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7句荀子 暖于布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1 08:28:22 admin 阅读:59
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
1、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1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一个意味着机会。——布瑞杰(后半句是关键。)
(3)、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卢家楣
(4)、(面对自然法则,人类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恰恰是不够“谦卑”。)
(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6)、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7)、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8)、1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
(9)、(释义)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0)、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11)、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2)、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3)、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14)、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名言名句
(1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
(16)、骄傲轻慢,是人的祸殃;恭敬谦逊,可以屏除各种兵器的残杀,可见即使有戈矛的尖刺,也不如恭敬谦逊的厉害。所以和别人说善意的话,比给他穿件衣服还温暖。用恶语伤人,就比矛戟刺得还深。所以磅礴宽广的大地,不能踩在它上面,并不是因为地面不安稳。
(17)、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18)、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9)、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荀子 暖于布帛
(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纤纤(xiān先):细微。这两句大意是:灾祸的产生,是由细微的萌芽状态开始,~点点发展起来的。灾祸的发生不是猝然而至,而有一个萌芽、发展、形成的过程,它的开始总是由细微处萌芽的。所以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灾祸的苗头,都不可掉以轻心。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对灾祸要注意防微杜渐。
(5)、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7)、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8)、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但我去做这一切,却是何等的重要!——伏尔泰
(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0)、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11)、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磨难是人生的常态,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之。)
(12)、人们妄想着能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纷纷将生存的世界当作繁华名利场,在其中趋鹜追逐,穷年累月,永无止境。
(13)、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达尔文(所以,请务必勇敢。)
(14)、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电影《云上的日子》(片面追求经济,追求享乐等等。)
(1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名言
(16)、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7)、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徐无鬼》
(18)、选自《荀子·天论》。参:加入,配合。(译文)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19)、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阿多尼斯(疫情过后的我们会更坚强。)
(20)、1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伯朗宁
3、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是什么
(1)、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原文: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胜于水。——荀子
(5)、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7)、出自先秦《荀子·性恶》引古语。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8)、1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李延寿
(9)、(李文亮、韩红、钟南山……哪一个不曾被“摧之”“非之”?)
(10)、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
(11)、1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大宋宣和遗事》
(1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13)、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荀子
(14)、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钱钟书
(15)、10务本节用财无极。——《成相篇》——荀子名言
(16)、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7)、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18)、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名言
(1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0)、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4、荀子中的名言暖于布帛
(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论语·卫灵公》
(3)、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4)、10命运之手随时随地地会把我们攫住,把我们拽入到它永不满足的戏弄中。——斯蒂芬•茨威格
(5)、出自《荀子·非十二子》。(释义)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6)、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要把它燃得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萧伯纳
(7)、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苏拭
(8)、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9)、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
(10)、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名言名句
(11)、无声的表情具有的交际效果是有声言语的五倍。——《奥妙的人体语言》汪福祥
(1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
(13)、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1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5)、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6)、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这几句大意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几句看来很简单,实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在一般人看来.有谁不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呢?但在实际生活中,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人太多了。那种指鹿为马的人,那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那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人,无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尽管他们这样作总会找出种种借口,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们是最愚蠢的。这几句蜕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说明人的聪明与愚昧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17)、1占据一个你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拿破仑
(18)、出自《荀子·天论篇》。(释义)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羡慕那些由上天决定的事;小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而羡慕由上天决定的事情。
(19)、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同上)
(20)、意思是:雄鹰和猛虎是最凶猛的两种动物,它们一旦出击捕食,几乎从不会空手而归。有趣的是,在准备捕食前,雄鹰站在那儿就好象在打盹,猛虎走起路来则似乎生了病——这其实只是它们故意示弱的一种障眼法罢,既可避免因锋芒过露而遭到攻击,又可麻痹对手。因此,君子只有善于掩藏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才能肩负起重任,以实现鸿鹄之志。
5、暖于布帛整句
(1)、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左传·昭公八年》
(2)、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4)、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5)、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瓦雷里《海滨墓园》
(6)、(面对疫情这一“痛吻”,我们恰要“报之以歌”,以乐观的心态、必胜的信念面对之。)
(7)、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8)、(疫情必将是随风而逝的,但必会留给我们种种的启示,让我们去拥抱一个更美好、更理性的未来。)
(9)、(愿我们百战不挠,愿我们直面苦难而又超越苦难。)
(1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1)、成叫是可一成想了生可一成,非为君也,成叫是可一成想了起都君,以为可一成也,故古者列和后道建国,非以贵诸侯军子成叫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着外军子成叫已。----《荀子·大略》
(12)、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萨迪《蔷薇园》
(13)、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14)、1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绝不忽视春天。——法国画家米勒(联系上句)
(15)、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16)、战国·荀况《荀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积:积累。致:达到。途之人:指平凡的人。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流水联盟的领袖。喻品德崇高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1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8)、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19)、1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同上)
(20)、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3)、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法国的现状》
(4)、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5)、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6)、1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
(7)、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8)、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9)、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10)、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路遥
(11)、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本·琼森《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
(12)、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3)、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1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5)、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16)、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8)、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幸运的是,我们中国,有!)
(19)、1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2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
(2)、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诗经·小雅·正月》
(3)、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知:同“智”,这两句大意是: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一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滚动的弹子若在倾斜的地上滚动,将是越滚越快;一旦遇到了障碍,弹于便无法滚动了,流言蜚语遇到那些拨弄是非者,则会添枝加叶,越传越离奇。但谣言一到聪明人那里,便会嘎然而止。因为智者不会相信这些流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论语·阳货》)。
(4)、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6)、1“你相信人能改变命运么?”“人应竭尽所能……然后再听天由命。”——电影《最后的武士》
(7)、我不相信掌纹能给我什么,我只相信十指握成的拳头的力量。——毕淑敏(联系上句)
(8)、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0)、1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荀子
(11)、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12)、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13)、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白岩松
(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和别说话的时候有礼貌,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16)、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蒙田《随笔集》
(17)、选自《荀子·荣辱》。(译文)把合乎正义的行为放在利益的前面是光荣的,把私利放在正义的前面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