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发布时间:2023-11-29 13:47:34 admin 阅读:59

导读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微斯人,吾谁与归?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4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第六篇 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道之人弗受C. 所恶有甚于死者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翻译下面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第七篇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4.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第八篇 阅读《出师表》片段,完成1—3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解释下列词语。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2.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第九篇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5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远: (2)所以: (3)是: 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1) (2) 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1) (2) 第十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5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⑤逸而知人之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答案如下:第一篇1.D2.①缺 ②太阳或(阳光)③真、实在 ④早晨3.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4.B第二篇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第三篇1.(1)跑 (2)腰里系着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2. B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4.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5.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6.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第四篇1.(1)日光 (2)执 持 2.略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五篇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2.A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第六篇1.①祸患,灾难 ②这,这样 ③给 ④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七篇1.儒2.“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3.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4.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5.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第八篇1.①半路去世 ②天下分成三部分 ③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 ④特别厚待 2.D 3.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途径)。答: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答:第九篇1. 疏远;的原因;此(这)。2.(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 (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3.(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4.亲贤远佞。5.(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第十篇1.其/实味/不同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08年中考鱼我所欲也精细阅读

2006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一、文章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三、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四、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1、为(1)今为(为了)(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4)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八、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4、一箪食,箪:竹筐5、一豆羹豆:碗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够同时得到。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14、妻妾之奉奉:侍奉。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与:给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17、有是心也心:本性九、特殊句式十、朗读节奏十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A)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D)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3、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节):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2节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3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批评见利忘义)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义)对举向与今比较等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十四、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3分*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1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1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14、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内容链接: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孟子。该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与其徒公孙丑、万章等人编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轲及其弟子万章等人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61章,3.5万多字。也是“四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之一,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现存七篇,二百六十一章,约3.5万字。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在十五、六岁时孟子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论证中心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性。论证方法本文用了类比的手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义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原段文《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一筒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可是(恶声恶气地)吆喝着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本性。编辑本段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2.得兼:同时获得。得:同时。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的人。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的人。取:求取。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于:比。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7.患:祸患,灾难。8.辟:通“避”,躲避。下同。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15是:这。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17.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18.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20.蹴(cù):用脚踢的样子与:给21.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值得,常与“不”连用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24.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ei(四声)”25.奉:侍奉。2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28.已:停止,放弃。29.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30.是故:因此。31.能:能够。32.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古诗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集锦1.安徽省(09)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  答案:15.(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18.(5分)(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滨州市(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3.赤峰市(09内蒙古)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4.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蹴辩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义生(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9.《鱼我所欲也》[附在线朗读]

课文朗读

♬ 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

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

(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

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第二段  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

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2.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5.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6.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1)道理论据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五、理解性默写

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图文解读

《中一美文晨读》诵读平台欢迎投稿!

【中一美文晨读】全新改版,是一个热爱生活、宣扬正能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诵读平台。每天清晨,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播发当天晨读文章的音频和文字内容。愿我们的声音能够为您带来第一缕阳光,愿您的生活因我们的陪伴而丰富多彩。同时,我们的平台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参与和支持,如果你有好的声音、好的创意、好的作品都可以发给我们。

您可以做的是:

1. 把你的朗读作品音频(附上朗诵文字材料、来源及作者+朗诵者个人介绍)发给我们。文字材料自定,中文或英文形式,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文、一段话;朗诵音频须个人原创,辅以配乐,选择安静环境,音频时长3-10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30M。

2.把你的原创文章,发给我们,由我们的主播进行朗读,(当然一定是原创首发哦,因为原创首发的作品才可能得到大家的打赏)。题材不限,只要是积极向上,能给大家带来开心快乐的作品,我们都欢迎。

 

©《中一美文晨读》编委会编辑 素材来源:网络  

©《中一美文晨读》编委会:Frank、贺筱、雨荷、娟子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zip》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PSs8a95-wjRs9tgixWw0A

 提取码: xb82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12-雅坤-岳阳楼记 北宋 范仲淹.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11-方明-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10-雅坤-陋室铭 唐 刘禹锡.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9-方明-杂说(四) 唐 韩愈.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8-雅坤-三峡 《水经注 江水》北魏 郦道元.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7-雅坤-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6-方明-出师表 东汉 诸葛亮.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5-雅坤-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西汉 刘向.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4-方明-曹刿论战 《左传》春秋.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3-方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 孟轲.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2-雅坤-鱼我所欲也 《孟子》战国 孟轲.mp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1)-01-方明-孔子语录 《论语》春秋 孔丘.mp3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sh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鱼我所欲也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文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2.文章“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教材设计本文说理较深,对初中学生来说,文字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学习课文前,首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其次,利用互联网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并设计课件;最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文学习及拓展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朗读。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名左右),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2)朗读点评(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2.串译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课文翻译放在预习中完成,课堂上只解决学生难解的词、句。对于词语的解释,尽量用成语积累的方法,做到古今沟通。例如:欲(欲盖弥彰)兼(德才兼备)(风雨兼程)患(后患无穷)丧(丧尽天良)屑(不屑一顾)与(与人为善)已(死而后已)舍生取义(出自课文)……3.熟悉课文,概括文意。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概括不要强求统一,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一些警句进行思考。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的有关议论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结合课后练习,思考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2.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3.课文导语说“文中孟子对于‘义’的论说,对于今人仍不无启迪”,想想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迪,整理思路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说明:以上问题采取小组内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每个同学承担一道思考题,思考结果交由小组讨论,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由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成果。第一题的回答,不要强调答案的统一,注意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第二题论证方法,学生往往比较熟悉举例论证,至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能相对生疏一些,教师不妨运用浅显易懂的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题的回答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启迪不必局限在某一、二个方面,只要和课文内容相关,都应该肯定。四、自主质疑,探究学习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说明:这个环节,学生质疑提问应提前布置,由学生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提交问题即可。另,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启发、点拨,注意问题的质量。参考问题:1.课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课文所指外,还应该有哪些?不妨说说。参考答案: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的这四种“本心”不必要求学生的回答完全一致,只要意思大致相同即可,也不必仅局限在这四种回答里。2.能否为课文补充一、二个现实材料,以突出论点。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课堂背诵,可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例如:运用幻灯,打出相应的译句,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文进行诵读,记忆;学生相互间提问背诵,教师抽查背诵等。六、比较阅读,拓展学习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参考资料:文天祥《过伶仃洋》、夏明翰“就义诗”、裴多菲《爱情,自由》、李清照《夏日绝句》、陈毅《梅岭三章》、叶挺《囚歌》等。2.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3.孟子主张的“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作哪些理解?它有没有现实意义?搜集整理资料具体分析说明。说明:以上三方面的拓展学习,学生可只选取一个方面完成,查找整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思考回答,不必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所有相关的材料都可以贴在教室适当的地方,由学生自由交流。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今年我教《鱼我所欲也》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生在充分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品味了孟子的“仁”“义”思想,学习了孟子雄辩的写作方法,体验了孟子侃侃而谈的大家风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用对话的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了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现。教师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起学生思考,教师的引领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幻灯片2,则让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展开,学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特别是结尾处与生活的链接,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点睛之功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自然融入。二、注意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有人说:新课改就是让学生上课热热闹闹,就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应更加全面。这样,我在执教时,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应掌握的。教学中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真抓扎实、抓落实了,就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运用了新的教学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小组合作探究...其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三、值得改进的地方。

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这个是要干点什么呢??
拿什么
来纪念
我们这些年的感情
刻在石头上的感情——送朋友的感情纪念品好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简短情话10个字暖心(男生情话暖心短句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