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关于交友的名言(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

发布时间:2023-12-02 08:38:47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同学,亦:也;有同学从远方到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论语》中有关择友的名句有哪些?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同学,亦:也;有同学从远方到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论语》中有关择友的名句有哪些?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3、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出自《论语·里仁篇》解释: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篇》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勿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解释: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

论语关于交友的名言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译: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五)译: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3、颜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译: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第九)译: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关于交友的论语句子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列举《论语》中关于治学嘅几条名言警句?

本文就孔子关于学而知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教诲加以论述:简述原文意义,阐发笔者个人的见解,并联系实际说明孔子治学的论述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如能对治学者有所帮助,笔者不胜欣慰。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不仅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同时又为他的学生们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治学方法。他本人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楷模,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又使他的七十二位学生德才兼备,成为流芳百世的“圣贤”。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对历代学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可作为当今学子们的借鉴。一、学而知之孔子在学生中反复强调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他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不是天生的“圣人”,而是个喜欢古人的东西,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他教导学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成为“君子”。他认为对待学习有四种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是上等人,他说这种人还未曾见过。通过学习懂得知识的是次一等的人,他就属于这一类的人。遇到困惑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还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有的人具备很多优秀品质: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但是他不“好学”,就会走向反面:容易让人愚弄,行为放荡,危害亲友,说话尖刻伤人,犯上作乱,狂妄自大。孔子总结自己治学成长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七十岁以后生命即将结束)。终其一生,修养提升的根本还是“志于学”,足见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荣辱是何等重要。“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强调只有“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好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都是围绕一个“学”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这是制定教育方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认真研究和实践的根本问题。二、学习态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还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决定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孔子要求弟子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贡问: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为什么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雍也)“敏而好学”,就是勤敏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虚心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向地位比自己低,年龄比自己轻,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觉得丢面子。从《论语》中可以多处看到,孔子这位大教育家、大学问家,不但向古圣先贤尧、舜、禹、文武周公学习,还能虚心向他的学生求教,向一般百姓请教。子贡:“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先生什么不学,他哪里有什么固定的老师?曾子的一段话对“不耻下问”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公冶长)凭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凭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象没有学问一样,知识充实却象很空虚一样。正因为“有若无,实若虚”,才不会骄傲自满,才能做到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活到老,学到老。第二,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学而知之”,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而不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孔子向学生介绍自己“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孔子又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我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乡党)他把学习积累知识比喻为用土堆山平地,只差一筐土却停止不干了,那就堆不成山,前功尽弃;虽然只倒一筐土,却不停地干下去,就能成功。孔子多次表扬颜回“好学”,批评宰予白天睡大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说这个人真是不可造就,批评还有什么用呢?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冉求说,我并不是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啊!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消极情绪。孔子开导说,你不是能力不够,如果是能力不够,走到半道才停下来。而你现在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不能前进。教育学生不要找借口,不要怕困难,应该一往无前,坚持到底,到达成功的彼岸。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太可爱了!我只看见他奋发上进,从未见他骄傲止步。孔子还告诫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乡党)时间就象这滚滚东去的河水啊,它昼夜不停地流淌,逝去的时间“奔流到海不复回”。第三,实事求是,真才实学。孔子告诫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装点门面,炫耀于人。他对仲由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了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在治学中必定是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偷懒,不走捷径,不弄虚作假,不自矜自夸。针对当前有些人不认真治学,无真才实学,而靠虚假宣传,作弊,弄假文凭等手段骗取名利的行为,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三、治学方法如果说正确的治学态度是实现治学目的的保证,那么实用有效的治学方法就是实现治学目的的途径。孔子为他的学生指出了如下几种治学方法。第一,反复学习,强化记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对学过的知识时常复习、练习、实习,从而理解掌握了它,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学了还必须“时习”,这大概是“学习”一词的由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对学过的东西要默默的记住它,要记住它就必须做到学习不厌烦,不怕苦,不怕累,不满足,反复学,不断强化记忆,达到熟记甚至背诵的程度。另一方面,老师教诲学生要不厌其烦,不知疲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师生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第二,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是说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可以推知出一些新知识,认识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谁更好些呢?”子贡回答:“我怎敢与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我和你都不如他啊!”(公冶长)世界上的知识是广博无限的,如果只能闻一知一,死板地学习,不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那他永远不具备丰富的知识而徒有虚名。第三,学思结合,融会贯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是说只知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茫然不解,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迷惑无知而没有学问。孔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都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前面所说勤奋学习,持之以恒;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反复学习,强化记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基本属于学习、吸收知识的过程,是知识量的积累;而思考则是对所得知识加以理解、消化的过程,是知识质的转化。譬如喝水吃饭,前者是摄取水和食物的过程,后者是通过胃肠对食物进行分解消化、变成营养肌体有益物质的过程。通过“学”“问”得来的知识是前人或他人的知识,只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学”不但要“问,”还要“思”,善于开动脑筋,反复琢磨,真正弄通弄懂。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好学”吧!两千六百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为他的弟子们提出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贤人”,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关于治学的宝贵财富。今天的治学者应该继承前人经验,并且发扬光大,加以创新,用以指导我们的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素质较高的,有知识有技能有修养的实用性人才。

孔子交友的三个原则是?

友便辟,友谅,友多闻,益矣,事其大夫之贤者。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损者三友。友直:“益者三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友便佞:“忠告而善道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子贡问为仁。子曰,友善柔,夫子交友的阐述有:

勿友不如已者根据《论语》记载。

子贡问友。子曰,友其士之仁者。”

40则必背《论语》经典名句,附讲解!

细心的你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经常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日积月累中,可见,《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19.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27.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论语中有关在人际交往中应有的一种态度的名句是什么?

关于交朋友问题,《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所说的这样一段话,“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从交友的对象去考虑的,而曾子则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一种自我反省。

论语交友的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同,不相为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论语中的处事之道心灵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的句子每个各三句

处事之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无求备于一人!心灵之道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交友之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理想之道君子不器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成语带解释500个(初中语文20道成语常考选择题(附答案解析),可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