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不二法门的意思(唯有与惟有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3-11-17 16:35:00 admin 阅读:59

导读唯有与惟有有何区别? 二者区别主要是: 1、用法上的区别。(1)唯有:这里的“唯”表示从口。(2)惟有:这里的“惟”表示从心。 2、本义不同。(1)唯有:本义为象声词,快速...

唯有与惟有有何区别?

二者区别主要是:

1、用法上的区别。(1)唯有:这里的“唯”表示从口。(2)惟有:这里的“惟”表示从心。

2、本义不同。(1)唯有:本义为象声词,快速应答声。(2)惟有:本义为动词,思考的意思。

3、意思上的区别。(1)唯有:只有的意思。如:唯有现在努力,才有美好未来。(2)惟有:仅仅有的意思。如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惟有他板着脸。

「不二法门」有什么解释

不二法门【近义】必由之路、独一无二【反义】歪门邪道、左道旁门【释义】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用例】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谁知道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不二法门【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示例】: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必由之路、独一无二【反义词】:歪门邪道、左道旁门

不二法门|详解

   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

   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

   一个分裂、多元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毁誉、好恶....相对观念的影响,而萌生出恐惧、忧虑、不满的心态,并经常被这些因素所牵制、干扰、使我们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脱;乃至于不论如何伟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无奈之中,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面对诸多人生之苦,

佛陀,给出了心灵救济的法门:

不二法门!

  只要进入这不二法门,当下就能证得自性,当下就是自在无碍,当下是个海阔天空任遨游的解脱境界。

【什么是不二法门?】

   “不二”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吕氏春秋》一书(书中有“不二篇”),固有“不二法门”之译名。原义的“不二”,是指不能有两个中心,强调权力要集中统一。

   当佛经的翻译者们将“不二”置于佛教特有的语境中时,其内在的含义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意思是无二、离两边。

   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行得道的高僧都是从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

不二法门是其至高境界。

   从佛教哲学观来看,"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演绎阐述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

   诸如善恶不二,得失不二,净秽不二,迷悟不二,内外不二,人我不二,生死不二,佛魔不二,色空不二,体用不二,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等等。

   据《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载,佛教共计有三十三种不二法门。

   不二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佛教将这种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认识,称之为“中道观”。

   据《大乘义章》卷一解释:“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

   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

   不二的另一层含义为真如、法性之别名。

   《六祖坛经》曰:“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维摩诘经》载,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大士:“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来源】

  佛家有无量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入得此门,便进入了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也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涅槃妙境。

   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

   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行便可以获得正果。

   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在家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不同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仅有娇妻美妾,而且拥有大片的庄园田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但他即虔心侍佛,刻苦修行,同时也积极参加世俗的活动,他这种既出家又在家的举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有一次他声称病了,释尊便派弟子文殊等前来探病,与他进行了一场佛法真理的大辩论,维摩诘以他高深的佛学底蕴和超人的口才回答了众人的提问。

   他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虽然他有眷属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虽然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菩萨,但他实在是在追求佛道真理。

   所以一切都不必拘于形式,而在于自己内心如何把般若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

   谈到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那么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听后闭上了眼睛,什么是也不说。

   文殊赞叹道:"妙啊,没有文字、言语者是真正的不二。"

   佛家不二法门文化,其中主题人物是维摩诘菩萨,佛家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共十四个章节四万字。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对不二法门的认知】

(一)自他不二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首先要认清楚的是自他不二——自己与他人原本是一体的,用自他不二的认知来泯除人我的对立。

   万殊一本、一多不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完全相同;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态完全相同。

  个体生命的差异,只显示在父母生我以后的社会人上。从出胎、诞生、婴儿到成为社会人,其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晴对色,耳朵对声……不断地录音、录影、见取、造业而形成了分别意识。

   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的确无可疑时,对于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会那么凸显,自我意识也不会那么突出了,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的疏离感和排斥性。不仅不要把人我之际分得太清楚,更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情怀。

(二)色空不二

   有很多人认为色是质碍和现象,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样认知就大悖不二法门了。

   其实万生万物都是由空里来,又融归到空的母体里去的。

   对于原本的真实,有些哲学家主张唯心,有些哲学家主张唯物;唯心主义说是认识决定存在──没有我心识的认知,客观存不存在,根本就不是问题;唯物主义者说是存在决定意识──若是没有客观的物相,我的心灵就没有内涵,就不起作用。

  像这些争论,只能说是很滑稽,也让我们联想到盲人摸象的譬喻,这都是边见──各执一边,既是边见,显然都违反了中道。

  在信心铭中,三祖老早就说‘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能够产生认知,能够产生作为,是因为有客观假象存在;没有假象的存在,表层意识的分别心就没有办法形成,全体是真心独照,这是‘能由境能’。

  什么是‘境由能境’呢?

   客观的假有,藉表层意识的分别认知而显现,如果没有分别取相的认知,客观的假象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实体。

   什么是表层意识?

   这是我们由无明生见取,而形成的一种能够感知、分别外在事物的意识。

  人们的脑子里所装的一切知识,都是透过六根的见取而获得的,其实质也不过是六尘的堆积而已,因为这些都是原本木有的。

   真实的必是原本的,而且最初的就是最后的。

  一切的现象只是个‘诸行无常’的过程,你看到的一切运作、一切的形色,完全如佛所说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除了‘一真法界’,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永恒的。

   因为原本木有,所以毕竟寂灭。

  水结成冰,谁能说水是永恒的?

   如果说水与冰是不二的话,色与空亦复如是。

   了解了这些,就不会执幻为真,认现象为实质而对外认同了,也不会坚持说地球是天长地久了。

  我们应该透视万物的真实相,而不应妄自取相认同。

   要知道人生最大的障碍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牵制,就是来自对外在虚假的认同,从而破坏了我们心灵的统一。

   我们能够肯定色空不二,就会明白有与无在实质上不是两回事;有的原本没有,原本没有的最后毕竟归空。

   如果说它原本是有而归于没有,那是断见;能明了有原本就不有,眼前只是现象,就能够摆脱相对,契入不二,得大自在了。

(三)死生不二

  要想打破生死关,首先就必须了解死生不二。

   什么是死生不二?

  人活著与死亡只是肉体的异化,而这种异化只限于生命的现象,实质上并没有异化。

   这话怎么讲?

   一个人出生了,法界──大宇宙并没有增加什么;人死亡了,乃至一个星球殒灭了,大宇宙也没有减少什么。就像煮一锅肉,肉烂到看不见了,它还在锅里嘛!

   它只是煮烂了而已,它并没有消失;我们的生与死也是如此。

  所谓‘方生方死’,是说我们生的起点,也正衔接著死的那一刹那,这两个点是可以重叠的。‘方死方生’,就是说我们死的那一刻,也就是新生命的开始,这两个点也是可以重叠的。当我们下班休息时,休息的起点也就是工作的终点,这两点一样可以重叠。所以佛法往往用‘O’来表示。

  我们了解到人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

   生是缘生,条件的组合;灭是缘灭,条件的解体。

   我们如能认知生是责任的开始,而死是任务的解除,就不再认为生是一种权利,死是一种断灭了。

   真实的是永恒的,大圆觉海是不生不灭的。

   整个的法界是个永恒的大生命,它是无欠无余,不生不灭的。

   勘透了这些,还有什么生灭、死生的问题呢?

【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

(一)能所不二

   能是能动之义,谓施加作用的一方;所是被动之义,谓受施加作用的一方。

   救度众生之佛是能化,被救的众生相当于所化。

   佛与众生所显现的作用虽有不同,但其生命本质并非个别的物体,而是相同,为一体不二,谓能所不二。

   云:“云能者,如来也;所者,众生也。能所各别,权教之故也。法华经意,能所一体也”

  平常我们对禅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没有所证。

   开悟后会达到能所不二的境界──能知与所知合一,最显著的感受是心不再对外认同,不再被境所转,被缘所缚。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即所、所即能,当下就是自性圆融契入无执和漏尽了。

(二)定慧不二

   禅定与智慧。

   三学中之二法也。摄乱意为定,观照事理为慧。

   又名止观。

   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

   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六波罗蜜多经八曰:‘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明本。’

   六祖坛经曰:‘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定慧不二,即念与不念不二。念即定,慧即不定,不定中有定,定中有不定,这便是慧。

   如完全“定心”,那是执着,是有住,是着相,是有碍,有物障,有挂碍。

   惠能倡导“定在慧中”,“念在不住中”,彻底解放了“执定入慧”的“死定”。

   惠能把北宗的实体的“定心”空了之后,回到了迎接现实事物的“实心”,非实体,但又实在不过,诸法在此都有位置,可以自由呈现,这是明镜之心,是开放之心,是流动之心,不碍之心,不妨碍物物在此呈现生气和生意。

  真实的禅者,没有甚么入定、出定的事。

   一般所说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门: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黄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轮,各有不同。如果你当时的心态与法的要求不吻合,就会走火入魔。

   什么叫做走火入魔?

   心智走错了方向,而入魔也不是说变魔鬼,只是因错误而遭受折磨而已。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精神分裂.....显然是受到折磨,这样的定是有为法。

  佛法最上一乘法门的定是无为法。

   什么是无为法呢?

   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祥,不让它出现断层,不管其他的事情,因为只有安祥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

  什么是定慧不二?

   六祖坛经开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又说:定慧等持,双修是正。

  如果偏慧就会滋长分别,偏定易沦于无记。无记是坐禅最大的弊病,定到偏于无记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觉时,就像没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夺舍的机会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觉,非仅不好,也是很危险的事。

   所以只有定慧不二,定慧等持,才能臻于定慧圆明之境。若要臻于‘定慧圆明不滞空’的境界,那就唯有甚深安祥的心态,才能到达了。

  什么是安祥的心态?

   我说话你听得清清楚楚,我不说你也没听时,内心历历明明、明明历历、空空朗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的甚深安祥心态。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现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见个什么,统名邪见,不管你有任何觉受,都是恶觉受。

  若想证得定慧圆明,能保持秒秒安祥一百天,就会脱胎换骨,转凡成圣。

   反之,不论偏定或偏慧,都是边见,都不契合中道。

 

(三)体用不二

  如能做到一切始终不离安祥,则所作所为悉同无为,自然智鉴无缺,不起分别而生活在观照般若中。

   既然体是安祥,用是安祥,秒秒安祥而不执不离现实人生,就是体用不二的证量。

  证道歌说‘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独行、独步并不一定是到旷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体用不二的安祥心态,虽然你在西门兜、菜市场里、兰溪边散步,却好像是一个人在独行、独步一样,外面的一切,对你不会构成干扰。

   整个禅定的历程,就安祥禅来说,这就是离执禅定,也必须是六根对六尘不起粘滞,不生干扰,才有少分受用。

   倘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一旦面对社会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别,那是不行的;不能汇归不二,打成一片,是无法修行成功的。

   必须如证道歌所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才是体用不二。

(四)心法不二

  一般人多忽略了自己那无价珍宝的心,向外觅法,纵使是找到了也是假的,因为心外无法嘛!

   若执著心外有法,显然是个典型的外道。

   我们要确认心即是法,唯求明心,属于内明,内明明个什么?

   内明明心见性;若谬认心外有法,那是外道,外道是什么?

   类似孟子的学生告子,主张真理在心以外;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只是说明他谬认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我们明白这点以后,就知道心即是法,不假外求,真实法只在你的自心。

   古德说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谬执心外有法,就像连自己的父亲都背弃了一样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认知了原本的心,就证得了‘法本法无法’,如果连自己原本的心都被埋没了,还能求个什么?

   释迦牟尼传法偈说得很清楚:

  法本法无法──法,原本的法是无可分别的。

  无法法亦法──那个不可思议的法就是真实而永恒的法了。

  今付无法时──今天我把不能言诠、无有方所的法付给了你时。

  法法何曾法──你向我学法,学到了什么?

   何尝得到什么可计量,分别的法啊!

  他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且喜无所得也无可失。我们每个人的心,原本无欠无余,是圆满具足,恰到好处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迷失和受到污染,只要肯自净其意,始终保持著原本清净的本心,就会直了成佛的。

  我们唱自性歌: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重点就在这‘本’字上。

   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嘛!

   原本清绝点埃,绝诸相对,是个定慧圆明、寂然不动的大觉心。

   ‘但用此心’,就是说只要用那本来清净、本不动摇的心,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这就是心法不二的最好说明。

  本心就是法,法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本法,本法就是本心。

   能够修到心法不二,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

【禅是不思议的“不二法门”】

   本舍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不二法门大概是一了?

   须知不二法门,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与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门了。

   不二法门的真实法要只有一句话──不思议。

   为什么?

   因为起心即妄,动念即乖,才生分别,已背本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

  一般人往往认表层意识为自己原本的真心,殊不知这表层意识只是我们过活一趟人生的工具,以工具当主人,结果不仅反客为主,而且是尊卑不分,心国也就不太平了。

   我们习惯用分别心去认知法,而见取、执著,这叫做恶见取。

   不二法门是直截了当,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当的就是一个‘歇’字。

   为什么?

   经上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当下即是。

  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果能解行相应,多么省事!

   反之,不管你怎么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

   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

  本舍讲到这里,忒地啰嗦,最直截了当莫过于信心铭中所说‘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换一句话说,禅就是不二法门,要想快速相应,疾速成就,只有证入不二法门,把好恶、是非、人我....一切相对的边见,统统泯灭,一体涵摄,不生分别,当下圆成。

  以上略举了十个不二,若具体地讲,一切都是不二,百个千个列举不尽,例如得失不二、时空不二....本质上都是不二的。

   愿各位证入不二法门,涵泳大圆觉海。

附: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各位,我们求道叫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不一,不可以说不二就是一,例如虚空与法身不二,不是离了虚空以外有法身,又不是离了法身以外有虚空,故虚空与法身不二。

   现在不妨再解释清楚:有人说虚空含法身,不对,虚空含法身即虚空以外有个法身,法身在虚空之内,这样便是二,这是迷人所说,若是悟人则不同:虚空不作虚空解,虚空就是法身。法身不作法身解,法身就是虚空。

   所以虚空与法身不二,不是两个,亦不是一个,为何不是一个呢?

   我们现在未见法身,既未见法身,虚空未坏,所以不能称为一,见法身时,虚空亦不会增加,所以亦不能称为二,若说一,那未见法身时,虚空便没有了,见法身时难道虚空又增加了吗?

   切不可这样说,故虚空与法身不一不二,不一不二是中道实相,不二法门,我们的佛性亦复如是,与我们不二,我们去到香港,跟我们到香港,去到美国,跟我们到美国,入地狱,陪我们入地狱,上天堂,陪我们上天堂,但佛性与我们又不是一,我们在地狱受苦,佛性不受苦,我们在天堂享五欲之乐,佛性不享受,我们受生死轮回,佛性不受生死轮回,佛性与我们不一不二,这便叫作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的意思

【答案】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英文翻译不二法门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出自】:《...

文殊问观世音何为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佛教常识:“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宏海法师讲述《心经》第三十七课

万法里边所有的事物现象里面有没有一个事物生另一个事物的?那大家可能要说,法师你就说得太过外了吧!人不是就从娘肚子里面生出来的吗?

我要告诉诸位,其实在万法的因缘和合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一个东西生另外一个东西这个相存在,还是我们的错觉,在宗论里边有一个偈子叫诸法不自生,亦不从它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就是一切的显现都是因缘的临时具足,这个临时的出现,我们就习惯的把它称之为生,从根本上来讲,根本就没有一个生相可得。首先我们来看,你说自己能不能生自己?我们不是专着说一个人怀胎十月生一个儿子,生一个女儿。

只是说一切万事万法万物的出现,是不是它自己把它自己出现出来的,不可能,物体如果自己能生自己的话这个现象我们眼见的就不对了。而且等一个物体生出来以后,另外一个物体对自己来讲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所以从这点来讲,一切法不能够自生,而一切法既然自生都建立不起来,没有一个自可得,他是依谁而建立的,他一定是依我们自而建立的,相待建立,自建立不起来,他更建立不起来,所以也不可能从他生。

自他两种都建立不起来的时候,就不可能我们常说的和合的共生,就是自他结合在一块生,为什么?好比一粒沙子里边压不出来油,油从哪压,从花生里面压出来。那么如果你一颗沙子里面榨不出来油的话,两颗沙子能榨出来油吗?自又不生,他又不生,自他共生也生不出来,所以说一切法无生。

这就是说是故诸法空相不生,既然不生,生哪里有一个灭可得呢?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就要知道这里《心经》里边讲的就是无生相,即无生相,就没有灭相,那么这个垢和净,增与减,一切都是我们妄想的相待而有认识的世界。

就是刚才给大家讲的,执起一边就会认识到世界的另一边,一旦有一头你执着的时候,着相的时候,另一头,一定会随之而如影随形。

所以我相信在庙里边正在逛荡逛荡,这个热火朝天的逛的时候说这个庙道场还不错,这么多殿堂佛像很庄严。突然,前有一个门,上面有一块匾叫做不二法门,你们到庙里边去朝拜的时候,一定会有这么一个门或者是月门或者是这个高的门上面有一块匾叫做不二法门。

这就叫不二,一旦我们有分别就叫二,所以凡夫都是二,很二。认识什么东西都觉得,这个一定要有个好坏,一定要争个高矮,所以你的妄想、执着、烦恼一层叠一层,一层叠一层,不断地往上加往上盖的时候,今天我们听到佛法讲的空性就是很害怕。

为什么呀?这就是常态和非常态的区别。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就要注意到什么是无生法。无生法就是没有相待法。那么我们再来这个从理上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相待?

相待具体,我们常说这个高矮长短到底有没有一个实在的长短?比如说我们就长和短这两个事物来说,我们的长是从哪来的,相对短而有。因为有一个东西比它短,短是从哪来的,有一个物体比它长。

那么如果我们现在要,求一下这个短,首先我们要想把短揪出来具体给它框一个到底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短,可是这个短还要依这个长来建立。

问题是你的短还要依长来建立,长又是依短来建立,你现在这个短要依长来建立,长还等着你短去相待,长还没有建立起来,你这个短怎么建立。

成语解释: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二法门的意思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方便说,比方说,是没有对立,你心里要总有好坏,善恶,人我,高矮,喜欢讨厌等这种对立想法,都是二法。。

净空法师---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他心里头没有善恶,你们众生有善恶。善恶是什么?还是分别执着。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是什么境界?他是不二法门的境界,我们都是落二三。善恶是二法,祸福是二法,我们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

“戒行之德”是感,我们前面讲感应,有显感、有冥感,戒行之德是属于冥感,并没有求,什么都没有求,没有求财,也没有求名,也没有求利养,也没有求佛菩萨加持,戒行自自然然跟佛菩萨就感应。佛菩萨随缘现相,不变本性,所以叫自然。也就是前面跟诸位所说的,“由人心作”,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他心里头没有善恶,你们众生有善恶。善恶是什么?还是分别执着。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是什么境界?他是不二法门的境界,我们都是落二三。善恶是二法,祸福是二法,我们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他们应化到这世间来,他还住一真法界,所以对他来讲是净业,对我们来讲是善业跟恶业。这里头我们要明了。离开两边,祖师大德常讲,“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这是什么?心清净了,住在世间不管造作什么业,全叫净业。

念佛人要修净业,“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不懂得秘诀,净业怎么修法?净业没离开我们生活,没有离开我们工作,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的应酬,全是净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古大德当中,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济公长老为我们示现的,济公长老是净业。民国初年金山活佛,镇江江天寺就是金山寺,金山寺那时候有一个法师叫妙善,跟普陀山往生的妙善法师名字完全相同,不是一个人。那个人的行持也跟济公长老差不多,人家修的是净业。还有一些祖师大德修的是净业,他不太明显,我们很不容易看出来。印光大师修的是净业、虚云老和尚修的是净业,入不二法门就是修净业,你还在二三,你的业就不净。修净业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个位次高、品位高;修善业的人因为二三还没离开,还没有归一,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就有差别。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目空一切(当年在班里目空一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