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二十四孝图,关于“孝的”典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16:23 admin 阅读:59

导读二十四孝图,关于“孝的”典故 《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孝的典故有哪些 “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

二十四孝图,关于“孝的”典故

《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孝的典故有哪些

“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老莱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楚国人。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开心,。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仲由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闵损单衣顺母闵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他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芦花飞出。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着劝阻:“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两个弟弟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江革行佣供母后汉江革,早年丧父,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曾母啮指心痛曾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虞蔡顺拾椹供母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黄香扇枕温席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陆绩怀橘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6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杨香打虎救父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14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吴猛恣蚊饱血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时年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乳姑奉亲不怠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像你一样孝顺。”寿昌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庭坚涤秽事亲宋朝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采纳哦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2、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2、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戏如孩提孝父母,彩衣着身假痛哭。娱欢春色庭前入,亲至美善蒙山出。3、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鹿皮附身为双亲,乳汁献老治眼昏。奉孝险遭猎者困,亲意郯子感人心。

发生在甘肃玉门关上“驴子孝”的真实故事

(驴子孝石碑)

距敦煌绿洲100多公里、玉门关20多公里的大漠古道,是前往罗布泊探险的必经之路。2001年5月底,古道旁竖起了一座不同寻常的坟墓,墓里埋葬着一对生死相依的驴母子,它们生前曾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墓前一块高大的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刻着三个遒劲的大字:驴子孝。

今年64岁的于维明家住敦煌市郊七里镇,两儿一女长大后不在他的身边。他和老伴一辈子以放牧为生。1998年春节后,他与老伴一起搬到30公里开外的疏勒河古河道附近扎营放牧。经几年辛劳,他有了86只羊儿、32头驴子,还有一间遮风避雨的土屋和几大间驴羊圈。2001年4月9日中午,于维明看着羊儿和驴儿悠闲地晒太阳、啃青草,就找了一片阴凉坐下来,心满意足地打起了盹儿。

就在这时,一头名叫毛毛的幼驴气喘吁吁地来到了他的身边,它伸出可爱的小脑袋,直朝他身上拱。驴群里有3只欢快的驴宝宝,浑身如绸缎般光滑。它们刚出生3个月,是“同父异母”兄弟。于维明特别喜欢这3只驴宝宝,分别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最大的那只叫毛毛,它的妈妈叫桑桑。

(驴子孝石碑背面祭文)

于维明以为毛毛在同自己撒娇,就没有理会。毛毛急了,张口咬住他的衣角,使劲朝前拖。他意识到,毛毛肯定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于维明丢下毛毛,快步走进了附近的驴群里,只见两只小驴正欢欢喜喜地跪乳,而驴群中独独不见桑桑,他猜想毛毛八成是为此而着急。

桑桑去了哪里?于维明的心里打起了鼓。这时,毛毛嘶鸣起来,撒开四蹄,向前狂奔。因年龄尚小,它步伐不稳,一路踉踉跄跄的。

于维明追上前去,很快就到了1000米开外的那片红柳丛,看见了躺在地上的桑桑。多年的放牧经验告诉他:产后体虚的桑桑,误食了有毒的食物,一下子病倒了,并且病得不轻。

见桑桑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样子,毛毛伤心极了,伸出两条前腿,突然跪在于维明的面前,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他。于维明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扶起毛毛,说:“可怜的小家伙,我一定会尽力救治你的妈妈的。”说着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兽药,用手掰开了桑桑紧闭的嘴巴,把一粒粒兽药灌了进去。

喂完药后,于维明焦急地等待着桑桑醒来。毛毛先是围着桑桑转圈子,然后弯腰低头,舔着桑桑的面部,试图以自己的热吻来唤醒桑桑。

桑桑的泪水快要被舔干了,也没能站起来。驴是连睡觉都站着的动物。长时间躺倒不起,说明它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毛毛从中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舔干了妈妈的泪水后,它开始流起泪来。

桑桑与毛毛的心是相通的。为了安慰自己的宝宝,桑桑耗尽全身力气,试图站起来,却没有成功。毛毛知道了桑桑的意图,赶紧用头顶住桑桑的背,想帮助妈妈站起来。由于桑桑病得太厉害了,没办法从地上爬起来,只是用那充满爱意的目光在毛毛的身上扫来扫去。

黄昏时分,桑桑的病情仍没有一丝好转,四蹄不停地抽搐着,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沫。于维明意识到桑桑快要不行了,长叹一声后,就要转身离开。他还要赶着去照应别的驴儿和羊儿。

毛毛意识到于维明准备放弃它妈妈,就跑到他的前面,拦住他,不让他走。他明白了毛毛的意思,不忍心让它失望,就伸出双手试图抱起桑桑。可是,多次努力都失败了。

见毛毛不停地拱着桑桑,于维明的鼻子一酸,双手抱住毛毛说:“可怜的孩子啊,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没用了。”但毛毛仍旧不停地舔着、拱着桑桑。

夜幕降临时,桑桑终于闭上了眼睛。毛毛发疯似地舔着妈妈紧闭的双眼,期盼着能唤醒妈妈。见妈妈没有任何反应,它不时地发出低沉的哀鸣,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于维明见状不由得放声大哭。

于维明不能再呆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不能过度伤心,另一方面是他必须要将羊儿、驴儿赶回去。于是,他抚摸着毛毛的小脑袋,轻拍它的脊背,安慰它说:“孩子啊,让你妈妈安息吧,咱们得回去了。你才生下来3个月,经不住这个打击啊。”

毛毛耍起了倔犟脾气,始终不肯离开妈妈。于维明动手赶它,它伸出蹄子踢他。“母子情深啊”,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决定让毛毛留在这里陪妈妈一晚。他对毛毛说:“但愿能出现什么奇迹……”

 痴心守候见证母子深情

于维明赶着羊儿、驴儿,回到了家里。他对老伴说:“桑桑病得不轻,毛毛守在那里不肯回来……”老伴说:“驴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说不定一觉睡过来,桑桑就能够活过来呢。”

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着桑桑和毛毛,几乎不曾合上眼睛。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毛毛,毛毛还没有断奶啊,没了妈妈,怎么活下去呀。于是,他早早起床,熬了一锅喷香的玉米粥,想给毛毛补补身子。

于维明让老伴去照看别的驴儿和羊儿,自己端着玉米粥,来到了毛毛的身旁。

不出他所料,桑桑仍僵硬地躺在地上,奇迹并没有出现。

此时的毛毛,一会儿舔舔妈妈的眼睛,一会儿舔舔妈妈的嘴巴,还不时地在妈妈身上拱来拱去。

太阳高高地升了起来。毛毛看见了于维明,昂起脖子,面向天空,吼出一声声悲凉的嘶鸣。

他放下那盆玉米粥后,蹲下身子,试了试桑桑的鼻息,抬起头来冲着毛毛说:“孩子,你的妈妈已经死了。你不要太难过了,赶紧吃点东西吧。”他端起玉米粥,送到毛毛的嘴边,毛毛没有一点食欲,低下头继续舔着妈妈。

于维明心疼极了,将玉米粥再次端到毛毛的嘴边,毛毛再次避让开了,围着桑桑转圈圈。于维明的心揪紧了,在多次喂食无果之后,他动手掰开毛毛的嘴,想把玉米粥强行灌下去。没想到,毛毛发起了驴脾气,猛地拱翻他手中的盆子,并扬起前蹄,向他“示威”。

于维明望着躺在地上的桑桑和被拱翻在地的玉米粥,对毛毛说:“你不吃不喝,能坚持多久呢?”

毛毛并没有理会于维明的话,继续伸出舌头在桑桑身上舔呀舔。它的舌头早已变得血肉模糊了,以至于桑桑的身上都沾上了血迹。

于维明看着看着,再也忍不住了,掩面痛哭起来。他放了40多年的牧,第一次见到如此感天动地的母子深情。他喃喃自语道:“毛毛太有情有义了,是个大孝子,桑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他对毛毛有了无限的敬意,发誓要保住毛毛的生命。

怎么才能把毛毛从它妈妈身边带走呢?看来只有让它远离桑桑死亡的地方,才能让它渐渐地忘却失母之痛。于维明想来想去,决定把平时常和毛毛玩耍的那两头小驴赶来。这三头小驴感情很好,每天都淘气地在驴群里窜来窜去,不时地你追我赶、交颈撕咬、撒欢儿。于维明断定,只要那两头小驴来了,就能转移毛毛的注意力,毛毛就会离开死去的妈妈,跟着小伙伴回到驴群中。

两头小驴被赶来了,它们向毛毛做出各种亲热的动作,可毛毛却没有像平时那样热情地回应,而是一直躲着它们。不明真相的两头小驴不甘心被冷落,继续缠着毛毛。悲伤过度的毛毛竟然向两个小伙伴发起了脾气,张口就咬。两头小驴生气了,不再理会毛毛,撒开蹄子跑开了。

于维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随后,他又想出了一个点子:也许把羊群、驴群都赶来,就能让毛毛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它就会离开这里。于是,他和老伴把所有羊儿、驴儿都赶了过来,还特意把两头驴妈妈赶到毛毛的身边,让它们像死去的桑桑一样舔它、哄它。然而,毛毛对此并不领情,只是围着妈妈僵硬的尸体不停地转啊、舔啊……

又一天过去了,夜幕笼罩着荒凉的大漠。毛毛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吃饭、喝水、睡觉了,如果它再这样,后果很难预料啊。于维明横下心来,决定说什么也要把毛毛赶回去。

他跑回去喊来老伴,两人一起抱起毛毛,吃力地将它往回去的方向抬。毛毛发出了令人心颤的嘶鸣,使出全身的力气,把他俩踢倒在地。当他和老伴爬起来,再次去抱毛毛时,它瞪着一双可怕的眼睛,摆出了“谁要让我走,我就跟谁拼命”的架势。

于维明无奈地摇了摇头,对老伴说:“随它去吧。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从未见过如此重情重义的小驴啊。”(待续)

七天七夜演绎驴子孝

毛毛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守着妈妈,舔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于维明变着花样给毛毛弄来了好吃的,它就是不肯吃上一口。他想给毛毛灌点甘甜的泉水,觉得这样或许能让毛毛多坚持几天。虽然毛毛的舌头早已干裂炸开,但对送到嘴边的泉水一点儿不感兴趣。它的目光始终落在妈妈的身上。

毛毛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于维明心急如焚。他决定拖走桑桑的尸体,让毛毛忘记妈妈,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没想到,只要他一挨近桑桑,毛毛就会冲上来,赶他走,还朝他乱吼乱叫。

第三天过去了,于维明还是无法将毛毛赶回去。到了第四天,毛毛的身体虚弱得厉害,连骨头都凸现出来了,眼神失去了往日里的光亮。但它仍然围着桑桑转啊、舔啊、拱啊,有时还发出低低的嘶鸣。

到了第五天,毛毛的身子摇摇晃晃起来,舔、拱的动作也变得迟缓了。但它还是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累了就站起来休息一会儿,攒了点力气后,再次扑进妈妈的怀里。于维明每天都要给毛毛送来泉水、玉米粥、冲好的奶粉等,可毛毛对这些美味始终无动于衷。他一次次老泪纵横。

第六天,毛毛快迈不动步了。它站在妈妈的尸体旁,不时地低下头,伸出舌头,无力地轻舔几下。

第七天,于维明觉察到毛毛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反复动员它吃点、喝点,不要追随妈妈远去。可毛毛还是不肯吃东西,它艰难地挪到妈妈的脑袋处,最后一次伸出干裂的舌头舔了舔妈妈的眼睛。随后,它一头栽倒在妈妈的身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见毛毛真的随桑桑去了,于维明无法控制住自己,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整整7天7夜啊,毛毛就这样不吃不喝,为了唤醒和陪伴妈妈,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滴血,这份旷世亲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于维明挣扎着站了起来,在桑桑和毛毛的尸体前守候了好久,在心里祈祷着:“愿你们母子俩在天堂里重新享受天伦之乐吧。”第八天,这位放了一辈子牧的老人含着热泪就地掩埋了桑桑和毛毛的尸体。

随后不久,著名探险家、诗人乐荣华徒步探险至玉门关,听当地人说到了这对驴母子的故事。当时,他还不太相信。因为在人们的固有的观念中,驴是智商很低、脾气很坏的动物,哪有什么孝心和亲情呢,以至于大家都知道“蠢驴”、“驴脾气”之类的骂人话。他费尽周折找到了于维明,从老人那里印证了这一故事的真实性。

在打听到更多关于毛毛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感人故事后,乐荣华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觉得,毛毛与桑桑之间的这份别样亲情可以给好多人作镜子。他考虑着要为这对驴母子做点什么。在于维明的帮助下,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专门去敦煌找到一家石碑店,订做了一块黑色大理石石碑。他借来了铁凿、铁锤等工具,亲自在石碑上刻下了“驴子孝”三个大字,还亲笔写下了墓志铭。

做好这一切后,他买来了砌碑用的砖头、水泥和上等棺木等,雇人拉到玉门关外驴母子的死亡之地,郑重地将驴母子正式安葬,并立起了墓碑。碑立好后,他和于维明在驴母子的坟头洒了一瓶白酒,肃立默哀、致敬……

两年过去了,2003年的一天,歌手王嘉铭从好友乐荣华那里听说了这对驴母子的故事。他立即被这个童话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他着手构思《驴子孝》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是谁在亲吻母亲的脸颊,从清晨到日暮守护着她?是谁依偎在母亲的腋下,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哦,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哦,妈妈,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快快醒来吧,我要牵着手和你一起回家……”

这对驴母子生死相依的故事为什么能打动这么多人?笔者近日采访王嘉铭时,他说他之所以创作并演唱《驴子孝》这首歌,根源于在情感日渐荒漠化的今天,人们渴望着亲情的回归,渴望着孝心和爱心不被蒙上厚厚的尘垢。

在亲情和孝心频频被物欲和私利侵蚀的今天,但愿驴子孝的故事能给人以触动。

畜生孝性动天地,召唤世人速警醒。

生前尽孝天地赞,身后光鲜是虚幻。

扩散出去

让更多朋友看到!

最新消息

第一时间发给你

孝的典故有哪些

“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老莱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楚国人。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开心,。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仲由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闵损单衣顺母闵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他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芦花飞出。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着劝阻:“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两个弟弟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江革行佣供母后汉江革,早年丧父,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曾母啮指心痛曾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虞蔡顺拾椹供母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黄香扇枕温席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陆绩怀橘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6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杨香打虎救父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14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吴猛恣蚊饱血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时年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乳姑奉亲不怠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像你一样孝顺。”寿昌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庭坚涤秽事亲宋朝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采纳哦

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的典故(故事)是哪些

展开全部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中国二十四孝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二十四孝图(1-12)(12张)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13-24)(12张)  二十四、弃官寻母

著名孝故事名称

郯子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老莱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楚国人。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开心,。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仲由为亲负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闵损单衣顺母  闵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他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芦花飞出。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着劝阻:“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两个弟弟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刘恒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江革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早年丧父,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曾母啮指心痛  曾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虞蔡顺拾椹供母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陆绩怀橘遗亲  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6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杨香打虎救父  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14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吴猛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时年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乳姑奉亲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像你一样孝顺。”寿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庭坚涤秽事亲  宋朝黄庭坚,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

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的典故(故事)是哪些?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弃官寻母二十四、涤亲溺器

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

太多了吧,最有名的起码有十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环保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