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左支右绌(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呻吟和左支右绌【原创】)

发布时间:2023-11-20 17:13:37 admin 阅读:59

导读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呻吟和左支右绌【原创】 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呻吟和左支右绌 ——“艺术乡建运动”系列评论之一 评论的缘起 不少网友惊诧于党报人民日报的理...

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呻吟和左支右绌【原创】

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呻吟和左支右绌

——“艺术乡建运动”系列评论之一

评论的缘起

不少网友惊诧于党报人民日报的理论“探索”——在去年9月30日连发《重视现代乡贤》、《重视“软约束”“软治理”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两篇带有火力侦察性质的试探性文章,其实,这种偷换概念的文化复辟思潮,在更早的几年前就已经闪烁其词地出现在人民日报的舆论平台上,比如同年6月15日其观点栏目刊登的《世说心语:临大节而不可夺——重读》。

很显然,如果从善良的愿望审视这家党报,也许它赞美的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确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普世价值,值得夺取政权前后的共产党人取其精华、绵延传承。但这些赞美之所以读起来让人感觉话里有话,恰恰在于改开30多年来何谓贤德标准事实上的黑白颠倒,以及真善美、诚信爱的荡然无存——至少像爱国主义一样,爱国有风险,好人无好报。

由此,稍有中文敏感性的读者只消大略扫过上述火力侦察文章,就不难发现其夹带的私货。网友“驾驭难得”撰写的《托尔斯泰式的”好乡绅“可以走多远?》、破土网的“重塑乡贤”专题,以及郭松民在2012年11余11日发表的《电影:一曲乡绅的挽歌》,都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奉行虚无主义历史观的改开文人“告别革命”的宏大叙事背后反共、反社会主义宪法和体制的舆论宣传路熟。

在本系列里,作者则拟从产业的角度,结合一本叫做《艺术乡建:许村重塑启示录》的书,分析已经暗流涌动一段时间,在当下开始蠢蠢欲动的所谓“文化乡建”、“艺术乡建”背后同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宪法和体制的乡村运动。

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艺术乡建”

在总序里,该书作者一落笔就试图作宏大的叙事,但一张嘴就开错了药方。他在第一段话里就写到:“今日社会问题的根源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在近代变革中遭遇的破坏性。我们讨论城乡的危机,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重新确认传统的价值。城乡问题就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所产生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东方古老文明如何应对西方现代化的挑战。”

——实际情况是:当今社会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和国及其所建立、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被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笑贫不笑娼的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破坏的结果。而作者呢,却宏大地追溯到语焉不详的“近代变革中”,令读者大惑不解——但很快,作者就在第二段和第七段里露出了尾巴:他所厌恶的“近代变革”,也叫做“中国激进的社会改造运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抛弃‘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过度纠正......通过艺术活动与实践,尝试构建积极的协商与对话,为乡村的主体性重建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这么多浮华辞藻堆砌之下,网友们是不是闻到了“民国范儿”那熟悉的味道?

这绝不是“构陷”该书作者。在总序之后的“前沿:艺术推动村落复兴”的第一段,他就明确写道:“沿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民国时期开创的乡村复兴之路上继续前进,先哲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历史经验。我把许村作为一个文化平台,探讨中国乡村建设的前三条道路的成败与得失:第一条,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力图实现儒学复兴运动的早期实践,提出以西方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来振兴和管理乡村。第二条,晏阳初想通过办乡村教育开启民智。第三条,新农村建设借助高速的城镇化改造使乡村加重危机。”

从上述表态,我们不难看出一下几个逻辑智伤:

第一,无论是梁漱溟,还是晏阳初,他们“开创”的所谓乡村复兴“实践”,没有一个复兴了民国时期的中国村落。无论其立意多么美好,其失败都是必然的,这个必然,就是民国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性质,以及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买办当权剥削、压迫和奴役工农大众的民国政权本质。

第二,由此,鼓吹梁漱溟、晏阳初们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所谓极具价值的历史经验,纯属白日做梦、无稽之谈。蒋遗民们卖力追忆的所谓黄金十年,中国的乡村依然是凋敝破败,中国的农民依旧是苦不堪言,该书作者鼓吹的这两条道路,没有任何一条给振兴了乡村,开启了民智。直到他的“绚烂”民国被四万万劳苦中国人民推翻的1949年,别说乡村了,中国的城市连一盒火柴都要被叫做洋火,一颗钉子都要被叫做洋钉。除了蒋委员长的无敌德械师和蒋夫人的各种“美龄号”、“我的空军”,这个蒋记民国哪有一丝现代化道路的味儿?!

第三,张嘴就跨越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张嘴就跨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三十年——就像盖房子,他是直接从二楼开始盖起,而且反复将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中共建党、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立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志在解放全人类的一系列革命运动,轻佻张狂地称之为“乌托邦”。他刻意回避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的打土豪分田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农村建设历史;刻意回避前三十年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兴赤脚医生提高农村农民医疗卫生水平、大兴集体农庄团结亿万农民客服千百年来分散小农经济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造成的种种恶果、大兴城乡统筹平抑物价杜绝用剪刀差来盘剥农民农业和农村、大兴经济上城市反哺农村文化上三结合组织上能上能下工农代表占据人大绝对多数,如此等等白纸黑字的历史事实,张口就把后三十年修正主义改开道路对农民、农村和农业造成的种种危机,恶毒地嫁祸给前三十年,以前两条道路标榜的子虚乌有的所谓“民国盛世”来指桑骂槐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三农工作。

尤其令人不齿的是:明目张胆地偷换概念,一方面把当下原本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意,与暗地里作贱共产党的体制内合伙人一起,合谋栽赃为违背规律和农民意愿的“高速城镇化”;一方面将地产党,尤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地产党公然背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土地制度和城乡群众意愿及实际购买力搞的所谓“市场经济手段”,公开膜拜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唱红脸,虚伪矫情、矫揉造作地哀叹和怜悯好基友——黑脸市场拜物教徒们带来的深重的乡村危机,搞出一副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独醒启蒙思想家的鸟样。

虚无中国的政党政治形成历史脉络,虚无新中国国体和政体建立的历史过程,吹捧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和县以下“自治”以及所谓乡绅治乡的“绚烂图景”,实际上才是这个小资产阶级文人不堪一驳的乌托邦梦呓。就拿该书作者镀过金的美国来说,从两党政治、议会选举遍及美国的乡镇村落,到西部荒野、高速公路都能随处碰到代表美国国家机器的美国警察,无一不体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管制权威与政权合法性,何以在社会主义宪法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必须在乡村和乡村建设中明里暗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合法性?这是哪家的道理?!这种道理倒是很像眼下在中国南海扑腾的美国丘八、美国政客——不远万里操着火药枪、杀猪刀闯进中国的客厅,声称躺在中国厨房里案板上的菜刀威胁了他们去纽约麦当劳吃汉堡的通行自由!

高远命题和宏大叙事包装下的虚无主义和政治企图

据此,该书作者顺势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第四条道路:“许村实践”——其目标一是呼吁社会停止对中国乡村物质遗存和非物质形态的破坏和伤害;二是寻找民族精神的文化原码,恢复乡村的信仰与文明;三是把乡村作为家园,使其成为中国人灵魂安放的皈依之地;四是在乡村重新建立和恢复人与人之间健康的情感关系,让每一个农民都有尊严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

稍加分析他这四个宏大目标,就能看出很多常识谬误、逻辑硬伤和错误结论。

“……以牺牲乡村为代价进行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要么是简单地移植西方异国小镇,要么是直接将乡村变成兵营式的城镇”,“……一个个乡村在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化运动中消失,一处处民宅在拆迁过程中倒下,有的村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我们在自己的国家被迫成为移民,不断地被迁徙和流浪,我们被迫逃离家园,甚至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故乡。”

——作者码出的这些生动图景,难道不是变相土地私有化和房地产救中国三十多年来的丰功伟绩么?!与其矫情地“呼吁社会停止对中国乡村物质遗存和非物质形态的破坏和伤害”,还不如坦率地呼吁社会停止鼓吹唯利是图、笑贫不笑娼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

但该书作者非但不敢提及房地产商及其背后的修正主义、官商勾结和执政党的腐化变质这些真正原因,反而哗众取宠地将病灶开到了所谓“中国人的传统精神被违背”、“几千年建立起来的伦理价值体系遭到解体”这种不伦不类的理由上,并用一个“自信非常了解中国人”的100多年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的书,来给自己作证,说什么“中国人即使离开家乡,也没有不返故里的。他的希望是富足还乡,安度晚年直到死去,这样死后就能葬入祖坟的山中。‘渴望在子孙们的脚下腐烂’这一致命性的观点仍然是中国人一个主要的情感支配力量。规模稍大一些的迁移他们又无法忍受,除非作为一种‘命运’的判决摆在他们”;“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就不曾有‘鸟飞鱼跃’之事”——很显然,这个生活在中国满清时代的美国人根本无知,早在千年之前的中国,就有马革裹尸、哪片土图不埋人的诗词情怀和践行者,更别说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甘愿抛家舍业、过门不入、抛妻离子、慷慨赴死的无数共产党人了。而该书作者却假借一个美国人一叶障目的嘴来把中国人的一生与所谓的乡土强行绑架,不啻于在21世纪的今天对中国人施行文化复辟与精神裹脚。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该书作者所谓的“乡村信仰与文明”吗?我们姑且先不追究这个面目模糊的“乡村信仰与文明”信仰的是什么玩意、文明的是什么东西,就拿民族精神本身而言,就断不是一个乡村领域所能独家产生和独家囊括的。这一点,稍微像样一点的正常思维逻辑都不难理解,无需赘言。而该书作者呢,却耸人听闻地宣称——“乡村的溃败,不但摧毁了我们民族的物质形态,也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体系遭到了空前的危机,乡村形态里的精神内核也已经不复存在,几千年建立起来的伦理价值体系遭到解体,使我们民族的文化宗脉断绝,也切断了一切可以使灵魂不朽的路径。这包含着乡村的精神与信仰、家族的荣誉与尊严、家庭的伦理与秩序、村民的道德与行为。乡村不光走失了村民,而且也走失了神性。乡民也与城里人一样,被拆散为孤立的个体,使灵魂无依无靠并四处流浪,无奈之中要自己独立去面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因为物质的满足只能填补人的生物性需求,却无法使人的心灵获得安宁。所以,重新找回民族的灵魂,重新建构民族精神,我们才可以在社会现实中承担起个体生命的价值体系,人才能珍视自己、敬畏生命。当个人获得了生命不朽的信念,才会去担当道义。”

这一番不知所云的宏大论述,让我觉得无比的匪夷所思。

首先,乡村的溃败,出现在哪个时代,根源又在哪里呢?喜欢引用鲁迅的话的该书作者,我假设他同样也应该读过茅盾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从封建末年到蒋记民国,近代中国农村的凋敝溃败,难道不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西方殖民侵略者共同造下的孽债么?当今中国农村的所谓溃败,难道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修正主义者对三农犯下的罪行么?对乡村溃败的这些根源王顾左右而言他,却津津有味地罗列各种溃败的图景,岂不是只管写病历不管治病根?!

其次,这些溃败的图景,在他的罗列下不仅文不对题,而且耸人听闻。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文明体系?什么是乡村形态里的精神内核?什么又是几千年建立起来的伦理价值体系和民族的文化宗脉?作者大而无当的叙述里语焉不详,不知道是不是包括了“耕者有其田”这样的古老诉求,或者“一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这样的无产阶级宣言,却着重突出了所谓“乡村的精神与信仰、家族的荣誉与尊严、家庭的伦理与秩序、村民的道德与行为”,那么,试问什么是乡村的精神与信仰?封建社会的所谓乡村精神与信仰,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时代的所谓乡村精神与信仰有何不同?与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苏区的乡村精神与信仰有何不同?与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乡村精神与信仰有何不同?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精神与信仰有何不同?“家族的荣耀与尊严”之说更令人匪夷所思。背叛大地主家族,为潮汕为中国农村和农民献出生命的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在该书作者眼里究竟该算是家族的荣誉与尊严,还是乌托邦的丑闻与耻辱?而所谓“家庭的伦理与秩序”,想来断不是新中国和共产党人都鼓励和提倡的尊老爱幼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感恩资本家应该才是作者欣赏的伦理与秩序吧!至于“村民的道德与行为”,就完全令人贻笑大方了——在统治阶级——无论是蒋家王朝的衮衮诸公还是特色盛世的贪官污吏都体制性缺德的现实前提下,在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桑骂槐为乌托邦和文化激进革命的逻辑前提下,矫揉造作地哀叹于村民的道德沦丧与行为失序,这就是十足的无病呻吟!

可见,脱离了阶级思想和阶级分析方法来作这种宏大叙事,结果只能是然并卵。自称为先锋艺术家并喝过美国洋墨水、吃过美国洋面包且对《共产党宣言》冷嘲热讽的该书作者,显然不会是为无产阶级代言的先锋,那么,他是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的“先锋”呢?

再次,自两千年封建社会腐烂直至灭亡起,中华的无数仁人志士就为救亡图存开展了各种探索与奋斗。这其中,就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用影片《建党伟业》里李大钊的话说,这是诸路皆不通之后的最后选择。既然该作者要谈论人的价值、信念、生命、道义以及不朽这些概念,那就不应该回避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价值奉献和道义担当,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和理应得到敬重的不朽功绩。如果一方面开高远的命题,作宏大的叙事,一方面玩苟且的回避,搞龌龊的栽赃,那怎么能配得上“道德”这种高贵的名词呢?!

由此,包括该书作者痛惜的什么“或者将逐渐变成中国千万个毫无个性、毫无美感的不伦不类的村镇”在内,我们不难洞悉:近两年颇为流行的乡愁滥觞,并不仅仅是蒋遗民气息深重的小知识分子布尔乔亚式的无病呻吟在作怪,从更广更深的背景看,这是在资产阶级化的修正主义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毁农”和“兴农”、“毁村”和“兴村”的一张嘴巴两副面孔在作怪。

最后,作为“艺术乡建”,该书作者显然很在意艺术在所谓“乡建”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后面我们会专门论述,该书作者在他的“实践”中发出的种种感慨和评论,他也承认,“艺术显然不是(拯救衰败的乡村)的灵丹妙药”,但声称“强调艺术介入社会,就是试图对乡村物质形态的修复的同时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共生关系。艺术介入乡村,重要的并不是艺术本身,也无关审美范畴,它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动以及对生活可能性的探索,通过对人们心灵与生命感觉的抢救,以确立人们对生活的参与感、主体性。这是本丛书的核心,也是当代中国城乡建设的核心。”

我们还是不得不指出:无论该书作者堆砌多少宏大地辞藻,也不能不正视阶级社会的阶级现实。如果坚持把阶级社会人为地“脱水过滤”,把脱水过滤之后的中国乡村当作一颗没有阶级属性的“翠玉白菜”而拿在手中尽情亵玩,并试图衍生出某种所谓的“对心灵的感觉和对生命的追问”,那只能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自怨自艾,并没有什么鸟用。

其实,和一些人至今还孜孜不倦地拿“抗战老兵”说事,却无视还有更多屠杀共产党和工农大众的“反共老兵”存在的路数一样,该书作者在总序和前言之后的正文中,一边不厌其烦地声称艺术无关政治,艺术乡建无关政治,比如:“人和世界之间首先是情感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艺术。艺术其实和物质没有关系,它不是一个物化的东西。艺术对于政治或者对于乡村来讲是一种价值,艺术或者说审美,它是远离政治的,在这个乡村改变了人的非利益的情感判断,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我知道选择,对每一个事物我有一个正确的情感选择,我觉得这个事情要比一个简单的政治的建立更重要。乡村的改造,以及文化对于社会的改造,在今天中国这种状态下可能是我们非常好的一次尝试,也可以说是一个有效的社会改造方法。”一边阴阳怪气地宣称:

——“我只知道是共产主义的,是共产主义者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也是共产党员一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感觉一直离我很遥远,……我连夜搜到了百度百科的条目……我逐渐清晰了宣言的确是某些国家和政府团体、社会组织或个人为宣布各自的主张和纲领,而向社会发布的书面声明。它往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有时也会用于表达个体的人生观。我彻夜难眠,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份抢救传统文化的‘许村宣言’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纲领联系起来,也不敢相提并论。”

——“我们的文明出问题了,我们不知道反省自己,反省近代革命的功利主义,在这个功利主义的框架下,不断地塑造时代的乡村榜样,一会儿是大寨,一会儿是华西村,今天又在寻找新的榜样,即一个符合特定需要的集体主义榜样。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向社会推行,最后成为这个时代的病症和顽疾。有些样板和模式完全是为了政治需要,或者被暂时遮蔽和掩盖,表面的光鲜要靠国家财政来维持和填补巨大的亏空,我们反思的是被社会拼命遮蔽的东西,以及在这个遮蔽下隐藏的真相可能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恶果。”

——“艺术家可以在社会转型期扮演社会实践与实验的角色,艺术家在社会转型与变革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不再是孤芳自赏地与日常生活相互区隔,而是逐渐融入现实与空间,介入现实问题的讨论与公共行为的互动,成为推动社会和解、多元、开放的力量。”

我觉得,该书作者其实完全不必在《共产党宣言》面前假装谦虚,因为他们所开立的高远命题和宏大叙事,丝毫不亚于共产党宣言的规模。我只是讶异与该书作者为何回避小岗村这样一个乡村榜样,不知道这个榜样符合的是怎样一个“特定需要的”榜样——它会是集体主义榜样吗?若不是,这个榜样成功了吗?若成功了,这个榜样试图遮蔽和掩盖什么东西呢?这个光鲜的榜样表面吗?它靠不靠国家财政来维持和填补巨大的亏空?有没有给社会带来灾难和恶果?对此,该书作者反思了些什么没有?

而且,该书作者想要改造些什么呢?想要推动谁跟谁的和解?很明显深受台湾省蒋遗民意识形态影响的该书作者,不但鹦鹉学舌地模仿起了“和解”、“多元”、“在地”这些湾民用语,而且不止一处的露出了“艺术”掩护、“乡建”开路、价值观渗透、“转型”成功的路线图,其劳心费力搭建的许村模式和“东西方对话”平台,俨然成了虚无中国近代史、虚无中共建党史、虚无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奋斗史,以及中国农村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农村历史的道具,很对热衷于和自认为有资格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思想启蒙”的西方职业“艺术家”、职业NGO、职业“志工”们的胃口。

不妨摊开来说罢!该书作者,不就是想做一个日拱一步的过河卒子,推动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和殖民者的和解,推动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与反共国军、伪中华民国和台湾省蒋遗民的和解嘛!进而改造《共产党宣言》,改造共产党性质、改造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建立起一个建立在资产阶级政治基础上却又假装没有政治属性的、可以风花雪月、把玩“乡愁”、找到“灵魂”、发现“希望”、保留“传统”、带来“自信”的,根本没有独立精神和阶级立场的小资产阶级文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乡村”。

——而这,才是小资产阶级乌托邦文人们海市蜃楼的乌托邦。

本文为产业人网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chanyeren.com

周末学成语|左右逢源、左支右绌

周一至周五每天一个常识(7:30)

周六和周日每天两个成语(7:30)

左右逢源

zuǒyòuféngyuán

左右逢源,原意是做学问工夫到家后就能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有用作贬义,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例 句

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余秋雨—《文化苦旅》

【例题】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解析】

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痛快,用来形容对伪科学的揭露是恰当的。

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用来形容人是不恰当的,故排除A选项;

C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用来形容提高刊物的质量是不恰当的,故排除C选项;

D项,“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用来形容一个谈论互联网的孩子是不恰当的,因此排除D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

左支右绌

zuǒzhīyòuchù

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注:“支左屈右,善射法者也。”

例 句

这几件事使他左支右绌,疲于应付。

【例题】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计划出台,渔民表面上是利益受损方,但从长远看,他们受益无穷。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大幅      ,实际上跟部分渔民涸泽而渔的捕捞方式息息相关。类似“电网捕鱼”这种无论大鱼小鱼一律通杀的捕捞方式,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却屡禁不止。恶性的捕捞方式使得鱼类资源枯竭,而枯竭的鱼类资源导致渔民生活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衰退 进退维谷

B.萎缩 难以为继

C.下跌 举步维艰

D.减少 左支右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第一空,由文意可知,渔民恶性的捕捞方式,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横线处所填词语与“资源”搭配,且体现下降的意思,A项“衰退”指衰弱减退,B项“萎缩”指衰退,D项“减少”指去掉一部分,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下跌”指(水位、价格等)下降,贬值,与“资源”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由文意可知,渔民依靠捕鱼为生,鱼类资源的枯竭会导致其生活难以维持。B项“难以为继”是指无法再继续下去,符合文意,当选。A项“进退维谷”指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处,文段并未体现“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禁渔令的出台就是解决的办法,故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左支右绌”是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无法搭配生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左()右(),成语

左辅右弼左顾右眄左顾右盼左家娇女左建外易左邻右里左邻右舍左铅右椠左思右想左书右息左提右挈左图右史左图右书左右采获左右逢源左右逢原左右开弓左右两难左右图史左右为难左拥右抱左宜右有左萦右拂左宜右宜左支右绌左支右调左支右吾左枝右梧

MESI·观点|唐见端:土耳其:从左右逢源到左支右绌

2019年2月21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唐见端在《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文章《土耳其:从左右逢源到左支右绌》(见《新民晚报》2019年2月21日第22版),全文如下:

土耳其:从左右逢源到左支右绌

图片来源:PressTV

前一阵土耳其很是风光,先是叙利亚伊德利卜之役未战先止,之后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前者发生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之后,后者发生在埃尔多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之后,两起事件都满足了土耳其心愿,埃尔多安可说是左右逢源。但是眼下,土耳其烦心事来了。

美俄两头不能得罪

在伊德利卜问题上,俄罗斯最近公开表示,去年9月与土耳其达成的协议并未完全履行,以“支持阵线”为骨干的极端武装不但未被解除武装,反而把占领区扩展至70%以上,俄罗斯对此不能坐视。当时,土耳其向俄罗斯承诺,只要俄叙联军不进攻伊德利卜,土耳其将让极端武装放下武器,离开占领区。毫无疑问,如果土耳其不能履行承诺,伊德利卜之役必然打响。

在撤军叙利亚问题上,美国雷声很大,雨点一滴未落。土耳其现在认为,美国即使不会食言不再撤军,至少会尽量推迟撤军进程。土耳其提出撤军后在叙利亚北部建立由土耳其主导的“安全区”,美国却表示反对。实际上,即便美国同意,俄罗斯和伊朗也不可能同意。所以,如果美军真的走了,不安全的将是贸然进入叙北地区的土耳其。

博弈地位将被削弱

从叙利亚战争开始至今,极端组织一直是土耳其的砝码,两者关系或松或紧,但从未间断。俄罗斯清楚这一点,当初答应土耳其暂缓进攻伊德利卜,既是为了分化伊德利卜反政府武装,也是借此推动战火东移,让土耳其向美国保护下的库尔德人地盘推进。由于土耳其至今未能履约,伊德利卜之役将随时打响,如果极端武装大部被歼,给土耳其造成的困局不单是难民涌入,今后在叙利亚的博弈地位也将被削弱。

另一方面,美军撤与不撤都会让土耳其难受。不撤,土耳其未必真像它威胁的那样直接进攻曼比季。如果土耳其真敢闯美国“红灯”,美国不会正面对抗,但会强化对库尔德武装的情报和装备支援,使土耳其不能轻易得手。只要战斗陷入胶着,土耳其国内反战势力就会抬头,使政局出现变数。如果美军真撤出叙利亚,那局势更不利于土耳其,因为库尔德武装届时将联手叙利亚政府军,给进犯土军迎头痛击。

妄想扮演“棋手”角色

在美俄叙利亚博弈中,土耳其周旋于两者之间,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它的问题是过于自负,总想扮演大国才能扮演的“棋手”角色,这一点在叙利亚战争中一再暴露。最初,埃尔多安认为凭借实力,用言辞就能逼迫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结果碰了钉子。此后土耳其自恃有美国撑腰,悍然击落俄罗斯军机,结果招致俄罗斯无情报复,美国作壁上观。

最无自知之明的是,自己住在玻璃房内,却偏向邻家窗户扔石头。土耳其一直存在库尔德分离势力,土叙两国库尔德人联系也一直紧密,这点土耳其早就清楚,却在本国组建“叙利亚自由军”,把叙利亚拖入长期战乱之中。殊不知邻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放任境内库尔德人武装发展,成为威胁土耳其的力量。

土耳其几个月前左右逢源,眼下却左支右绌,根本原因是与美俄之间存在量级差距。只是,自负而不自知,妨碍了土耳其的认知。

来源:新民晚报

本订阅号关注中东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发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学术信息。

左支右绌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左支右绌[zuǒzhīyòuchù]【解释】: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示例】:两路夹攻,杀得冷军~,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例句这几件事使他~,疲于应付。

含左右的成语有哪些?

左辅右弼 左顾右眄 左顾右盼 左邻右里 左邻右舍 左铅右椠 左思右想 左书右息 左提右挈 左图右史 左图右书 左右采获 左右逢源 左右逢原 左右开弓 左右两难 左右图史 左右为难 左拥右抱 左宜右有 左萦右拂 左宜右宜 左支右绌 左支右调 左支右吾 左枝右梧

左支右绌



搜一下:左支右绌用粤语怎么读?

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zuǒ zhī yòu chù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出自 《战国策·西周策》。

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区别

“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捉襟见肘造句

1、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困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节省开支。

2、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

3、如果能量入为出,自然可避免每到月底就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

4、公司已处于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看来已距倒闭不远了。

5、现在兹可能真的在财务上捉襟见肘了。

左支右绌造句

1、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

2、他不能作左支右绌,跟他正在从他的工作。

3、需知,清末的财政早已左支右绌。

4、这几件事使他左支右绌,疲于应付。

5、虽然他左支右绌,但仍没把事情处理好。

左右逢源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读音

[zuǒ yòu féng yuán]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例句

续范亭《来南泥湾途中》:“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

近义

得心应手 称心如意 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 无往不利 面面俱到 面面俱圆 八面后珑 一帆风顺

反义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四面受敌 事事棘手 进退两难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精美语句积累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