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8句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6 08:30:38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 1、论语完整版跟读 (1)、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

1、论语完整版跟读

(1)、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3)、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4)、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5)、28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6)、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有yǒu一yī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终zhōng身shēn行xíng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ù欲yù,勿wù施shī于yú人rén。”

(7)、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9)、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0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0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0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0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0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0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0)、试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还差一筐就可以堆成了,这时候停下来,是自己停的。又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只倒了一筐,但往前倒土,是自己在前进。”

(11)、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2)、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13)、试译:孔子说:“三军可以失去大帅,个人不可以丧失意志。”

(14)、2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5)、(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6)、翻译: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7)、试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迟钝,行动要敏捷。”

(18)、试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发现自己有过失而自我审判的。”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20)、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2、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

(1)、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2)、(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3)、试译:孔子说:“样子恭顺,却没有礼敬之心,就累人;谦逊谨慎,却缺少应有的威仪,就畏缩;勇猛无畏,却没有礼法节制,会乱套;心直口快,却不懂礼貌,会拧着来。当官的富有亲情,百姓就学会仁爱了;当官的不忘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寡情少义了。”

(4)、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试译:孔子说:“智者乐如水,仁者乐如山。智者灵动,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6)、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7)、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8)、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11)、「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yǐ

(14)、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5)、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16)、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7)、《了凡四训》第一篇 至 第四篇 合集(全书完)

(18)、试译:孔子说:“对大禹,我不能评头品足。自己饮食清淡,给祖先的祭品却非常丰盛;平时穿得朴素,祭服却相当考究;自己的宫室简陋不堪,却竭尽全力兴修水利。对大禹,我没法挑毛病。”

(19)、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2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音频

(1)、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

(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4)、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试译:孔子说:“用麻料做礼帽,是古礼;如今都改成丝料,节约了,我随大流。(臣子见国君)先在堂下跪拜,是古礼;如今只在堂上跪拜,有傲气。虽说有违公意,我还是赞成先在堂下跪拜。”

(6)、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8)、28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9)、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不bù思sī则zé罔wǎng,思sī而ér不bù学xué则zé殆dài。”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矣。”

(1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6)、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派他去管兵赋。仁不仁呢,我不知道。”“那,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人家的大邑,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派他去主管。他仁不仁,不知道。”“公西赤怎么样?”“赤啊,系好腰带,站在朝廷,可以和外宾对话。仁不仁不知道。”

(1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8)、试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博大坚毅,因为他们重任在肩,征途漫长。将仁爱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沉甸吗?到死方休,不也漫长吗?”

(19)、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20)、(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4、论语全文原文朗读

(1)、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4)、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5)、试译:孔子说:“我没见过有谁喜好美德就像喜好美色似的。”

(6)、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7)、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bù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

(9)、试译:子路听到老师讲话,如果还没有做到,这时就唯恐又听到老师教导。

(10)、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1)、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2)、十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译文)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1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4)、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15)、(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9)、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20)、2-3(好文分享)一个人走上坡路的十条建议,看完豁然开朗

5、论语正版全文读诵

(1)、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试译:孔子说:“智者不迷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恐惧。”

(4)、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1-13全集

(5)、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订正了音乐,使《风》、《雅》、《颂》各归其类。”

(6)、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7)、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0)、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1)、1子谓公冶长(cháng):“可妻(qì)也,虽在缧绁(léixìe)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qì)之。

(12)、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13)、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4)、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5)、(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

(18)、试译:仪地的边防官求见孔子,说:“但凡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弟子把他引见给孔子。这人出来后,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老师的道德学问失传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太久了,上天会让你们老师用礼法号令天下了。”

(19)、(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20)、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稀。”

(5)、jiǔchù yuē bù kě yǐ cháng chǔ久处约,不可以长处

(6)、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平常不要出远门,要出远门,那一定是方向对头,方针正确,方位不错,方式得当。”

(7)、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8)、2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1-54章合集(全书完)

(9)、试译: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仅有宋朝的美貌,在如今的世道难免要倒霉的!”

(10)、(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1)、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12)、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4)、2子曰:“默而识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译文)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评析)  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对本章另有一种解释,认为“学了三年还达不到善的人,是很少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阅读本章。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4)、「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5)、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6)、2-8(好文分享)从现在开始,这几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7)、试译:曾子得病了,孟敬子去看望。曾子说:“鸟临死的时候,那叫声都哀痛;人临终的时候,那话语都真切。君子推崇的道行有三点:容貌得体,就少一些粗暴怠慢;神色端庄,就容易培养信赖;谈吐优雅,就不大会出言不逊。至于如何使用笾豆之类的祭器,这些具体礼仪问题自有专门的官员在。”

(8)、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9)、(原文)4-12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1)、试译:孔子说:“品德不修习,学问不研讨,听到道义不能掉转头来跟上去,发现不好的不能去掉,都是我担忧的。”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3)、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14)、试译:曾子说:“有能耐却请教没能耐的,见多识广却请教孤陋寡闻的;有却好像没有,充实却显得空洞,受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就曾这样做了。”

(15)、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16)、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18)、zǐ yuē   tài  bó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xià ràng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4句讲文明懂礼貌的儿歌有什么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