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托尔斯泰(《活法》读后感——“托尔斯泰的感叹”)
发布时间:2023-11-16 15:57:29 admin 阅读:59
《活法》读后感——“托尔斯泰的感叹”
“物欲太甚是因贪心而起”。这首明代散曲用辛辣的手笔鲜明的表达了人性中的贪欲无度,令人啼笑皆非。而在《活法》的“托尔斯泰的感叹”这一章节中作者同样也引用了释迦形容人的贪欲的一段故事,借以表达贪欲对人的危害性。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这个故事都夸赞道其刻画人丑恶的贪婪本性的惟妙惟肖“在没有任何故事能将人类的贪欲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可谓是绝无仅有。寓言里从未停止动作的黑白两鼠暗示了人是无法避免死亡,旅人却想通过摇晃藤条来驱赶时间对个人死亡宣判的时间,因为逃避采取的行为本就将自己进一步的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却又因为贪恋那蜜汁而更加剧烈的摇晃藤条。看到这里,脑海里记忆的湖面到是起了几分涟漪。在过往,个人认为那些存在逃避现实压力的人的表现行为有:沉恋于小说和打游戏,这种痴迷的程度是指一个人不论其现实生活里未完成工作的重要性与否,只沉浸在小说和游戏提供给消费者的虚拟世界里,即使感觉身体疲惫不堪也不顾身体需求的声音,不眠不休长时间的沉浸在这短暂的舒畅感中。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身边的朋友或者个人出现了长期不科学不正确的生活状态——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的时候,提供解决办法之际会首先搜索该人身边存在的压力来源对象,认为只要从这个方面入手—— 使主人公认识到个人在现实生活里存在哪些压力来源和对象 并让其逐步减少这些不同压力各自存在的份量, 如此减轻了个人在生活里的压力负担。便可及时捂住会阻碍个人成长的不良心理发声,及时阻止此不良状态的延续,从而让生活恢复以往有目标积极向上的奋斗轨迹。效果倒是初时见效。但在后期——例如一年后该现象却重蹈覆辙,与此同时搜寻压力来源未果,导致了无法及时根除和制止该不良状态出现的反复性,甚至让该行为在生活里成为了一种常态,使其具有了稳定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再想想看,也许该行为模式下还存在“贪念”的诱导。或许承认对好逸恶劳是自我的本性——个人对不良状态的维护有些时候不是外界的逼迫而是内心自我的贪念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如果选择逃避而非面对的话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事实上在第二章的第十小节“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中,作者提到“战胜自我”的重要性,并讲到战胜自我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这是作为一个人在其抛去外在一切华丽的优势的时候,真正应该必备的能力之一。贪念很明显属于利己的欲望的范围,但有些时候我们会忽略一些贪念,例如看电视剧,看电影等一些以放松自己为理由披着合理的外衣的利己欲望。工作间的休息时间有些人会选择看最新的新闻或者看电影或者看电视据等方式来放松犒劳自己,若是这个时候有朋友来邀约,说不定也会选择答应。但这个时候的放松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也许这只是内心利己的欲望驱使下的行为,应问问自己这个时候真的适合放松下来吗,或者这个放松的方式真的恰当吗,会影响接下来工作的进度吗....这些思考只需要你花费几秒钟的时间,却可以帮助你意识到利己欲望的真面目从而便可以有意识的避免没有效果的时间消费。未完持续更新.....
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22657.html?si=1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幼年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托尔斯泰的作品
《幼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舞会之后》《复活》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
托尔斯泰墓碑的文字
一方普普通通的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连姓名都没有。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长眠之地。据他的外孙女讲,那几株挺拔的大树,是托翁小时候和哥哥亲手植下的,当时他们听保姆说,一个人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於是俩人就在庄园的某个地方栽下了这些树苗。晚年,托尔斯泰突然想起了这事,便嘱咐家人,希望将来能安息於那些树下。睹物思情,茨威格叹道:“这个比谁都受名声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姓名地被埋葬了……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墓的树木间飒飒作响,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成千上万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静的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对有人来说,墓地就是他的一种生命体态,一副心灵表情。托翁墓便和其作品一样,为世间添设了最壮阔最优美的人文景观。这位一生都梦想作农民的人,终於有了一间朴实得可被称作“农舍”的茅舍。他睡在自己亲手种下的阴凉裏。那阴凉将随著时间的飘移而愈发盛大……墓地——如果非要为生命留下遗址的话,那它应该是富有美感的,应充分体现“生命”特徵(而非“死亡”特徵),应注重地理节约、以不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完整性为前提。如此,墓地将不失为人类生态中的一抹重要风景。应以对生命的尊重态度对待它,应最大限度地赋予它以爱意和活性。一块好的墓地,看上去应像“家”一样,是适於生命居住的地方:乾净、朴素、安谧、祥和、自由,阳光、水分、草木、风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审美设计和要求。因为,它是一个灵魂永远栖息和长眠的田园,是生者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场怀念的地方,是人间离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纯净……我一直觉得,有些特殊的生命身份,诸如“护林员”“灯塔人”“守墓者”,较之其他角色的人,更具宗教气质,更易养成善良、正直、诚实的品格。也只有具备该品格的人,才能与这些角色相匹配,才是称职的。他们的事业太安静了,和大自然结合得太紧密太无隙了,一个生命长期浸润在那样的环境中,和森林、草木、虫鸣、涛声、月光、海浪长期厮守,彼此偎靠,互吮互吸,其灵魂必然会相容天地灵气与光华,大自然的种种禀性和美质便雨雾一样附著在他们身上,无形中,其生命便具备了宗教品格和童话美德……所以在俄罗斯、在欧洲的古典和近代文学作品裏,总会频频闪现一些高尚而富有人格魅力的“护林员”“守墓人”形象。原因即在此。世上有些墓地,虽巍峨巨硕,如宫殿般豪华,却由於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并不感人。比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陵、明孝陵……凸起的都太夸张、太生硬,有意突出“业绩”反将生命格式化,强调权力至尊反使人格符号化,扎眼的体形,空荡荡捆著一团死气和历史瘴雾,太具表面的公共色彩和彰显意味,太具物质的膨胀力……总之,有一种疏远人世的工具味,让人觉得那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庙宇或殿堂,高高在上,流布奢华糜烂之感,虽威风凛凛,反远离了人间体息和泥土的温情,一点儿不像生命栖息的地儿。
托尔斯泰
1910年11月20日因患肺炎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为何伟大?
“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曾评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罗曼·罗兰称《战争与和平》为“我们时代最宏伟的史诗”和“现代的《伊利亚特》”他的作品将对世界的爱和憎恨交织在了一起,将内心似火的朝气与时代融为一体,思索着心中之博爱、人民与信仰等话题。1910年,这个美丽的灵魂终于得到解脱,结束了长达八十二年的生命之战。他的大爱,也挣脱了最后一根枷锁,永远地照耀着全人类。
01.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
你最喜欢托尔斯泰哪一部小说?
欢迎留言分享~
想寻找更多和你一样的人
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文学永远不是孤立的
2020年是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托尔斯泰作品在进入中国的大约120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现当代作家,比如鲁迅、瞿秋白、茅盾、郁达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汉等。而翻译家草婴作为托尔斯泰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摆渡人”,二十年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译著,将自己约三分之一的生命献给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事业。
活动现场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中国的出版
列夫·托尔斯泰最早进入中国更多地是以思想家的姿态。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受到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寄希望于在西洋文明中找到开启民智、改变发展之道,这是俄罗斯文学进入中国的大背景,也是托尔斯泰进入中国的大背景。
1954年,鲜明反映托尔斯泰社会思考的戏剧《教育的果实》出版,这一系列的其他三部戏剧随后相继出版,即《黑暗的势力》《活尸》《“第一个造酒者”及其他》。这些俄罗斯古典戏剧都有力地表现了俄国贵族地主和被他们掠夺的穷苦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展示了贵族地主的精神空虚、醉生梦死,以及农民的伤心和悲惨。
最早作为思想家被关注的列夫·托尔斯泰
各种版本的《战争与和平》
多年的单品积淀的基础上,人文社于1986—1992年出版了第一套“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共十七卷,涉及作家的小说、故事、戏剧、文论、政论、书信、日记。
草婴先生:以一己之力翻译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
人文社拥有一支能力很强的外国文学编辑队伍,许多托尔斯泰作品的译者本身就是社内编辑,比如翻译了托翁戏剧的蔡方信(笔名“芳信”),翻译了《战争与和平》的刘辽逸,翻译了《童年少年青年》的谢素台(她还参与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翻译),翻译了托翁的儿童故事的陈馥,翻译了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的蒋路、楼适夷、许磊然,等等。而草婴先生则因为和托尔斯泰缘分尤其深厚而被关注。
草婴原名盛峻峰,从15岁开始跟随上海的俄国侨民学习俄语,后来得到姜椿芳的指引,进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译实践为他成长为一代翻译大师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草婴先生的名字进入更多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翻译了《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受到读者的欢迎。人文社成立的时候,草婴在俄语翻译界已经名声在外。最初的合作是在1955年,作品是戈尔巴托夫的《顿巴斯》。这部作品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这是当时中国读者喜欢的一种主要类型。
之后,人文社出版的草婴译著主要是肖洛霍夫的作品,包括1961—1962年的两卷本《被开垦的处女地》,2001年的中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遭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学习苏联作家的写作技巧也是一股热潮。1962年,草婴以及一部文学评论——1962年的《加里宁论文学和艺术》。
草婴有意识地选择感情丰沛、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在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后,上世纪六十年代,草婴从中短篇小说入手,开始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于196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高加索故事》。从1977年起,草婴先生开始酝酿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计划。历经二十年,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俄语直接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出版了十二卷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
《高加索故事》
现在位于上海乌鲁木齐南路178号3号楼的草婴书房,就是遵从草婴的遗愿所建成,草婴书房的陈设尊重草婴家人的意见,通过“人道主义启蒙”、“中俄之桥”、“翻译之道”三部分主题,展示其翻译生涯的追求。在草婴书房中,存放了他毕生收藏的书籍并复原其书房场景。
草婴书房外观。
徐振亚介绍,俄国跟中国关系比较近,十九世纪的时候在北京已经有俄语学校了,专门有活动了。作为世界级的文豪托尔斯泰,大概1900年他的名字就出现在中国的杂志上了。“五四”运动前后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他,但基本上都是简单的介绍,其作品的翻译很少。他1910年去世的时候,中国有一些先进人士在上海举办了悼念活动。
“最早跟托尔斯泰联系的中国人有两个,一个是北大教授辜鸿铭,他通过上海领事馆跟托尔斯泰联系、写信,表示对他的尊敬,而且要翻译他的书。还有一个是张庆同,他当时在彼得堡,是一个留学生,他写信给托尔斯泰,表示想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翻译过来。后来托尔斯泰给他们都回信了。留学生张庆同,学贯中西、懂很多外文的辜鸿铭,最早起到了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到后来,潮流涌动,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慢慢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势头。”徐振亚说。
复原的草婴书房
孙甘露谈道:“俄苏文学开始进入中国的时代,实际上就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年代。虽然苏联文学的传入有政治的背景,但是确实对中国百年来的文化、文学、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国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文学,对中国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我觉得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跟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一代翻译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普希金,我都喜欢。”
“我记得好像是托马斯·曼讲过一个典故,解释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写出来的。有一天托马斯·曼举办家庭聚会,他的家人和朋友在朗读普希金的作品,忽然托尔斯泰走进来,普希金的作品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第一话——‘奥布朗斯基家的一切都乱了套’。托尔斯泰最初是用这句话开始《安娜·卡列尼娜》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历史脉络,从更长的背景来看,文学永远不是孤立的,肯定是前后接续,其中的影响当然是非常复杂的。”孙甘露说。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可以称为艺术家托尔斯泰,也可以称作思想家托尔斯泰。
从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开始,到一九0五年的第一次俄罗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俄罗斯转换期间,托尔斯泰所创造的艺术,借用冈恰洛夫的话,是以对于心理生活中秘密活动的深刻知识以及灵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等的描述能力,与本能感觉上的道德洁癖等,而闻名于世。
托尔斯泰的艺术,不只对俄罗斯文学,至今仍对世界的文学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而托尔斯泰所发展出来的思想,也给予世界很大的影响。
托尔斯泰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以道德的自我完成与不要以暴力制恶为基础的教谕。一直到今天为止,关于托尔斯泰主义的评论,仍然有如过江之鲫。至今尚未失却其意义的作品之中,有列宁于一九。八年所作的《托尔斯泰俄罗斯革命的明镜》。
托尔斯泰的作品、见解、教条,与其派系之中的矛盾,实在是相当地明显。托尔斯泰用其不凡的笔触来描写俄罗斯人的生活,并提供了世界文学第一级的作品,实是属于天才型的艺术家。但是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却是个狂信基督教的地主。
虽然他对于社会的虚伪和伪善,做强力、直接而且真实的抗议,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亦即在公众的面前一面拍着胸脯一面演说:我是个肮脏且丑恶的人,但是我不停地在为完成道德而努力。我已不再食肉,现在只吃炸的米食。
那种被称作俄罗新的知识人,对生活精疲力竭歇斯底里的懦夫,他不假借资本主义的榨取来批判,并暴露政府的暴力或制裁以及国家统治的喜剧,揭发财产的增加及文明的演进与大众贫困、野蛮、苦恼的增长之间的矛盾之深,但另一方面却又做不要以暴力制恶的痴愚说教。
他用极其严正的写实主义来揭穿所有的假面于世人,但另一方面却又宣扬世界上最丑恶的事物之一宗教,并致力于让基于道德信念的祭司来取代官僚的祭司,亦即致力于养成更加洗练、难以对付的祭司。然而,托尔斯泰的见解与教条之中的矛盾,并非偶然。那是反映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之后,充斥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矛盾状况。
托尔斯泰其见解中的矛盾,不应该从现代的劳工运动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立场来评论《当然,像这样的评论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如此却不够充分》,而应该从被高压姿态的资本主义、大众的愈益贫困以及土地征收所逼,而不得不发出抗议之声,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来评论其矛盾。
托尔斯泰以迎接俄罗斯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之时,酝酿于数百万俄罗斯农民之间的思潮与情绪的表现,而显得伟大。
根除官僚化的教会、地主以及地主政府,根绝土地所有的古老形态与秩序,解放土地,用自由平等的小农民共同生活,来取代警察阶级的国家只有这些热望,才能如同赤热的红线一般,将我们国家的革命之中,农民的每一个历史的步伐连贯起来。
因此,无疑的,托尔斯泰著作中的思想内容,与其说就如他的见解体系经常被评价一般,是抽象的基督教的无政府主义,不如说是与农民的热望更加符合的思想。
革命家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评论,真可以说是与托尔斯泰的本质相符,并令人有共鸣之感。概括地说,托尔斯泰叫人们要回归真实的基督教精神。
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不爱自己而爱他人,在这个世界上便可以建立起上帝的天国,这是人类惟一的自救之道,这是完全纯粹的宗教。由这个出发点,托尔斯泰反对所有的暴力,否定国家存在的价值,否定权力的机构,否定教会,否定私有财产。
所以,像这样到达终极点的托尔斯泰的立场,就如同列宁的评论一般,与其说他是站在基督教无政府主义之上个人抽象观念的立场,不如说他是站在一八六一年农奴解放之后,在没有完全摆脱地主的压制之下,又成为资本主义压迫俘虏的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才对。
也就是说,托尔斯泰对于专制国家与资本主义体制的痛责,与无数纯朴的俄罗斯农民的想法、感觉.完全一致。然而,正因为托尔斯泰用朴直的农民眼光来看这个社会,所以无法看清民众困乏的真正原因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产生了其世界观根本上的矛盾。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悲剧。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在追索托尔斯泰的思想时,忘却我们潸然泪下的感动。我们被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高龄之时不得不离家的固执,以及托尔斯泰的思想极点中彻底的厌世主义所打动。而且,与托尔斯泰所生存时代的俄国,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异的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人们有太多受托尔斯泰思想所感动的机会。
【托尔斯泰代表作经典语录摘抄】
人类在濒临危险的时候,心里常会出现两个力量相等的声音。其中一个声音会语重心长地说:你该想个办法来认清这个危险的本质,然后远远地逃离这个危险。另一个声音则更语重心长地说:去感觉到危险正一步一步地逼近,这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看清所有的事情,然后远离事情的所有发展,根本用不着人类的力量。所以,在危险还未真正来临之前,不要去想痛苦的事,只要想着快乐的事就好了。人类在孤单一个人的时候,大多会听从前者的声音;在人多势众的时候,则会听从后者的声音。《战争与和平》第三卷第二部第十七章
人们处于违反自己良心的立场时,不可能受制于他人,再来违反自己的意志。如果你现在位于某个立场,这不是因为他人有所需要,而是因为你自己希望的缘故。《上帝的天国在你心中》结语之六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特定的本质,人类当中有好人、有坏人、有愚蠢的人、有感觉迟钝的入、有精力充沛的人这样的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迷信。人类并不是这样被分类的。我们在看某个人的时候,多半会认为他是好人而不是坏人、聪明而非愚蠢、灵敏而非迟钝,当然也可能会有相反的看法。所以,我们常说某人很坏而且愚蠢,或者说那个人是好人而且很聪明,不是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看法吗?然而,我们经常如此来分类人们。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人类就如同河川一样,任何一条河川的水都是水,不会改变,只是有的河川水势很小,有的河川水势很大,有的流速很快,有的很慢,有的河水清澈见底,有的却很污浊,有的河水非常清凉,有的河水却很温暖。人类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类都拥有全部特质的种子,有时是某个特质萌芽了,有时则是另一个特质萌芽。所以,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常常展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人。《复活》第一部第五十九章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着很相似的幸福气氛,但是,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不幸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部第一章
在夫妇之间要有彻底的不和,或是同心一致的爱情,才能在家庭生活中掀起一点波澜。夫妇之间的关系若是暧昧不清,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能发生一些事情。有许多家庭,丈夫和妻子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令人厌烦的生活,那只不过是因为在他们夫妇之间,既没有彻底的不和,也没有同心一致的爱情。《安娜卡列尼娜》第七部第二十三章
爱是无法强迫的。但是你不爱,并非意味着你的心中没有爱,只不过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些东西妨碍你去爱罢了。把瓶子颠倒摇晃几下,要是塞子紧紧地拴住瓶口,除非把塞子拔掉,是不会有任何东西从瓶口流出来的。爱也是如此。即使在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但是你的罪过却堵住了心灵的出口,爱根本无法表露出来。把堆积在你心灵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吧!这样你才有可能去爱所有的人类,甚至你所憎恶的人。《人生之道》第六章
对历史学家来说,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协力鼎助某个人物,这表示英雄的存在。对艺术家来说,在生活每一个层面里的英雄人物,只有在整个团体仅余一个人的时候,才有可能存在,而事实上,英雄是无法存在,也是不应该存在的。《再论《战争与和平》》
奉献给民众是科学的任务。科学和艺术的活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个说法好像是说,妨碍船只前进的拙劣操桨法,会促进船只的前进。《怎么办》第三十五章
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东西,亦即我们的科学、艺术以及追求生活的快适等,全都是欺蒙人类精神自然的要求的尝试。而称之为卫生学或医学的,全都是欺蒙人类本性自然的肉体要求的一种试验。《怎么办》第三十八章
水车,为了把粉磨好,是必要的。人生,为了让生命灿烂发光,是必要的。《人生论》序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而求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幸福的欲望,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所以生存的意义。也就是说,入如果没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想法,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生。对所有的人来说,所谓生存,就等于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因此,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当然也就等于人生。《人生论》第一章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_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99句1、【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2、【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3、【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4、【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列夫托尔斯泰】
5、【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6、【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列夫托尔斯泰】
7、【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8、【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列夫托尔斯泰】
9、【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10、【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列夫托尔斯泰】
11、【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3、【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14、【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15、【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列夫托尔斯泰】
16、【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7、【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18、【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9、【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20、【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列夫托尔斯泰】
21、【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22、【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
23、【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24、【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25、【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26、【脱离劳动就是犯罪。列夫托尔斯泰】
27、【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28、【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29、【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列夫托尔斯泰】
30、【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列夫托尔斯泰】
31、【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32、【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33、【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34、【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
35、【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6、【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37、【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38、【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列夫托尔斯泰】
39、【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40、【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4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4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43、【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44、【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45、【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46、【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47、【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8、【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4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50、【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51、【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列夫托尔斯泰】
52、【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53、【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54、【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55、【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56、【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
57、【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58、【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59、【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
60、【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6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62、【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63、【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64、【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列夫托尔斯泰】
65、【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6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6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68、【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69、【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列夫托尔斯泰】
70、【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71、【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72、【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73、【人在运动中的时候,总是想替自己设想这个运动的目标。为了要走一千里路,人必定要想走了这一千里便有好东西。为了要有运动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的地。列夫托尔斯泰】
7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列夫托尔斯泰】
75、【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76、【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77、【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78、【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79、【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80、【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列夫托尔斯泰】
81、【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
8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83、【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84、【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
85、【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86、【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87、【生命是人的光。列夫托尔斯泰】
88、【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89、【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90、【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91、【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
9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3、【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94、【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95、【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9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97、【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列夫托尔斯泰】
98、【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99、【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2、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9、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1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托尔斯泰读书名言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2、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3、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4、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5、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6、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7、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8、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10、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1、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12、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13、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14、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15、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16、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17、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18、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9、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20、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21、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2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23、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24、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25、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26、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27、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28、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29、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3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1、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32、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33、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34、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3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6、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37、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38、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有关图书馆名言列夫托尔斯泰名言读书爱书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