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刘备在离世之前为什么说赵云不能重用,真的只是表面兄弟吗?)

发布时间:2023-11-20 15:16:50 admin 阅读:59

导读刘备在离世之前为什么说赵云不能重用,真的只是表面兄弟吗? 这个问题是什么鬼,刘备在临终前可是对赵云委以重任,怎么可能说赵云不能重用。 赵云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不过...

刘备在离世之前为什么说赵云不能重用,真的只是表面兄弟吗?

这个问题是什么鬼,刘备在临终前可是对赵云委以重任,怎么可能说赵云不能重用。

赵云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不过和演义中不同,正史中赵云并没有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为五虎上将,而是要比关张马黄等四人的四方将军低一级,只是杂号将军,和魏延等人并列。

刘备刚夺取荆州时,赵云是牙门将军,黄忠只是中郎将,魏延更是名不见经传,职务都要低于赵云。后来黄忠、魏延却追了上来,甚至黄忠还反超了赵云。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刘备对赵云不够重视。不过实际上赵云作为跟着刘备多年的元老,一直非常受刘备的信赖。

赵云刚跟着刘备时,就被任命为主骑,掌管骑兵。后来又称为牙门将军、留营司马,负责刘备和其家人的安全工作。如果不是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又怎么可能让赵云出任这种职务。

而在刘备临终前,更是任命赵云为征南将军,中护军。中护军是执掌禁军的要职,三国时期出任这个职务的还有周瑜、蒋济、夏侯玄、司马师、费祎等人。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或者是掌权者的心腹,足见这个职务的重要性。

更何况此时刘备已经时日不多,赵云被任命为中护军,还有让他保护阿斗的意思在内,实际上也是托孤。很明显,所谓刘备去世前要诸葛亮不重用赵云,不过是网络上的谣言之一,不要当真。

刘备根本就没说不能重用赵云,相反刘备很信任赵云,不然刘备不会让赵云去救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刘备只说过马谡不可重用,而且赵云不是莽夫,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刘备为关羽报仇赵云就提出应该讨伐曹操而不是和东吴决裂,可惜了,不然可能三国历史就得改写了,我觉得在三国志中对赵云的轻描淡写可能和赵云的性格有关,并不能说赵云没得到重用!

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01、赵云的出身不是特别好。

关于赵云的身份记载,《三国志.赵云传》中也只有几句而已,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在这之后就没有更多关于他身份的记载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赵云并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所以赵云的出身其实是略有一些卑微的。虽然赵云是一位猛将,可最终也就是一个牙门将军而已,说白了就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得到重用,其实刘备之所以不重用赵云,也是考虑到他的身份比较的卑微,如果重用的话,害怕有损于皇家的脸面,更害怕难以服众。

02、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较晚。

赵云一开始并不是跟着刘备的,而是跟着公孙瓒,只不过后来投靠了刘备而已。和关羽以及张飞等人比起来,赵云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肯定是要更晚一些。所以刘备在用人的时候也得考虑到资质的问题,所以说赵云特别的有能力,但是由于资质尚浅,所以不可能给他封分一个名号将军。

03、赵云情商比较低。

虽然说赵云的带兵能力比较强,武艺也比较的高,但是赵云的情商属实是有一些低的。比如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马谡丢了街亭,所以想要把军队撤回汉中,其实在这场战役当中,赵云不仅仅没有错,反而还有功劳,因为在撤退的时候,只有赵云手底下的军队井然有序,没有任何的折损。可最终赵云却被贬为了镇郑军将军,如果赵云的情商稍微高一些,那必定会和诸葛亮居理力争,也许不会升值,但至少不会被贬,由此可见,赵云的情商确实比较的堪忧。而刘备又是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重用情商低的赵云。

荆州乃军事重地,刘备为什么不派诸葛亮和赵云去防守?

派了啊,一开始刘备的部署就是:关羽驻守益阳、张飞坐镇公安、赵云为机动,遥领桂阳太守、诸葛亮镇守南郡,督令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物资,在后方支援。

这是当时刘备集团中最重要的团队了,可以说在刘备和刘璋开战之前,荆州之地是刘备的重中之重。

既然荆州如此重要,为什么刘备不安排诸葛亮和赵云回援?

之后刘备和刘璋翻脸,孙权又来插一脚,派吕蒙攻略荆南四郡,除了零陵之外其他三郡都望风而降,荆南是刘备的补给基地,荆南一丢则刘备不止失去了后方补给,连荆州屁股都要漏出来给孙权看了。危急关头,刘备和孙权讲和,割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给孙权,双方和解,再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蜀,尽快拿下四川。

这样一来,荆州防线内缩,本来应该是荆州大本营的江陵成为了前线基地,公安由傅士仁接手,关羽修筑了江陵城,和麋芳一起坐镇。而除了调走诸葛亮等人之外,刘备还把荆州给掏了一下,一下就掏走了数万军队。这时候的荆州是处于兵力少和人才不足的情况,可这是集团的战略规划,临死调走大部分也是属于可控范围之内的。

最严重的事是,刘备在平定蜀地之后,居然原地休整,不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回援不说,连带去四川的军队也没还给荆州一兵一卒。导致了后面关羽北伐是,军队这方面是捉襟见肘,无法调出充足的兵力拿下襄樊。刘备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刘备虽然拿下了益州,但却是经过一年的激战,期间损耗不少,连原本应该坐镇中军的军师庞统都战死了,后面还得靠马超来威胁才能降服刘璋。所以刘备当时除了有着保全成都的意思之外,攻城兵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在平定益州这段时间,四川门户汉中也被曹操拿下,留夏侯渊、张郃等进攻型的能手镇守汉中,意思很明白了,曹操得陇望蜀只是时间的问题。自己兵力不足,益州经过大战,民生设备遭到损害,民心不稳,外部又有曹操虎视眈眈,这时候的刘备只能把心思全部放在益州,而不能顾及到荆州了。当然刘备不援荆州,也是因为荆州已不再是以前的荆州。由于割了三郡给孙权,偌大的荆州顿时缩小了一半的土地,余下的零陵、武陵二郡根本就不能替代以前四郡时的物资供给。关羽北伐时,仅仅收降了两万军队(于禁七军有三万,除了淹死的和逃跑的,剩下的最多两万)就陷入了粮食不足的困境,搞到关羽不得不冒着破坏盟约的风险,伸手去桂阳拿粮草来补给。

此时的荆州对刘备来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用武之国了。刘备集团的政治重心已由荆州转入益州,而荆州被三家分割之后,已沦为一个前线缓冲地带,用来和孙权的江东隔开而已。

对刘备来说,荆州现在只是一个战略要地,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保护了,有关羽、麋芳、傅士仁、关平、廖化、赵累等人驻守,防备曹操和孙权即可。只不过刘备没想到关羽居然会去包围襄樊,更想不到还给他打出了“威震华夏”的战绩,逼得曹孙两家联手夺取荆州。

从关羽北伐到走麦城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刘备方面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把荆州丢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关羽的傲慢所导致的,但最主要的是,在刘备内心深处,他也已经把荆州放弃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临死之前刘备说赵云不可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赵云就是追随刘备的一员大将,此人是谋略过人,能文能武,可以说是一个全才。赵云原本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大将,由于公孙瓒投靠了刘备,所以赵云也追随了刘备,两人相见如故。赵云追随刘备时,正是人生中的年少时期,可以说有大好的前程在等待着赵云。赵云的能力不用说在刘备的手下,就是在整个三国之中,赵云也是能够排上榜的大将。那么追随刘备多年的赵云为何没有被重用呢?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政治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赵云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以百姓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而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来考虑的,政治家会有一些伤害百姓的作为,比如刘备在益州发行五铢钱,相当于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掠夺百姓的财富一样,百姓是穷了,但是政府富有了,这就是政治家的行为。

不仅如此,赵云还在刘备伐吴前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说: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纂汉,应该先北伐曹魏,灭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复孙权,伐吴并非上策。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出来劝谏刘备,唯有赵云一人而已。

赵云又是不懂政治了,当时连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伐吴是势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为,刘备集团中的骨干都是荆州人,荆州被夺,这些人就成为无根之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所有荆州派人士,都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要不然故乡只能成为敌占区,宗庙、祖坟都在敌占区,古人可是非常看重这个的,刘备不夺回来,如何向蜀汉群臣交待?如何安稳人心?

但赵云不懂这些,并不是刘备不信任赵云,而是因为赵云不懂政治,没法让刘备重用赵云,刘备重用的是有政治能力的人,比如诸葛亮、法正等人,如果是武将,刘备需要的是能服从并且能打的人,比如关羽、张飞、魏延等人。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赵云并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因为赵云的性格很刚直,很忠诚,所以说他的这个性格对他的职业上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最开始东征讨吴的时候,赵云就非常反对,这也正好违背了刘备为张飞关羽报仇的心思,所以说在后期刘备并没有把赵云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在刘备临终时,把赵云叫到床前托孤:“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意思就是说,我与你赵云共患难,你是我的恩人,也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在我死后,你一定要记得保护好刘禅,不要忘了我的嘱托。其实就是在暗示赵云如果有人威胁到刘禅,赵云就可以自主采取措施。其实这在暗中给了赵云很大的权力。等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刘禅将会重用赵云,算是对他的补偿了吧!

为何刘备不重用赵云?刘备临死前对赵云说的一句话,道清一切真相

在三国之中,赵云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比军事才能,他比不过关羽张飞,比政治谋略,他比不过诸葛亮,但是喜欢赵云的人非常多,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也非常高,他好在哪里?好在德行高。

纵观历史,赵云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是不争不抢,忠心耿耿又胸怀大局,说起来就两个字:可靠。

赵云是在少年之时遇见刘备的,和刘备相约,终生不会背叛他,于是数年之后,他找到了刘备,几经颠簸,从不离弃,他默默地跟随在刘备的身后,为他处理事情,他这一生,对刘备,任劳任怨,出生入死。

在刘备入四川之前,赵云在他的将领团中,是排在前面的,但是自从刘备进入四川之后,刘备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将领,赵云反而被排到了后面,甚至后来投降的高翔,官位都比他高,比起赵云所立下的功劳,那个官阶实在是有些不能看。

但是这并不代表刘备不信任赵云,赵云和关羽张飞不一样,他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带兵打仗的大将,他还有大局观,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升官的时候或许想不到赵云,但是在危急时刻,赵云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忠诚可靠,不会背叛,所以当刘备需要一个人能够保护夫人和孩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赵云,当刘备去前方攻打,后方无人守护的时候,他想到了赵云。

他的平淡,不争不抢,不是平庸,是低调,在三国无数人发光发亮的时候,他沉稳的可怕,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名声极大,到最后,还没有赵云得到的信任多。

刘备信任赵云最大的证据,在刘备逝世之前,白帝城招了诸葛亮和李严,明面上是这两个人,实际上,还有赵云,他对赵云说:在我逝世之后,刘禅继位,如果有人想要谋权反叛,赵云你可以代替我,直接将那个人除掉。

其实这句话含义很深,当时刘备是否对诸葛亮完全信任,后世不能随意猜测,但是刘备对赵云是完全信任的,否则不会给他这样的嘱托,他的意思甚至是说,如果诸葛亮也有了谋反的意图,赵云也可将之斩杀,这样的信任,赵云,是独一份。

一个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一心想要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是值得这样的信任的,三国之中,似乎谁都有缺点,谁都有私心,赵云没有,忠心和果勇兼备,德行和品性上佳,他从不忘少年时的约定,一直都是在遵守着那个约定。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记》

无风起念

更有趣的历史故事

刘备临终前叮嘱不能重用此人,为何诸葛孔明不谨记先帝遗训?

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为弟关羽报仇心切,率军亲征东吴,最终被陆逊击败,夷陵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逃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在白帝城将国事和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而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特地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刘备看来,马谡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无用之辈,诸葛亮既然接受了刘备的托孤,又为何违反刘备的遗诏,非要重用马谡呢?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他们弟兄五个被当时的人成为“五常”(伯常、仲常、叔常、季常、幼常),其中季常就是马良,幼常便是马谡。当年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决定先平定南中孟获的叛乱。而我们所熟知的“七擒孟获”的建议就是马谡提出的。

马谡说到:“南中不毛之地,土著反复无常,今天击败了他,明天他还会造反。目前我们要集中力量北伐,要想南蛮不在后方捣乱,我们应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此才能使南蛮宾服”。

这番言论说到了诸葛亮的心坎里,诸葛亮对马谡的能力大为赞赏,于是拜他为参军,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大势,诸葛亮此时就已经开始怀疑刘备的言论了。

不得不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确有任人唯亲的倾向。马氏兄弟在荆州之时,就是诸葛亮的座上客,他们喜欢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而且称兄道弟,喜欢一个人就会看这个人任何方面都是优秀的,人概莫能外,这是人的本性。

而像魏延这种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刘备很器重他,但诸葛亮认为他“生就反骨”,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重用魏延,至于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有悖于诸葛亮一贯的谨慎态度,但如果要是马谡提出来,我想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个时期的蜀汉已经面临人才凋零,无人可用的局面。刘备的“五虎将”已经故去四位,仅剩下的赵云年龄也偏大,并且真实的历史上赵云并不太被重用,也就是刘备的警卫队长。

而魏延则是一位能堪大用的将领,可惜诸葛亮不喜欢他,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既然诸葛亮那么看好马谡,自然想重点培养他,让他到战场上历练历练。

可惜,马谡果不出刘备所言,刚愎自用,不听将令,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为了严肃军纪,也为了后悔没有听刘备的遗言,挥泪将马谡斩首。

不得不说,诸葛亮虽然政治手段和才智谋略是古今罕见的奇才,但与刘备这种帝王级别的识人用人相比,他还是差了点火候。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展开全部


原因当然在公孙瓒:“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人家真心来投靠他,他却怀疑人家是袁绍的人而予以冷嘲热讽。
再看看刘备对赵云的认知:“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仅知人这一项,刘备就超出公孙氏多少倍。所以,公孙瓒以自焚告终而刘备却登上皇位,决不是偶然的。

刘备临死前为何说赵云不可重用。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告诉你答案

也许刘备临死前没说这话,而是某个阴谋家说的,刘备虽然没说这话,但确实没有重用赵云。

刘备虽然没有重用赵云,但是这并不妨碍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没有重用赵云的根本原因就是:赵云为人太正直,不适合在官场混,赵云的性格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清白,容不得有半点渣渣。

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忠诚度仅次于关羽、张飞,但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却差远了。

赵云在长坂之战中,为了救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单人单骑向曹军的方向去寻找,结果马上有人向刘备告密说赵云投降曹军了,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身边的手戟掷向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的。

果然没多久,赵云就带着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回来,可见刘备对赵云是相当信任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相信赵云。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还体现在让赵云掌管自已的内事,啥是刘备的内事,就是刘备的家事,比如保护刘备的夫人与儿子,刘备在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后,孙夫人带到刘备这的侍卫和官吏有不法行为,都是赵云来约束的。

刘备进入益州,又是让赵云保护自己的儿子刘禅,才最终没让孙夫人带去东吴,如果不是信任,刘备会把自已唯一的儿子交给赵云吗?

赵云对刘备忠心可嘉,刘备对赵云信任有加,但是赵云也有缺点,也许不是缺点,就是为人太过正直,在政治上缺乏经验。

刘备拿下成都后,为了收买人心,准备将成都城中房屋及城外桑树、田产分给诸将,结果赵云引用霍去病的典故劝说刘备不要这样做,赵云说天下还没有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乱,应该将田产房屋分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到民心。

从表面上看,赵云的建议似乎没有毛病,以百姓为重,实际在政治上,刘备是需要分赏来拉拢各派势力,争取支持,因为刘备刚刚拿下益州,人心还不安稳,但是这里说的人心并不是老百姓,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各级豪强、官吏以及跟随刘备的功臣。

老百姓不是不重要,对于刘备来说,更重要的是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各级功臣、各派势力,人是很现实的,这些人跟随刘备就是需要得到封赏的,一个不肯封赏下属的领导是没有愿意跟随打天下的,不说别的,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这些功臣就受赏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结果赵云这么一说,刘备就不好意思封赏,而那些等着封赏的各级官吏,对赵云可谓是恨之入骨,赵云个人就陷入了孤立,至少在刘备手下,赵云已经成为不受其他人待见了,在政治上陷入孤立,但这就是赵云的高风亮节,在某些方面,赵云的正直超过了诸葛亮,但是正因为赵云如此,所以他不是政治家,而只是一个正直的武将。

政治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赵云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以百姓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而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来考虑的,政治家会有一些伤害百姓的作为,比如刘备在益州发行五铢钱,相当于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掠夺百姓的财富一样,百姓是穷了,但是政府富有了,这就是政治家的行为。

不仅如此,赵云还在刘备伐吴前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说: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纂汉,应该先北伐曹魏,灭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复孙权,伐吴并非上策。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出来劝谏刘备,唯有赵云一人而已。

赵云又是不懂政治了,当时连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伐吴是势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为,刘备考虑问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东吴杀你大将,夺你城池,你刘备还能忍住不发兵,这在天下人面前就失了形象,没有了形象,蜀汉拿什么作招牌?

而且刘备集团中的骨干都是荆州人,荆州被夺,这些人就成为无根之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所有荆州派人士,都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要不然故乡只能成为敌占区,宗庙、祖坟都在敌占区,古人可是非常看重这个的,刘备不夺回来,如何向蜀汉群臣交待?如何安稳人心?

但赵云不懂这些,并不是刘备不信任赵云,而是因为赵云不懂政治,没法让刘备重用赵云,刘备重用的是有政治能力的人,比如诸葛亮、法正等人,如果是武将,刘备需要的是能服从并且能打的人,比如关羽、张飞、魏延等人。

所以尽管赵云对刘备忠诚度很高,而且赵云人品高尚、道德出众,但赵云在政治上并没有完全与刘备同步,所以刘备没有重用赵云。

为何刘备一生都不重用赵云

1、刘备有意把赵云培养成刘家的私人保镖,他早期外出公干的时候带着赵云。后来自己病危了,更是把阿斗托付给了赵云,这份荣誉可不是其他一般人能享有的。可以说赵云注定不能像关羽那样成为大将军,他更适合成为一个朝堂上的隐士,需要他时,他自会出现。2、刘备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常常以礼待人。但是有一个人才智计谋都十分过人,并且跟随刘备长达30年,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这个人就是赵云。按理说,赵云怀着一腔热血去投奔刘备,刘备也对赵云惺惺相惜,应该会重用赵云才对。但是在赵云跟随刘备的几十年中,刘备并没有给赵云很多的权力,一直没有重用赵云。

为何刘备在临死前说赵云万万不可重用?

三国时期的赵云,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位常胜将军,其实他不仅在小说中存在,真实历史上也有他的身影。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赵云,他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的辉煌战绩就是七进七出。那时为了救自己的少主,从敌军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顺利保护少主见到了刘备,这让刘备对此非常感动。按理来说,赵云这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应该被刘备所重用,可是在刘备将死之际,他却严厉地说,绝对不能够重用赵云,这是因为什么呢?一、因忠心被刘备信任赵云是常山人,所以他也有个绰号叫“常山赵子龙”。因为他有一身的好功夫,而且一直追随在刘备身边,从未生过二心。所以刘备除了自己两个结义兄弟之外,最为重视的就是赵云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明说,但从很多处事细节当中都可以看出来。当年,刘备势单力薄,身后还有曹操的追兵。他几经逃亡,却让夫人和孩子都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当时正处于危难之际,赵云得知了消息,单枪匹马就冲向曹营,没有跟刘备知会一声。周围人开始觉得,赵云是不是打算背叛刘备了,开始转向曹操。但是刘备根本不相信这种话,他告诉当场所有的人说,赵云绝不会对自己不忠。果然,赵云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他一个人从敌军的包围圈当中杀出重围,还保护着孩子,将他安然无恙地带到了刘备面前,刘备对此十分感动。后来他娶了孙尚香,为了保护妻儿的安全,赵云被安排负责管理孙尚香身边的仆人,成为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从这个重要位置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对他有多么信任。二、为何不重用?既然刘备并没有怀疑赵云,那为什么又没有重用他呢?其实从赵云的性格上就可以找到答案。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他不懂得政治上面的收买人心这一套,他的心中只有百姓。就比如刘备攻下成都,为了让手下官兵臣服于自己,他打算给手下的每一位将领士兵都分发房子和土地。但赵云却十分不理解,还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示成都城刚刚被拿下,百姓的民心也还未定,应该拿到土地和房子的是百姓,而不是身边的士兵,让百姓安定下来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赵云这话有他的道理,但却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刘备当时就看出来了。因为他不能够处理好官场上官员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也一心为民。从此刘备选择不在官场上重用他,其实是对他的一种保护。除此之外,刘备之所以不重用赵云,还是想让赵云辅佐刘禅。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会继承自己的位置,但那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老了,诸葛亮也不能够长久地辅佐他,只有赵云的年纪是能够陪伴刘禅最久的。而且赵云是历经生死才将刘禅带回自己身边,他对刘禅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厚的。三、刘备知人善用赵云并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他也有自己的谋略,但是他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因为他在做人处事的时候没有一点心机可言,在政治场上这样的人是活不长久的。所以刘备的安排既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也是最大地发挥了他的用处。因为刘备了解赵云的性格,对他作出的安排也是最合适的。在打仗的时候,刘备让赵云在后方留守,很多人觉得是他不重视赵云,但其实不是。因为赵云打仗的时候很谨慎小心,并没有张飞那么鲁莽,所以他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做先锋,让他陪在刘备身边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如此,赵云的心思十分单纯,每次向刘备提出建议都没有一点私心。虽然刘备很多时候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但他也十分欣赏赵云的单纯的心思。赵云这一个既能文又能武,又有一些谋略的人才,在刘备看来是十分完美的。即使没有战争,刘备也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也是为了时刻地警醒自己。所以说,赵云不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不忠心,或者是刘备对他的不信任。与之相反,刘备十分信任他也非常了解他,他知道赵云适合待在一个怎样的位置,适合处理怎样的事情,所以给他做了最好的安排。而他之所以在临死前跟他的儿子说别重用赵云,也是为了让赵云能够一心辅佐刘禅。不然以赵云的性格,如果让他在官场上处理政治上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很可能会遭遇挫折,得到不好的结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古代关于不骗人讲诚信的真实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