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战斗的诗词(赞美战斗英雄的诗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2-04 12:31:36 admin 阅读:59

导读赞美战斗英雄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战斗英雄的诗句有1.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水调歌头·天地锺奇秀》年代:宋作者:无名氏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年代:唐作...

赞美战斗英雄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战斗英雄的诗句有1.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水调歌头·天地锺奇秀》年代:宋作者:无名氏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年代:唐作者:杜甫3.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年代:宋作者:陆游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代:宋作者:辛弃疾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年代:明作者:杨慎6.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年代:宋作者:陆游

致敬军人||自古沙场出英雄!关于战争的诗词你最喜欢那句?

古往今来

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赞扬军人风采的诗词

他们有的写边塞

有的写战场

唯一不变的

是那颗铁血铮铮的心

.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排版编辑:赵洁琼

审核编辑:许东辉

求暗黑21.10版马维娜之战斗诗歌-亚玛逊套装d2i文件

这是马维娜5件套d2i文件。附件:阿维娜的战斗诗歌.rar

暗黑破坏神2中马维娜的战斗诗歌从哪打?

1.刷地狱的第五幕的红门僵尸王,暴躁外皮。2.刷地狱难度的第三幕的那一群瘤子,这是85级以上的怪物,掉出那个大院长之弓的可能性要大些。其他地方跑地图很麻烦的,我还是推荐你刷暴躁外皮。

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典诗词

学党史诵经典

 

从1921到2022,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1年的光辉旅程。

从星星之火,到赤潮澎湃,这一路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的洗礼,经受了多少慷慨无悔的牺牲,又开启了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进行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奋斗!

这是筚bì路lù蓝lán缕lǚ、栉zhì风fēnɡ沐mù雨yǔ的101年,是用坚定不移的信仰写就的101年,也是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和非凡力量以及惊世担当写就的101年。

在这个历史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的经典诗词,同忆峥嵘岁月,传诵红色精神!

 

《南湖题诗》 董必武

革ɡé命mìnɡ声shēnɡ传chuán画huà舫fǎnɡ中zhōnɡ,

诞dàn生shēnɡ共ɡònɡ党dǎnɡ庆qìnɡ工ɡōnɡ农nónɡ。

重zhónɡ来lái正zhènɡ值zhí清qīnɡ明mínɡ节jié,

烟yān雨yǔ迷mí濛méng访fǎnɡ旧jiù踪zōnɡ。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3名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2位代表出席会议。由于受白色恐怖的压迫,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南湖,题诗一首,诗作被镌juān刻成碑,现立于南湖边的“访踪亭”。

《送别相无》(1916年)

作者:李大钊zhāo

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逢fénɡ君jūn已yǐ恨hèn晚wǎn,此cǐ别bié又yòu如rú何hé?

大dà陆lù龙lónɡ蛇shé起qǐ,江jiānɡ南nán风fēnɡ雨yǔ多duō。

斯sī民mín正zhènɡ憔qiáo悴cuì,吾wú辈bèi当dānɡ蹉cuō跎tuó。

故ɡù国ɡuó一yì回huí首shǒu,谁shuí堪kān返fǎn太tài和hé。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本诗是作者在日本江户送友人归国时写,1915年底,云南都dū督dū蔡cài锷è组建讨袁护国军。贵州、湖南等省也纷纷响应。袁世凯调动十多万北洋军疯狂镇压。百姓苦不堪言。

作者为自己当时身在异国他乡不能马上力挽狂澜而负疚痛心,但是他变革现实的强烈使命感变得紧迫。自己渴望挽救祖国的急切之情也显现出来。

《生别死离》(节选)

(1922年)

周恩来

梦mènɡ想xiǎnɡ赤chì色sè的de旗qí儿ér飞fēi扬yánɡ,却què不bù用yònɡ血xuè来lái染rǎn他tā,

天tiān下xià哪nǎ有yǒu这zhè类lèi便pián宜yí事shì?

坐zuò着zhe谈tán,何hé如rú起qǐ来lái行xínɡ!

贪tān生shēnɡ的de人rén,也yě悲bēi伤shānɡ别bié离lí,也yě随suí着zhe死sǐ生shēnɡ,

只zhǐ是shì他tā们men却què识shí不bù透tòu这zhè感ɡǎn人rén的de永yǒnɡ别bié,永yǒnɡ远yuǎn的de感ɡǎn人rén。

不bú用yònɡ希xī望wànɡ人rén家jiā了le!

生shēnɡ死sǐ的de路lù,已yǐ放fànɡ在zài各ɡè人rén前qián边biān,

飞fēi向xiànɡ光ɡuānɡ明mínɡ,尽jìn由yóu着zhe你nǐ!

举jǔ起qǐ那nà黑hēi铁tiě的de锄chú儿ér,开kāi辟pì那nà未wèi耕ɡēnɡ耘yún的de土tǔ地dì,

种zhǒnɡ子zǐ撒sā在zài人rén间jiān,血xuè儿ér滴dī在zài地dì上shànɡ,

本běn是shì别bié离lí的de,以yǐ后hòu更ɡènɡ会huì永yǒnɡ别bié!

生shēnɡ死sǐ参cān透tòu了le,

努nǔ力lì为wéi生shēnɡ,还hái要yào努nǔ力lì为wéi死sǐ,

便biàn永yǒnɡ别bié了le,又yòu算suàn什shén么me?”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深深地铭mínɡ刻kè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这首诗是周恩来同志为悼念黄爱烈士而写的一首诗。当时他正在德国,当他得知黄爱牺牲后,“一时百感交集,更念及当时的同志,遂suí作此篇。”

在这首现代诗中,周恩来认为理想是美好的,是需要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

他还认为没有每个个体生命的燃烧,是不会换来理想的实现,没有每个个体的流血牺牲,是不会换来民族的独立自强。

人生道路是多样的,黄爱烈士选择为光明而生,为革命而死,就算是永别,也会活在人民心中。

这首诗也表达了周恩来心中的誓言,成为他鞠jū躬ɡōnɡ尽jìn瘁cuì、死sǐ而ér后hòu已yǐ,把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不变初心。

《同情心》

(1922年)

作者:方志敏

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

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

铁一般的硬的,

烂果一般烂的,

它,怎样也摸不着zháo了——

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

来喂自己的狗和马;

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的一件单衣剥bō下,

抛在地上践踏;

他人的生命当馒mán餐cān,

他人的血肉当羹ɡēnɡ汤,

啮niè着,喝着,

还觉得平平坦坦,

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

爱的上帝呀!

你既造了人,

如何不给个它!

 

1922年秋,方志敏同志在江西南昌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并在南昌三道桥东湖边上开办了一家新文化书店。

他们利用这个据点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启发了不少进步青年。

反动军阀因此对其伸出了魔mó爪zhǎo,书店被查封。方志敏同志被迫带着重病离开南昌,他四处奔波,在一个小客栈zhàn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用形象的语言把剥削阶级本质揭露出来,诗句里刻画的残酷的,血淋淋的生活典型动人心弦,体现了诗人强大的现实主义洞察力。作者的高呼也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那一年,他36岁。

《竟肯》

(1923年)

作者:邓dènɡ颖yǐnɡ超chāo

一yì朵duǒ红hónɡ色sè的de玫méi瑰ɡuī花huā,

栽zāi植zhí在zài春chūn天tiān美měi丽lì的de花huā园yuán里lǐ。

伊yī呈chénɡ艳yàn含hán笑xiào地dì开kāi着zhe。

温wēn和hé的de日rì光ɡuānɡ笼lónɡ罩zhào着zhe伊yī,

愈yù显xiǎn得dé伊yī美měi丽lì。

伊yī也yě很hěn喜xǐ悦yuè,

努nǔ力lì不bù停tínɡ地dì向xiànɡ上shànɡ滋zī出chū着zhe!

伊yī是shì可kě爱ài的de哟yo!

伊yī是shì有yǒu希xī望wànɡ的de哟yo!

但dàn伊yī不bù自zì爱ài、不bù自zì卫wèi、不bù自zì量liànɡ,

甘ɡān任rèn伪wěi诈zhà的de蜂fēnɡ儿ér卧wò在zài伊yī的de纯chún洁jié的de心xīn房fánɡ,

锦jǐn绣xiù的de怀huái里lǐ,

任rèn意yì的de恋liàn着zhe······

伊yī愈yù呈chénɡ媚mèi欢huān喜xǐ,

自zì以yǐ为wéi得dé到dào伴bàn侣lǚ幸xìnɡ荣rónɡ!

但dàn伊yī邻lín近jìn的de朋pénɡ友yǒu们men对duì着zhe伊yī,

只zhǐ有yǒu充chōnɡ满mǎn感ɡǎn慨kǎi的de心xīn路lù滴dī出chū这zhè样yànɡ的de调diào子zǐ:

“哦ò,有yǒu希xī望wànɡ的de伊yī哟yo!竟jìnɡ肯kěn······

哦ò!人rén的de变biàn啊a,

事shì的de变biàn啊a,

一yí切qiè的de变biàn啊a,

都dōu是shì不bù堪kān思sī议yì的de啊a!”

 

邓颖超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都知道它是周总理的夫人,但她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同志在天津从事妇女运动时,看到一些进步女性在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始shǐ坚jiān终zhōnɡ衰shuāi,成为牺牲品,心中万分痛惜,在此心境下写下这首诗。于1923年刊登在《朝霞》(天津《新民意报》副刊)第三期。

作者反复吟诵一个变字,呼唤妇女们可以再次觉醒,重新振作起来!“伊”是有希望的,字里行间亦溢满了她对广大女性同胞们的鼓励。

《胜利》

(1924年)

作zuò者zhě:邓dènɡ中zhōnɡ夏xià

哪nǎ有yǒu斩zhǎn不bù除chú的de荆jīnɡ棘jí?

哪nǎ有yǒu打dǎ不bù死sǐ的de豺chái虎hǔ?

哪nǎ有yǒu推tuī不bù翻fān的de山shān岳yuè?

你nǐ只zhǐ须xū奋fèn斗dòu着zhe,

猛měnɡ勇yǒnɡ的de奋fèn斗dòu着zhe;

持chí续xù着zhe,永yǒnɡ远yuǎn的de持chí续xù着zhe。

胜shènɡ利lì就jiù是shì你nǐ的de了le!

胜shènɡ利lì就jiù是shì你nǐ的de了le!

 

1920年10月,邓中夏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1923年2月邓中夏参与发动和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并在全国发动了劳动立法运动。

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wú佩pèi孚fú制造了“二七惨案”,中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1924年,邓中夏同志开始专心致力于上海工人运动。

面对凶残狠毒的反动势力打压,为了鼓舞士气,邓中夏在《中国青年》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胜利》这首诗。

开篇三个反问句就非常有气势地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念感。

诗中洋溢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豪迈的革命意志。就像是战斗中的鼓点和号角一样鼓舞着大家勇敢战斗。正是这种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使得这些革命者能够笑对野蛮打压毫不动摇。

《就义诗》

(1928年)

作者:夏xià明mínɡ翰hàn

砍kǎn头tóu不bú要yào紧jǐn,

只zhǐ要yào主zhǔ义yì真zhēn。

杀shā了le夏xià明mínɡ翰hàn,

还hái有yǒu后hòu来lái人rén。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大肆sì屠杀共产党员。

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白色恐怖下,湖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28年2月,党中央从湖南先后选派了郭ɡuō亮liànɡ、夏明翰等人到武汉工作,郭亮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夏明翰任省委常委。

3月18日,夏明翰在叛徒的出卖下被捕,两天后,年仅28岁的夏明翰在刑场上留下一首《就义诗》便英勇地牺牲了。

这是一首用血肉凝成的诗,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义薄云天又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

《绝笔诗》

(1928年)

作者:周zhōu文wén雍yōnɡ

头tóu可kě断duàn,肢zhī可kě折zhé,

革ɡé命mìnɡ精jīnɡ神shén不bù可kě灭miè。

壮zhuànɡ士shì头tóu颅lú为wéi党dǎnɡ落luò,

好hǎo汉hàn身shēn躯qū为wéi群qún裂liè。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lónɡ罩zhào着中华大地,党被迫由公开转入秘密斗争。

1927年10月,周zhōu文wén雍yōnɡ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在省委书记张zhānɡ太tài雷léi直接领导下,参加起义政治纲领和口号的起草,同时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在武装起义迫在眉méi睫jié的紧急关头,陈chén铁tiě军jūn受党的派pài遣qiǎn,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1928年春,周文雍和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志同时被捕,被捕后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该诗,并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跃yuè上shànɡ井jǐnɡ冈ɡānɡ旗qí帜zhì新xīn》

(1928年)

作者:彭pénɡ德dé怀huái

求qiú知zhī心xīn切qiè去qù黄huánɡ埔pǔ,夜yè梦mènɡ依yī依yī我wǒ不bù然rán。

马mǎ日rì事shì变biàn教jiào训xùn大dà,革ɡé命mìnɡ必bì须xū有yǒu武wǔ装zhuānɡ。

秋qiū收shōu起qǐ义yì在zài农nónɡ村cūn,失shī败bài教jiào训xùn是shì盲mánɡ动dònɡ。

惟wéi有yǒu润rùn之zhī工ɡōnɡ农nónɡ军jūn,跃yuè上shànɡ井jǐnɡ冈ɡānɡ旗qí帜zhì新xīn。

我wǒ欲yù以yǐ之zhī为wéi榜bǎnɡ样yànɡ,或huò依yī湖hú泊bó或huò山shān区qū。

利lì用yònɡ周zhōu磐pán办bàn随suí校xiào,谨jǐn慎shèn争zhēnɡ取qǔ两liǎnɡ年nián时shí。

 

彭德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yuán勋xūn,他的这首白话诗作于1928年。

当年,中国革命陷入危难之际,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彭德怀从此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全诗质朴直zhí率shuài,他在诗的最后四句公开表明要以毛泽东同志的秋收起义为榜样。这是他的行动宣言,他确实做到了。

《长征》1935.10 

作者:毛泽东

红hónɡ军jūn不bú怕pà远yuǎn征zhēnɡ难nán,万wàn水shuǐ千qiān山shān只zhǐ等děnɡ闲xián。五wǔ岭lǐnɡ逶wēi迤yí腾ténɡ细xì浪lànɡ,乌wū蒙ménɡ磅pánɡ礴bó走zǒu泥ní丸wán。

金jīn沙shā水shuǐ拍pāi云yún崖yá暖nuǎn,大dà渡dù桥qiáo横hénɡ铁tiě索suǒ寒hán。更ɡènɡ喜xǐ岷mín山shān千qiān里lǐ雪xuě,三sān军jūn过ɡuò后hòu尽jìn开kāi颜yán。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长征是如此伟大、艰难和复杂,但诗人用短短的七条法则浓缩了长征的风景和战斗足迹。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翻山越岭,冲破敌人的包围、追击和拦截,用“小米和步枪”击败敌人的飞机和火炮,用了一年时间到达陕北。“我喜欢岷山千里的雪,三军都很高兴。”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是宣传队,是种植者……”臧克家对这首诗评价很高,他说:“这是一首雪的赞美诗,一幅祖国壮丽山川的图画;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歌。”

《就义诗》

(1934年)

作者:吉jí鸿hónɡ昌chānɡ

恨hèn不bù抗kànɡ日rì死sǐ,

留liú作zuò今jīn日rì羞xiū。

国ɡuó破pò尚shànɡ如rú此cǐ,

我wǒ何hé惜xī此cǐ头tóu。

 

1931年8月,吉jí鸿hónɡ昌chānɡ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

1932年,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随suí即jí联lián络luò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hū号háo。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tiān津jīn法租zū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dài捕bǔ。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念奴娇·昆仑》1935年

毛泽东

横hénɡ空kōnɡ出chū世shì,莽mǎnɡ昆kūn仑lún,阅yuè尽jìn人rén间jiān春chūn色sè。飞fēi起qǐ玉yù龙lónɡ三sān百bǎi万wàn,搅jiǎo得dé周zhōu天tiān寒hán彻chè。夏xià日rì消xiāo溶rónɡ,江jiānɡ河hé横hénɡ溢yì,人rén或huò为wéi鱼yú鳖biē。千qiān秋qiū功ɡōnɡ罪zuì,谁shuí人rén曾cénɡ与yǔ评pínɡ说shuō?而ér今jīn我wǒ谓wèi昆kūn仑lún:不bú要yào这zhè高ɡāo,不bú要yào这zhè多duō雪xuě。安ān得dé倚yǐ天tiān抽chōu宝bǎo剑jiàn,把bǎ汝rǔ裁cái为wéi三sān截jié?一yì截jié遗yí欧ōu,一yì截jié赠zènɡ美měi,一yì截jié还hái东dōnɡ国ɡuó。太tài平pínɡ世shì界jiè,环huán球qiú同tónɡ此cǐ凉liánɡ热rè。这首《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出的一首雄奇高雅的力作。只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方能以高于昆仑的气概,“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而“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一句,诗人驾驭自然的能力跃然纸上。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展现了为民除害、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

词中,容纳祖国大好河山、涵盖八方宇宙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魄,有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是一首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光辉诗篇。

《沁qìn园yuán春chūn·雪xuě》1936年

毛泽东

北běi国ɡuó风fēnɡ光ɡuānɡ,千qiān里lǐ冰bīnɡ封fēnɡ,万wàn里lǐ雪xuě飘piāo。望wànɡ长chánɡ城chénɡ内nèi外wài,惟wéi余yú莽mǎnɡ莽mǎnɡ;大dà河hé上shànɡ下xià,顿dùn失shī滔tāo滔tāo。山shān舞wǔ银yín蛇shé,原yuán驰chí蜡là象xiànɡ,欲yù与yǔ天tiān公ɡōnɡ试shì比bǐ高ɡāo。须xū晴qínɡ日rì,看kàn红hónɡ装zhuānɡ素sù裹ɡuǒ,分fēn外wài妖yāo娆ráo。江jiānɡ山shān如rú此cǐ多duō娇jiāo,引yǐn无wú数shù英yīnɡ雄xiónɡ竞jìnɡ折zhé腰yāo。惜xī秦qín皇huánɡ汉hàn武wǔ,略luè输shū文wén采cǎi;唐tánɡ宗zōnɡ宋sònɡ祖zǔ,稍shāo逊xùn风fēnɡ骚sāo。一yí代dài天tiān骄jiāo,成chénɡ吉jí思sī汗hàn,只zhǐ识shí弯wān弓ɡōnɡ射shè大dà雕diāo。俱jù往wǎnɡ矣yǐ,数shù风fēnɡ流liú人rén物wù,还hái看kàn今jīn朝zhāo。

该词气势恢弘,意境壮美,表达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行将率领红军开进山西,指挥红军东征战役这一伟大战略行动,东渡黄河,站在黄土高原上观赏北国风光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追溯历史的有感而发——写就的绝世佳作。诗人对该词写了一条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当时红军东渡大河,开始抗日。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坎站起来,唱着雪,赞美祖国壮丽的山川。下阙quē回顾了中国的古代和现代,赞扬了今天和未来。属于婉约的旧词体,体长声平韵。它具有语言的精髓,韵圆润,韵严谨,对仗细腻,气势雄伟。无论是内在的思想观念,还是外在的节奏形式,都达到了文学和美学的最高境界。

 

《梅岭三章》

(1936年)

作者:陈chén毅yì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cónɡ莽mǎnɡ间二十余日,虑lǜ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xuán围wéi解jiě。

断duàn头tóu今jīn日rì意yì如rú何hé?创chuànɡ业yè艰jiān难nán百bǎi战zhàn多duō。

此cǐ去qù泉quán台tái招zhāo旧jiù部bù,旌jīnɡ旗qí十shí万wàn斩zhǎn阎yán罗luó。

南nán国ɡuó烽fēnɡ烟yān正zhènɡ十shí年nián,此cǐ头tóu须xū向xiànɡ国ɡuó门mén悬xuán。

后hòu死sǐ诸zhū君jūn多duō努nǔ力lì,捷jié报bào飞fēi来lái当dānɡ纸zhǐ钱qián。

投tóu身shēn革ɡé命mìnɡ即jí为wéi家jiā,血xuè雨yǔ腥xīnɡ风fēnɡ应yīnɡ有yǒu涯yá。

取qǔ义yì成chénɡ仁rén今jīn日rì事shì,人rén间jiān遍biàn种zhǒnɡ自zì由yóu花huā。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ɡàn南nán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1936年冬,陈毅受伤,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sōu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开头一句痛快直接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就把革命志士从容不迫的正气和“头可断,志不可夺”的刚烈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

“捷报飞来当纸钱”又以轻松畅快体现了必胜的乐观。“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革命理想在这般壮怀下更显得撼hàn天动地弥mí足zú珍zhēn贵ɡuì。

《为官陡门战斗胜利题诗》

(1939年)

作者:粟sù裕yù

新xīn四sì军jūn,胆dǎn气qì豪háo,

不bú畏wèi艰jiān苦kǔ与yǔ疲pí劳láo。

七qī十shí里lǐ之zhī遥yáo,雪xuě夜yè奔bēn袭xí芜wú湖hú郊jiāo,伪wěi军jūn无wú处chù逃táo。

伤shānɡ毙bì满mǎn沟ɡōu,活huó捉zhuō四sì十shí余yú,

步bù枪qiānɡ四sì五wǔ十shí条tiáo,机jī枪qiānɡ三sān挺tǐnɡ、驳bó壳qiào十shí余yú条tiáo。

还hái有yǒu大dà刀dāo、日rì伪wěi军jūn旗qí、脚jiǎo踏tà车chē、大dà衣yī与yǔ皮pí袍páo。

军jūn用yònɡ品pǐn,用yònɡ箩luó挑tiǎo。

汉hàn奸jiān远yuǎn逃táo,敌dí伪wěi心xīn愁chóu,

广ɡuǎnɡ大dà人rén民mín兴xīnɡ高ɡāo,同tónɡ声shēnɡ咒zhòu骂mà汉hàn奸jiān罪zuì不bù可kě饶ráo。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他也写过诗。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粟裕将军着重歌赞了拔掉官陡门据点这场战斗的胜利。

这场战斗的胜利即点燃了将军的诗情,又对其他战友起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这首诗在字面上毫不费解,却极具本色特征。

《寄语蜀中父老》

(1937年)

作者:朱德

伫zhù马mǎ太tài行xínɡ侧cè,

十shí月yuè雪xuě飞fēi白bái。

战zhàn士shì仍rénɡ衣yī单dān,

夜yè夜yè杀shā倭wō贼zéi。

 

这首诗是另一位开国元勋朱德在193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即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

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却违背他们在红军改编时的诺言,不给英勇抗战的八路军以武器、给养上的必要补充,致使八路军将士在大雪纷飞的十月,仍身穿单衣英勇杀敌。

作者在诗中既热情歌颂了浴血奋战在冰天雪地的抗日战士的英雄气概——“夜夜杀倭贼”,也以客观事实控诉了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罪行——“战士仍衣单”。

全诗短促而有力,虽悲愤却字字铿锵,金声玉振,气势雄浑,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

《囚歌》

(1942年)

作者:叶挺tǐnɡ

为wéi人rén进jìn出chū的de门mén紧jǐn锁suǒ着zhe,

为wéi狗ɡǒu爬pá走zǒu的de洞dònɡ敞chǎnɡ开kāi着zhe,

一yí个ɡè声shēnɡ音yīn高ɡāo叫jiào着zhe:

爬pá出chū来lái吧ba,给ɡěi你nǐ自zì由yóu!

我wǒ渴kě望wànɡ着zhe自zì由yóu,

但dàn也yě深shēn知zhī道dào——

人rén的de躯qū体tǐ哪nǎ能nénɡ由yóu狗ɡǒu的de洞dònɡ子zǐ爬pá出chū!

我wǒ只zhǐ能nénɡ期qī待dài着zhe,

那nà一yì天tiān——

地dì下xià的de火huǒ冲chōnɡ腾ténɡ,

把bǎ这zhè活huó棺ɡuān材cái和hé我wǒ一yì齐qí烧shāo掉diào,

我wǒ应yīnɡ该ɡāi在zài烈liè火huǒ和hé热rè血xuè中zhōnɡ得dé到dào永yǒnɡ生shēnɡ。

 

叶挺是北伐战争时期一名叱咤风云的骁将。他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周恩来总理曾为此事件写诗痛斥:“千qiān古ɡǔ奇qí冤yuān,江jiānɡ南nán一yì叶yè。同tónɡ室shì操cāo戈ɡē,相xiānɡ煎jiān何hé急jí!?”

在狱中5年,叶挺将军受尽各种苦刑,仍坚jiān贞zhēn不bù屈qū。

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这首诗满腔愤怒的语言仿佛在燃烧,他更是用人与畜生的对比痛斥了反叛者的行径。他把共产党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软硬兼施而坚贞不屈的精神形象传达,铿kēnɡ锵qiānɡ有力地表现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

《满mǎn江jiānɡ红hónɡ·悼dào左zuǒ权quán同tónɡ志zhì》

(1942年)

作者:叶剑英

敌dí后hòu坚jiān持chí,捍hàn卫wèi着zhe自zì由yóu中zhōnɡ国ɡuó。试shì看kàn那nà,欃枪qiānɡ满mǎn地dì,汉hàn家jiā旗qí帜zhì。剩shènɡ水shuǐ残cán山shān容rónɡ我wǒ主zhǔ,穿chuān沟ɡōu破pò垒lěi标biāo奇qí迹jì。问wèn伊yī谁shuí百bǎi万wàn好hǎo男nán儿ér,投tóu有yǒu北běi。

崦yān嵫zī日rì,垂chuí垂chuí没méi;先xiān击jī败bài,希xī特tè勒lè。会huì雄xiónɡ师shī踏tà上shànɡ,长chánɡ白bái山shān雪xuě。风fēnɡ起qǐ云yún飞fēi怀huái战zhàn友yǒu,屋wū梁liánɡ月yuè落luò疑yí颜yán色sè。最zuì伤shānɡ心xīn河hé畔pàn依yī清qīnɡ漳zhānɡ,埋mái忠zhōnɡ骨ɡǔ。

 

叶剑英(右)和徐向前(左)于1937年在陕北合影

叶剑英同志也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开国元勋。

他所作的这首词原载于1942年7月9日的《解放日报》,表达了叶帅对阵亡战友的深切悼念。

词的上阕写了华北抗日战场第一线烽火遍燃,百万好男儿攻城破垒,奋勇杀敌的激烈意境。

下阕写了经过我军与广大人民的一致顽强抵抗,日寇很快就要遭到惨败。胜利已经前景在望。只是左权同志不幸倒下了令人心痛不已。但是他将浩气长存。激励着大家继续为了胜利冲锋。

《我的“自白书”》

(1948年)

作者:陈然

任rèn脚jiǎo下xià响xiǎnɡ着zhe沉chén重zhònɡ的de铁tiě镣liào,

任rèn你nǐ把bǎ皮pí鞭biān举jǔ得dé高ɡāo高ɡāo,

我wǒ不bù需xū要yào什shén么me“自zì白bái”,

哪nǎ怕pà胸xiōnɡ口kǒu对duì着zhe带dài血xuè的de刺cì刀dāo!

人rén,不bù能nénɡ低dī下xià高ɡāo贵ɡuì的de头tóu,

只zhǐ有yǒu怕pà死sǐ鬼ɡuǐ才cái乞qǐ求qiú“自zì由yóu”;

毒dú刑xínɡ拷kǎo打dǎ算suàn得dé了le什shén么me?

死sǐ亡wánɡ也yě无wú法fǎ叫jiào我wǒ开kāi口kǒu!

对duì着zhe死sǐ亡wánɡ我wǒ放fànɡ声shēnɡ大dà笑xiào,

魔mó鬼ɡuǐ的de宫ɡōnɡ殿diàn在zài笑xiào声shēnɡ中zhōnɡ动dònɡ摇yáo;

这zhè就jiù是shì我wǒ──一yí个ɡè共ɡònɡ产chǎn党dǎnɡ员yuán的de“自zì白bái”,

高ɡāo唱chànɡ凯kǎi歌ɡē埋mái葬zànɡ蒋jiǎnɡ家jiā王wánɡ朝cháo!

 

1947年7月,重庆地下党决定编印《挺进报》,陈然先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他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在狱中,陈然受尽种种酷型,始终只承认《挺进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全部是他一人所为。

他决心牺牲自己,保护组织和同志们。特务们用威胁利诱的办法要他写自白书,陈然拿起笔,写下了惊天动地的诗篇《我的“自白书”》。

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zhā滓zǐ洞dònɡ附近的大dà坪pínɡ刑场,牺牲时年仅26岁。

《把牢底坐穿》

(1948年)

作者:何hé敬jìnɡ平pínɡ

为wèi了le免miǎn除chú下xià一yí代dài的de苦kǔ难nàn,

我wǒ们mén愿yuàn——

愿yuàn把bǎ这zhè牢láo底dǐ坐zuò穿chuān!

我wǒ们mén是shì天tiān生shēnɡ的de叛pàn逆nì者zhě,

我wǒ们mén要yào把bǎ这zhè颠diān倒dǎo的de乾qián坤kūn扭niǔ转zhuǎn!

我wǒ们mén要yào把bǎ这zhè不bù合hé理lǐ的de一yí切qiè打dǎ翻fān!

今jīn天tiān,我wǒ们mén坐zuò牢láo了le,

坐zuò牢láo又yòu有yǒu什shén么me稀xī罕hǎn?

为wèi了le免miǎn除chú下xià一yí代dài的de苦kǔ难nàn,

我wǒ们mén愿yuàn——

愿yuàn把bǎ这zhè牢láo底dǐ坐zuò穿chuān。

 

《把牢底坐穿》,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渣滓洞监狱写就。

1948年4月5日,因叛徒出卖,何敬平和刘德惠被特务逮捕,囚禁于渣滓洞监狱。

1949年旧历正月初一,他和刘振美、何雪松等20位同志在狱中成立“铁窗诗社”,用战斗的诗篇和敌人作斗争。

同年秋天,解放大军节节胜利,进逼西南,为了鼓舞难友们的斗志,他饱含革命激情写出《把牢底坐穿》。

《南泥湾纪行·早起》

(1944年)

谢xiè觉jué哉zāi

晨chén兴xīnɡ四sì寂jì静jìnɡ,独dú自zì步bù林lín阿ā。

烟yān直zhí缘yuán风fēnɡ定dìnɡ,枝zhī垂chuí是shì露lù多duō。

树shù头tóu惊jīnɡ宿sù鸟niǎo,树shù底dǐ听tīnɡ流liú波bō。

更ɡènɡ有yǒu人rén行xínɡ早zǎo,铃línɡ驮tuó队duì队duì过ɡuò。

 

1941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

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边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党中央领导到普通战士,都积极投入生产。

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抗日军民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

1944年八九月间,“延安五老”之一、时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的谢觉哉在南泥湾参观访问,写下《南泥湾纪行》组诗十二首,《早起》是其中之一。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

作者:毛泽东

钟zhōnɡ山shān风fēnɡ雨yǔ起qǐ苍cānɡ黄huánɡ,百bǎi万wàn雄xiónɡ师shī过ɡuò大dà江jiānɡ。

虎hǔ踞jù龙lónɡ盘pán今jīn胜shènɡ昔xī,天tiān翻fān地dì覆fù慨kǎi而ér慷kānɡ。

宜yí将jiānɡ剩shènɡ勇yǒnɡ追zhuī穷qiónɡ寇kòu,不bù可kě沽ɡū名mínɡ学xué霸bà王wánɡ。

天tiān若ruò有yǒu情qínɡ天tiān亦yì老lǎo,人rén间jiān正zhènɡ道dào是shì沧cānɡ桑sānɡ。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世之空前的大革命家,大政治家,更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大诗人。这位奇才在诗词的天地中也一向潇洒自如。

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的成败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

整篇诗作从艺术上再现了这一战略思想,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浪lànɡ淘táo沙shā·北běi戴dài河hé》

(1954年)

作者:毛泽东

大dà雨yǔ落luò幽yōu燕yàn,白bái浪lànɡ滔tāo天tiān,秦qín皇huánɡ岛dǎo外wài打dǎ鱼yú船chuán,一yì片piàn汪wānɡ洋yánɡ都dōu不bú见jiàn,知zhī向xiànɡ谁shuí边biān?

往wǎnɡ事shì越yuè千qiān年nián,魏wèi武wǔ挥huī鞭biān,东dōnɡ临lín碣jié石shí有yǒu遗yí篇piān。萧xiāo瑟sè秋qiū风fēnɡ今jīn又yòu是shì,换huàn了le人rén间jiān。

1954年,“一五”计划凯歌行进,新中国第一步宪法就要诞生,毛泽东心情舒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到来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

这年夏天,他来到了1700多年前曹操观海赋诗的地方,击水游海后,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在这里,他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虽然这首词气势不凡,有怀古的历史感,几千年的风云仿佛从字里行间涌现,但是此诗的思想感情却并没有停留在怀古上,而是着眼于现在。一句“换了人间”豪情万丈又意味深长。

“诗言志。”在血与火的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诗咏志吹响了斗争号角,以诗为镜展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以诗为灯点亮了九死不悔的革命斗志,给一代又一代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先辈的诗词中展现出来的坚定的信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铸就了革命文化的底蕴,也激励着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奋勇前进!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青睐永不停歇的奋斗者。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这一波波历史洪流中,从未放慢奋斗的脚步。

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学党史,诵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阔步迈向新的百年征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只做诵读公益使用,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予以删除。编者按。

战斗意志的古诗?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战斗的诗词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赏析

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但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2、从军行

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译文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赏析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3、战城南

唐代: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赏析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4、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前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

在完成气氛渲染之后,诗人才让自己的主人公出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5、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这些战斗诗词你会多少?第一首就把我难住了!

或许是这样的温文尔雅

振臂一呼上井冈,建军改变在三湾

诗的作者和出处

点我试试看~

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

诗的作者和出处

点我试试看~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诗的作者和出处

点我试试看~

三道题您答对了几道?是全军覆没还是全胜通关?从这难易程度,您就知道这场“诗词大会”有多硬核了吧。11月13日,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的火热氛围持续升温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先辈战斗诗词大会”在哈飞院某场站拉开了序幕。

台上选手意气风发,神采奕奕,台下官兵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比赛中,选手们通过“明察秋毫”“出口成章”“争分夺秒”“ 博闻强识”“ 华山论剑”五个环节一决高下,比谁对战斗诗词背诵的更扎实,比谁对军史战史掌握的更全面,比谁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更深刻。

虽然表现抢眼的警卫连战士汤全伟在“争分夺秒”环节中连续抢答得分,可场务连战士韩洋洋更是技高一筹,不但全场发挥稳定,更在最后关头接连背诵出多篇高难度诗词,赢得阵阵喝彩同时,最终斩获比赛冠军。赛后韩洋洋说:“革命先辈的战斗诗词,诗中有信仰,诗中有情怀,诗中有血性,诗中有担当,是新时代革命军人最好的精神营养剂,正是受到革命先辈豪情壮志的激励,让我在最后一轮顶住压力、逆袭反超、反败为胜。”

 这场诗词大会是该场站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又一次教育创新和尝试,今年以来他们积极探索将央视热播、群众欢迎的《朗读者》《开讲啦》《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青年官兵思想实际相结合,配合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先后组织开展了“追忆老航校·军营朗读者”读书交流会、“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以及此次“革命先辈战斗诗词大会”。在不断创新的教育形式中,让广大官兵不再对思政课感到厌烦麻木,相反充满期待、积极参与。

主  管|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政治工作部

主  办|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监  制:邵文杰

总 编  辑:王志佳

主  编:刁 良

责任编辑:岳云鹏

值班编辑:马 冲

文  案:田书闻董之渊

摄  影:姜海洋

投  稿:kjhebfxxy@163.com

战斗的诗词

  •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译文:以天地为赌注,一掷决定命运,一直战争不停。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译文: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唐)《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译文:战争已过留下的只有古迹,当年战时军营的围墙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朝)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译文: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 民心归大朴,战争亦何有。——(唐)苏拯《世迷》
    译文:民心都回归到原始质朴的大道上来,战争怎么还会有呢。
  •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唐)李白《战城南》
    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两汉)佚名《战城南》
    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唐)卢照邻《战城南》
    译文: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南北朝)吴均《战城南》
    译文: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先秦)左丘名《曹刿论战》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 这首流传三千年的诗词名句,竟出自战争诗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击鼓

    佚名 〔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的声音震响,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

    《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

    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

    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

    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

    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

    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

    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

    “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

    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

    “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

    “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

    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

    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宋代朱熹:“卫从军者,自言其所为,因言卫国之民,或役土功于国,或筑城于漕,而独南行,有锋镝死亡之忧,危苦尤甚之。”(《诗集传》) 

    清代陈仅:“起语极豪。”(《读风臆补》引) 

    清末陈继揆:“玩两‘于嗟’句,鼓声高亮,人生酸楚矣!”(《读风臆补》) 

    《邶风·击鼓》,以“我”的视角,将战争的残酷道尽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战鼓如雷一般擂得大响,士兵们匆匆忙忙地练兵。“土国城漕”,意思是做一些如修路筑墙这样的战争工事。“我”,既不是在城里练武的人,也不是筑墙之人“我独南行”。

    “独”字,体现了“我”的孤独。那么“我”到南边要干嘛呢?原来“我”就是征人。背井离乡,向一个陌生的地方进发,并不会因为有人和“我”一起南征而减轻“我”的孤独。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对于战争来说,士兵的生命不过是一串数字。可是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确实姓名相关。如《郑笺》中云:“与我南行,不与我归期。”对于出征的人而言,知道“归期”是一种奢望。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哪里是我可以停下歇脚的地方啊?战马跑了的话该怎么办啊?一路跑过去找它,不料它已经跑进森林里去了。

    这个想象,显然是对“我”不安心情的具象化描写。“我”虽然还没有体会战争,仿佛已经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情景,而且都是往坏的方向想。

    或许“我”在上战场之前便听说一些逃回来的士兵这样形容过,且无论胜败,这种丧马于林的情景都极有可能发生的。战争的结果或许有胜有败,可对于那些“丧马于林”的士兵而言,无论如何都是惨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与他立定了誓言——无论生死,都要与那个人永不分离。

    不过很显然,这个美好的愿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是很难实现的。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我”真的好怕啊,好怕我们就此分离,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会和。真的怕我们自此分离之后,再也无法完成这个誓约。

    “言昔者契阔之约如此,而今不得活;偕老之信如此,而今不得伸。”(朱熹《诗集传》)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感叹,其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互文,强调了时空上的分离。这种悲叹不仅仅是“我”所叹,而且是同样“独南行”的其他征人所叹。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歌咏爱情,但是仍有不同学者持战友说的观点。如:东汉郑玄。

    东汉郑玄在《毛诗笺》中说:“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执其手,与之约,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

    当然,持爱情说的人更多。

    三国时期王肃认为这首诗讲的是:“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

    朱熹则在《诗经集传》说:“契,与挈同。契阔,隔远之义……从役者念其家室,因言始为室家之时,期以死生契阔不相忘弃,又相与执手而期以偕老也。”

    宋代欧阳修《诗本义》肯定了三国时王肃的说法:“《击鼓》五章,自‘爰居’而下三章,王肃以为卫人从军者与其室家诀别之辞,而毛氏无说,郑氏以为军中士伍相约誓之言。今以义考之,当以王肃之说为是,则郑于此诗一篇之失大半矣。”

    但不管是爱情还是战友情,这首诗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离别的感伤,“死别”已不可怕,更让人肝肠寸断的是“生离”。战争如此残酷,要如何与子偕老。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往往无用。

    但无用之事却最醉人。

    欢迎关注每日诗词鉴赏,加入每日读诗打卡群

    夜读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响亮有气势16字口号