文化里很重要的是二次元文化;以颜文字为代表一系列网络热词的产生;90后网络平台是弹幕网站、网络直播平台;斗图与表情包大量出现——这是当下2016年网络语言的六大特点。

(11)、我们认为,文艺学上讲的文学语言是指具有文学性的语言,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还包括具有文学性的口头语和反常语,网络上的新生代词语也理应包括在内。一般说来,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探索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化手段作用于普通词语而使它们的结构更加突出,达到一种与日常语言不同的陌生化效果。众所周知,日常语言的“实用性”“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和“独创性”,流行词语一旦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它以实际的交流为目的,为达到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丧失了个性化的特点。

(12)、2:合理性——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基础,网络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网络语言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能抛弃,网络语言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基础和条件,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13)、近两年流行的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如“吃瓜群众”、“蓝瘦香菇”等词语,都与网民有关,都发端于网民的创造或传播。网络用语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在于它被网民的认同,在反映某种现实时有独到之处。如“撩妹”“蛋疼”“辣眼睛”“老司机”,虽然语言粗俗,但生动形象,所以流行很广。不管你喜不喜欢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语言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特别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网络语言,是不被传统语言所接受的。对于老网民,网络语言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上网的新手,对于普通人而言,阅读和理解奇葩的网络语言,确实费解。所以还是提倡有话好好说,在微信上发文或在群里聊天,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

(14)、网络语言尤其是来源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语言,带有鲜明的情绪特征。其根据模因原理进行群体传播,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象,还能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传递和释放(刘越,2014)。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语言的流行过程,也是其所承载的双重情绪突破个体范畴,在人际关系网络间社会化传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的双重情绪基因通过群体互动发挥作用,从三个层面影响着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

(15)、网络语言情绪能量的发挥,需要以网络语言的大规模传播、使用为前提。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像基因一样的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meme),能够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并像病毒一般传播(何自然,何雪林,2003)。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谢朝群,何自然,2007)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反过来也说明了语言的流传原理,即语言是通过其使用者(宿主)的模仿、复制而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16)、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17)、当下,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流的群体,具有年轻化,多元化的特征。无论男女老少均可以参与网上交流,其中以年轻人居多。据某项关于参与网络交际人群的调查显示,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流的参与。一般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居多,网络交际的参与者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往往在交际中突破传统的常规,创造出许多“标新立异”的新词语,如:

(18)、网络语言最初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的语言。网络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发展极快。

(19)、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9句唐诗宋词取名女孩名字活泼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