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03 12:46:09 admin 阅读:59

导读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概括与总结。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我是哲学专业的学生,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哲学绝对不是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不要相信高中课本跟你说的那些.其实哲学在学术界内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定义,给哲学下定义的往往都是哲学专业以外的那些所谓专家给定的.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philo是爱的意思,sophy是智慧的意思.从最浅的一层意思来说,philosophy就是"爱智"的意思,指的是对智慧的一种热爱和追求,那么它的范围就很广了,或者说,它是没有界限的.注意,"知识"和"智慧"不是同一回事,这个要分清.哲学不能说是一门学科,很多时候只能说是一种思维的倾向和思考方式.主要是,你用心去感觉.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a试题分析: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题目观点正确。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意思: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扩展资料:

哲学分类

1、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2、逻辑学的发明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当前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结果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3、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4、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而道德则是社会与自然一切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中,善与恶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和。

5、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学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答案:B“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20高考《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总结(按照最新教材整理)

作者:广西宾阳高中陈老师,感谢陈老师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两个基本派别。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的内容)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都是客观的。---------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要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②物质世界是绝对(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和相对(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像)。

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看,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决定主观的做法;意识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行动的目标、方式、步骤等。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含义: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②措施:A要把客观规律、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基础和前提。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C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即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立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限制,还受到认识的客体(复杂且变化,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综合探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的目标和归宿。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必定战胜旧事物。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重视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3)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分析事物的发展,要着重抓住内因,同时也不能忽略外因。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②A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遵循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集中力量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②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学说;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各种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阻碍;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阻碍。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改革(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和观众路线。①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①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②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2)价值观及其作用。①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②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行为选择就不同。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C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一定事物的价值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价值的实现。(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容

你心目中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1123415401020816904802285E18","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587267279845589256","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587267279845589256","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587267279845589256"},"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4055287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4784140880774686"},"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哲学是什么的概括和总结

这条很明显问你的是“哲学的含义”
哲学含义就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关于具体知识的总结概括 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讲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而不是“哲学的含义”与题目无关,故而不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哲学是什么意思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