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文不加点造句(【点滴积累】申论面试好词好句积累(2020年1月))
发布时间:2023-11-14 17:25:34 admin 阅读:59
【点滴积累】申论面试好词好句积累(2020年1月)
词汇积累
文不加点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错误理解】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造句】苏轼写词文不加点,信手拈来,气势磅礴。
差强人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错误理解】不能让人满意。
【正确释义】原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造句】近年来,类似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测试不少,有的结果令人动容,有的差强人意,还有的让人大跌眼镜、颇为失望。
不刊之论
【出处】严复《原强》:“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错误理解】不能刊登的言论。
【正确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造句】司马光曾有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千古不刊之论。
不忍卒读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错误理解】读物没什么可看的。
【正确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造句】失踪者的故事让人不忍卒读。
不足为训
【出处】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正确含义】训:准则。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造句】对那些赶时间上班或有急事的违规者来说,罚十元钱可能对其不足为训,而一二十分钟的“文明接力”却会因为让其彻底迟到或耽误了事情,让其长一个深刻教训。
望其项背
【出处】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正确含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造句】面对五四时期诸多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目无全牛
【出处】出自《庄子》:“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正确含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造句】达成“专一行”的成就,靠的是日复一日对专业技能的细心钻研,从简单掌握转而游刃有余,再从驾轻就熟实现“目无全牛”。
“洗稿式原创”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洗稿式原创”也被称为“高级抄袭”。
解决~问题=驱散~雾霾
造句:驱散造假雾霾,不仅需要事后的惩戒,更需要事前的引导。
佳句积累
作为问题对策中间的过渡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句式】然而,病急不能乱投医,对症下药才是化解难题的治本之道。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遇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
作为问题对策中间的过渡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句式】面对xx(问题),我们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因困难而不为、不因风险而躲避、不因阵痛而不前,矢志不移地xx(对策)。
代替“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句式】如果只是ZF单打独斗,那注定会孤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此处主体可替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xx问题的治理过程中。
名言积累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翻译: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还不算太晚;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造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此事留给公众的不能是舆论场上的一阵喧闹,应该是深刻的教训。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出自《程颐文集》,意思是事到如今必须改革,如果畏惧不前,就会失去机会,成为千古罪人。
造句:“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惟有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趋利避害,削减乃至消除积弊,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期待。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出自《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翻译: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伦理道德,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
造句: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私、为公自古即成圣贤崇尚而修养练达的文化情怀。
弥纶公考公开课
弥纶公考课程介绍【淘宝店铺:弥纶公考】
《申论领优密训班》(44期·2.17开课·1380元)
申论全题型的系统讲解课程,并有四次批改,课程提供一年录屏。
老学员可以后期随时跟听新开班的课程,一次报名,可终身听课直到上岸。
《申论作文专项批改班》(30期·2.18开课·549元)
大作文专项学习课程,包含三次理论讲解与四次真题作文精细化批改。课程提供的录屏永久有效。
*还有五个名额。
《申论巅峰突破》(99元包邮)
自学的申论基础理论教程,一本《申论巅峰突破》书籍+15节配套课程。
《时政素材》(69元包邮)
时政积累好帮手,适合申论、面试复习。
纸质版话题素材+电子版新闻时评分析,一次购买可享永久更新。
东东老师
申论实战思维教学者
许颜老师
申论作文神助攻
点击在看,成功上岸~
文不加点造句
文不加点造句
1、这篇文章写得波澜老成,文不加点,实在是部好作品。
2、他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写完了这篇文章。
3、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需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4、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5、他文学水平特高,写文章文不加点,不能不令人佩服。
6、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
7、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急求用汗牛充栋、屡试不爽、文不加点、危言危行、挥洒自如写一段话。100字
小明品行端正,危言危行,受名师指点,得高人真传,亦步亦趋,屡试不爽。家有藏书,汗牛充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以天生禀赋,终有所成,十八岁参加高考,作文挥洒自如,文不加点,满分。总成绩全省第一,真是众望所归呀!
文 不 加点 的 意思 和 造句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文不加点造句1、这篇文章写得波澜老成,文不加点,实在是部好作品。2、他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写完了这篇文章。3、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需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4、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文不加点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中文发音: wénbùjiādiǎn。
成语出处:汉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成语造句:援笔一挥,文不加点。(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一气呵成
扩展资料:
典故说明
古人书写时,如遇错字,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表示删去。所以文不加点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不加以涂改,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笔成章,如东汉的祢衡写《鹦鹉赋》时就文不加点。祢衡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
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祢衡答应了,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下笔如飞,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将《鹦鹉赋》完成了。
后来文不加点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后来文不加点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笔立成,不需涂改。
文不加点意思造句
【文不加点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近义词:一气呵成反义词:下笔淋漓咬文嚼字相似词:加班加点加点加一点不断加强不加思索不成文小不点一文不值1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2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3学生作文,提倡反复修改,反复揣摩,所谓文不加点是以后的事。4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5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6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7他即景生情,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8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9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10谢老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不愧是文鸟之梦。11很多优秀的作家在作文时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但现实上她们都已经掌握了既定的写作原则和纪律.12画得快的时候,文不加点如行云流水;画得慢的时候,迟缓沉重如武当太极。13什么叫做文不加点,什么叫做立马可待,你看汪逸生现在的状态你就懂了。14当下他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一直答到最后一题才停下来。
文不加点造句
展开全部
四字成语
新书首发!陈振濂《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
近日
由西泠印社、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
浙江大学中国书画与科技鉴定研究院主办
宁波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
陈振濂书学馆
荣宝会艺术中心承办的
陈振濂《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
首发暨书法学术展
在炎黄艺术馆东侧的荣宝会艺术中心开幕
陈振濂致辞
在中国书画鉴藏领域,以张珩、启功、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为代表的传世著作已是汗牛充栋;而作为中国书画整体的“鉴藏史”(包括鉴定史、收藏史、拍卖史、市场史、艺术品金融史、画廊经纪史,以及独立的作伪史、材料史),似乎还处在乏善可陈的“初级阶段”。为弥补这一遗憾,陈振濂的《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诞生了。
陈振濂与同事经过若干年时间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基础,从粗到细、从简到繁地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书画鉴藏史脉络,归纳出断代特征及发展规律,并创新性地提出各领域发展如收藏、鉴定、市场、拍卖的关键症结所在,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为当代书画鉴藏史提供了一个“艺术”“人文”“高科技”三位一体的书画鉴藏新模式。
作为一位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教育于一身的学者,陈振濂是当代书法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位深沉的思考者。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却不背离传统,巧妙地融合了古帖篆隶的笔法与结构,加入了文人书法的气韵,使得古朴与文雅两种气韵交织于作品中。
在此次展览上可以看到,所展出作品形式较为统一,也无过多装饰。没有了繁复的外在,于是观众进而开始把关注点放到了作品所写内容上,跟随作者所书,时而感叹“徐邦达先生考出文氏传世旧临、仿造、代笔竟达十四件之多。亦知此风之炽耳”“严氏一族抄家所得书画,分发武官,以作‘岁禄’,真奇闻也”,时而了解“米芾为宋代鉴赏第一人,在徽宗朝任‘书画博士’‘太常博士’,遍鉴御府收藏”“‘鉴藏’一词,其源初见于唐张彦远,曰‘好事者’”等收鉴赏史实,还可根据落款看到陈振濂“晨读”“夜读”“永和之时”等不同时间于居所、于湖中、于书斋中等不同地方读史后信手拈来之书法样态……对于此种状况,陈振濂笑言:“这是我布的一个局,我想让观众把观看重点放到阅读作品内容上。”此种做法是陈振濂对“阅读书法”观点的再次实践。
2009年,陈振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时提出注重记事、叙史的“阅读书法”观点,倡导书法创作中用一流的技法去诠释一流的思想,陈振濂认为:“仅仅靠抄录古诗文,而没有时代特色的、真实的、自我的书法,即使具有妙不可言的形式、风格、技巧,也很难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书法。因为,这样的书法缺少思想与历史的承载力,缺乏文献的意义。”近些年,陈振濂用行动开始践行“阅读书法”观点——书写《书法史记》,在10年里,同步记录这个时代的生活变化和进步,以及国家的兴盛和发展,除此之外,更举办不同主题展览,如“大匠之门”展、“守望西泠”展等,每展每作必自撰记事之文,且必具有“阅读”价值与功能。2012年,陈振濂又提出“民生书法”的新理念,以书法艺术创作的形式记录具有典型意义的民生故事,开创了当代书法崭新独特的创作形态。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中,陈振濂的60幅“民生叙事”作品以其特有的草根性、原创性、独特性,成为书法艺术践行社会责任的成功典范。“民生书法”与“阅读书法”诸概念环环相扣,形成了近10年陈振濂书法创新的独特思路。
从2009年首倡启动算起,“阅读书法”论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但是,“阅读书法”书法创作观念的倡导仍步履艰难。大概基于此,陈振濂一直有一个愿望——在倡导“阅读书法”、以文史来全力筑基书法艺术的时代目标下,希望也能在“中国书画鉴藏史研究”这个专题的展开过程中有所作为。
在2005年开始投入书画鉴藏研究领域时,陈振濂已经意识到并寻绎归类出大型专业艺术机构、各级公立博物馆、民间画廊艺术公司和大学科研院所等拥有不同成分构成,而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鉴藏价值观的丰富的“场”的存在。陈振濂介绍:“在这个有着复杂角度、复杂立场的多元的‘场’中,我们努力找到了可能的定位——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为当代书画鉴藏史提供一个可能的范式,即‘艺术’‘人文’‘高科技’三位一体的鉴藏新模式。”这一模式在连续两届全国“收藏·鉴定·市场·拍卖”峰会上开始付诸讨论,并实践。目前正开始筹备第三届峰会,此时陈振濂想到应该调动高校教授、讲师、博硕人才的研究热情,开展一项普遍注重实战经验,这或许是常常买进卖出的画廊、拍卖公司,以及以藏品为中心的各大博物馆所未必愿意做的工作——梳理古代鉴藏史、近代鉴藏史、探究鉴藏学理和市场、拍卖诸社会关心的问题,比如有百年间代表性鉴藏著作论文,重要的鉴定家、收藏家、经纪人,当代重要的鉴藏事件等。“如果具体的鉴定收藏交易拍卖行为是表现为一种身怀绝技的‘术’的行为特征的话,那么我们站在大学科研院所的立场上,就想补上‘学’的思想内容部分作为个案的‘学’。”陈振濂说,近代以来如张珩、启功、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等的传世著作已是汗牛充栋,而作为整体的“鉴藏史”(包括鉴定史、收藏史、拍卖史、市场史、艺术品金融史、画廊经纪史,以及独立的作伪史、材料史),已经构成了作为鉴藏之学科研究的新时代、新视角、新立场,但因为认知时间短暂,加之提出问题相对迟缓,似乎还处在乏善可陈的“初级阶段”。陈振濂认为:“作为经验之学的鉴藏之学,如何从实操之学上升为学科原理之学,是检验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进入文化史、学术史的关键。”基于此,陈振濂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旅行”——首先,是文献基础作业,要通过若干年时间,完成一部大型中国书画鉴藏的文献汇集(包括著作,尤其是重要论文的收录);其次,是从粗到细、从简到繁,梳理中国古代、近代书画鉴藏史脉络,并归纳出各个断代特征及发展规律,形成一部尽可能宏大的整体史成果群;再后,则是提出各领域发展如收藏、鉴定、市场、拍卖的关键症结所在,逐渐形成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项目课题群和相应的课题指南、目录清单。《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就是这一构想尝试的第一步。
《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的创作是陈振濂在查阅大量古代书画印章鉴藏史资料基础上的主题提炼和即兴书写,陈振濂饶有兴趣地介绍:“读后即写、边读边写,思绪所至、文不加点,脱口而出、信手而成,其过程是心手双畅的。有时遣词造句未及推敲,词语或偶有不太考究之失,但念在日常书写的天机自然,也就在所不惜了。”这种创作方式也与陈振濂强调“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书法‘美育’与‘审美居先’,以祛除过去只重写字技能而忽略审美滋养的应试教育模式”和“阅读书法”的观点一脉相承。
陈振濂是当代书法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位深沉的思考者。此次展览的举办和《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的出版,让我们看到陈振濂丰富的书法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全面认识了陈振濂作为书法家、理论研究家、美育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在书中序言,他这样写道:“在以书法艺术形式呈现文史(鉴藏),形成简约的书画鉴藏专业史架构,可能以前还没有过。那么,就从我们这部尝试之书开始吧。”尝试已经精彩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简约而不简单”的书画鉴藏史。
《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
暨书法学术展作品欣赏
《书法美育的思想启蒙》
《书法美育的经典图释》
陈振濂书法美育系列
全面而深刻的审美解读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成语文不加点的意思及造句
文不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如何使用文不加点词语造句呢?小篇给大家收集了关于表达成语文不加点的意思及造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文不加点成语资料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文不加点”,其读音是[wénbùjiādiǎn]。文不加点成语出自东汉著名才子兼狂人祢衡的《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祢衡这个人,拥有当世极高的才华,也拥有当时极其高傲的脾气,他喜欢指点实事,同时也不太看得起别人。就连陈群、司马朗、荀彧这样的当世大儒,都不能进他的.眼。只有孔融和杨修才能够和他一起愉快地玩耍。
孔融很欣赏祢衡的才华,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他。
曹操想着,我这不是热爱人才嘛,就安排了不少的活动给祢衡参与。结果祢衡不但不领情,还非常看不起曹操,最后后者实在受不了,就把他送到了荆州的刘表那里。
刘表一看,大明星来了,就安排祢衡进入自己的最高决策层。说来这人确实有才华,刘表一开始也非常器重他,可是祢衡又开始鄙视老板。刘表最后也步了曹操的后尘,把这个大刺头打发到江夏的黄祖那边去。
当时黄祖的长子黄射对祢衡特别好,又一次有人送了一只鹦鹉过来,大概因为这玩意儿在当时还是挺稀奇的,于是主人家就办了个宴席。在宴席上面,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你能够给这个鹦鹉作一篇赋,让在座的来宾开心开心。”
写文章这事情,祢衡再熟悉不过了,他拿起笔从头到尾一次性直接把文章写完,中间没有一点改动。要是随手写篇东西还不算什么大本事,但是祢衡这文章还写得非常好,这就不简单了。
可惜这人脾气实在太差,最后也因为得罪人而往死,仅仅活到了二十六岁。
“文不加点”,指的是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涂改,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点指的是修改,而不是标点符号,不要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了。
近义词:一气呵成、倚马七纸、倚马千言
成语造句
1、这篇文章写得波澜老成,文不加点,实在是部好作品。
2、他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写完了这篇文章。
3、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需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4、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5、他文学水平特高,写文章文不加点,不能不令人佩服。
6、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
7、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8、他即景生情,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
9、以你现在的文不加点的写作水平,将来可以当个作家。
10、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11、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12、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13、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99%的学生都常把这90个成语用错!(附解释)
1、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
【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艾玛!小编也一直用错这个成语耶!!长知识了!!)
5、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
【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集思广益
【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
【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
【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出奇制胜
【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
【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
【解释】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误用】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18、义无反顾
【解释】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误用】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解释】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误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
【解释】自谦之辞
【误用】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
【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
【解释】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意思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
【误用】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
【解释】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误用】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
【解释】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是鬼神之作。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
【解释】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误用】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
【解释】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
【解释】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误用】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
【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误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31、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3、评头论足
【解释】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误用】现在多用于讨论一个人,是不对的。
34、休戚与共
【解释】同欢乐共悲哀。
【误用】与“患难与共”不同。
35、置之度外
【解释】为正义的事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误用】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36、翻云覆雨
【解释】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弹冠相庆
【解释】贬义。一个坏人作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作。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即使是坏人互相庆贺,如果与上台掌权无关,也不可用。
38、期期艾艾
【解释】口吃。
【误用】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无可厚非
【解释】不必做过严厉的批评。
【误用】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不胫而走
【解释】消息传得很快。
【误用】不是表示东西丢失。
41、身临其境
【解释】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
【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43、耿耿于怀
【解释】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44、因人成事
【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不能对第三人说。
45、耳提面命
【解释】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误用】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46、耸人听闻
【解释】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47、骇人听闻
【解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48、咬文嚼字
【解释】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死抠字眼。
【误用】被用于表扬。
49、处心积虑
【解释】贬义。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
【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
【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51、忍俊不禁
【解释】俊,笑。
【误用】只能说“我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无旁贷
【解释】责,责任。
【误用】只能说“我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参差不齐
【解释】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误用】不用于时间等。
54、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误用】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危言危行
【解释】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误用】常被误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56、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57、振聋发聩
【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误用】不能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大用“震耳欲聋”。)
58、安之若素
【解释】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误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59、济济一堂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误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60、汗牛充栋
【解释】只形容藏书很多。
【误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61、叹为观止
【解释】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事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误用】只能用于赞美。
62、赏心悦目
【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误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63、相敬如宾
【解释】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误用】不能用于无夫妻关系的人。
64、上行下效
【解释】贬义。
【误用】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65、无所不为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
【误用】错说成“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66、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跟“无微不至”不一样。
67、信笔涂鸦
【解释】随手乱画
【误用】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68、目无全牛
【解释】技艺十分纯熟。
【误用】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69、振振有词
【解释】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70、下里巴人
【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误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71、改弦易辙
【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误用】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72、面目全非
【解释】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误用】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73、见异思迁
【解释】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误用】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4、不足为训
【解释】不值得作为准则。
【误用】与教训无关。
75、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误用】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76、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77、心有余悸
【解释】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误用】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78、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79、望尘莫及
【解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
【误用】而“鞭长莫及”是指力量达不到,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相互替换。
80、投桃报李
【解释】褒义词,报答他人的好处。
【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81、改头换面
【解释】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误用】不用于中性的改换样子。
8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8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84、一蹴而就
【解释】一步就成功
【误用】误解为一气呵成。
85、若心孤诣
【解释】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误用】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86、耳闻目睹
【解释】就是听到和看到
【误用】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87、光怪陆离
【解释】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误用】误认为贬义。
88、如履薄冰
【解释】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
【误用】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9、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9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重点,如何仿写句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字成语造句(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字成语造句(下)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