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尊师重教的典故(我尊师重道的作文怎么写?要有具体事例!!!)

发布时间:2023-11-20 10:13:13 admin 阅读:59

导读我尊师重道的作文怎么写?要有具体事例!!! 尊师重教亘古不变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

我尊师重道的作文怎么写?要有具体事例!!!

尊师重教亘古不变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礼记·学记》中还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为:在所有做学问的道理中,尊敬老师可谓难事.尊敬老师是学生的本分,然而尊师难以持之以恒.初学尊师并不难,但是学生逐渐学有所成,甚至超过老师时,尊师就很勉强了.这也是有些人终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尊敬老师.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鲍日新尊重教师重在行动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学生和老师谈话时,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该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同老师谈话,要集中精神,姿势端正,双目凝视老师,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礼仪行事.见到老师应问好、行少先队礼或鞠躬行礼;上下课要起立迎送;进老师办公室时要轻轻敲门或喊报告,然后开门进去,行礼后说明来意;在老师办公室、寝室不能乱翻动老师的物品;休息时间最好不打扰老师;到办公室或老师家不宜逗留过久,办完事应尽快离开等等.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美德.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北宋时,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当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被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同窗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两个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同窗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我们一些校长经常感慨“校长难当,教师难管”.难在何处?难在管理的是具有活的思想的人.校长和教师都是做与人交往的工作,所不同的是教师的工作是对思想、智力、身体等方面处于发展期的青少年儿童.而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对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成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使之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工作,是一位校长成熟与智慧的表现.《青年文摘》上一篇文章《宽容之乐》中说:“如果我们能体悟到各自互异的本质,便会对彼此互异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稳定人心.”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差异,在所处的教师群体中,校长要允许、尊重、理解、并适应各人差异的存在.在我的管理理念中,主张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一般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可以凭个人意志来促成或拒绝.但是校长与人交往是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选择的,校长要理解教师,又要善于因人而异(当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在交往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处理和解决问题.一名好的校长应该有一种超脱的心态去对待矛盾与问题,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因调课安排与教务处主任发生冲突,一气之下一掌将主任的办公桌拍坏.一些同志认为非给处分不可,我认为不应简单地处分去解决问题,应给青年人多一些宽容.通过个别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承认错误,然后再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既达到教育本人,又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恰当的工作方法可以使有过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而不会因此影响工作.校长的工作总被一些相对立的人、事、物所困扰,如果总希望将之全部排除,是不切实际的.当我们感慨“校长难当,教师难管”时,是否可采用换位思维去体谅“教师难当,学生难教”的教师心态呢?近年来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面对学生时,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就不可能产生动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为教师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值得校长们去研究与探索.要知道正反对立是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如果你能从处理和解决这些对立关系的矛盾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就是境界的升华.学校的工作只有做到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才能形成合力、产生高效.要做一个成功的校长,首先要做一个谦虚、热忱、大方、宽容的人.尊重教师,理解教师,那么你一定会深受教师的拥戴,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办好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节|孔子有哪些尊师重教的故事?

01

尊师重教古来有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习中最难得的,即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之知识、道理等,道尊然后知道要努力学习,是故有师道尊严之存在。

西周时期,《太公家教》中亦曾出现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生之父”之字句,以及其后两千年来对“天地君亲师”之崇奉,皆可以看出古人对师道之尊重,不但是出于骨子里的深刻认识,且亦是一种自发、自觉之行为。

先秦时,古人便把师与天、地、父并列,国家还按照名位、官阶品级,划分了一整套礼仪等级制度,用“法度”即法统、条律来加以贯彻。并对教师的地位、职责、作用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对于尊师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礼数法度,对后世的教育制度的发展、沿革、衍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孔子打破教育垄断

在古代,老师的地位很高,有的甚至就是一种官位,如太子的老师,就有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等,这些虽无实权,但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俸禄也不菲。不过,古代并没有教师节之说,只是官府会在特定的日子给老师、先生庆祝,表达尊师重教之意。

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可算作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在他之前的历史时期,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有,直到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凡有向学之志者,无论贵贱均可成为其学生。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03

孔子尊师重教的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很多,像张良的“拾履拜师”、杨时的“程门立雪”,皆是千古传颂。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下七十二贤,则无疑是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师生关系。一部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乃至现在、未来,都依然、必然发挥着深远影响的旷世巨著——《论语》,即是在他们师生教学相长中所产生出来的。子贡守孝是孔门中较为有名的典故之一,孔子去世后,子贡为其足足守了六年孝。然有孝心的非独子贡一人,其他弟子,亦如给父母守孝一般,皆在孔子坟墓前守孝三年。学生们如此不忘师恩,某种程度上,这既是对孔子及其学识的一种高度认可与敬重,亦是对师道至尊至诚之体现。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寥寥几句,让人感叹师生情深之时,更激赏于颜回的那个反问式回答,简直答得动人心魂,这无疑是颜回对老师的出于生命最深层次之认可与执着。后来,颜回英年早逝,老夫子竟连声痛呼“天丧予!天丧予!”足见是何等之悲伤了。

《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可见后世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积极弘扬“师道尊严”的重要意义,让“尊师重教”践行于日常,与时偕行,才是送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尊师重教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毛成身|“韩愈的故事”之六:尊师重教百世师

往期链接

百家岩稿酬与奖励

 

百家岩编辑队伍

主  编:崔小玲

编 辑:石  亮 崔恒浦  刘豫东  刘文静  

       王保成 郭文娟

主   办:修武县文联           

承   办:修武县作协

本期编辑:崔恒浦 郭文娟

投稿邮箱:xwxzx2017@163.com

中国历史上尊师重教的事例?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尊师重教的典故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尊师重教的名言和古诗名句

1、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的名言

2、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3、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名言 《荀子・大略》

4、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的名言

5、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夸美纽斯名言

6、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海明威名言

7、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名言 《荀子•修身篇》

8、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名言名句

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潜书•讲学》

1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名言 《荀子.劝学》

1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12、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法言•学行》

13、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名言名句

14、疾学在于尊师。——《各氏春秋•劝学》

15、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名言

1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法言•学行篇》

17、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 《西沤外集•冰言补》

18、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19、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20、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重教典故:

程门立雪: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尊师重教的故事是故事,不是故事的名字

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6年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国旗下讲话|第二讲:尊师重教·传统美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问题一:为什么国家会印刷“教师节”邮票。

补充:在新中国的邮票上,教师队伍也是庞大的自师圣孔子而今,众多的教育家、教师登上了方寸,真是人才济济。邮票上的教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教育家,一类是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即当过教师)的。

问题二: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老师是谁吗?

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华夏教师第一人,被后人尊为教师的“师祖”。

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灵魂

 从个人而言: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从社会而言:传递人类文明;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同学们知道教师称谓的由来吗?

1、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2、西席、西宾:由来是这样的: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3、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4、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三、赞颂老师的格言

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人之一生,孰能无师?

教师是学生步入殿堂的引路人,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芬兰:老师地位比公务员还高。芬兰没有专门的教师节,但这不是说在芬兰教师地位低了,恰恰相反,芬兰的老师地位非常高,甚至要高于公务员。教师享有高于公务员的待遇,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要胜于国家元首。而且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

以色列: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在犹太人眼里,教师比国王更伟大。犹太人十分尊重有知识的学者和传授知识的教师。在某些问题上,犹太法律赋予教师的地位甚至高过父母,因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教育预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此为教育预算额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来自社会、企业和海外的资助。全国200万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4000美元,居世界前列。

英国:伦敦街头交警不时拦车抽查驾驶执照和安全设施之类。如果发现驾驶者是一位教师,就一切都免检了,立刻客气地敬礼放行。因为在交警的心目中,乃至于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教师是信得过的人物,既然为人师表,道德上必然是过得硬的,他的车况正如他的人品一样,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经得起检验,也无须检查。

日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职业。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那一天起,就穿着“教师服”,当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汽车、地铁和电梯时,乘客们都会自动站起来让座,以示对未来的教师的尊敬。

   

                      

 毛泽东敬酒、写贺信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

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为老师敬酒,使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徐特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37年,当徐老60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他在信的开头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还号召全党向徐老学习。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人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足见教师的重要与伟大。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牢记古训,更要用行动将“尊师”这一传统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尊师重教不只局限在一天,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

关于尊师重教的典故?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现实人生哲理(龟虽寿人生哲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