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洛克菲勒经典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3-12-02 05:53:22 admin 阅读:59

导读洛克菲勒经典名言警句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

洛克菲勒经典名言警句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穷人一夜暴富后最容易忘本,富人一夜赤贫一生都走不出来",对吗?为什么?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0815544201021214415202791ECA","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754322823159742723","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754322823159742723","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754322823159742723"},"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4516534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3550499555345933"},"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洛克菲勒待人名言?

1、你利用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自己。2、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决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3、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病源。4、要求我以诚相待的人,是想在我这里捞到好处。

交易有道┇杰西·利弗莫尔精华语录...

☞交易有道┇拉瑞·威廉姆斯的操盘手法:哎呀形态...

本文由金融投资有道排版整理,精选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后请顺便点“在看”,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若涉及版权请告知。

敬请关注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击“金融投资有道”→右上角菜单→设为置顶+星标★

关注投资交易,你最关心的事!

洛克菲勒名言名句

01.一日三省吾身,大材自我造就洛克菲勒在少年时期就非常注重在生活中控制自我了,每天晚上,他要仔细地反省自己当日的言行举止,稍有感到不妥的言行或思想杂念便马上自行纠正过来。他能熟练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之不随意地表现出任何喜怒哀乐之色。02.没有体验过不幸的人,反而不幸不幸可以说是挫折,说是困难,没有经历过困难挫折的人,不曾体验过在沼泽地奋斗的人辛苦。也许有的人说,这样不是更好吗,顺利的拥有一切。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来之不易的珍贵,才会懂得珍惜。03.想想看,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我们的父母生活在山顶时,注定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我们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我们如果教育的好,自己本身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那么孩子还会差到哪里去吗?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或者说我们自己不上进,那么孩子又如何是那个站在山顶上的人呢?04.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败。洛克菲勒例举了亚伯拉罕.林肯的事迹:亚伯拉罕生下来就一贫如洗,曾被赶出家园。他第一次经商失败,第二次经商败得更惨,以致于用去十几年的时间,他才还清了财务。林肯的从政之路同样坎坷,他在第一次竞选州议员就遭失败,并丢掉了工作。他第二次竞选成功了,但接下来是竞选州参议员发言人的失败在等着他。然而,他依然没有灰心,在以后竞选中他曾六度失败。但每次失败过后,他仍是力争上游,直至当选美国总统。洛克菲勒是在告诉儿子:一个人在遭遇困难时,一定要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05.绝对冷静,绝对自信,深思熟虑,少说或者不说。洛克菲勒拥有着强大的自信心,越是面临大事他越是冷静对待。他做每一件事都极度认真,总是能够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当前要做的重要事情上,丝毫不会分神。每当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了,便会雷厉风行地执行,而在下决心之前则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对事情的影响。他做事又总是谨言慎行,奉行多做少说的原则。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他卓越的经商才能,更看到他优良的品德。他在教导儿子如何赚钱,但也是在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地生活。因此,我认为它值得我们每人读一遍。它会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知,让我们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约翰.D.洛克菲勒名言探讨

我经常看他的书。这句话是说他很有商业天份,在不同的地方和时局,都能找到商机。

洛克菲勒经典名言警句

生气 是那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德 海涅)

你听过最励志的名言是哪一句?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081657050102080372261C7D14EF","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729480824149770508","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729480824149770508","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729480824149770508"},"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4682954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3566575235597831"},"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洛克菲勒名言中英文结合

Afriendshipfoundedonbusinessisbetterthanbusinessfoundedonfriendship.(JohnDavisionRockefeller,Americanbusinessman)建立在商务基础上的友谊胜过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务。(美国实业家洛克菲勒JD.)

王奇才:法谚与法理

本文原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4期,“法理中国研究”栏目,第44-61页。

相关配图来自网络,特此声明。

作者: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兼任吉林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司法改革内刊》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金杜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律全球化和教育法制的研究。

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思想的一种独特载体,在日常生活和文字书写中经常可见,其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表达或包含着人类社会的生活道理和智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在各种动物中,独有人类具备言语的机能。人类所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在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的辨认(这些都由言语为之互相传达),而家庭和城邦的结合正是这类义理的结合。”法谚是谚语的一种,它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智慧的重要载体。经由法谚研究法理,是当下法理研究的一个有益路径。本文着手对法谚与法理研究、法谚中的法理进行一个初步研究。

一、法谚研究的两种理论模式

学界关于法谚的界定,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法谚,更接近于民间俗语、熟语。广义的法谚则包括与法律相关的谚语、格言、警句、名言等。因此对法谚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两种既有关联也有不同的理论模式。

第一种理论模式立基于官方与民间之区分。第二种理论模式来自于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他将法谚/法律格言定位于法律发展的“传统型因素”(traditionalelement),把“格言”视为法律科学初期的一个成果,而法律科学又是法律体系中通过传统性因素得以发展的八种模式之一。庞德对“格言”作为传统型因素所作的系统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批评那种借由传统性因素而对当时美国立法改革运动加以抵制的做法。与第一种理论模式通过法谚发现本土法律文化,进而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紧张相比,庞德研究法律格言和法谚的理论模式,却将普通法中的法律格言作为检讨对象。在庞德看来,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美国法律发展而言,格言已成“过眼云烟”,“今天的美国法律教师已经不能在‘判例书’中为它们找到作为规则的一席之地,它们已经变成指导性的一般原理。”

庞德视法律“格言”为“过眼云烟”的时代背景,正是美国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与之相比的,则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个大时代。上述两种有关法谚研究的理论模式,都指向社会秩序和法律体制的巨大变化,均是在一个社会规范、法律规则常变常新的时期,人们对规则之根据、法律之根基、生活之意义的思想追问和理论回答,这也是当下法理研究的理论旨趣之一。

通过研究法谚,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法理”、“在何处发现法理”、“如何发现法理”、“如何阐释法理”、“如何发展法理”等问题。这一方面关系到法理的载体、来源和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则关系到法理研究的方法论和理论前设。

二、以法谚研究法理

(一)法谚的特点

一般来说,谚语具有通俗、简练、传播性广、传承时间长等特点。但就广义上的法谚而言,一些法谚的专业性强,包含着深刻法律思想,甚至对于法律人来说也需要注解和阐释。法谚所具有的概括性、传播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特点,既是我们遴选法谚、发现法理、阐释法谚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检视和探究的对象。

1.概括性。概括性是法谚广为流传的重要前提,也是法谚体现和凝练法律思想的体现。法谚的概括性提升了法谚内涵意义的集中度,能够在有限文字内传递大量法律信息,但也造成了法谚内涵意义的流散、多样化理解甚至误读和错用,法谚及其传播过程因而有待阐释、解读、考证。

2.传播性。法谚的传播和演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同法律文化间互动的重要方式。正是在法律文化的互动、流传中,各种法律文化之间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理论得以互相影响、相互建构。法谚从一个文化到另一个文化的流动传播,有可能促成共识性的法律理念,也有可能造成某种法律理念在所在地的分化和“意义位移”。

3.多样性。谚语数量众多,法谚为数也非常可观。法谚在数量、对象、内容方面的多样性,与社会关系愈发丰富和法律制度愈加复杂有关。法谚的多样性,还包括来源多样、创作主体多样、传播渠道多样、产生背景和时空条件多样,原因在于法谚所反映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也是多样的。这些多式多样的法谚,如何能够称得上“法理”的有效载体,必然需要研究者的筛选和分析。

4.文化性。法谚的多样性把人们的关注眼光导向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形态以及具体法理上的差异性。差异性根源于语境背后的文化。法谚的文化性是讨论法谚之法理意蕴的重要背景。从法理研究的角度来看,面对法理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等问题,人们应当在意义层面思考法谚的文化性,重视法理的解释与阐发。法谚所反映的法律观念,实际上是人们对其所生活的社会规范秩序的认识和理解,并和人们将如何行动关联在一起,其法律意义需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得到准确理解。

综上所述,法谚具有概括性、传播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从法谚研究法理,应聚焦于关系到人们对法律之性质、法律秩序之正当性等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法谚上来。

(二)从法谚研究法理

在笔者看来,“法理”就是对法谚所蕴含道理的“更进一步”的追问和回答。在法学史上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很多学者和作品就是借助法谚来研究和阐释法理。通过法谚来研究法理,从分析的角度,可能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从法谚发现法理、由法谚阐释法理、经法谚传播法理、以法谚证成法理。在研究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往返流转,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法理、更加深刻地阐释法理,乃至为具体法理提供更有力的证成。

在谚语中发现法理,需要走过一条从谚语-法谚-法理型法谚-法理的道路,即从谚语和格言中筛选法谚、通过研究性解读挑选法理型法谚、再经由法理型法谚揭示和阐述法理。研究法理、阐释法理是一个发现“意义”和重建“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理也将得到进一步证成。

“法理”不仅作为一个“单元观念”整合法学学科研究、论证法理学学科自主性,更为重要的是,“法理”作为一种“观念”,还关系到人们对法律与社会秩序的根本认识,以及“法理”的言说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法谚的使用和传播,具体法谚的丰富思想内涵,至少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法理在人类观念史和社会史上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发现法理、阐释法理、证成法理的理论空间。

三、法理型法谚的形态

(一)评说型

所谓评说型,本文认为主要是指来自于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官员、新闻工作者等各类主体的著述、演说中的法理型法谚。此类法谚对法律制度的评点及其包含的思想火花,其本意或许不是为了发展一种特定的法律理论或者法律学说,但却指向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原理、内在根据和思想渊源,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法理。

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曾在演讲中说:“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这段话从人的自主性的角度来阐述法律的性质,出自约翰逊1965年9月16日在华盛顿“经由法律实现世界和平”大会上的演讲,不由让人想起了康德的“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以及康德在同一篇文章里面所说的“凡是一个民族可以总结为法律的任何东西,其试金石都在于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民族是不是可以把这样一种法律加之于其自身?”在约翰逊发表该演讲的时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十四任首席大法官沃伦(EarlWarren)在1963年亦曾论及“在文明社会,法律之船漂泊于伦理之海。对文明而言,这两者均不可或缺。离开法律,我们被肆意妄为所摆布;离开伦理,法律亦不能独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上述演讲所处的1960年代的美国,哈珀·李借律师阿蒂克斯之口说的“在这个国家里,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一切人生来平等——有一种人类社会机构可以让乞丐平等于洛克菲勒,让蠢人平等于爱因斯坦,让无知的人平等于任何大学的校长。这种机构,先生们,就是法庭”,这会唤起我们关于法律与秩序、法庭与社会正义的更多思考,亦是传播法理、宣讲法理的重要途径和资源。

(二)学说型

所谓学说型,是指该类法理型法谚在法律思想史上,表达了某一派法律学说观点或出自某一派代表性学者的观点。此类法谚是法理型法谚的常见载体,但也有其限定性:它们不仅有着具体的、严格的上下文语境,还有着既定学术思想脉络和理论前设的限定。对此类法谚的研究,必须结合该法谚的上下文、所在文本、所处时代、著述者学术思想演变、所在理论/学派的观点立场等诸多因素加以研究。此类法谚所关涉的学说,常常也是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争议之一,研究者可以通过此类法谚来讨论和揭示某一个或者某一族法理。以下仅举几例,来表明对于同一个问题域,来源不同的法谚可能将我们引向更深层次的法理思考。

(三)典范型

在为数众多的法谚中,部分法理型法谚在法律思想史上和法律制度史上具有源头性的、典范性的地位,后人反复加以引证、评论、研究,得到了广泛传播。此类法谚所涉及的常常是法律和法学领域的某些充满争议和分歧的概念,后人对于这些概念的讨论众说纷纭,甚至无法达成一个共识性的认识。这些概念也被称为“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anessentiallycontestedconcept),如正义、善、公正、美、安全、法治等。按照盖瑞对“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的分析,此类概念存在“一个其权威获得承认的原始范型”或者说“典范”。

在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就是此类“典范”或“经典”。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人类历史上有关法治的各种理论、思想和演说各有侧重,存在着众多根本性的理论分歧。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在这些争论中被不断重述、凸显了其“典范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法治观念的复杂性、争议性和包容性,法治才可能被提升到人类文明成果的范畴。

可以归入此类“典范”或“经典”的国外法谚为数众多,此处仅举几例:“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勿伤他人,各得其所”;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的“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上文提及的西塞罗所说“真正的法,乃是与大自然相符合的正确理性”;梅因(HenryMaine)的“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马克思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等等。

中国的“典范型”、“经典性”法理法谚也很多,上文所提及“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及“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法者,刑法也,所以禁强御暴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等,还有下文将专门论述的“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等,均可视为“典范型”的法理法谚,既有争议性亦富有启发性。

四、以法谚证成法理

 

(一)法谚中的比喻

从法谚的修辞方式来看,常见比喻型的法谚,其语言通俗,使用了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以表述和解释法律背后的深层道理。比喻本是谚语常见的修辞手法,目的和效果是谚语的通俗性和传播性。但法谚所借喻的对象,表面上看是法律之外的事物,但其目的却是阐述内在于法律而又超越法律的法理。

(二)法谚中的法理证成

法谚所用之比喻,是进一步深入法理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喻型法谚所借喻的对象主要有两类,即自然物和人造物:度量衡、船楫、堤坝、界石均为人造物,水源、天空、海洋、日月星辰则为自然物。那么,这两类事物是不是用以言说和阐释法理的恰当事物呢?各自又指向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前提?

1.自然物/人造物之分与法律性质

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区分,在关于法律之性质的讨论中占有着重要一席,它关联到法律性质争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我们不能轻易地放过法谚中的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人为之分,而应通过法谚的修辞来追问法律背后“进一步”及“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理论问题。

2.自然/人为之分与社会秩序

自然与人为之分还是社会大变革之际的关键思想线索之一,是当代中国法理思考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析框架。自然/人为之分既关联到法律性质的法理思考,还关联到社会秩序的法理思考,特别是历史大变局时期的法理思考。我们既要重视“中西之争”脉络中的法理研究资源,又要努力超越“中西之争”,思考自然/人为之分在更广阔理论视域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这既包括中华文明与不限于西方文明的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包括西方文明内部特别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内部对自然/人为之分的讨论。

3.比喻与证成法理

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区分,以及比喻在自然物与人造物之间所架设的桥梁,对于法理研究特别是法理之证成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自法理到法理型法谚再到法谚最后到谚语,从思想的复杂程度上看似乎是逐步降阶、通俗化的过程,但从思想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是互相影响、互相建构的过程。

在论及制度之根源和观念制度稳定性时,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las)指出:“实现这一稳定化的一个原则即是社会范畴分类的自然化。我们需要一种比喻(analogy)以便将那些关键的社会关系的正式结构建筑在自然或超自然世界中,永恒世界中,或者其他去处。关键在于使得人为精心策划的社会建构隐而不显。”在法谚中,通过比喻这种方式,法律制度首先落脚于那些已然被人们所接受的、成为社会常识的那些人造物,如水井、船楫、堤坝和度量衡,然后再通过这些人造物进一步“自然化”为自然规律乃至宇宙规律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其正当性(legitimacy)。法律制度之法理,经由比喻这种“自然化”的方式,与“事理”、“公理”、“天理”等融为一体,具备了恒常性、本质性、规律性的属性。

4.法理内在于法律

法谚中的“自然化”言说,是外在于法律的“理”内化为“法理”的途径之一,并且使这个过程隐而不显。与此相似,在寻找、发现、总结、梳理法理的过程中,一些外在于法律制度、法律实践和法律知识的“理”以及相近范畴,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成为研究对象。对于法理研究而言,这类外在于法律的“理”,需要我们进行辨析和阐释,将其内化为“法理”。比喻这类“自然化”方式,并不意味着“法理”外在于法律,而是法理之证成需要一个“自然化”的过程,那些外在于法律的“理”恰恰是通过这一过程内化为法律之内的“法理”。

对于这种情况,洛特卢斯纳(HubertRottleuthner)在论及法的原理时,将之称为“内在的、但外部于法律的法原理”(ImmanentbutLegallyExternalFoundationsofLaw),包括法的自然原理、经济原理、道德原理、社会原理、政治原理和历史原理等。法理不是外在于法律的规范性世界的“超越性”,而是,法理内在于人类社会法律制度、兼具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特点。

结 论

法理型法谚是法谚的精华,法理是法谚的魂魄。法谚中所包含的法理,揭示了“实践中的法”和“书本中的法”中的法理表达、法理传播、法理思维和法理依据,“法理泛在”的实质是作为法律之精神的“法理”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播扬。草木无神显其衰败,楼宇无魂失之平庸,法律失去其精神就谈不上良法善治,法律和法治自身的独立性和必要性也会丧失。本文对法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法谚到法理”只是法理研究的一小步,而法理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必将是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和法学发展的一大步。

上善若水

师范天下

法为身正

学贯古今

敬请关注,上师法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道教有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