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佛经经典名句(如何静心消除心中杂念佛经经典静心名句)
发布时间:2023-11-14 17:16:36 admin 阅读:59
如何静心消除心中杂念佛经经典静心名句
佛经静心养气的经典名句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佛经十大名句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佛经静心养气的经典名句!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求《天龙八部》中经典句、段,包括诗词、佛经。无论是小说中还是电视中的都要?
非也非也。
。。。包不同 段正淳和阮星竹把女儿阿朱阿紫金锁上刻的句子: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常安宁;(阿朱) 湖边竹绿盈盈,报平安,多喜乐;(阿紫)佛经经典名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佛法大意的佛经经典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百句佛经经典名句佛曰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十七、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九一、我们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一零零、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如今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惹尘埃。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曰: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为虚幻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问曰:“人为何而活?”佛曰:“寻根。”问曰:“何谓之根?”佛曰:“不可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佛曰:刹那便是永恒。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经经典名句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佛语经典禅理语录
佛语经典禅理语录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佛语经典禅理语录,欢迎阅读查看。
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1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2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2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2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2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3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3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3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3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4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4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4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4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4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4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4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9、真心是菩萨净土。
5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佛经经典名句藏传佛学经典语录
1、普通人不能相信那颗心,它全是假的,不能相信。2、默默的关心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3、一切无常,生者必死,不生,不死,这是最大的快乐。4、默默的关心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5、如果你想要没有状态,就应该忘记心,忘记心的空虚状态,把心的空虚状态摧毁。6、学会没有心的说再见,一定要看到自己可怜的出身。7、菩萨的心是空的,舍弃一切,不贪福。8、说一个谎,编造十个谎来弥补,何苦呢?9、所有阶段都是假的。如果你看到相不是相,你就会看到如来。10、心灵是所有法则的本质,所有法则是所有心灵的阶段。11、身体的看法是不干净的,看法是痛苦的,看法是无常的,看法是没有我的法律。12、Tomakeawidecircle意思是不要伤害任何人。13、学习佛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良心,而不是向别人展示。14、古德温:佛入混沌心,混沌心得佛。15、生而无生,不生也无生,从生而无生,生而无生。
佛经经典名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经》经典名句3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六祖佛语经典语录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3.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4.佛法是不二之法
5.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6.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7.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8.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9.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
10.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
11.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12.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13.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14.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15.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16.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17.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18.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9.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20.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21.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22.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23.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24.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25.直道不立文字
26.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27.诸佛出现,犹示涅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28.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2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30.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3.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34.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35.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6.不是风动,不是旖动,仁者心动
37.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38.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39.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40.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41.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42.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4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44.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45.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46.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47.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48.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49.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50.住心观净,是病非禅
51.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52.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53.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54.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5.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56.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57.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58.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59.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60.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61.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62.定慧一体,不是二
63.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64.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5.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六祖坛经经典语录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3、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5、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6、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7、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9、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10、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11、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12、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3、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14、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15、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16、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17、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18、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19、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20、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21、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2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23、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24、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25、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2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7、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28、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9、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30、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31、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32、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33、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34、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3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6、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3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38、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9、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六祖慧能经典语录1、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2、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3、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4、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6、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7、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8、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9、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10、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1、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1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13、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惯;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4、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
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17、心肠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18、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19、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20、惠能没手法,一直百思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1、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22、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23、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
24、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5、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26、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27、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28、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29、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幷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30、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31、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
32、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33、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34、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
35、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
36、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37、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3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作业。
39、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40、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41、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42、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43、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44、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
45、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46、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47、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48、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49、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50、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5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52、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53、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54、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5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5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57、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58、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
59、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60、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能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61、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62、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63、自性具三身,发现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64、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65、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66、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67、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68、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
69、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70、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
71、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2、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73、善知识!智能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六祖坛经经典语句六祖坛经经典语句1、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5、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7、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8、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9、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11、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12、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13、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5、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16、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17、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8、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1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2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21、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2、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2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4、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25、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6、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27、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28、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29、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30、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31、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32、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33、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3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5、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36、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7、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38、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39、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40、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