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200字(<)

发布时间:2023-11-30 21:08:44 admin 阅读:59

导读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爱的教育]原名[新],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日记体...

<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爱的教育]原名[新],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全书共100篇文章,有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但内容各有侧重,题材也有所不同。恩利科的日记部分,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的校内外生活,其中有老师家长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占想了一个真实的孩童世界。他们有缺点有毛病,如不守纪律、爱虚荣、有嫉妒心,有的还欺负弱小的同学,但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激励颂扬的地方。  小说还记录了老师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启示,特别是恩利科的父母,非常注意随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培养孩子的美德,附在日记后面以第二人称写的文章就是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老师讲的九则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它们以第三人称出现,主人公大都是少年英雄。爱国故事包括[少年爱国者]、[少年侦探]、[少年鼓手]三篇,其余几篇则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六个感人的美德故事,为孩子们树立生活中的榜样。小说感情真挚动人,行文流畅优美,文笔朴素清新,有一种激荡人心的魅力。  [爱的教育]已经出版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一般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用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200字

《爱的教育》主要介绍了恩里科的生活与学习。写了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及老师在课堂读的“每月故事”。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致国家,社会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内容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作者于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古利亚地区一个名叫奥奈季亚的小村镇。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

《爱的教育》的主要内容200字以内急用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安利柯——本书主人公。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纪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卡隆———安利柯的同学、好友。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家务。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克洛西———卖菜人的儿子,略有残疾,父亲曾坐过监牢。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勿兰谛———调皮鬼,喜欢嘲弄人,欺负弱小,捣乱,偷窃,有许多恶习。他不爱学习,屡教不改后被学校斥退,还被送进感化院。华梯尼——出身富裕家庭,骄奢横溢,目中无人。好嫉妒。诺瑟斯——富家子弟,十分傲慢,从不团结同学,还常常嘲讽人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200字

《爱的教育》主要介绍了恩里科的生活与学习。写了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及老师在课堂读的“每月故事”。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致国家,社会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200字

一口气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令我不由得被感动。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安利柯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生的感人事情,要给我放在满意回答哦!

生命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导读

由于我们传统文化对生死的忌讳,造成了诸多的生死两相憾,要避免这种锥心之痛,生命教育就要常喊“狼来了”,从而降低对死亡的习得性恐惧,当死亡那一刻来临,可以少一份惶恐,多一份理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生命教育专家路桂军说,生命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cinian

路桂军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

▲ 点此观看【CC讲坛】路桂军:

关于死亡的教育,生命尽头切莫让爱如此纠结

大家好,我是疼痛专科医师,因为关注癌痛,所以经常参与一些临终的照顾。

参与临床照顾以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医疗健康,其实有一个大空白区。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大健康和全生命周期健康,但是我们看到生命后期这个阶段是非常苍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无意间看到一组数据,2019年中国全年死亡人口是998万,但是真正得到安宁照顾的只有0.3%,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因为传统的医疗模式,我们医务人员赋予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全力以赴。那如果患者一线生机都没有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大夫是茫然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家看一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下“患”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串”,下面一个“心”,为什么是个“串”,它是个形声字。串,就是串在绳子上的一组东西,把串在绳子上的这组东西悬在心头之上,就是悬而未解,提心吊胆的意思。

中国医科大学的于恩彦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他说,肿瘤末期患者大概关注到的心事有哪些,大概写了九个:第一对死亡恐惧、第二是身体的担心、第三是对疾病复发的一些担心、第四个疾病转归,还有一些家庭事件、生活事件、个人社会功能和一些社会事件等等,大概九个问题。

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下,我们医务人员真正关注到的问题只有三个:身体、复发,死亡问题涉及但是并没有谈到,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善始善终。

善终的基本要件是身体没有病痛,心中了无挂碍。身体的病痛通过医疗科技是可以缓解的,但是心中这种挂碍又有谁关注到。所以现在比较先进的,适合东方文化的安宁疗护,我们认为是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在生命后期缓解症状,缓解心中痛苦,让病人安然地离世。

我们需要全队全人全家和全社会来关注,如何关注,如何在生命后期给予患者高品质的医疗?

我们发现,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当走到生命尽头,我们患者像鱼一样对水说,你不了解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应该说,我了解你的哀伤,因为你在我心里。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如何超越生死,儒家文化说:要立德、立言、立行,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少有机会能立德、立言、立行,那应该怎么办呢?

在医疗模式中我们发现,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解救,恐惧的反义词是爱,爱可以超越生死!

用爱来抚慰生命尽头的一些创伤,但是我们发现生命尽头,因为中国人忌讳谈生死,以至于我们很多话题被封闭起来,没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所以产生了很多生命尽头的一些爱的纠结,比如说,爱的不合时宜。

我有一个患者,是个医务人员。生命尽头,她想从普通病房转入安宁疗护病房。我们的安宁疗护理念是全人全社会全队全家,但是她没有家人陪护,她的家庭结构是她,和她爱人和她一个姑娘。我就问她爱人,可不可以进来陪你的夫人?他说,确实没时间。我说,孩子呢?孩子刚参加工作不能耽误,也没时间,我们可以请护工嘛。

我说这种情况我们倾向于不让她入住到我们安宁疗护。他说你这是在为难我,我说如果没有安宁疗护,又是谁在为难你?我们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是出于对生命敬畏,而不是为了解决你的家庭问题。

第二天查房的时候我见到这个患者,我说现在情况怎么样?她说疼痛好一些了。我说还有沮丧的时候吗?当然有。我说当你沮丧痛苦的时候,想不想你爱人躺在你身边,或者晚上抱一抱你?她迟疑了片刻告诉我,都已经不合时宜了,一会儿又重复了一遍,都已经不合时宜了,她说我现在找到了信仰。

我说信仰给你帮上忙了吗?她说起码对死亡不太恐惧了。我又问她,假如是你的爱人生病,你会怎么照顾他?她说放弃所有,陪到最后。我说如果是你的姑娘呢?她依然是放弃所有,陪到最后。

第三天,她的爱人又找到我,还是给我说希望他不做临床陪护,而请护工来照顾他的爱人。我就把他爱人说的话放给他听。如果是他生病的话,她会放弃所有陪他最后;如果姑娘,依然是。她现在认为让她爱人躺在身边已经不合时宜了。

她的丈夫听完以后若有所思,低着头告诉我:“路大夫,是这样的,我的夫人已经患病十一年了,日子还是要过,生活还是要往前走,我也没有办法。”

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你爱人说不合时宜吗?”他说不知道。

我说,我来告诉你:“你爱人患病以后,从120斤现在到80斤,形色槁枯,面容憔悴。因为化疗,头发没有几根,插着鼻导管,插着肝胆引流管,还有尿管,身上散发着各种医院的味道。她再也没有那种自信,躺在你怀中,像个青春美少女,像个小公主一样,寻求你的呵护和保护了。我相信你们俩自由恋爱,想当初你是她心目中的男神,但是你的神位已经没有了!”

他很惭愧,他说我再想一想。后来他找到我说:“我准备好了,放弃所有,陪她最后。”

有一天是七夕,我们的社工发现,我们的病房只有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买了一束火红的玫瑰,然后给了这个爱人。这个爱人在最后那一天抱着玫瑰,告诉她在生命中的各种经历。他把姑娘也叫来。这个患者在那天告别这个世界。

她走了之后,她姑娘告诉我:“路老师,你知道吗,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也是她的忌日,同时也是个七夕。”

等她殡葬仪式做完之后,家属又找到我说:“路大夫,特别感谢你,如果你当时没有逼我的话,或许我的家庭不会这么完整,我人生不会这么完满。”

那段时间看到网络上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有时候活得多自信,往往取决于爱你的人有多宠你!

生命尽头,我们依然需要爱的表达。还有一些爱,是因为有而没有表达,导致生死两相憾。

一个媒体工作者,36岁的青年才俊,在北京工作,买了房子,有了小宝宝,每天需要人接送,把山东老家的父亲接到北京来。

到北京刚过了两个月,他父亲身体不适,发现是肝癌,已到生命末期,他把父亲送到了我这个科室。他说:“路大夫,你一定不要告诉我父亲他的病情,因为以他的性格,如果知道病情的话,肯定会拒绝所有治疗回家的。”我说可以。

他父亲住进来之后问我:“路大夫,我得了什么病?”我说还在进一步检查。他说:“如果是严重疾病,不可治愈疾病,一定要让我回家。因为我是来北京给我儿子看孩子的,我孩子买房子还有200万贷款,我不能拖累他。”

时间一天天往前走,有一天,这个父亲病情越来越重,他儿子又找到我说:“路大夫,你能不能让我父亲出院,生命尽头我想在家好好陪陪他。”

但是他的父亲见到我又说:“路大夫,我的病情虽然您没说,我已经知道了,不是什么好的结果。我求您一件事儿,一定要让我在你们医院去世。”我说,为什么?

他说:“我孩子买那个房子,贷款还没还完,我死在那儿,脏了那块地方,然后再吓到我的孙子,所以我求您。”

他说:“路大夫,求您能不能让我陪陪我父亲。”

我把房间放上两个屏风,他握着他父亲的手,脑袋垂得很低。四十分钟后出来告诉我说:“路大夫,我父亲临终以前有什么话说没有?”

我说有,你父亲有很多话要说。当你不让我告诉病情的时候,你父亲怎么说的,让他回家的时候,他又是怎么说的。

这个儿子当时非常沉闷地咆哮了一句:“老爹,你让我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你为什么要这样!”

大家可以看到,心中是有爱的,只是没有表达,以至于生死两相憾!

这就是一种亲情,还有对于手足之情,我们也要表达,否则也会留下诸多遗憾。

海淀区一个患者45岁,肝癌晚期,大量腹水,依从性很差,和所有家人在吵架,让我去看这个患者。

我看到他的时候说:“我是疼痛科医生,有什么需要帮你的没有?”

他说:“给我一把枪!”我以为我听错了,我说:“什么?”他说:“枪!啪一枪所有问题解决了。”

我说假如我真的有一把枪,啪一枪,不痛苦了;啪一枪,病趋向于好转了;啪一枪,你能恢复常态生活了。他说,你自己信吗?我说那你怎么想?

他说:“我生命走到现在,咎由自取。我是个生活不靠谱的人,没干什么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25岁结婚,26岁生了孩子,27岁和家庭离婚,我孩子成长来说对我是个谜。到此为止,我觉得心满意足,罪有应得。但是现在,我妹妹是个企业家,天天为了我花大把的钱,做各种治疗,请各种专家、教授来给我看病;母亲70多岁,两个腿疼,走路一瘸一拐,早晨4点起来给我熬粥,6点送到医院。我实在是看了难受,我不能拖累她们!”

当他跟我说这个的时候,他妹妹突然从门口冲过来,抱住她哥哥,说:“哥哥,你不能这样说!”

她说:“你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但是你是个好哥哥。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我上学,因为下雨,打着雨伞门口等了我两个小时;你记不记得,放学回家妈妈没在,你带着我去找妈妈;你记不记得,我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因为别人骗我,你提着棍子找人干架。你是个好哥哥,生活不能或缺!”

其实这次来也是他妹妹找到我,他妹妹把我送出医院门口告诉我说:“对于爱,我们有太多理解。小时候因为需要而爱,而成年之后是因为爱而需要”。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一些爱的故事,生命的故事。

我们现在医疗,其实屏蔽了很多这样的消息,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的医疗体制是为生的一个医疗。所有的患者,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全力以赴,但如果是一线生机都没有了,我们该做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我们病房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呼吸困难,一直在用笔写给我们大夫:救我,救我,我不想死,求你救救我!

我说:“为什么?”

他说:“上医学院,受教育8年,临床工作7年,我所有老师都教给我的是生的教育,要救死扶伤。我从来没被教过如何对待死亡?!仿佛目前这种窘迫现状,是我无能导致的一样。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给病人安慰?怎么跟他沟通交流?”

后来我们这位大夫确实辞职了,他到另外一个医院去救生去了,而我还在这里送死。

所以对于生命来说,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们所有的职业荣誉感,来自于和死神搏斗,那如果患者一线生机都没有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们现在的口号是:对于生,我们承欢相迎,其实对于死,应该温情相送。

因为死亡是从我们这开始的,中国的一个发达城市统计数据,全年死亡人口94%死在医院,只有6%是车祸、意外和自杀,所以说医务人员,我们天天亲临生死,但是无力触摸生死。

那生命健康应该是什么呢?什么是医疗呢?医疗应该是在患病早期,我们用医疗科技为生命平添时日;那生命尽头,当所有的医疗科技不再有效,我们要用人文赋予生命意义!

吴阶平教授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医学现代化的必要标志,就医学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精神心理的体现,技术只有在精神境界才会有意义和价值,生命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会有尊严。

所以说生命教育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推广。上上周,中国开了“第五届当代生死学研讨会”,从广州飞回北京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时间,因为我天天在做生死教育,我觉得生死教育也应该从自己的家庭氛围中映照出来。我在飞机上写了一个遗书,我特别应景地把真切的自己情况写了一遍。

下飞机之后,我给我儿子发了个短信,我说:儿子在干吗?他说准备去理发。我说,问你个问题可以吗?他说,可以。

我说,现在咱们家庭很稳定,假如有一天我遭遇不测,或者罹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你怎么办?家庭怎么办?

我说:“这个问题是我想过的,你愿不愿意听听爸爸的安排?”

他说可以,然后我把我的遗嘱写的很清楚,孩子教育问题、家庭的一些财产问题、自己的一些后事安排问题,其中我有提到如果我真的去世的话,不要做任何无谓的抢救和一些亲人的付出,所有能捐的捐了,不能捐就烧了,然后我的后事一定要从简。如果违背我的意愿的话,就是对我人生的不尊重、对我职业的不尊重!

我儿子说:“好吧”。

过了大概几个小时,我就给他发(信息):是不是有一个略有文化,还做生死教育的老父亲很纠结?他说:特闹心,贼闹心,受不了!

这是我的死亡教育,其实我为什么要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忌讳谈生死,仿佛谈生死就把死亡招来一样,但是我认为死亡教育不是这样。“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们天天喊狼来了,降低了对恐惧事件的一些警惕性,以至于风险真来了,无所适从,没人帮你。但是对死亡教育,我觉得应该多喊:狼来了!只有喊得足够多,才可以降低人对死亡的习得性恐惧,当死亡那一刻来临,你可以少一份惶恐,多一份理性。

所以说死亡教育应该多做,甚至我还想希望给自己办一个忌日。我觉得生日和忌日来比,忌日的意义更大。

生日我们都知道,不外乎庆祝自己来到世界上,感恩父母给你生命,但是忌日呢?假如我明天死,今天我会想很多问题,哪些已实现,哪些未实现,哪些是遗憾的事,哪些还有没有告别?那明天办完忌日以后,几乎是一次重生。

再一个,为什么要办忌日?我发现,因为作为医生角色,见到了太多的青壮年罹患重病之后,他的孩子突然变得特别懂事,懂事得让你心疼,这是被动成长。如果办死亡教育,我想我的家人是主动成长,我的朋友也是。

比如说,张三是我的很好朋友,我每年办个忌日,等我80多岁,垂垂老矣,即将死亡的时候,他会说,这小子终于死了,折腾了好几十年了!

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把死亡平坦化、柔软化处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智慧都在。

其实我们天天在谈生死,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比如两周以前我在无锡开会,因为时间比较仓促,上台的时候摔了一跤,趴在那儿,主持人就说:“老路,你注意点,万一摔出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大家知道不知道,死亡教育来了,什么是三长两短?人没死之前,棺材是三块长,两块短,盖上棺以后就是四长两短了。

所以说死亡教育我们天天在说,天天在做,只是我们不知道传统文化,祖宗的智慧在哪儿。

我一直在倡导:爱可以超越生死。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没有沟通。

吉林一个老张,56岁,罹患肺癌,全身骨转移,一直是我给他控制疼痛。

生命后期有一次在门诊找到我说:“路大夫,我病情越来越重,或许有一天不能亲自来找你看病了,希望我的亲人来开药,你还一如既往地帮我。”最后叹了一口气。

我说:“为什么叹气,是不是还有事?”

他说其实还有一点事,但是和医疗不相关,我说不妨说一说。他的老母亲82岁,远在吉林长春。得病四年,一直没见过她,怕白发人送黑发人,怕她经受不住这种伤心的丧子之痛,所以说一直没见,但是特别想见。

我说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82岁父亲,你远在千里之外有一个57岁的儿子,罹患重病将不久于世,你一无所知,又过两年他去世了,孩子依然没有告诉你,你会不会因为他没有告诉你伤痛小一些?

他说不会,会更加难过。

我说那你怎么办?

他说,一个人的时候掉眼泪。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是我最亲的人,他人生的所有荣耀与苦难,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我在的话,我一定要参与。

我说,会不会因为这种爱,伤痛更小一些?

“不会,会死不瞑目的!”

我说:“老张,你就是这样在折磨你妈妈!”

他说,我也能想得通,但是我还是受不了,无法面对这种场景。

过了半个月之后,他让他的爱人反复来找我,说生命尽头希望见见我。我当时很迟疑,因为他开始告诉我,他想见他妈妈,为什么突然想见我?

有一天我还是确实走到他家,他一听说我要去,换了一个比较干净的T恤,躺在客厅沙发上,身体羸弱,面目消瘦,但是见到我,双手合十:“路大夫,谢谢你!一谢你给我镇痛,二谢你给我那些谈话。正如你所言一样,我把我妈妈接来了。我妈妈自从进门那一刻,连诧异的眼神都没有,仿佛对所有的事都了然于心。年龄大了,容易睡觉打盹,像个老猫一样,吃完饭以后,坐在我的床边,捏捏我的被子,盖我的脚。路大夫,我特别幸福!”

这是第一次我听一个临终的患者给我说“幸福”这个词。我就问他:“你愿不愿意给我说说你幸福的内容”

他说:“路大夫,你想中国这么多人,世界这么多人,有几个人能生在妈妈的怀抱,死在妈妈的怀抱?我能!”

那一刻,我从他家出来,我百度了一下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当一个人同时拥有爱和被爱的前提下,发自内心产生的一种情绪,这个情绪的主要内容是:富足、拥有和感恩!我想老张是有的,他妈妈也是有的!

所以说即便是生命尽头,什么样的医疗才是高品质医疗?并不是ECMO人工心肺机,而是在生命的光环逐渐褪去,同时彰显人性的光环。

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在走到生命尽头这个档期,可以在天人物我之间寻求到一种共融,寻求到永恒的生命意义价值,并在不断超越和整合中达到平安的感受。你可以走,你走得安详,家人安宁,环境也是平安顺遂的。

正是因为参与了众多的一些死亡事件,我写了一个小随笔,有出版社说有一定推广价值,但是我自己还不太自信,这个书的名字就是《见证生命见证爱》。

▲  路桂军《见证生命见证爱》

我发现,医学人文让我们寻找到了医学的温度,安宁疗护让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尊严地谢幕,生命教育让我们学会了与爱独处。

谢谢大家!

-END-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

大家都在看

李松蔚:孩子现在已经很好了,只是你没有发现 

 《生命·成长》第二季(第三期)

探月学院王熙乔:学会把整个世界当作学校

如何通过教育重拾孩子的感受力?|赵查@TED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2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1

《爱的教育》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通过所记一件件事,一遍遍地抒写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师生同窗等种种亲情、友情、人情之爱。全书氰氯着温馨慈蔼的人性之美,焕发着热诚博大的人道精神。第一人称日记。贴近切身生活,读来可信可亲,很能打动人心。特别是对赤子,这种发自内心的呼唤,更容易引发他们纯朴的感应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则“每月例话”—“每月例话”是《爱的教育》里的“爱的教育”,老师每月都给学生讲一则高尚的少年故事—讲的是一个孝心少年。一路历艰险,“六千里寻母”。由于儿子来到身边,垂危的母亲起死回生。

这个故事感动得我泣涕涟涟,从而更懂得爱,珍惜爱。渴望爱,让爱润心田。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2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这其中有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叫《为父着想》。

这则故事里有一位小朋友叫许利亚,他读四年级,品学兼优。他父亲在铁路上做雇员,收入少,子女又多,生活非常艰苦,晚上还要写名册,每天写五百条才能得到三块钱。

许利亚决定帮助他爸爸,晚上到了,爸爸睡觉了,他就偷偷地起床帮助爸爸写名册。因此他每天晚上都不能睡上一个好觉,学习成绩下降了,还被爸爸批评了。可是他还是坚持偷偷帮助爸爸。直到有一天晚上被爸爸发现了,爸爸流着泪,把许利亚抱起来左亲亲右亲亲。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许利亚学习,做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3

我很敬佩亚米契斯,是因为一个人竟能做到以各种人的角度来写《爱的教育》:各个年级的小学生、各种老师、不同性格的家长、其他职业的人、病人……而且就算出现这么多人,一篇篇日记还能生动地从作者笔下流泻出来。作者也从没想过“不写了”、“烦死了”……像日记般持之以恒,也是比较难的。看看我就知道了。

同样是写日记,大家都不太一样。要我写日记,顶多连续一天!而且,写的东西也没啥价值。有时不写是因为没时间,有时不写是因为懒。到了没作业也没安排的时候,我照样不写日记。

写日记不简单,像日记般持之以恒更难!若要像日记般持之以恒,从连续写日记开始!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4

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其中一篇为“绅士与烧炭工”,有一次,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烧炭工的儿子贝蒂吵架了。诺比斯骂贝蒂的爸爸是穷叫花子,贝蒂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他爸爸去向老师提意见。而诺比斯的爸爸听到有人叫他,就问了问怎么回事。老师说:“是这位工人向你提意见,因为您的儿子诺比斯跟他的儿子说:”你爸是穷叫花子“.”绅士问儿子:“是不是?”诺比斯站在中间没有回答。绅士父亲让儿子向贝蒂道了歉,最后他们和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人和富人是平等的,富人不能瞧不起穷人,要成为好朋友。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5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篇篇都倍感温暖,扣人心弦,钩起我的内心深处,让我一次次敞开心靡,投入到书本中。《爱的教育》是献给我们孩子的。故事的主人公带领着我们与情节一起起伏。父母亲写给安利柯的信,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他和同学们的情谊,让我明白: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时间,团结友爱,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消除友谊,朋友之间没有憎恨、嫉妒,将心比心,一起聊心。

这本书改变了我许多,我不再为了一点琐事而与父母吵架、顶嘴,每次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忍不住鼻子一酸,泪水滑落。我也不再乱花钱,把零钱捐给没有钱上学的孩子,圆他们一个上学梦。与他们相比我幸福多了,想到这,便一脸羞愧。

这本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翻开它,它会改变你。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6

《爱的教育》是一本优雅的书,是教育诗。上世纪20年代初,夏丏尊先生根据日译本,将其译为中文,陆续刊载于上海《东方杂志》,并于1924年由开明书店结集出版。

在书中,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记录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这部日记体的小说,天然地适宜儿童阅读。小读者打开这本书,像是在倾听一位同龄孩子的倾诉。每一则故事都不长,却寄寓着高尚的情怀与人格。这部亚米契斯40岁时创作的儿童小说,为意大利赢得了无限荣誉和尊严,成为了意大利的国家“名片”。书中流淌着的人性之美,是全人类所共需的。这部书因之而成为全世界儿童喜爱的心灵读本。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7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8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令我不由得被感动。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

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9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那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让我感受到受益匪浅。

这本书通过一个孩子的日记反映了社会各种人的爱:有亲情的爱。友情的爱。师生的爱……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亲情的爱。小玛尔可因为跟在南美洲工作的母亲失去联系,就下决心找到在南美洲工作的母亲。虽然路上千辛万苦,但是得到了许多路人的帮助,最后找到了生病的母亲。因为母亲看见了自己心爱的玛尔可,所以有了足够的勇气做手术。最终,得救了。

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小玛尔可迈出没有成人的陪伴下的艰难路程。我觉得这样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100-200字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每则一记要有主要内容,优美诗词不少与200字的读后感我很着急,请...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著作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爱的教育》一书中…全书以一个小学生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晨有让恩里克引以为豪的好友卡罗纳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德罗西的助人为乐;也有沃提尼的虚荣狭隘,诺比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科罗西……“爱”贯穿在每一个章节中,即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爱的教育》一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思想,读来真实亲切,因此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亚米契斯在这本书的序中满怀爱心地写道:“亲爱的孩子们,来读这本书吧!我希望你们能喜欢它,并且从中受益.”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写给9至13岁的学龄孩子看的,但对于父母、师长来说,也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短信笑话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