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歌德谈话录

发布时间:2023-12-02 12:53:18 admin 阅读:59

导读歌德谈话录 1823.6.10 拿破仑随身携带歌德成名作是? 《少年维特的烦恼》,可参看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歌德曾谈到此 《歌德谈话录》摘抄 1.坚持下去吧,始终抓住现实。每一个情况...

歌德谈话录

1823.6.10

拿破仑随身携带歌德成名作是?

《少年维特的烦恼》,可参看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歌德曾谈到此

《歌德谈话录》摘抄

  1.坚持下去吧,始终抓住现实。每一个情况,甚至每一瞬间,都有无穷的价值,因为它是无尽永恒的体现。

  2.青春期似的最炽烈的爱情,因受睿智老年高尚德行的节制而趋于平和。

  3.爱不爱未必跟智慧有什么关系!我们爱一个年轻女子完全是因为另外一些品格,而不是她的智慧。我们爱她的美貌,她的年轻,她的调皮,她的温柔,她的个性,她的缺点,她的乖僻,上帝知道还有种种别的无法言说的什么东西;可是,我们不爱她的智慧。我们尊重智慧来着,它要是确实卓越超群;有了这样的优点,一个姑娘在我们眼里会平添无限的价值。倘使我们已经爱上她,她的智慧也可能吸引我们。然而仅仅有智慧点不燃我们的爱火,激发不起我们的热情。

  4.人天生喜欢自由自在,却不得不勉强适应、屈从一个已然腐朽的世界的种种规范。幸福遭阻挠,活动受拘束,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并非某个特定时代的毛病,毛病在每个人自己身上。

  5.世人生性可不谦虚知足:大人老爷不会放弃滥用职权,民众也不满足于勉强过得去的状态,静待逐渐改良。只有使人性变得完美,现实也才可能完美。而实际是将无休止地动荡摇晃,一部分人受苦受难,另一部分人安乐享受;自私和妒忌这两个恶魔将永远作祟,党派之争将没完没了。

  6.品味不能用中等货色养成,只能用杰作上品。

  7.才能差一些的人不满足于艺术就是艺术;他们在创作中总是眼睛盯着钱,只看见他们希望用完成的作品去换取的报酬。可是,目的与路子如此世俗和功利,根本出不来任何大作品。

  8.“与人交往我总执着于个人的好恶爱憎,怀有自己特定的爱和被爱的需要。我寻找的总是投合自己心性的人,往往和这个人乐意倾心相交,和另一个人却不愿有任何关系”。“你这种禀性自然不合群,”歌德指出,“可是,如果我们不肯努力改变自己的脾气,那受的全部教育又有什么用!要求别人来将就自己是再愚蠢不过了。我从不这样做。我总是把每个人看作独立存在的个体,只希望能研究他,认识他的特殊个性,除此别无他求。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可以和每一个人交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人千差万别的个性,并且获得必需的处世本领。尤其要注意跟那些脾气执拗别扭的人打交道;和他们相处会激励、发展和养成你各式各样的性格,结果是过不了多久,任何乖僻的家伙你都能够对付。你也应该这样办。这方面你比你自己认为的更有天赋;但这还不够,你必须投身广大的世界,愿意也罢不愿也罢。”

  9.一个宗教题材,自然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艺术表现对象,只不过有个条件,就是它必须反映普遍的人性。

  10.纵然下沉,太阳依旧是那个太阳。它只在我们凡俗的眼睛里像是沉没了,实际上却永不沉没,一直继续在放着光辉。

  11.人像浮在水面上的罐子,难免相互碰撞。

  12.早晨我们最聪明,但也最焦虑;因为焦虑也是一种聪明,尽管只是消极的聪明。蠢人从来没有忧虑。

  13.妇女们的某些其他天赋,倒确实是一结婚就完了。我认识一些女孩子素描画得很棒,可是一旦当上贤妻良母就不行喽。她们要管孩子,就再也不拈画笔(所以说,女性真是不容易啊!)

  14.人尽管会干许多蠢事,犯许多错误,可在一个更高的存在指引下,最终会到达幸福的终点。

  15.每过八天他便会是另一个人,一个更完美的人;每次再见面,我都觉得他在读书、博学和判断力方面有所进步。

  16.他老是反对别人、挑剔别人,同样有损他自己的那些优秀作品。谁真要想成就事业,千万不要咒骂,千成不要去忧心那些做颠倒了的事情,而应该永远只做正确的事。因为需要的不是摧毁,而是建设;建设将使人类感受纯粹的快乐。

  17.国家的不幸就在于,没有谁愿意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事,人人都想施政掌权。文艺界也是,谁都不肯欣赏已经成功的作品,而非要自己动手重新创作。还有,没人想到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作品提高自己,而是谁都希望马上创作一部同样的作品。再就是没有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的认真负责的精神,而只想个人出风头,在世人面前尽可能地表现自己。这种错误倾向无处不见,而始作俑者就是新近受到追捧的音乐大师,他们不选那类听众能获得纯净音乐享受的曲目来演奏,而偏偏选一些演奏者能够炫耀技巧、博取喝彩的曲子。到处看见的都是突出个人,哪儿也找不到个人服从全局、为事业真诚奉献的努力。

  18.一个人想要学唱歌,在他自然音域里的那些个音唱起来当然挺容易;在他音域外的其它音呢,一开始可就困难极啦。但谁想当歌唱家,就必须唱好这些难唱的音,因为他必须全部驾驭它们。诗人的情况也是如此。只要什么时候他仅仅能够表达自身的一点点感受,那他就还不能称为一位诗人,可一旦他学会了把握世界,表现世界,他就是个诗人啦。从此他永不枯竭,常写常新,反之,一个主观的天才很快就会表述完自己内心的一点点东西,最后落入俗套而告终结。

  19.儿童需要游戏,年轻人需要找乐子,这是代代相传、亘古不易的铁则;不管在上了年纪的人看来他们有多么荒谬,孩子却永远是孩子,在所有的时代都很相似。

  20.这所谓自由啊真是一个怪东西;谁都容易获得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并且懂得寻找。多余的自由不能派任何用场,对我们又有何好处!瞧瞧这个房间和相邻的小屋子,透过敞开的门你可看见小屋里有一张小床,两个房间都不大,还塞满了家具、书籍、手稿、艺术品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因此变得更加局促,不过却仍然令我满足,我整个冬天都待在这儿,前面的其它房间几乎完全不去。既然我没有使用它的需要,我拿自己宽敞的府第来做什么,拿可以从这个房间走进那个房间的自由来做什么!

  21.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正成百上千地,由人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创造出来。

  22.美是一种本原现象,尽管本身从不现形,却可见地反映在创造精神的千万种表现中,那么形形色色,那么千姿百态,就像自然本身一样。

  23.艺术家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要让别人理解他的作品,他必须以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创作;但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让人世间的材料屈服于他更高的意图,服务于他这些意图。

  24.一种粗鄙只能用另一种更加厉害的粗鄙驱赶走。

  25.天才并非有别的什么,仅仅是多了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业绩能大大方方地展示在上帝和自然面前,并因此产生影响,传诸久远。莫扎特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品质,它们蕴藏量一种能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生殖能力,一时半会儿不会枯竭和耗尽。

  26.我喜欢用年轻人——但必须富有潜力,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同时还要胸怀大志,品性高尚。如此一来,治理国家和领导人民,就不啻为一种乐趣!

  27.“给人才开路”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确实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他让每一个特殊人才都适得其所,发挥所长,自己一生的所有伟大事业也便得到了很好的辅佐;其他君主却没谁能与他相比。

  28.真理就好比一颗金刚石,光芒不只射向一个方面,而是射向许多方面。

  29.我们的社会交往没有真正的爱和善意。每个人的举止都彬彬有礼,却没谁有勇气表现出率直与真诚,这样一来,一个以自然的秉性和思想来为人处事的老实人处境就很艰难。

  30.欲立业,必先立人。

  31.真理得经常反复宣讲,因为谬误也在我们周围反复宣讲,而且不是通过个别的人,是通过大众。在报纸和百科全书里,在中小学和大学里,处处都是谬误占上风,都是谬误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因而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32.常识比哲学可靠。

  33.不过关键还在于,人们都确信在他的麾下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人们投奔拿破仑,就像投奔每一个能让他们产生同样信心的人。例如演员们投奔一位新的导演,就因为相信他能指导他们演好一些好角色。这是个永远在重演的古老童话,人性生来如此。没有谁自愿为别人效力,可一旦他知道为你效力也有益于自己,他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拿破仑对人有充分的认识,善于利用人的弱点。

  34.拿破仑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任何时候都是那个样子。战前也罢,战后也罢,胜利也罢,失败也罢,他永远坚定不移,永远头脑清醒,永远当机立断。他永远如鱼得水,能应付任何的情势和环境,就像胡美尔既能演奏慢板也能演奏快板,既可弹高音部也可弹低音部。凡是真正的天才总会表现为得心应手,应付裕如,在和平的艺术和战争艺术里一个样,在钢琴背后和大炮背后一个样。

  35.艺术和自然成了我每日的享受,艺术家成了我进餐的桌友。

  36.人应该努力认识自我。人的全部思想和欲求通通指向外界,指向围绕着他的世界;他所要做的,只是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尽可能认识世界,让世界为自己所用。只有在享乐和受苦的时候,他才知道自身;也只有通过享受和受苦,他才会认识到自己应该追求什么,避免什么。

  37.每个错误志向都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一个音乐天赋不够却花了力气学音乐的人,固然永远成不了大师,但是将学会识别和珍视大师的作品。我拼命努力固然仍没能成为画家,但却尝试过这门艺术的方方面面,从而学会了欣赏一笔一画,辨别成功与失败。这同样是不小的收获,所以即使错误的志向也很少完全没有益处。

  38.一首政治诗也永远只能被看作是某一个民族的喉舌,在多数情况下更只能被视为某个党派的喉舌了;不过,它要是优秀,也会被这个民族和这个党派热情地接受。再者,一首政治诗也永远只能被视为一定时代环境的产物,可是时过境迁,对于后世,这首诗就必然失去其来自题材的价值啦。

  39.每一种流言蜚语后边,都藏着对我的恶意,情况比你知道的严重。多年来就有人仇视我,企图暗中伤害我,这些流言蜚语我感觉只是旧仇恨的新面孔。我明白得很,不少人视我为眼中钉,急于除之而后快;既然对我的天才无可奈何,就想损坏我的人品。一会儿说我傲慢,一会儿说我自私,一会儿我对年轻的天才满怀嫉妒啦,一会儿我又沉溺于声色啦,一会儿讲我缺少对基督的信仰,喏,最后甚至骂起我不爱祖国,不爱我亲爱的德国人来了。

  40.莫里哀什么苦没受过,卢梭、伏尔泰什么苦没受过!拜伦让恶毒的舌头逐出了英国,设若不是早死使他摆脱了庸人和他们的仇恨,最后恐怕只得逃向天涯海角了事。如果再加上心地褊狭的群众迫害高尚的人!不,一个有才能的人,一个天才,也会迫害另一个有才能的人和天才。

  41.你总发现在文明程度最低的地方,民族仇恨最强烈。可在达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以后,它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候,人们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凌驾于民族之上,已经感到邻国人民的幸福和痛苦就是自己的幸福和痛苦。

  42.人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相反,只要产生一点点怀疑,立刻就会输掉。

  43.过度的自由化将困难重重,因为这会让人人都提出自己的要求,政府最后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满足所有这些要求。自上而下地施以仁政从长远看是行不通的,因为需要治理的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甚至是堕落的世界,要使其对政府保有敬畏就不能太善良、太宽容和道德高尚。同时还提到,执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求人投入整个的身心。所以,为政者就不宜过分热衷某种个人爱好,例如特别喜欢艺术什么的。须知,这不仅仅会转移国君本身的注意力,还会使整个国家忽视某些原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热衷艺术更多地应该是民间的富豪。

  44.无论何处,人都生而渺小,能理解和喜欢的都只是自己熟悉的事物。

  45.政治即是命运。

  46.什么叫爱祖国?什么叫爱国行动?一个诗人终生致力于与有害的偏见做斗争,消除狭隘的观念,开启民众的心智,净化他们的审美趣味,使他们的思维情操变得高尚起来,难道他还能做什么更好的事吗?难道他这样做还不够爱国吗?

  47.一个剧院要站住脚,必须要排练出一套反复上演、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剧院绝不能为省钱而让二三流演员挑大梁;剧院要想成功,光有好的演员班子不够,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观众的修养,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高水平观众;他特别强调必须重视票房收入,认为票房好坏也反映演出的质量。

12-18岁孩子必读的十本书?

必读十本书有:

1.《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讲述了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像美人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都非常适合小孩子。

2.《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讲述了许多科技方面的问题,这些能够开发孩童们的智商,引发他们对外太空,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深思。

3.《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4.《小王子》诉说的是一个从遥远的星球来到我们地球的小王子。他看到了一个傲慢的国王,酒鬼,惟利是图的商人,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还有一朵小花,一个渴望受驯养的狐狸……这本小小的书,成了一面透亮的镜子,照出了一个荒唐的成人世界。它在提醒我们,只有爱,才是最高的哲学,才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5.《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6.《101个天文小实验》通过妙趣横生的实验来指导你探究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如此高?为什么金星那么热?海王星什么时候会偏离中心?什么是星云?黑洞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通过小实验一一揭晓。

7.《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任务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对读者孩子熟悉历史大有助益。

8.《凡尔纳经典科幻: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伟大的科幻文学作品!

9.《成语故事精选》是一部详尽刊载成语故事精选的工具书和资料性年刊,包括寓言、神话传说、童话、小说、传记、散文等各种体裁。

10.《昆虫记是》法布尔19世纪末创作的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每日荐书|《歌德谈话录》:值得一读再读的德语散文作品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书籍品种浩繁,人们在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面临着不知如何找到好书的难题。为此,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与小众书坊合作,以“馆员荐书”的形式每日荐书,帮助缓解读者的“书籍选择困难症”。

今/日/荐/书

《歌德谈话录》

 爱克曼著,朱光潜译

*今天是德国作家歌德去世的日子。

Mar.

22

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名著。歌德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自然科学、近代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了解德国及欧洲文学史、思想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歌德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

相关评论

如果人们把歌德的作品尤其是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这本迄今为止最好的德语书排除在外:德语的散文作品中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呢?在这个世界能够留下来的几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它们的枝条延伸到这个世纪以外,就像那些根不在这个世纪的大树一样——我指的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和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  

对于文艺、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专门学者来说,《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

精彩选赏

……

那么请他扪心自问:时至今日,在小报层出不穷、文坛四分五裂的英国,像莎土比亚那样伟大的天才还有可能出现吗?

“像那种纯净、不受干扰、无意识的创作时代,像那种能产生伟大作品的创作时代,今日已不可能再有了。现在,我们这些作家得完全暴露在群众的目光下。而群众的意见呢?它们受制于各种批评刊物中低沉而消极的文化,显得既肤浅又拙劣。我们健康向上的美学批评已经被摧毁,对于一位极富创作天オ的作家而言,这无疑是剧毒啊。

“再有,经过了破破烂烂的两百年,生活本身似乎也变得弱了,到哪里再找一个极具赤子之心的创作天才呢?如今的社会是如此浮躁,不管是诗人还是作家,总觉得自己似乎是悬浮在虚空之中的,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魅力,只好从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

……

荐书馆员

廖志学 王笑夫 张艳 龚戈波 周娜

杨彤 王文慧 鹿凯燕 魏叶芊 褚奕

-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小众书坊-

每日荐书

爱克曼著,朱光潜译

《歌德谈话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85号

小众书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

精品推荐

刘年著

《独坐菩萨岩》

签名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独坐菩萨岩》是著名诗人刘年的第一本散文集,所收作品全部为第一次结集出版。这些作品或写自己的“命”,或写远方的“路”与“诱惑”,当然也写“诗”,组成了一部苍凉沉雄的个人心灵小史。刘年用散文的方式写诗歌,用诗歌的方式写散文,在诗与散文两种文体之间自在出入的探索,对诗人和散文写作者都具有借镜意义。

白庆国著

《微甜》

中国好诗·第三季

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是河北农民诗人、曾获首届“郭沫若诗歌奖”的白庆国的第一本诗集。已53岁的白庆国曾经当过兵,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唯一的爱好——写诗——成了他的精神支撑,也成了他与世界和生活联系的纽带。他的诗是真实的,也是可靠的。本书分“风太大了”和“把血咳在最干净的土上”两辑,共收入白庆国的诗作160余首。这是一个能感动人的人,他的诗是能感动人的诗!

歌德谈话录

就是他和别人对话的记录,就像你平时说话一样,只不过你要出名了,才会有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

歌德谈话录里的歌德有哪些妙语佳句

1、一个人若能讲明白一件事,他就有能力将其他许多事说透彻。2、我的作品中的一切都属于我自己,关键不在于它们是来源生活还是书本,而在于是否运用得当!3,企图从任何事物中寻找高深的思想和观念,并且在其中加进自己的观念,奇怪的德国人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上面了,生活反而被他们人为搞得纷繁复杂。你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相信自己的印象,并且从中体会愉悦和感动,以此激励和启迪自己,让自己热情而勇敢的面对伟大的事业。4,他们于健康意识和感性事物全然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思辩哲学中高深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在20岁时即已未老先衰,那我们能指望他们在四十岁时焕发青春吗?5,在阅读甚至在思考过程中显得优秀的东西,搬上舞台之后的情况也许与我们想象大相径庭。原来有趣的东西,可能变得枯燥无味。6,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7,一个没有音乐天赋却在音乐方面孜孜以求的人,尽管他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但他却获得了正确评价音乐大师的能力。8,生命的最后时光,我完全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赠品,无须考虑是否工作或者做什么了,事实上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9,但凡一个诗人产生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欲望,他委身于一个政党是必然之事。一旦他将野心付诸行动,诗人的光环便消失了。诗人所有的自由精神与公正态度在他身上也都不复存在,只剩下偏狭与仇恨将心智蒙蔽。10,察觉旁人的错误志向并不难,难在察觉自己的错误志向,这需要很大的神智清醒。就连察觉了也往往无济于事,人们还是在踌躇、犹豫,决定不下来,就像一个人总舍不得抛弃一个心爱的姑娘,尽管已有很多迹象证明她不忠贞。11、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苦痛的时候,人才认识到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追求和什么应避免。12、渊博的知识并不能代表正确的判断。

【东桥读写班】27从《歌德谈话录》悟教育之道

从《歌德谈话录》悟教育之道

                               沙华中

最近,我读完了《歌德谈话录》。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教育的问题。读着读着,一些关键词就浮现在我眼前,它们是:发现、个别、用心、趁年轻、快乐、有“我”、合作、人格。这些词语都与教育紧密相关。

发现

歌德说:“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见惯的平凡事物中发现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充满诗意,充满美感,关键是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能够发现,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工友,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充满自信。生活中教育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只要善于发现,都可以为教育所用。大到学校的建筑、操场,小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滴水、每一粒细小的沙粒……这些都有引人入胜的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

歌德说:“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是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文化体现,是打上了“人”所特有的烙印。这种顷刻之美,值得细细体味,都应成为教育的资源。我以为,这些瞬间的延续,就是教育的延续,也呈现着教育的精彩。

教育,的确需要发现。

个别

歌德说:“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艺术,往往以感性来呈现;艺术,往往描绘典型的人、物、事、景。

教育,也正是推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人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学生个体却被淹没在全体之中。如同,我们看到了森林,但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树木;我们关注的是人民,而不关注具体的个人。“人民”是抽象的,而“个人”却是具体的、鲜活的。

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常常飘浮在班级的空中,不会聚焦到学生个体身上,学生个体的音容笑貌在教师眼里是模糊的,是视而不见的。在教学质量上,我们重视了平均分,不大重视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我们看到了集体的荣誉,却忽略了每个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我以为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但更是面向个体的。对待学生如此,对待教师同样如此。我们在要求教师“齐步走”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或者叫做个别化发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个别的、特殊的”。

用心

歌德在谈到《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歌德创作这部作品是极其用心的,从“哺育”一词,我们又可以体会到歌德倾注了极大的情感。

用心的事业,往往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了热爱就会用心。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要用心对待教育,用心对待学生,用心了,我们就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以为,这是辩证的,两者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有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开始走上教育岗位,可能是为了“稻粱谋”。开始时的努力,是为了取得好业绩谋得好收入。但在用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就热爱上了教育,且乐此不疲。

歌德之所以能写出这部伟大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原来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一定爱过,痛过。我们爱恋教育过程中精彩的瞬间,我们对那些淘气、顽劣的学生恨铁不成钢,我们想尽了办法去转化他们,而他们有时却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是教育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我们是用心的,我们的欣喜与痛苦,都是爱的具体表现。

教育,因热爱而用心,也因用心而热爱。教育的魅力就在这里。

趁年轻

歌德认为:“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年轻。”年轻,永远都是成就事业的重要资本。“趁年轻”,既是对年轻者说的,年轻者要有成就大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使命感。“趁年轻”,也是对年长者说的。年长者,要督促年轻同志“趁年轻”去干出大事业。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就是要他们“趁年轻”成就自己,成就事业。要趁年轻时,多学点文化知识,练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探寻教育的真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歌德还认为:“一般说来,一个人最有意义的时期是他的发展时期。”如果教师能在年轻时不断发展,那么这种有意义的时期就会更长,教师的教育生涯就会更加卓越,对教育的贡献也就更大。

“趁年轻”,一个充满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的词语。是“趁年轻”去成就大事业,而不是“趁年轻”去享受、去贪玩、去醉生梦死。

快乐

歌德说:“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大的快乐。”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感到最大快乐,我们的才能就不够真正大。歌德还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未感觉到有乐趣,他们在工作中除了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绝不会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是的,才能越低,工作快乐就越小,甚至毫无乐趣。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很难产生伟大的作品。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快乐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快乐感,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大的成就。而快乐需要才能作支撑,快乐是建立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身上。我们培养的学生越优秀,我们的快乐感就越大。

在平时,我们的快乐感建立在一节又一节充满艺术性的课堂上。课堂,是教师重要的艺术作品。我们的才能越高,课堂的艺术感就越浓,身处其中,就会其乐融融。才能不高,课堂就会枯燥乏味,毫无快乐之感。

因此,我们要提高教育教学才能,这样,我们的快乐指数就会提高。

有“我”

歌德说:“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去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任何一个有影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影响的教育家,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他们都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

有“我”,首先要认识自己。歌德说:“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苦痛的时候,人才开始认识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能学会什么应追求和什么应避免。”欢喜的时候,人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苦痛的时候,人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既需要成功的欢喜,也需要失败的苦痛。两者都有助于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角度说,失败不是坏事。

有“我”,还需要摸索出自己的道路。模仿别人,往往成为别人的“赝品”。模仿别人,气质是模仿不到的,作品总有种“魂未附体”的感觉。所以,人人都可以在审视自己的基础上,寻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那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就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因此,教育教学不要跟风,更不要照搬别人的模式。

合作

歌德说:“懂得怎样和别人合作,怎样利用别人去替他工作。这就是他的天才。”合作,对于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教学其实就是合作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既然是合作,双方关系就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合作,学生会学得更好。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教育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家长责无旁贷。家长完全不问学生成长、不问学生学习,学生往往难以成人、成才。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再次,是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总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些教学内容是完全可以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来教的,这不是丢脸面。比如,音乐教师有的擅长声乐,有的擅长舞蹈。当教学任务中有舞蹈,而自己在这方面又是短处时,可以邀请擅长舞蹈的教师来教一教,自己跟着学一学,既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谦逊好学,又让学生学得更好。体育学科这样的情况也很多见,有的教师擅长体操,有的擅长足球,有的擅长篮球……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扬长避短。

合作,不仅能够共赢。合作,还是天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歌德言论给人的重大启发。

人格

歌德说:“一般说来,作者个人的人格比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

歌德对于人格的论述是很多的。如,“莱辛之所以伟大,全凭他的人格和坚定性。”“很多人足够聪明,有满肚子的学问,可是也有满肚子的虚荣心。为了让眼光短浅的俗人赞赏他们是才子,他们简直不知羞耻。对他们来说,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神圣的。”“国王是国家本身的人格化。”

人格,是比作品还高的东西,它是作品的灵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

教育工作者,人格尤为重要。我甚至以为,只有人格高尚,方能为人师。所以在教育界,“为人师表”一词广为传扬。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这个行业也是普渡众生的,是启蒙。因此,有人提出教育工作者要有宗教般的情怀。我以为,教育的上层与积极意义上的宗教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教人向善的。当然,教育还要教人求真,要在科学领域里不断探求客观世界。教学生求知,教师的人格同样重要。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教育需要发现,需要用心,更需要人格的伟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得到上天的恩宠,人性才能得到拯救。我想起了《浮士德》里的诗句:

“精神界这个生灵,

已从孽海中超生。

谁肯不倦地奋斗,

我们就使他得救,

上界的爱也向他照临。

翩翩飞舞的仙童,

结队对他热烈欢迎。”

此文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     2018年第1期

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徐飞:我读《歌德谈话录》

人格就是一切

               ——读《歌德谈话录》

100多年前。魏玛上区的山岗,桔黄的白桦林在夕照下静穆无语。一位满头银发的七旬老者与一位瘦削的年轻人在林间缓缓散步。老者缓缓道来,带着温和的笑,而年轻人的眸子里则不时闪过兴奋的电流。

这位老者就是被恩格斯称作“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的天才诗人歌德,年轻人是爱克曼。

从1823年6月10日(歌德74岁),到1832年3月11日(歌德去世前数天),他们的交谈持续了近十年。

出身贫苦的爱克曼之前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但自从他读到歌德的短诗后,便感到“好像才觉醒过来,……好像我此前连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最深刻的灵魂在这些诗歌里反映出来了”。于是,他去魏玛拜访歌德,并且就在魏玛住了下来,以便经常向歌德请教。每逢听到值得注意的歌德谈话,他就记录下来,后来据此编辑成书,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歌德谈话录》。爱克曼很有才华,歌德死前曾立遗嘱请爱克曼编辑他的遗著。

《歌德谈话录》记录了歌德晚年(也是他思想最成熟的时段)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出版后迅速风靡全球且长盛不衰。马克思坦言,他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莎士比亚和歌德。鲁迅先生一贯以论人严苛著称,但在提到歌德时却说他“为人有包罗万象之概。故其思想亦广大浩漫,如大洋之无垠。而其文章,则感兴奔流,一泻千里。”而我在读《歌德谈话录》时,确实如同见到云蒸霞蔚的海天一色,真想像浮士德般高呼:“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而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捡几只海螺回来以倾听海的声音。

“人的才能最好是得到全面发展”

歌德与爱克曼交谈所涉及的话题之广、思想之深令我吃惊,因为歌德自己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知名人物中“力争成为多面手的最后一个欧洲人”,说他是一个兼有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画家、剧院经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哲学家以及新闻工作者等多种身份的人。他不但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同时还在色彩学、矿物学、植物学、生物学等领域做出了令常人难以企及的贡献,甚至还向自然科学界的泰斗牛顿发起了挑战。

德国人向来崇尚理性,擅长哲学思辨,而身为德国人的歌德却公开反对:“总的来说,哲学思辨对德国人是有害的,这使他们的风格流于晦涩,不易了解,艰深惹人厌倦。他们愈醉心于某一哲学派别,也就愈写得坏。但是从事实际生活、只顾实践活动的德国人却写得最好。席勒每逢抛开哲学思辨时,他的风格是雄壮有力的。”“如果我们能按照英国人的模子来改造一下德国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举例来说,我不赞成要求未来的政治家们学习那么多的理论知识,许多青年人在这种学习中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摧残。”“让我们希望和期待一百年后我们德国会是另一个样子,看那时我们是否不再有学者和哲学家,而只有人。”……在歌德看来,“完整的人”才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唯有生活和实践才构成今人理论创新的根本性前提。”歌德的观点,总与那些擅长理论建构的德国人格格不入。而当法国人拿破仑的铁蹄踏上德国的国土时,歌德竟没有显出德国人应该有的愤恨,而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他的态度,立刻招致了德国人的声讨。其实,伟大的天才向来不属于某个国家,而属于整个人类。

“完整的人”在歌德身上得以完美体现:他在注重理性的同时,也看重感性;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也维护主观精神;他怀疑分析的方法,热衷于综合的方法;他反对机械论的世界观,提倡有机论的世界观。歌德认为,即使在科学研究中也不应忽略了人的精神和人的心灵。如同他的传记作者格尔茨指出的,歌德总是倾向于认为:“对客观的和精确的事物的高尚的追求,应同对感觉的、想象的事物的偏爱结合起来。”“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就连一条颜色规律也可以用来研究希腊悲剧。”

歌德的博古通今、广泛涉猎,使得爱克曼也不禁感叹:“这位非凡人物及其精神可以比作一个多棱形的金刚石,每转一个方向就现出一种不同的色彩。”歌德的广博浩翰,也许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通人”。歌德自己也提到过这个词:“要想成为一个通人,单是有点才能还不够……”所谓通人,便是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之人。这一名词很早就出现在《庄子·秋水》中:“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汉代王充还给“通人”下了定义,他在《论衡·超奇》中写道:“博览古今者为通人。”歌德不仅自己是“通人”,而且呼吁培养“通人”:“有人说得很对,人的才能最好是得到全面发展,不过,这不是人生来就可以办到的。”

而歌德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愿景,即使到了当下,也是未曾完全实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每个个体存在的人都被要求更“专门化”。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把教育的目的规定在“培养专门家”及“实用人才”上,这样的教育必然偏重于“知识的分析”与“公式的求证”,由“抽象的概念”到更多的“抽象的概念”。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专业的,但也必然是单一的;可能是实用型的,但也必然是工具型的。针对现代教育的这一偏颇,怀特海倡导教育要重视人的感性的、直觉的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到知识的有机整体性、某一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不但要能够“理解太阳、大气层和地狱运转的一切问题”,还要能够感受到“夕阳西下时那迷人的光辉”。怀特海的声音可算是对歌德的遥远呼应。

歌德对“通人”的期待,使我想起了“钱学森之问”。钱老的教育思想,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通才教育观,所谓“集大成,得智慧”。他一直强调大学教育既要专,也要通,只有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掌握得越充分,创新与发现的能力才能越强。所以他认为不仅理工科要跨学科,还认为理工科还需和文科相结合。不得不佩服一百多年前的歌德的前瞻性,也不能不为我们当前教育“专业化”、“尖端化”趋势而捏一把冷汗。

“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的舒服生活”

歌德是勤奋的。他说:“我这一生基本上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的舒服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格尔茨在他的《歌德传》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许多人后来都在谈论歌德的‘天才’,但是他们忘记了,他是一位勤奋的天才和一位十分会工作的大师……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瞬间去思考过去,思考他成长起来的时代。”格尔茨还记述:直到1832年3月22日上午,在歌德弥留世间的最后一刻,这位垂死的老人还挥起右手在空中书写。

歌德给人生每个阶段都的拟定好合适的任务,他强调一个人应专心致志干好手边的事。“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他一直提醒爱克曼不做一切分心的事,要求他把精力集中在一门专业上。如果爱克曼表现出一点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他总是劝其莫管闲事,且专心致志地在诗的方面下功夫。这也提示我们,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瞄准一个合适的点,狠下功夫去研究,而不可拉长战线,浅尝辄止。

歌德是谦虚的。直到晚年,已经成为世界伟人的歌德,在日常谈话中还念念不忘自己曾经向别人学到了什么。他说:“如果我能算一算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的东西也就不多了。”歌德最崇拜莎士比亚,他说:“莎士比亚多么无限丰富和伟大啊!他把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动机都画出来和说出来了!”他的敬意不仅献给莱辛、莫里哀、席勒这些功成名就的文学家,甚至还给了比他年轻且出身寒微的法国诗人贝朗瑞。他不满德国哲学的理论繁衍,但并不隐瞒对康德的崇敬。他还赞美荷兰画家鲁本斯拥有“诗的精神”。

歌德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在自身修养方面达到的境界,显然都与他为自己寻找并确立的这些学习的榜样密切相关。歌德曾说过:“只要你告诉我,你交往的是些什么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歌德的人生启示我们:应该在精神上与莎士比亚为师,与席勒为邻,做一个有着高尚追求的人。

因为勤奋不懈,歌德一直处于激情洋溢的青春状态中。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歌德仍在坚持创作《浮士德》,并且告诉爱克曼,浮士德得救的秘密就隐藏在这几行诗里:“谁肯不倦地奋斗/我们就使他得救/上界的爱也向他照临/翩翩飞舞的仙童/结队对他热烈欢迎”。歌德就是这样“不倦地奋斗”过完他的一生的。

心态永远年轻,使得他对年轻人总是满怀期待和信心。他鼓励爱克曼:“呃,好朋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他说:“人们总以为人到老才会聪明,实际上人愈老就愈不易像过去一样聪明。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会变成一个另样的人,但是很难说他会变成一个较高明的人。在某些问题上,他在二十岁时的看法可能就已和六十岁时的看法一样正确。”他曾兴致勃勃地设想:“如果我是个君主,我决不把凭出身和资历逐级上升、而现已到了老年、踏着习惯的步伐蹒跚爬行的人摆在高位上,因为这种人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我要的是青年人,但是必须有本领,头脑清醒,精力饱满,还要意志善良,性格高尚。”他非常欣赏拿破仑的名言:“替才能开路!”

这本《歌德谈话录》中记录的便是年迈的文坛巨人歌德和年轻的文坛新秀爱克曼近十年之久的交谈,这是一场老人与青年之间亲切的、随意的、诚挚的、生动的心灵交流。心灵永褒青春,或许正是歌德拥有不竭的艺术创造力且得以长寿的秘诀。

“人格确实就是一切”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歌德的人格魅力。

可以先从歌德与席勒的交往谈起。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而且两人的性格并不相同,席勒重理念、性情偏激、容易冲动,歌德则重感性、性情宽和、行为沉稳。但由于在文学上的志向一致,两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订交的10年里一共通信2000多封。歌德说:“他给我的一些信是我所保存的最珍贵的纪念品……我把他给我的最后一封信当作我宝库中一件神圣遗迹珍藏起来。”尽管如此,歌德仍不放弃对席勒弱点的批评。既是挚友,又是诤友,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席勒不幸亡故,歌德自己也大病一场,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中止了写作。席勒去世后,欧洲文坛上争论歌德与席勒之间究竟谁更伟大些,歌德对此付诸一笑:“其实有这么两个家伙让他们可以争论,他们倒应该感到庆幸。”

歌德一生也遇到过许多反对他的人,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把对方否定掉。他把对手分成四类进行分析:一,愚昧无知,歌德认为是可以原谅的;二、出于嫉妒而反对,歌德决心要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三、因自己的成功而使别人受到了压抑以致反对,歌德表示理解;四、指责自己确实存在的缺点,歌德认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格”;五、因思想观点、思想方法的差异而反对,歌德认为很正常。由于歌德在与人交往中采取了这种宽厚而洒脱的态度,所以他自豪地对爱克曼说:“我感到惊讶的倒不是我有那么多的敌人,而是我有那么多的朋友和追随者。”

我在书中能强烈地感受到歌德的真诚。他坦白自己在担任剧院经理时曾对某些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有热爱的倾向”,“而她们对我也走了一半路来相迎,不过我克制住自己,对自己说,‘不能走得更远了!’我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职责。我站在剧院里,不是作为一个私人,而是作为一个机构的首脑。……通过这样的清白自持,我经常是自己的主宰,也就能经常是剧院的主宰。因此我受到必有的尊敬。”

歌德的伟大人格还体现在他对庸俗的物质主义的强烈抵制,对精神享受和幸福人生的自觉追求上:“俗套总是由于想把工作搞完,对工作本身并没有乐趣。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到乐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

感受了歌德的伟大人格,我们便能深切地理解他的一些艺术主张:“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把“人格”放在艺术之上。他对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莱辛伟大的人格推崇备至:“我们所缺乏的是一个像莱辛似的人,莱辛之所以伟大,全凭他的人格和坚定性!那样聪明博学的人到处都是,但是哪里找得出那样的人格呢!”歌德所欣赏的人格是伟大、伟岸、雄伟、崇高的人格。他非常厌恶当时社会上孱弱、病态的风气:“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就是软弱,原因很难说,不知道是由于遗传还是由于贫乏的教育。”他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显示出伟大的人格和魅力,而这前提是创作者本人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和魅力。

“人格就是一切”,虽有夸大之处,但我们不难体味歌德对“人格”的高度推重。在歌德看来,从事艺术创作,决不仅仅是靠知识、技巧、聪明、才华,甚至也不仅仅是靠思想、观念,艺术创作是生命的整体活动。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是一个精神熔炉中熔铸出来的,是由一种生命气息吹嘘过的”。歌德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教师的成长,既是专业水平的提升,更是人格境界的提升。

歌德虽已离我们而去,但正如古希腊诗人侬努斯的诗句“西沉的永远是这同一个太阳”,太阳看似落了下去,而作为人类不朽精神的象征,歌德“实际上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耀着”。

 

徐飞,苏州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培班讲师,“大夏书系”特约编辑,《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从此爱上写作》、“原点作文”丛书等。

歌德谈话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环境描写的句子15字(描写冬天寒冷环境的优美句子段落和词语大全(为孩子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