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发布时间:2023-11-14 16:44:56 admin 阅读:59

导读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路人皆知 歇后语司马绍之心对什么 应该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歇后语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经典歇后语,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路人皆知

歇后语司马绍之心对什么

应该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歇后语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经典歇后语,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通常说出前半截,

“歇”去后半截,

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

-文玩雅兴·品读经典-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短小、风趣、形象,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经典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打破砂锅——问到底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大海捞针——没处寻

打开天窗——说亮话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芝麻开花——节节高

歪嘴讲故事——邪(斜)说

瞎子戴眼镜——装饰

聋子耳朵——摆设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瞎子点灯——白费蜡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担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

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行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飞机上点灯——高明

烧窑的盖房子——一举两得

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竹笋出土——节节高

竹篮打水——一场空

船到桥头——自会直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新官上任——三把火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盲人纺纱——瞎扯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背鼓上门——讨打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饺子破皮——露了馅

板上钉钉——跑不了

草把做灯——粗心(芯)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蚕豆开花——黑心

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经典人物歇后语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经典动物歇后语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

石头子孵小鸡——一成不变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猫哭耗子——假慈悲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骑兔子拜年——寒碜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对牛弹琴——白费劲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老虎屁股——摸不得

虎落平阳——被犬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偷鸡不成——蚀把米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猴子戴面具——混充人(人面兽心)

耗子找枪——窝里反

蚯蚓变蛟——纵变不高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限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玩雅兴

传播:翡翠玉石| 南红玛瑙|琥珀蜜蜡| 沉香紫檀|

琴棋书画 | 茶道养生 | 收藏鉴赏

歇后语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歇后语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司马召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是什么

1、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出自于《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3、释义:司马昭的心思,人人都知道。我不能呆在这里受他侮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4、寓意: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之心后面一句歇后语是?

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自于《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释义:司马昭的心思,人人都知道。我不能呆在这里受他侮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寓意: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三国演义歇后语及故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长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为高贵乡公。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至于这句话的来历,则未必能说得上来。

   

   这个寒假,我耐着性子把84集94年版《三国演义》重新看了一遍。虽然时过境迁,但此时此际,看来仍是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并获益匪浅。印象最深的则就是这句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了。此语出自曹魏政权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

   曹操乃一代枭雄,其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十五年。只是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来也陷入了被权臣挟持的地步。其子曹丕公元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魏明帝死后,其子曹芳继位,曹氏政权便开始大权旁落,大将军曹爽和太傅司马懿把持朝政,皇帝开始变成傀儡。

     

   古代的傀儡皇帝,多半是给人软弱可欺,昏庸无能的印象,比较著名的如汉献帝,虽在位三十一年,但皇权有名无实,皇位形同虚设。可曹魏政权的一位傀儡皇帝却实在让人刮目相看,可敬可叹,他就是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其不惜以死捍卫皇帝的尊严,其言可嘉,其行可壮。

   这位年轻而短命的皇帝,虽然对历史谈不上什么贡献,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的名字连同他的壮举永远都是熠熠生辉,他的光芒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杰出的帝王。这是因为,有些皇帝因开疆拓土造福民生而彪炳千古,而他用宁死不屈至死不渝的精神标榜史册。

   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兵变”,夺取了大将军曹爽的大权。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皇帝曹芳心生不平,愤恨不已,大臣李丰和许允谋划讨伐司马昭,怂恿皇帝写下“衣带诏”,可惜曹芳暗弱,迟疑不决,以至于司马昭先发制人,诛杀李丰等人,废齐王曹芳。之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

   曹髦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司马昭一党原以为立了一个乖巧听话的儿皇帝,但曹髦却有着这个年龄少有的成熟果敢,其从小好学,才慧早成,大有其曾祖曹操之风。曹髦在位,广泛体察民情,广结民心,又对大臣加恩体恤,以贿其心。这些,早已引起了司马昭父子的注意。司马昭强逼皇帝对自己加官进爵,直到升为晋王,享受带剑上殿,左右朝政仍不满足,取而代之之心日盛。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

   史载,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来就变成了著名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但年仅二十岁的曹髦血气方刚,尽管大臣苦苦相劝仍不愿意就此屈服。《三国演义》里,他身披铠甲,手持利剑,屹立于辇车之上,君临天下,威风凛凛,何其壮也!曹髦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其铠甲兵器,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

   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一戟挑下车辇,再刺,戟贯其胸,一代君王,死于乱臣贼子之手,可恨可气,可悲可叹。司马昭闻讯,故作哀恸状,诛灭成济九族。后立曹奂,不久,司马炎逼其禅位,登皇帝位,改国号为晋,魏遂亡。

   历史,终究没有给这位满腹经纶,英勇果敢的皇帝大展宏图的机会。但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气荡山河的挽歌,用抗争和死亡捍卫着人性的尊严,其言其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历史璀璨的丰碑上,曹髦,仍不愧为千古之一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经典朗诵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