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王阳明名言名句(王阳明的名言哪一句你记忆犹新?)
发布时间:2023-11-19 12:31:24 admin 阅读:59
王阳明的名言哪一句你记忆犹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阳明先生一代圣人!
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练,心外无物!心学精华,影响了整个东亚,让人受益匪浅!
阳明先生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先生去世时,弟子问先生还有什么话,先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名言名句
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传习录》下)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5、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传习录》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传习录》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1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1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17、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1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0、为学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21、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传习录》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2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4、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2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26、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2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2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2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守仁
3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守仁
3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3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3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3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35、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3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3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39、“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4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习录》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42、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3、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4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4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4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47、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48、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50、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5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5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守仁《传习录》
5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5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5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5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5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59、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6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6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2、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63、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名言语录
王阳明名言名句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字字珠玑
一颗纯粹真诚的心,拿玉石来做比喻,就是纯,无瑕疵。心无瑕疵,即心中无贼。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无疑惑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无贼。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志不立,将一事无成;即使是各种各样的手工业技术,也是有志者发明创造出来的。王阳明认为立定一个具体的志向,是成就任何一件事的基础,即使像是那些木工、书法、弈棋等工匠技艺,也要专心致志去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造诣。
这四句话出自王阳明,称为“心学四诀”。王阳明认为人性本身是无所谓善恶的。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受到后天的影响,思想发生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的心性。因此,一个人只有通晓事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走上善道,而不至于误入歧途。只有知行统一,存善心,做善事,才是真正的善。
阳明先生说:“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一句,意味深长。“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天道之是非。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良知自能知是知非,知是知非之“知”同时也是“是其是、非其非”之“行”,所谓“好恶就尽了是非”,尽了是非即能尽万事万变。
王阳明名言名句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经典名言
年代:明朝
王阳明作品:《传习录》
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7、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0、为学大病在好名。
2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24、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2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3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3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3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35、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3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3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39、“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4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2、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43、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4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4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4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7、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48、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50、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5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5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5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5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5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5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5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59、天理即人欲
6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62、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63、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64、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5、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文/网络
品味生活,从茶开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朋友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14、知行合一。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七绝名言?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王阳明心学16字箴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阳明心学释义:
“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见孺子之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交于其父母焉,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人心矣。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矣。”(王阳明《重修山阴县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